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毽球基本技术动作及马术

毽球基本技术动作及马术

时间:2024-04-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图2-2-1毽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一、脚内侧踢毽脚内侧踢毽又叫“盘踢”,即抬腿踢毽时很像平常盘腿的姿势,因而得名,是毽球运动的代表性踢法。

毽球基本技术动作及马术

第二节 毽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

毽球运动中虽然毽子样式有着多种不同,踢法形式也有较大差异,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有的踢毽形式都有4个共有基本技术,即脚内侧踢、脚外侧踢、脚背正面踢和大腿正面踢,这是进行毽球运动的基本功(图2-2-1)。

图2-2-1 毽球运动基本技术动作

一、脚内侧踢毽

脚内侧踢毽又叫“盘踢”,即抬腿踢毽时很像平常盘腿的姿势,因而得名,是毽球运动的代表性踢法。盘踢是身体正前方内部踢法技术,也是参与踢毽活动首先和必须要掌握的踢毽脚法。其动作特点是脚内侧触球部位面积大,踢毽可控性强,出毽平稳准确,动作易掌握。

(一)动作要领

身体正对来球选好支撑位置,两脚自然开立约同肩宽,双膝微屈并稳固支撑。当毽子下落到腰部以下高度时,踢毽腿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并稍有上摆,但不要过大。髋、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直线摆动,踝关节内扣摆平,用脚内侧部位将毽球在身前向上垂直踢起,膝关节向上随摆。盘踢时要求膝尽量向外张以方便小腿向内侧自然抬起,触球高度一般距地面40~50厘米,踢起的毽球与身体的距离也应保持在40~50厘米的位置较为适宜,触毽部位为脚内侧后1/2处(图2-2-2)。

图2-2-2

(二)易犯错误

1.判断移动慢,未能选择最佳踢毽动作位置,影响踢毽效果和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

2.踢毽腿膝关节外展不够,影响脚内侧部位触球角度,致使控球方向不稳。

3.踢毽腿动作僵硬,触球时间过早,成抬大腿踢毽,出球乏力且费劲。

(三)纠正方法

1.在练习中强调要反应快、起动快,积极移动抢站最佳接球位置,从而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主动选位的实际意义。可进行分解动作和无球模仿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踢毽腿膝关节要充分外展,以使脚内侧部位能正对下落的毽球,保证触球效果。

3.进行徒手摆踢或踢悬挂标志物,反复体会踢毽时机和纠正抬大腿动作。

(四)练习方法

1.一般人的两脚的灵活度是不同的,因此学习时应先以熟练脚练习为主,提高其稳定控制毽球的能力。

2.不熟练脚多进行一踢一接的一次性踢毽练习,然后以熟练脚带动不熟练脚进行反复练习,逐渐过渡到两脚随意踢毽。

二、脚外侧踢毽

脚外侧踢毽又叫“拐踢”,就是踢毽常说的“里踢外拐”中的“拐”法。拐踢在身体外侧踢毽,其动作协调自然,是有利于及时控制住落位于身体四周毽球的踢毽方法,在踢毽时有“周转四方”的作用。

(一)动作要领

踢毽时大腿放松,小腿向体后侧斜上方摆动,勾脚尖,毽子和脚外侧相碰的一刹那,踢毽脚踝关节发力将毽球向上踢起,触毽部位为脚外侧部位偏后1/2处。踢毽时应尽量让脚外侧面摆平,小腿摆动不可过高,踢毽脚的内侧离地面一般不超过30厘米,踢起的毽子高度随意(图2-2-3)。

图2-2-3

(二)易犯错误

1.判断选位不当,击球时机过早或过晚,影响踢毽效果。

2.膝、踝关节旋内不够,影响踢毽的准确性,致使方向偏差失误。

3.触毽刹那,脚型不稳,脚尖上撩,造成出球不到位。

(三)纠正方法

1.进行反复模仿踢毽或踢适当位置的悬挂标志物练习,体会击毽位置和时机。

2.在练习中,膝、踝关节内扣,视线随球移动,强调击球后踢毽腿上送动作。

3.要求触毽刹那脚型固定,身体动作舒展、放松。

(四)练习方法

1.可像盘踢一样,采用一踢一接的练习方法。(www.xing528.com)

2.为了避免动作出现错误,练习时,踢毽脚一侧可面向墙,身体与墙的距离约与体宽相同,如果踢毽脚摆踢时碰到墙,便是错误动作。

三、脚背正面踢毽

脚背正面踢毽又叫“绷踢”,就是指用脚面将毽子绷起,类似足球技术中的脚面颠球。绷踢是在身体正前方踢毽,因其发力动作较低,适宜踢起较低位置的毽球,所以也用来在踢毽活动中救起即将落地的毽球。

(一)动作要领

踢毽时双脚自然站立,髋、膝关节放松,以一腿为支撑腿,踢毽腿大腿稍抬起,带动小腿向正前方摆动,当毽子下落至膝关节以下接近地面时,踝关节向上抖脚腕发力,用足尖外三趾部位触毽将毽子踢起。待毽子再下降时,起另一脚用同样方法踢起形成互换交踢。绷踢时要微收腹、稍低头、全身放松,脚掌离地面高度为20~30厘米,毽子踢起高度距地面为40~60厘米较为适宜(图2-2-4)。

图2-2-4

(二)易犯错误

1.支撑脚选位过近,影响摆踢发力和击毽效果。

2.击毽刹那,触毽脚型不稳定,影响出毽力量和方向。

3.踢毽脚抖腕发力过早或过晚,致使形成勾脚腕踢毽或击毽失误。

(三)纠正方法

1.进行反复徒手模仿练习,在强调支撑脚位置的同时,采用分解动作和悬踢固定球练习,体会触毽位置和击毽时机。

2.在练习中固定脚型,稳固脚的击毽部位,要求触毽刹那脚型固定,身体动作舒展、放松。

3.选取脚腕弹腕发力击球的最佳位置,结合悬踢固定球以及分解和辅助练习手段反复练习。

(四)练习方法

1.练习时,可采用盘踢的一踢一接的练习方法,但在开始练习时要踢得低一些,一般不超过腰部,再低一些更好,这样能踢得次数多一些。

2.为了避免动作出错误,练习时可设定高度线和摆踢距离线,摆踢时踢毽脚碰到线即为错误动作,其原因是膝关节没有放松,弹腕动作发力过早而形成勾脚尖踢毽,造成毽球力量不足,方向过于靠近身体。

四、大腿正面踢毽

大腿正面踢毽又称“磕踢”,多用于踢毽过程各技术间的过渡和调整。磕踢是毽球近体和高位踢法,比其他踢法容易掌握。

(一)动作要领

磕毽的方法与平常踏步十分近似,只是比踏步时腿抬的略高一些,大腿与身体间夹角约成90°,小腿与大腿间夹角略小于90°。磕踢时上体正直,双脚自然站立,髋、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放松下垂,足尖指地,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当毽球下落至接近身体腰部高度时,以一腿为支撑腿,另一腿抬腿提膝发力,用膝盖后8~10厘米(约四指宽处)部位触毽,将毽子向上磕起。踢起的毽子高度一般不超过下颏,和胸腹的间隔保持在30~40厘米,然后形成两膝互换交踢(图2-2-5)。

图2-2-5

(二)易犯错误

1.支撑脚选位不当,致使击球点位置偏差,影响击毽效果。

2.磕踢触毽部位靠前或偏后,影响出毽方向。

3.动作发力过早或过晚,磕踢抬腿幅度过大或过小,致使击毽失误。

(三)纠正方法

1.反复强调支撑脚的位置,并结合悬踢固定球练习,体会触毽位置和击毽时机。

2.在练习中要求抬腿动作自然,身体舒展、放松,反复体会击毽位置。

3.结合悬踢固定球以及分解和辅助练习手段循序渐进、反复练习,体会发力击球的最佳位置。

(四)练习方法

1.练习时,用手抛起不超过下颏的毽子,用膝盖磕起后用手接住,形成一磕一接。

2.熟练后不用手抛毽,改用盘踢,形成一磕一盘,动作协调后再两膝互换磕踢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