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模式,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反映,必然植根于社会文化这一土壤之中。只有通过对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的探讨与思考,才可以准确把握父母教养孩子模式的脉络及特点,描绘出当代中国城市父母家庭教育的真实画面。
文化,作为人们现实生活及思想状况的写实,在父母对孩子的教养中,也发挥着载体的作用,指引和限定了父母教养的走向和趋势(Bornstein,1995),或者,我们也可以把文化看作一扇窗口,通过对文化的透析,可以对父母教养观念的来源和发展有一个更清楚和深入的了解(Sigel & McGillicuddy-DeLisi,2002)。文化在父母教养领域的这种功能基本上通过父母教养观念及态度得以实现(Holden & Miller,1999)。例如,在某种文化中,在有关孩子养育的问题上,人们在无形中往往会有着某种固定的看法,如如何照顾婴儿,孩子的哪些品质是社会所赞许的,某些特定的教养行为(如鼓励孩子独立、对孩子体罚等)在哪个阶段可以被接受、应该实施、是禁忌,孩子多大断奶比较合适,何时、是否应该对孩子进行性方面的教育等,这些浸透在文化中的有关孩子教养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决定了父母教养模式的文化走向,使其显示出明显的文化烙印。(www.xing528.com)
那么,什么是文化?Triandis(1989)认为,文化与社会的关系如同记忆与个体的关系,文化记载着“在过去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生活方式、处理社会事务的方法、认识自我的方式,以及以往被强化的社会行为”。具体来讲,文化包括“在过去经验中显示有效的生活运行规则,促进人际互动的符号系统。个体在特定文化中的被社会化,即指个体能运用习俗来替代思考,从而节省时间”。从定义上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含义相当广泛的概念,涉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意识层面上的文化,指文化在人们头脑和观念中的表现形态;二是实体层面上的文化,指文化在社会物质生活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在意识层面的中国文化中,与父母教养关联较为密切的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研究者往往认为,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思想基石和出发点,并由此认为中国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养时,往往会遵循儒家思想,按照集体主义的要求对孩子进行社会化教育。那么,在当代中国,儒家思想和集体主义在文化中所占的分量如何?当今中国的都市文化又有何表现呢?在对当今中国都市父母教养的表现进行描述之前,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下分析和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