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刚 黄志峰
一、节能环保产业概念和特点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
和传统产业相比,节能环保产业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节能环保产业领域广,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
二是节能环保产业规模取决于政府节能环保目标的要求。
三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强有力支持,但并不完全依赖高新技术,通过法规和标准,使现有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得到大规模应用,仍可以使该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主导型、法规驱动型产业。
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变革调整,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重要趋势。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短期看,发展绿色经济刺激经济发展和转型;中长期看,目的在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制高点,引领未来经济发展走向。
(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重要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对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三)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其自身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企图制造绿色壁垒,并企图通过征收“碳税”等方式对我国产品出口设限。此外,随着我国已经代替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我国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据测算,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改造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近200万人就业;如果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个百分点,可拉动需求5000亿元,带动就业100万人。可见,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
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08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49万亿元,从业人数达2700多万人。节能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扩大,已涵盖提高能效、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的各个方面。创新能力有所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节能领域,我国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制造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锅炉高效燃烧和余热回收利用、水泥回转窑低温余热发电、干法熄焦、高炉煤气发电和炉顶压差发电、电机变频调速、热电(冷)联供和分布式供能系统、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利用、地源热泵、节能型水泵/风机/ 空调机组等楼宇设备、S11和非晶合金节能型变压器、T5/T8节能型荧光灯和LED灯等节能型光源灯具以及各类新型保温隔热建筑材料等节能技术装备、产品和材料得到普及及推广。
在环保领域,我国已具备自行设计、制造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关键设备及设备成套能力,基本具备了自行设计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的能力,一般工业废水治理和工业消烟除尘技术等已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除尘装备已经出口发达国家。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工业废渣特别是粉煤灰、煤矸石和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秸秆、木塑、利废节能建材等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在奥运会、世博会上得到应用。(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随着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得到提升,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和环保设施运营企业。截至2009年,在节能服务产业协会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有500多家,城镇污水垃圾运营企业有1000多家,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产业发展要求更加紧迫。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传统的外延扩张型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全球能源资源、能源市场的主导权仍旧为发达国家所垄断,新能源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碳税、碳壁垒开始形成,我国节能产业发展显得更加紧迫。
四、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从市场体系看,上海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优势在于高端,对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要求较高,高附加值的环境服务市场和环境资本市场,这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要发挥的作用和上海具有的比较优势密不可分。目前上海市在电力、水利、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工业节能技术在国内处于前列,上海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节能智能化系统、楼宇节能自控系统等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上海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城市污水治理技术和装备已达到较高水平,一些设备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同时上海的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油烟净化器等也已达较高水平,并已形成相对生产规模,在国内占有较大市场。工业锅炉脱硫除尘、电厂脱硫、固废焚烧等方面也有较好的技术设备。
从科技支撑力量来看,上海市在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领域拥有较强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上海众多研究所、高等院校每年完成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许多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都设有节能环保专业或专业科研机构,工业系统中也有相当数量的设计研究院所具有较强的节能环保科研开发能力。除这些科研院所直接提供的技术研发服务外,为数众多的节能环保企业都通过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形成一定程度的产学研合作。
从科研创新成果来看,上海节能环保方面的专利申请量在全国排名总体靠前。根据对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的监控和治理、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受损环境修复等七个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分析,上海在全国的排名均在前五名以内,显示具有一定实力。科研优势已经部分转化为产品优势。凭借上海研究型事业单位显著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已有大量节能环保先进和适用技术得到开发。
从发展规模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共有企业3670家,从业人数约15.2万人,产业收入为450亿元。其中,节能环保产品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企业总营业收入为339.28亿元,约占节能环保产业总规模的75%;但服务型企业也占据较大份额,企业总营业收入为166.45亿元。
从产业发展空间来看,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在空间上较为分散,但总体上呈中心城区以服务型环保产业为主、郊区县以产品生产为主的“生产在外,服务在内”格局。具体而言,以节能环保产品和设备为主的生产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宝山、松江、嘉定、青浦、闵行、奉贤、金山、原南汇、崇明等上海郊区各区,而中心城区的企业以服务型为主,尤其是新型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如环保工程设计、环境咨询、环保科技研发、环境金融等。其中,浦东新区、闵行区、徐汇区、杨浦区和虹口区是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五、推进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提高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标准。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项目,给予投资补助或财政奖励。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力度。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优先安排中央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
(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严格落实并不断完善已出台的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对污水、垃圾处理企业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研究制定限制开采天然石膏、粘土等的税收政策。对国内急需的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研究免征关税或降低进口税率。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
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在信贷、投资和担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研究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产业。
(四)支持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
在节能环保领域设立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支持成套设备及配套设备研发、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组建一批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一批节能环保产业化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推动重大技术联合攻关。结合示范工程,统一组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使用国产首台重大技术装备的项目业主单位给予风险补助。加强节能环保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素质。
(五)培育发展龙头企业
一方面鼓励上海本土节能环保企业做大做强,包括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城投环境集团、联合水务有限公司等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和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推动其他领域的大型企业向节能环保行业渗透。
(六)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通过完善出口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政策,加大对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鼓励节能环保设备由以单机出口为主向成套供货为主的设备总承包和工程总承包转变;安排对外援助时,优先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节能环保项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