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实践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实践

时间:2024-04-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发展低碳城市的思考王昊刘洁净前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人口从1.72亿增加到5.6亿,城市总数超过660个,GDP从1978年的3624.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政府通过在能源、交通等6个领域推出特别措施,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实行热电联产,推广节能建筑,发展城市绿色交通,依靠科技不断开发新能源新技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目标。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实践

上海发展低碳城市的思考

王昊 刘洁净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人口从1.72亿增加到5.6亿,城市总数超过660个,GDP从1978年的3624.1亿元上升到2009年的335353亿元。中国经济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和快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联合国统计,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56亿吨,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超过50亿吨,百万美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日本的9倍。其中,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的中心,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超过60%,城市人口人均能源消费为农村的3倍左右。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引发的能源供应保障和环境压力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建立低能耗、低排放、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转变城市能源结构、生产以及生活消费方式,缓解当前城市发展遇到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已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这也将为上海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新契机。

一、什么是低碳城市

要界定低碳城市的内涵,首先要理解低碳经济的概念。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UKGovernment 2003),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通过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些专家学者们在“低碳经济”概念引领下,结合城市的规划与发展逐渐形成一系列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概念。ChinSiong H.和Wee Kean F. 两位专家在《低碳城市规划:依斯干达开发区案例》中研究了能源消耗、碳减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问题,并运用情景分析法,模拟了未来发展低碳城市的几种可能模式,指出通过政府在城市土地利用、建筑设计及交通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执行能源政策、实现能源控制,在未来几年内,可以使城市CO2排放量减小到预期情景。Jenny Crawford和 Will French两位专家在《低碳城市规划:合理的空间规划有利于科技创新在建筑中的应用》提出实现低碳目标,关键在于城市规划系统对新技术的适应度和准备度,必须采用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领导性优势和地方政府权利分散的灵活性优势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对低碳城市的概念比较普遍的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发展,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和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城市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自《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Low Carbon Economy)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低碳城市建设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国都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计划。

(一)丹麦:低碳发展

丹麦政府非常重视国家能源战略的制定,在能源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制定科学的能源政策,引导能源利用方式改变,建立并严格执行明确的节能利用激励机制,注重能源利用的过程管理和能源战略的实施。在过去的25年中,丹麦经济增长了75%,但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维持不变。

目前,丹麦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到其总发电量的30%,创造了独特的“丹麦模式”。在丹麦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中,绝大多数来自风能,丹麦在陆上和海上共安装了5000多台风机,总装机容量达3200MW,这些风机为整个国家提供了大约20%的电力供应。以丹麦哥本哈根为例,该城市电力供应大部分依靠零碳模式,随处可见通体白色的现代风车,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厂。政府通过在能源、交通等6个领域推出特别措施,大力推行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实行热电联产,推广节能建筑,发展城市绿色交通,依靠科技不断开发新能源新技术,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的目标。

(二)英国:低碳城市规划

为了推动英国经济尽快向低碳发展转型,英国政府于2001年设立碳信托基金会(Carbon Trust),碳信托基金会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nergy Saving Trust,EST)联合推动了英国的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LCCP)。首批三个示范城市(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在LCCP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全市范围的低碳城市规划。该规划重点解决在建筑和交通两个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降低城市总的碳排放量,各种措施的制定、实施和评估都以碳排放减少量为标准,同时强调技术、政策和公共治理手段相结合。其中,始建于2002年伯丁顿低碳社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倡导建设的首个“零能耗”社区,成为引领英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典范,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伯丁顿社区零能源发展特点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矿物能源使用,在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方面基本实现循环利用。另外,为了促进低碳社区的发展,英国政府于2008年专门构建了低碳社区能源规划框架,主要由发展设想与战略、规划机制两部分组成,将城市划分为中心区、中心边缘区、内城区、工业区、郊区和乡村6大区域。针对每个区域,制定社区能源发展的中远期规划方案,确定能源规划组合资源配置方式。从区域、次区域、地区三个层面来界定社区能源规划的范围和定位,整合国家、城市、地区相关的能源发展战略,构建社区能源发展的框架。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政府未来的能源—创建一个低碳经济体》中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并在支持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环境、可持续的、可靠的和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方面发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当前,英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以全体企业、公共部门和居民为主体的互动体系,在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政策发挥、国民认知等诸多方面,都处在了世界领先位置。

(三)日本:低碳社会行动计划

受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全球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大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日本国内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主导创建低碳社会。日本提出“低碳社会”理念,认为没有“低碳社会”就无法发展“低碳经济”,提倡节俭精神,减少碳排放,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与大自然和谐生存,保持和维护自然环境成为日本社会的追求。

日本低碳社会实现途径中充分体现各部门共同参与。低碳社会规划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在所有部门实现碳排放的最小化,最大限度挖掘各经济部门的碳减排潜力。企业开发温室气体排放量少的商品;民众改变生活方式,选择家庭太阳能电池板、高效热泵等节能生活用品。在强调所有部门共同参与原则的同时,日本尤其以交通、住宅与工作场所、工业、消费行为、林业与农业、土地与城市形态等作为开展低碳社会转型的重点领域,如在中心城市推行紧凑的城区布局,让居民徒步或依靠自行车就能方便出行;农村推广使用高效、低价的可再生能源,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从制度、设施等各方面为推进国家低碳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三、低碳城市:中国在行动

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国,在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是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中国政府于2006年底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并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支持下,确立了低碳发展试点城市——上海市和河北省保定市。

其中,保定市在2006年提出建设“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依托保定国家级高新区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础,打造一个以电力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和企业群,重点发展光电、风电、生物质发电、节电、储电、输变电六大产业体系。通过实施 “中国电谷”建设工程、“太阳能之城”建设工程、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办公楼低碳化运行示范工程、低碳化社区示范工程和低碳化城市交通体系整合等不断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已有105个居民生活小区完成太阳能应用改造,市区101个主要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全部改造成太阳能控制。世界首座光伏发电与五星级酒店一体化建筑——电谷大厦也在保定正式投入使用。保定计划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保定·中国电谷”建成占地25平方公里,产值超千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为国家提供一个可再生能源和节电产业的战略发展平台。

四、上海发展低碳城市的思考——从低碳试点开始

(一)上海碳排放的现状与问题(www.xing528.com)

10年来,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以“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协同控制,城市环境问题与全球环境问题协同解决”为导向的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为上海建设发展低碳城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条件。但是上海要实现充分地向低碳城市转型,仍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碳排放的强度与规模

虽然过去5年来上海单位经济产值的能耗不断降低。 2009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较2005年下降1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较2005年下降26.1%和19.9%。但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上海的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却没有明显下降,至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突破1亿吨标准煤,预计2010年达到1.1亿吨标准煤。按照目前惯性,如果不采取强有力节能措施,2015年用能总量将达到1.4亿~1.5亿吨标准煤,全市用能总量还将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2. 碳排放的结构与特点

2007年上海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39亿吨,其中工业占58.21%,交通运输占18.77%,建筑占16.21%,上海工业主导型碳排放城市的特征明显。

另外,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逼近2000万,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接近11吨(目前世界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4吨,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是5吨左右),大大超过了世界人均和我国人均水平。

(二)上海打造低碳试点的思考

上海目前正在进入“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期,参考国际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的发展趋势和成功模式,笔者认为上海建设低碳城市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科学研究制定低碳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起着长期的结构性的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政府在城市规划(包括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中应把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要元素加以考虑,应让“城市化和低碳化”成为城市建设中的新的定位和目标。

2. 加强碳预算与碳平衡分析,建立社会预警体系

综合考虑交通、农业、工业、能源和地区政策等环境因素,加强碳预算与碳平衡分析,研究碳排放现状,制定和实施碳足迹发展战略,明确其目标、时限和主要任务,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能源的可视化,及时发现能源浪费情况;进一步利用环境指标和其他手段,加强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监控和评估。

3.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

要发展低碳经济,地方政府就要积极打造多产业横向发展与产业链纵向延伸相结合的低碳型工业体系,构建工业低碳网络,建立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环境低碳模式”。持续采取转型、转移、转性和关停方式,加大“二高一低”能耗企业的调整力度,关闭落后生产线。同时,通过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等低碳产业。

4. 开发绿色环保建筑,降低基础能源消耗

推进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探索大型公共建筑的有效节能途径。通过采用先进建筑和节能技术,使新建大型公共建筑降低电耗60%以上;使既有建筑电耗在现有水平上降低30%;同时,积极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打造绿色新建公共建筑和住宅新模式,兴建光一体化建筑,努力降低基础能源消耗。

5. 建设自然生态系统,不断增加自然碳汇

加强林地植被建设,不断增加自然碳汇。森林是吸收消耗、固定和储存CO2 最有效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年固定CO2 1196亿吨,约占大气中CO2 总量的46%,森林面积的增加或减少都将对大气中的CO2 产生重要影响。强化对现有森林资源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重视植被的生态调节功能和固碳能力,不断增强自然碳汇功能,这可以抵消相当部分CO2 的排放。

6. 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共生能源,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

化石能源消耗比例过高、可再生资源比例过低,是上海也是我国目前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CO2 排放量居高不下、未来减排压力巨大的重要原因。上海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路线,建立能源品种多样化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五、结语

当然,要建设一个真正低碳城市需要几代人长期的不懈努力,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个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经济问题, 又有环境和社会问题

低碳上海的建设,不仅需要通过政府制定一套完整的低碳城市建设政策与制度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实现机制以及相应的法规和标准体系,引导社会多种资源进入低碳生产领域,形成合理的低碳产业结构。更需要不断将低碳理念引入到城市生活、消费各个领域,推进城市生活低碳化,创造低碳消费社会环境氛围,真正将上海建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宜居的低碳城市,使上海的天更篮,水更清,地更绿,生命力更旺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