首页 百科知识 父母对孩子学业的直接辅导现状与反思

父母对孩子学业的直接辅导现状与反思

时间:2024-04-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现代中国父母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对孩子学业活动的直接辅导虽然孩子的学业表现好坏是现代父母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所在,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其实际投入并不如想象的那样越俎代庖。另一类父母不仅对孩子的学业较为重视,在时间和精力方面,也付出相对多的努力希望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

父母对孩子学业的直接辅导现状与反思

1 现代中国父母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对孩子学业活动的直接辅导

虽然孩子的学业表现好坏是现代父母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所在,在时间和精力方面,其实际投入并不如想象的那样越俎代庖。在受访的学龄儿童父母中,多数(学龄儿童父母总数的67.57%)都承认对孩子学习的直接介入辅导较少,基本上是靠孩子自己去学习,而父母主要是给孩子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在问卷调查中,有23.5%的父母承认自己用于直接辅导孩子学习的时间比较多,有35.4%的父母表示自己直接辅导孩子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其余40.9%的父母则认为自己这方面的投入一般。承认自己“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的父母占32.7%,表示自己没有“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的父母有38.7%。

父母这样做一般有三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父母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主要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对父母而言,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而不是过多介入和辅导。正如一名8岁男孩的母亲(硕士,公司职员)所说,“现在比较少辅导(孩子学习),也就是他回来看看他作业,我觉得这些东西,像学校这些东西,都是让他自己去做。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没怎么辅导,就是这样学过来了,还学得不错,要说孩子我觉得父母给他的就是这种学习奠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他的智力开发,然后另外一个就是建立他的自信,还有一个就是建立他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然后他以后自然就会去运用这些东西,然后就能学得好……”另一位初一女生的母亲(本科,国家干部)这样介绍,“(在学习方面)我基本上不辅导,她不会了,就问我,这个好像管得少点,这个我希望她主动学习,就说,你需要什么书了,参考资料,我给她买去,就这些,偶尔检查一下……”另一名8岁女孩的父亲(大专,房地产助理)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学习)主要还是靠自己完成,有时候她完不成了,还是反复看书去,书里面肯定都有,就告诉他看书,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我就让她母亲给她讲”。父母这种有意识放开手脚、让孩子独立学习的态度和做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勤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形成,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往往较高。

第二种原因,则是由于父母所学知识的老化与脱节,难以胜任对孩子学习的辅导,尤其对于孩子年级较高的家庭,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正如一名初一男生的父亲(本科,建筑师)介绍的,“……他(孩子)学的那些功课,他妈妈是学俄语的对英语一窍不通,像数理化她早就忘得很干净,所以她没时间、没能力去辅导他,只能督促他用多少时间……在教育孩子上,能给他的帮助仅仅是督促他去学习,就没时间对他进行更多的指导……督促比较多,但是真正在学习上帮助你,比如从解题思路到方法来教的话,很少”。一名初一女生的母亲(本科,公务员)这样介绍,“……现在上中学了,我就是督促她一下,具体每门功课我辅导得很少,因为它挺难的,特别是数学。具体的辅导我没有,我只能说个大概,给她指个方向,给她买些书……”。另一位11岁女孩的父亲(高中,商业职员)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学习上几乎没有辅导,全靠孩子自己独立学习,一个是因为过去学的与现在不同,怕影响了孩子,另外,我们亲戚中也有当老师的,说在学校只要听懂老师讲的就行了”。父母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在孩子的学业成就方面往往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由于父母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督促孩子,使孩子从心理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学习自觉自愿的良好习惯,像一名初一女孩的母亲(本科,国家干部)所说,“(学习上的独立性)还可以,起码作业都不用管,能按时完成,还比较要求上进……”另一种,如果父母没有采取适当的策略,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学习,则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对待学习漫不经心,正如一位初一男生的母亲(高中,售货员)介绍的,“……他大约(写作业)就1个多小时,2小时,我有时候跟老师咨询、调查了一下,有些作业应该40多分钟、个把小时就(做)完,但他完不了,动作慢,边做边玩,也不知道干什么……”因此,在父母有心无力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策略非常关键

第三个原因,则是由于工作的繁忙,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孩子学习进行专门辅导,一名初一男孩的母亲(大专,财务)说,“(复习、辅导)这方面比较少……一般我们也很忙,各有各的事,他有练习册,所以基本靠他自己。他自己去读去做自己的书本……我们一般不给他安排些课外的东西去辅导他”。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学业上的直接辅导,但这类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进展也是非常关注,他们也往往通过别的形式,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充足的学习资料等来辅助孩子的学业。

总之,虽然原因不同,但在客观上,这三类父母对孩子学习的直接时间投入都不是很多,主要靠孩子自己面对,或通过其他途径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且,他们在心理上对孩子的学业成就都赋予很高的期望值,并尽力通过不同的途径帮助和促进孩子的学业进展。(www.xing528.com)

另一类父母(学龄儿童父母的27.03%)不仅对孩子的学业较为重视,在时间和精力方面,也付出相对多的努力希望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这些父母也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父母基本上属于全陪式的辅导模式(学龄儿童父母总数的13.51%),在孩子整个学习、写作业的过程中,父母从心理到行为都显示出较多的介入,或辅导或看着孩子学习、做功课,他们最多的每天会用两个小时来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一位7岁男孩的父亲(大学老师)介绍到,“每天差不多有两个小时吧,就是那个帮他写作业。……一般都是看着孩子写作业,跟他一块儿弄,然后那个……写完以后,我教他,问他你该写什么了,写完了再补(预习英语、语文)”。另一位8岁男孩父亲(大专,司机)也描述了类似的辅导方式,“主要是围绕课本今天讲的他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他有一记事本,对照着记事本,问他听懂了没有,基本就这样,他不懂的他母亲再给他讲讲,讲了让他再重复几遍。像背课文,他背得磕磕绊绊的,让他多读几遍,问他什么意思,他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他母亲再告诉他。就这样,主要围着他课本学习(的工作)比较多,课外东西因为他现在上奥校,也上剑桥英语,讲的不是特别多”。除了辅导,这类父母的另一主要职责则是看着、陪着孩子学习,如同一位六年级女生的母亲(初中,家庭妇女)所言,“一般她放学回来我就陪着她学习,我一般就是在旁边干我自己的事儿,她学习,我和她一块儿在屋里呆着……”

一位5岁女孩的母亲(32岁,大专,财务)介绍了她周围一个同事对孩子学业方面的全陪式投入,“……(我的一个同事)在学习方面更是如此,自从孩子踏入校门,就意味着父母的行动被管制起来,基本上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每晚陪着孩子一起做作业、复习、预习。周末背着乐器、扛着书本,带着孩子参加兴趣班、提高班。觉得孩子没能达到自己的预期,还要忙着找老师,通关系……”对于同事的这种做法,她给出了如下评价,“也许他们这样的行为能使孩子学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但我觉得这种精神过了头,就会走向极端。让孩子从小在一个非常压迫的氛围中生活,对今后的成长肯定是弊大于利的。这样也会磨灭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为从头到尾,孩子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安排过自己的人生,那有多可悲”。

正如上面这位母亲所说,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这种全陪式的过分卷入和干涉往往在无形中削弱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心理上容易造成一种角色错乱,使得孩子认为学习不只是自己的事情,也是父母的任务,从而使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受到抑制,独立主动性降低,在学习上养成依赖、被动的习惯。就像一位初三男孩的父亲(本科,工程师)所说,“……现在就成了一个皇帝不急太监急……每次都是我求他学”。另一名7岁男孩的父亲(大学老师)也承认,“(看得多)有依赖性……你要不看他就不会”。

与这种全陪式的辅导方法不同,另一类父母(学龄儿童父母总数的13.51%)虽然在学习方面也对孩子关注有加,但其采取的方式并不是全包全揽,而是侧重于与学校互补的一种课外深化知识的辅导,而他们孩子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一般也较高。一位六年级男生的母亲(硕士,大学老师)这样介绍,“只要他每天写完老师留的作业,我每天至少拿出1个小时的时间来辅导他,给他检查作业,我是把作业布置下去,然后他哪些题不会,我再给他讲一下。我不陪着他,让他自己做,最后再问。从上五六年级以来吧,每天就做1个小时的课外题,以前不辅导的,就让他玩,自由活动了,想玩什么玩什么”。另一名10岁男孩的母亲(大专,中学老师)也说,“要是平均的话,也就半个小时吧,一般都是检查作业,有时教他一些东西……愿意给他弄一些数学难题之类的东西,多辅导一些,因为我觉得数学是基础”。一般而言,父母这种有所侧重,既重视培养孩子学习自觉性、又亲自督促指导的辅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如同一位10岁女孩的母亲(大专,助理工程师)所说,“我觉得她是4年级了,我给她放开了,一到晚上我不给她听写,数学我不给她看,后来老师给我打一电话,说你们家孩子学习成绩下来了……可能还是小,学习自觉性还不是很高,然后这个学期我又开始抓紧了,学两课听一回生字吧……我说妈妈一定把你抓到前3名去”。

总的来说,虽然这两类父母对孩子学习直接介入和辅导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量上有所区别,但在这些父母的心目中,孩子的学业成就一直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不管运用直接策略或通过间接途径,其最终目的和结果都是殊途同归,即力图帮助孩子提高学业成就。

除了这两类父母,在访谈中,也发现少数(占学龄儿童父母总数的5.41%)父母对孩子的学业开始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待迫在眉睫时,才把辅导、帮助孩子学习的任务提到日程上来,企图通过亡羊补牢来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一名11岁男生的母亲(高中,厨师)说到,“……我们这孩子我就从五年级开始才发现他作业不太好了,我才给他检查,四年级之前我从来都没看出来”。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培养是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而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消除和改正也不可以一蹴而就,正如一位12岁男生的母亲(高中,老师)所说,“现在(从五六年级开始)管他也不怎么听了,因为大了有自己的独立性了,有主意了……”这些早期对孩子学习掉以轻心的父母,在意识到孩子学习落伍之后却为时已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