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英
上海人口老龄化现象突出,已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养老机构建设作为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重视。
一、上海市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一)养老床位总量快速增长
据上海市民政局有关数据,2005年底我市机构养老床位数约4.9万张。“十一五”期间,全市养老床位数量以年均1万张的速度增加,至2009年底全市已有养老床位近9万张。与2005年相比,机构养老床位数增加约4万张,增长率近80%。同时,2009年全市养老机构数量为615家,与2005年的474家相比,也增长了近30%。2010年新增养老床位1万张的任务完成后,全市养老床位总量达到10万张,基本完成“十一五”预定目标。
(二)养老机构的建设形式呈现多样化发展
目前,上海养老机构中较多的还是以综合收住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的养老院和老人院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高收入人群对养老服务也产生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公寓式老年住宅、老年人日托中心、老年人护理院等新生事物也开始出现,为老年人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进行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机构运作依托社会力量的模式已具规模
依统计数据,到2009年底,社会办养老床位已达到近4.8万张,占总床位的比例达到53%,社会力量运作养老机构的比例已超过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同时,在2009年全市新增养老床位投资中,社会力量投资达2.8亿元,占总投资的比例达到32.4%,社会力量投入建设养老床位已具规模。
(四)养老服务政策不断完善
为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和管理的力度,近年来上海市陆续出台了多项支持措施和扶持政策。“每年新增1万张养老床位”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确保了上海“十一五”期间养老床位建设的推进和实现。同时,多个区县积极探索创新性区域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如《浦东新区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杨浦区养老机构管理办法》、《闵行区对养老机构年度考核实行分档补贴的意见》、《闵行区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实施细则》、《长宁区社会办养老机构补贴暂行办法》等。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养老机构的建设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加快养老机构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上海市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的困境
尽管上海近年来在养老机构建设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的实际情况,其进一步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和困境。
(一)老龄化程度加重与机构建设不足之间的矛盾
2009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31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2.5%;而据预测,到2030年上海人口老龄化达到高峰,届时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40%。如此高的老年人口比例,对养老设施的供给将形成严峻的挑战。但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在养老方面的历史欠账过多,养老机构建设的存量仍然不足,由于老人的支付能力和政府的建设投入能力均有限,也造成养老服务在质量上仍有缺憾。而老龄化程度加重与机构建设不足之间的矛盾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会存在。
(二)养老机构“收住难”和老年人“入住难”并存的矛盾(www.xing528.com)
目前,上海养老机构“收住难”主要表现为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老人不愿意入住,究其原因,不外乎位置较远、交通不便、收费较高等几种。但与此同时,在一些位置较好、交通便利的养老院又存在着大量的排队现象,养老床位一床难求。这一矛盾出现的表面原因是老人对养老院的各种客观条件的不满意,但更深层次原因仍然是优质养老机构的总量不足,养老院建设的质量仍有待提升。
(三)养老机构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
加快养老机构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养老机构的建设也需要占用一定的建设用地,而且多数老年人希望养老院建在离子女较近、生活较方便的市区或者近郊。这些土地都是寸土寸金,经济价值很高,如果用于养老机构的建设,由于目前养老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经济效益很难看到,那么必然会形成“机会成本”过高的问题。在土地稀缺、经济发达的上海,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对养老机构的建设会形成多方面的隐形障碍。
三、加快养老机构建设的思考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威胁,加快养老机构的建设势在必行。需要端正思想、破除困局,开创新局面。
(一)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养老事业建设
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作为“未富先老”的国家,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面对和大力解决的问题。养老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影响和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战略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养老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
一方面,政府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养老事业具有公益性特征,政府在养老机构建设的过程中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进一步加大政府投资,建设保障性设施。另一方面,从国际经验看,养老机构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众多社会组织的力量。目前上海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下一步的工作中应继续创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氛围,进一步提升其积极性。
(三)形成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从老年人需求的角度出发,养老机构的多元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在确保建设水平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养老服务机构,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老年会所、老年度假村、老年活动基地等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对于满足多层次需求,分流老人,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建设的良好局面是非常有利的。
(四)积极创新,探索连锁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养老机构建设新模式
养老机构的建设水平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经营管理者的水平,在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还需要经营者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在当前的发展阶段,通过连锁经营的模式,实现优秀养老机构的规模扩张,一方面有利于养老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好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手段的传播,形成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我市养老机构整体经营水平的提高。
(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一方面应在规划、资金、宣传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政策的落实,充分体现政策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