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时间:2024-04-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 促进城市科学发展王融融回望2010年,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世博会史册。因此,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城市安全的关系,在种类繁多的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威胁面前,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断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才能使城市进一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规范城市公共安全报告办法,颁布事故的类别及等级标准。

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 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王融融

回望2010年,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胜利载入世博会史册。世博会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遗产,不是奢华气派的场馆,而是对城市发展问题的探索和深层次的反思。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首先是安全,只有安全,城市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只有安全,人民群众才能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和谐美好生活。城市安全是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身健康、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与协调状态,以及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与经济异常或突发事件干扰的一种抵御能力。城市安全包含有城市生态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产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

上海已迈入特大型城市的行列,正在建设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虽然上海城市安全管理在不断完善之中,但是整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急剧膨胀,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活动内容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的同时,城市安全隐患还是不容忽视。例如,上海还有部分旧城区设施老化,房屋年久失修,往往会造成水管和煤气管爆裂、引发火灾等灾害性事故,危及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上海临江濒海,气象灾害发生几率较多,面临海平面上升和地基沉降的威胁;上海高层、超高层建筑林立,建筑玻璃幕墙一旦掉落、火灾事故等会对人民群众造成危害;400多公里的地铁、大型公共场所、城市地下空间、大型活动的举办;能源安全、食品安全、旅游安全等涉及安全的方面很多,一旦发生问题不堪设想。

因此,正确把握经济发展与城市安全的关系,在种类繁多的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威胁面前,强化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不断加强城市安全体系建设,才能使城市进一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一、充分认识安全发展是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于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安全发展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把以人的生命为本,不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放在首要位置,把城市安全放在基础位置,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安全发展的核心。

二、城市规划必须有前瞻性,这是城市安全的基础

科学、合理、先进的城市规划很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以保卫生命与财产安全为城市规划设计出发点,强化防灾规划的地位和功能,确保规划在建设安全保障性城市中的引导作用。通过规划,指导和控制城市安全防灾减灾建设与发展,为城市的工程抗灾、突发事件应急等工作提出指导依据和依托的基础设施。通过规划,合理布局防灾空间,建立有效的防灾措施,减轻灾害连锁效应,支撑应急救援。通过规划,建设良好的应急基础设施和避难疏散体系,保障灾后应急救灾能力。实行防灾安全体系与主体工程的“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制度。

三、建立高效的危机预警体系

对突发公共危机能否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是政府能否及早采取行动、消除危机的关键。为提高政府在重大突发危机事件中的管理能力,加强政府对危机事件的预见和救治能力,有必要建立政府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一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市民的危机意识;二是全面实行危机风险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危机预防战略、政策和规划,有效地预防和回应各种危机;三是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危机管理常设机构,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力求将危机化解在爆发之前。建立预警系统有利于组织进行快速的反应,减少危机监测成本和提高危机监测效果,从而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消除危机监测不连续所带来的风险。

规范城市公共安全报告办法,颁布事故的类别及等级标准。明确预警级别的判定原则、适用条件和公开发布程序。规定预警上报程序和越级上报条件。

四、强化全民公共安全意识(www.xing528.com)

市民必须能够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及这种环境潜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确立个体的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教育,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在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发展社会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化救助服务队伍;构建街道小区的基层应急管理网络;建立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宣传平台,整合资源,强化综合减灾宣传、培训,构筑全社会群防群救综合防灾规划体系建设,使市民能够对各种灾害特征、成因、后果和科学防救有一个全面了解,能够正确利用地物和简易就地器材、条件,采取正确手段自救、互救,提高公众的自救和互助能力。

五、加强安全机构和队伍建设

应当加强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的专业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政府可以与本地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平台,有针对性地培养公共安全部门急需的人才。同时,对现有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水平。成立各种应急保障队伍,其中包括组织保障、运输保障、生活医疗保障。对于应急队伍,要按照专一化、职业化的要求,切实配齐建强。从信息管理、设备操作、预防监督、执行预案、决策判断、实践救援等方面,加强专门培训,为安全应急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同时,应充分发动民间力量参与到应急事务的处置中来,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经费资助、规范指导等多种途径使民间应急力量得到发展壮大,使其成为政府应急力量的重要补充。

六、提高城市综合防灾的技术水平

要加大应急管理科技含量,加强必要的经费投入并列入财政预算。针对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的新需求,改良更新装备,用先进的设备和工具,提高安全应急管理的质量。包括研究先进技术、配备先进设备、培训技术队伍、应急能力预演等,提高应急反应的技术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配置现代化抢险救灾设备,购置一批先进的特种救生设备和检测设备,为破坏性的灾害事故提供援助。建立必要的、高效的物质储备体系。加强食品储备、生活必需品储备、医疗药品储备和抢险物资储备。

七、全面构建城市安全减灾能力评估制度

可靠的基础信息和对城市安全减灾能力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城市防灾规划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要注意加强城市基础信息数据管理,开展城市灾害隐患点调查,摸清城市安全防灾能力底数,逐步提高城市安全减灾能力。全面建立城市安全减灾能力的安全评估、监测和预警制度,提高城市防灾管理和技术决策的科学性

在建立城市安全减灾能力调查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之上,结合推广网格化管理经验,建立城市环境安全与防灾减灾能力风险分级体系,定期进行短期和中长期城市安全减灾能力科学评估并加以公布,为各级政府的决策、以及防灾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八、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机制

全面的危机管理所强调的是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通过建立政府绩效考核体系,防止出现虚假治理。明确能否处理好危机事件是判断各级政府能力的关键标准,要在制度上为各级政府的行为选择提供相应的激励机制。要严格执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但不能仅此而已,否则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各级政府信息上的封锁和虚假。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有效的危机管理,政府必须设立危机管理的绩效指标。

首先,在日常工作绩效指标的制定上,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绩考评除了经济指标外,还应当增加对危机应急处理的绩效评估内容。

其次,政府危机管理的指标应包含其危机预案的准备,危机发生时人力、物力、财力的调拨是否及时、通讯是否畅通以及与公众、媒体的沟通是否及时,危机的处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及公民权保护方面的问题以及危机后的恢复工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