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官方语言是日语,官方文字是日文。
日本总人口为127767944。根据中新网2009年9月21日报道,日本总务省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9月15日全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898万人,比去年增加了80万。日本的人口密度为337人/平方千米。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人古代使用和语,日语借用了大量汉语词汇,日语中的汉语借词超过30%,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
日本主要民族为大和族,北海道地区约有2.4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北海道地区有少量人会阿伊努语,冲绳列岛还有少量琉球人会琉球语。主要宗教为神道教和佛教,信仰人口分别占宗教人口的49.6%和44.8%。首都东京(Tokyo)是一座有1290万人的现代化大都市。日本的动漫产业极为发达,是世界第一动漫王国。
日文文字是由汉字、假名、罗马字组成的。汉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音读,一种是训读;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不论是平假名或片假名的字形都仿自中文。日本古代没有文字,和我国有了文化上的交流之后,日本人就利用汉字的草书字形创造了平假名,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了片假名。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GDP方面,2009年按照国际汇率计算,日本国内生产总值5.06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9731美元,居世界第17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23位。2004年末,日本在海外的纯资产达1.8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
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使之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有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紧密的团队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等等。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二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阀,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司。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马自达、本田均行销全球。
7.1.1 日本服饰民俗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日本平民和服受中国东吴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故称为“吴服”。而贵族和服则受中国唐朝的影响更深,称为“唐服”。今天,平民在节日、庆典上多穿着吴服,即一般意义上的和服,而皇族礼服仍以唐服为主。
和服属于平面裁剪,几乎全部由直线构成,即以直线创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几乎没有曲线,只是在领窝处开有一个20厘米的口子,上领时将多余的部分叠在一起。如将和服拆开,人们可以看到,用以制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由于和服的裁剪制作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量体裁衣方面比较自由。在制作和服时,较少为人的体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着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给人以衣不合体的印象。因为,它可以因人而异,在腰间调节尺寸。和服虽然基本上由直线构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性格。不仅如此,和服同时也顺应日本的自然;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八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调,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慎重(女式和服有婚礼和服、成人式和服、晚礼和服、宴礼和服及一般礼服)。和服本身的织染和刺绣,还有穿着时的繁冗规矩(穿和服时讲究穿木屐、布袜,还要根据和服的种类,梳理不同的发型)使它俨然成了一种艺术品。设计师不断在花色和质地上推陈出新,将各种大胆的设计运用在花色上,使现代印象巧妙地融入了古典形式之中。
7.1.2 日本饮食民俗
日本人普遍爱食用生鱼,因而盖着生鱼片的寿司是日本国内最流行的食物。日本料理非常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过多调料,以清淡为主。对菜肴的色面尤其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样非常精致的盛器来装食物,对食物的形状、排列、颜色搭配也都有很细腻的考虑。看着那一道道精细得有如风景画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游客往往不忍破坏那份美丽。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日本人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内的娱乐中心区,到处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总会。
1)日本的酒类
日本的酒类有:①啤酒。日本人喜欢喝啤酒。在夏天,部分百货公司更开有露天啤酒馆,吸引大量游客。②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热喝或冷喝,无论哪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过量而醉。③威士忌。日本人喜爱喝加冰加水的威士忌。④烧酒。这种酒是用番薯、大麦、蔗糖等材料制成经过滤后的酒精,与伏特加有些类似。
2)日本传统美食
日本的传统美食有:①日本火锅。锅置于餐桌上,在锅汤内不断放入牛肉片、蔬菜、豆腐等,且煮且食。②天妇罗。在麦粉中加入鸡蛋和冷水,拌成麦粉浆,然后把虾、鱼、蔬菜等放入锅内油煎。③寿司。在有醋味的饭团上,加以各种生鱼片。④生鱼片。生的鱼片,用酱油佐食。⑤怀石菜。被认为是日本烹调技术的精华,利用蔬菜、鱼介、海草等精制而成,味道异常鲜美。⑥串烧。一串串的鸡肉或肝脏,巨火烘熟。⑦炸猪排。猪肉片在面包屑里一滚,然后用油煎。
3)日本菜的拼摆
日本菜的拼摆独具一格,多喜欢摆成山、川、船形状,有高有低,层次分明。有人用插花来比喻日菜的拼摆,叫做“真、行、草”。“真”为主,“行”为附,“草”为装饰、点缀。摆出的菜要有主,有次,有点缀。一份拼摆得法的日餐菜点,犹如一件艺术佳作,色泽自然,色调柔和,情趣高雅,悦目清心,给人以艺术享受,使人心情舒畅,增加食欲。日菜的刀法和切出的形状与中餐、西餐不同。日菜的加工多采用带棱角、直线条的刀法,尽量保持食品原有的形状和色泽,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原料。用不同季节的树叶、松枝或鲜花点缀,既丰富了色彩,又加强了季节感。例如:秋季喜欢用柿子叶、小菊花、芦苇穗等,突出秋季的特点。同时,拼摆的数量一般用单数,偶数的“二”可以用,“四”是绝对不能用的,原因是“四”与日语“死”的发音相同。一般多采用三种、五种、七种。各种菜点要摆成三角形,如果三种小菜即采用一大二小。五种则采用二大三小,看起来是三角形。
7.1.3 日本居住民俗
1)“气”文化
受土地资源的限制,日本住宅不可能像美国、加拿大那样分布得十分离散,为了保持居住环境拥有新鲜的空气,日本居民都自觉地维护居住环境的健康。现代的住宅设计中渗透了这种文化意识,通过对烟尘污染的控制、绿化植被的营造,设置宽大的门窗、隔扇,采取简洁的室内陈设布置,有效地提高了空气质量及其流通性能。住宅设计上的“气”文化,给日本人带来的好处之一是,日本人的寿命延长了。
2)“季”文化
日本国土狭长,四季气候分明,为了使居室融入自然,日本人在现代住宅设计中注意根据地方气候、风土来考虑安排居室布局,使住宅空间努力追随自然的阳光、风和绿色,把室外的景物纳入视野之内。或者通过种种人工手法,建造充满着自然情趣的庭院。人们身居室内,亦可饱览自然界的变化,感觉自然生命力的脉搏,从中体会人生的意义。
3)“木”文化
日本在建筑材料的开发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但这并未改变日本人对室内木料装修的偏爱。木料装修能带给日本人回归自然的感受,而且对于居住在地震带上面的日本人来说,木料无疑是较安全的建材。日本人的木装修做工精致,线条简洁,颇具原木风格,不像欧陆的木装修那样繁杂、豪华,而且与室内小空间流动合一,给人亲切、高雅的感觉。
4)“座”文化
日本人乐于在充满木材、纸张(糊于移门、窗扇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气息所形成的氛围中,盘腿屈膝坐在榻榻米上无拘无束地交谈、饮食,进行心灵的对话。这种赤脚文化,也可叫做“座”文化。在现代住宅设计中西洋风日盛的今天,日本人仍保留着这一民族传统习惯,亦属难得。
7.1.4 日本人生礼仪民俗
1)束带仪式
从江户时代开始的束带仪式是为了预祝孕妇顺产而在她的下腹部缠绕带子的仪式。从怀孕5个月开始,举行祝愿妊娠及胎儿平安的仪式,通过缠绕带子,来防止流产,且防止腰疼及受冷以达到安产的作用。这个仪式一般选在怀孕5个月后的戌日进行。戌(犬)多产且多顺产,所以在十二支中选择戌日。该仪式所用的带子称为岩田带,是由一条白棉带子和两条一条红一条白的丝带组成。一般由妻子的娘家赠送。孕妇一般缠白棉带,红白的丝带一半用于举行仪式,仪式后收起来,直到孩子诞生后才染上颜色准备制作成新生儿的襁褓。现在一般用具有伸缩性的材质。在腰带以外也有赠送孕妇装或直接送现金的。同时也有在给孕妇缠腰带时要说祝福的话,举行仪式后设宴款待大家的风俗。
2)出生祝贺
在日本关于出生有很繁琐的礼节。在妻子的娘家生产时婆婆要去参加出生祝贺,在婆家生产时娘家要送去襁褓做贺礼。但因为现代人习惯在医院生产,这种风俗也就渐渐淡了。庆祝出生的内祝所选的礼品可以和出生这个主题毫无关系而只是向亲人及为孕妇出过力的人赠送谢礼,但在现代接受了出生贺礼后又回赠内祝的做法越来越普及。赠送内祝的时间为生产后一个月左右进行土地神参拜时。内祝所赠礼品一般为红豆饭、红白饼、红白糖、干松鱼等专用礼品。花费金额一般在收到的礼品的一半到三分之一。一般在礼品上包裹用糨糊纸做得红白蝴蝶结,纸面写上内祝的字样,并署上孩子的名字。
3)七夜
孩子出生的第七天为七夜。在那天要举行祈祷新生儿健康成长的仪式。从前也称为产养仪式。除七夜外,还有二夜、五夜、九夜举行的仪式。从前在出生后的第七天要给新生儿取名祝贺。在七夜仪式上,为孩子取名的亲人要在纸上写下命名的字样,同时署上孩子的出生年月日及取名人的姓名。然后再给孩子穿上新襁褓,喂祝贺食品。
4)取名
从前一般由外祖父之类的人来取名,现在多由孩子父母取名。决定名字后,就在奉书纸上写上命名,在纸的左端记下孩子的出生年月日,然后装入白木匣子中供进神龛。
5)出生证明
出生证明在婴儿出生日算起两周内填报。需填报的内容有孩子的出生地及籍贯,还有填报人的现住所等,受理机构为任何一个市区町村的政府办事处。填报人按婴儿的父亲、母亲、同住者、接生医生及助产护士的顺位进行。必须填写的文件有出生证明、医生或助产护士填写的出生证明书及母子健康纪录三种。母子健康纪录由医生签署后立即交给居住地的政府办事处。
7.1.5 日本社交礼仪民俗
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极重礼节。相见时通常要脱帽鞠躬。在行鞠躬礼时,行礼者必须毕恭毕敬,而且在鞠躬的度数、鞠躬时间的长短、鞠躬的次数等方面还有特别的讲究。一般而言,日本人在行鞠躬礼时鞠躬的度数的大小、鞠躬时间的长短、鞠躬的次数的多少,往往会同对对方所表示的尊敬的程度成正比。日本人在行鞠躬礼时,还规定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把手插在口袋里亦不允许。有的时候还会一面与人握手,一面鞠躬致敬,或是仅仅与他人握手为礼。不过在一般情况之下,日本妇女尤其是日本的乡村妇女,与别人见面时,是只鞠躬而不握手的。在行见面礼时,日本人讲究必须同时态度谦虚地问候交往对象,常用的见面礼节话有“您好”、“您早”、“晚安”、“再见”、“拜托了”、“初次见面请多关照”等。总之,日本人是认为“礼多人不怪”的。在日本民间,尤其是在乡村之中,人们在送别亲友时,往往还会向对方行跪礼。跪礼即屈膝下跪,它是妇女所行的礼节。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因而有人将日本人的见面礼节归纳为“鞠躬成自然,见面递名片”。在一般情况下,日本人外出时身上往往会带上好几种印有自己不同头衔的名片,以便在交换名片时可以因人而异。
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对清洁十分重视,对他们来讲,每天都得非洗澡不可。不仅如此,日本人还有请人一起去浴室洗澡的习惯,用他们的话来讲,这叫做“裸体相交”。他们认为,这一做法可以使人减少束缚,坦诚相交。
日本人宴请友人时,桌上总要摆一碗清水,并在客人面前摆上一块白纱布。主人先将自己的杯子在清水里涮一涮,杯口朝下在白纱布上将水珠按净,然后斟酒并双手敬于客人,目视着客人干杯。接着,客人也以同意的方式向主人敬酒,如此交杯尽兴,以表宾主亲密无间,称为“交杯礼”。
日本人姓名的组合顺序与中国人姓名的组合顺序一样,两者都是姓在前、名在后。不过,日本人的名字字数较多,并且以四字的最为多见。日本人妇女婚前姓父姓,婚后则改夫姓。称呼日本人时,可以称之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称“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时在必须使用其全名。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他们忌讳高声谈笑,但是在外人面前,他们则大都要满脸笑容,而不论自己是否开心。日本人认为,这也是做人的一种礼貌。
7.1.6 日本岁时节日民俗
1)元旦
一月一日。按照日本的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橘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2)成人节
每年一月第二个星期一。日本的成人节源于古代的成人仪礼,而日本古代的成人仪礼是受中国“冠礼”的影响。所谓“冠礼”,指男子成年时举行的一种加冠的礼仪。从加冠这天起,冠者便被社会承认为已经成年。日本始行加冠制度在天武天皇十一年(公元683年)。按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冠日多选甲子、丙寅吉日,特别以正月为大吉。1948年,日本政府根据民俗规定满20岁的人要过“成人式”,目的是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已成为社会的正式成员。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成人节这天要身穿传统服装参加官方或民间团体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内容包括年轻人宣誓、长者的祝贺和参拜神社以及参加各种传统的文娱活动等。
3)镰仓节
每年二月在秋田县横手地区举行。在镰仓节前夜,孩子们聚坐在一个纵横2米左右,被称为“镰仓”的雪屋里喝甜酒、吃甜饼,屋的中间设一祭坛,用来祭拜水神。在为期两天的镰仓节期间,游客们被请进雪屋,品尝日本米酒和米糕。
4)女孩节
女孩节又称偶人节。这是日本女孩子的节日。这个节日起源很早,要上溯到700年前的平安时代。如今的庆祝方式是从江户时代传下来的。有女孩子的家庭都要供出小巧的偶人(也叫“雏人形”),祝愿家中女孩成长与吉祥。这种小偶人价格昂贵,女孩的父母,尤其是外祖父母,差不多都要为她买一套精美的小偶人。少的摆一层,多的用“偶人架”摆上好几层,最多的可摆七八层,而最上的一层,大多是一个皇帝和一个皇后。女孩从一岁时得到这些小偶人,以后每年三月三日都要拿出来陈列,直到出嫁时带走。(www.xing528.com)
5)男孩节
在这一天,有儿子的家庭门前均悬挂着祝男孩子健康成长的“鲤鱼旗”。日本以公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分为黑、红和青蓝三种颜色,黑代表父亲、红代表母亲、青蓝代表男孩,青蓝旗的个数代表男孩人数。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根据“尊重儿童的人格,谋求儿童的幸福,同时感谢母亲”的原则,规定这一天为全国公休日。
6)七夕
据说在日本,七夕节始于圣武天皇天平六年。每到“七夕”,妇女们便在一起玩各种游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乞巧”。这天,人们在庭院前供上玉米和茄子,把写有歌词、心愿的五彩诗笺系在竹竿上,祈祷女孩子的手艺象织女一样灵巧。
7)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是日本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在小镇和农村生活的人还要穿着夏季的单和服跳盂兰盆舞。
8)七五三节
“七五三”是日本独特的一个节日。每逢11月15日,3岁和5岁的男孩、3岁和7岁的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去参拜神社,祈愿神灵保佑他们在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据说这种习俗始于江户时代中期。这一天,孩子们都要吃“赤豆饭”,还要吃专为庆贺“七五三”而做的红色或白色的棒形糖果“千岁糖”,希望孩子吃了可以活泼健壮、长生不老。古时日本人视奇数为吉祥之数,其中“七五三”又是最无忌讳的数字(与之相反,四和九是日本人最忌讳的数字)。
9)除夕
12月31日夜晚,人们一边倾听寺院里传来的108响除夕钟声,一边吃荞麦面条,以此象征着人们对幸福的祈祷,愿幸福像荞麦面条一样久长。
7.1.7 日本工艺美术民俗
1)日本染织
日本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一些日本人常说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母亲,反映在染织上更为明显。日本被说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在贸易中中国将本国的文化传入西亚和欧洲,又将那里的文化带回中国再传到韩国、日本。从日本的正仓院所藏的染织品来看,无论是以丝织物为主的舞台用布、歌舞技、能装、祭祀的幡、皇家衣物,都体现着唐风。日本人模仿唐纹样,学习唐技术,从织到染印、刺绣等都体现着唐的技艺,这使日本的染织得到很大的发展。在江户时代以前日本的染织是一边接受中国的东西,一边将其变化和发展,不断的吸收、改进,在反复吸收改进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染织。和服是呈现日本染织文化的主体,无论是日常穿用的和服、还是皇家宫廷和服都让我们看到日本染织的技和美。在和服中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真丝、棉、麻、葛、芭蕉等,近年来化学纤维的使用渐多。日本京都是染织传统工房集中的地方,有名的西阵织和川岛缀织(缂丝)至今名声不衰。
2)毛猴
毛猴是一种日本民间工艺品,它是用中药里的蝉蜕(即知了壳)和辛夷(即玉兰越冬的花骨朵)制成的,用料虽简单,但制作者的艺术构思却非常巧妙。他们凭着对社会上各种人物形象的观察和个人的感性认识,将带绒毛的辛夷作身子,截取蝉蜕的头和爪粘连上去,以物代猴,以猴代人,做成千姿百态的艺术品。据说,东京“毛猴”的历史源自明治天皇,主要是模拟人的动作和生活场景,反映市井生活。过去,毛猴作品主要以反映社会行业、民情风俗为多,有剃头的、倒水的、推小车的、卖糖葫芦的、算卦的……有的能成为一组完整的艺术作品,如“县官出巡”、“娶亲行列”等。近年,作品的题材也有创新,除保持传统题材外,还有反映现实生活的。毛猴已经由儿童玩具发展成室内案头陈设品,为国际友人所称赞,成为日本一种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7.1.8 日本游艺民俗
1)相扑
相扑古称素舞,起源于中国汉代,由两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直至7世纪,在允恭天皇的葬礼上,中国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被认为是中国相扑首次传入日本,对日本原有的相扑造成一定影响,后来成为日本的国技,日本国际性的格斗术和体育运动。作为专业竞技项目,在日本国内称作大相扑。
2)艺伎
艺伎是日本传统职业。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演奏传统鼓乐、说唱逗乐为生。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3)歌舞伎
歌舞伎是日本所独有的一种戏剧,也是日本传统艺能之一。在日本国内被列为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也在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她是岛根县出云大社巫女(即未婚的年轻女子,在神社专事奏乐、祈祷等工作),为修缮神社,阿国四处募捐。她在京都闹市区搭戏棚,表演《念佛舞》。这本是表现宗教的舞蹈,阿国却一改旧程式,创作了《茶馆老板娘》。阿国女扮男装,身着黑衣,缠上黑包头,腰束红巾,挂着古乐器紫铜钲,插着日本刀,潇洒俊美,老板娘一见钟情,阿国表演时还即兴加进现实生活中诙谐情节,演出引起轰动。阿国创新的《念佛舞》,又不断充实、完善,从民间传入宫廷,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现代歌舞伎的特征是布景精致、舞台机关复杂,演员服装与化妆华丽,且演员清一色为男性。
4)狂言
狂言是一种兴起于民间、穿插于能剧剧目之间表演的一种即兴简短的笑剧,是猿能乐与田能乐的派生物。狂言与能乐一样,同属于日本四大古典戏剧。狂言通过在现实世界中取材的人物或事件用幽默的方式给武士和其他贵族阶级以辛辣的讽刺。并且因为其作品都是从庶民的生活中取材,再以当时的口语演出,所以容易被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而成为一种最为典型的平民艺术形式。
5)能乐
能乐是日本典型的古典舞蹈,起源于中国的傩舞,因其神秘为上流社会所钟爱。能乐在明治政府成立以前,一直被称为猿能乐,这是在吸收中国民间曲艺和唐朝散乐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滑稽性的表演、对白艺术。中世纪的能乐受到中国傩舞和傀儡戏的影响。13世纪的观阿弥、世阿弥父子在前人的基础上,创立了以歌舞为主体的能乐。由于受到当时统治者的推崇,能乐成为上层阶级所喜好的宫廷艺术。1603年,江户幕府将能乐定为宫廷音乐,民间不能擅自演出。
能乐的主角是戴着面具表演的,饰演青年女性的戴小面,翁面是老头戴的,还有鬼神面。能乐的面具是很宝贵的,市面上没有买卖,在博物馆能见到。为了表现神鬼世界,演员通过面具进行虚拟表演,用手掩面表示伤心落泪,或将面稍向下以示伤感。对于没有接触过能乐的人来说,面具是了解它的最佳途径。
能乐的表演,分直面(不戴面具)和戴面具两种。通常只有主角戴面具。能面由桧木雕刻而成,不少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能面的独特之处在于兼有“悲哀与微笑两种截然相反的表情”,有的能面看似微笑,眼角却如泣如诉;有的能面看似悲伤,唇边却漾出一丝平和的笑意。悲喜兼备的能面扩大了能乐师的表演空间。
如同面具一样,能乐中鲜艳奢华的服装也非常著名。这与能乐光秃秃的舞台和拘谨的动作相比,对比鲜明。主角服装厚达五层,还有用棉缎制作的外套。演员穿上这套行头威严伟岸。在某些演出中,还要加上红色或者白色的假发,效果非凡。能乐所有的节目唯一的背景就是松树。
据说,在能乐保留的240多种曲目中,有许多表现人鬼对话的。剧中主角,有为情爱所困、抑郁而终的女孩,有受诅咒变身为蛇的少妇,有在战争中捐躯武士的亡灵,为此,能乐又被称为幽灵的艺术。
7.1.9 日本宗教和世俗信仰
日本是个多宗教国家,主要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三个大的宗教和许多小宗教。据日本内阁下属的文化厅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日本共有神道教信徒10523万人,佛教信徒9419万人,基督教信徒174.5万人,其他宗教的信徒1021万人,合计共有各类宗教信徒209273063人。同年日本的人口总数为118693000人。宗教信徒的总数是人口总数的近两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日本人可以同时信仰两种乃至多种宗教。考虑到世界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和当代世界上一些地区宗教之间互相敌视甚至互相仇杀的血腥现实,人们很可能会对日本的这一现象感到诧异,而这却是日本的真实写照,也是日本宗教的显著特征之一。
日本的民间神多种多样。这些神均生活在日本人的日常信仰生活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神大致有以下几位。
1)御子神
日本人认为神、人相同,都会有子孙后代。因此,日本民间有将神之子称为“御子神”的习惯。这种御子神信仰与“王子信仰”、“母子神信仰”有很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王子信仰,将王子的形象当做神来祭祀。日本的许多神是以儿童的形象出现的,如水神少童、雷神龙子等。将幼儿作为神是有一定背景的,因为幼儿时常被当做神的替身,有时通过幼儿之口传达神的旨意。
2)天神
日本人将菅原道真作为天满天神加以祭典。古时候日本人奉天神为国神。天满天神信仰统一日本全国还有一段故事。大臣菅原道真蒙怨屈死以后,日本国内天灾不断。朝廷认为这是菅原的幽灵在作怪,便在北野祭祀道真,封他为“天满自在天神”、“大政威德天神”等。另外,朝廷还赐他“火雷天神”封号,以便借助他的威力压服雷神。菅原道真生前是杰出的学者、文人,所以天满天神同时又作为诗歌、文笔、学问之神受到人们的崇拜。每年正月二十五日,日本全国都要举行祭祀天神的活动。大阪天满宫的天神祭与京都的祗园会是日本关西地区有代表性的夏季祭祀活动。
3)八幡
在日本有10万个旧村社以上的神社,其中约1/3与八幡宫有联系,如许多冠以地名某某八幡的十分常见。日本的八幡信仰起源于九州的宇佐地区。八幡主神、八幡大菩萨、大带姬命是以日本古代的应神天皇和神宫皇后为原型的。此外,“八幡”多次出现在日本史书记载之中。传说钦明天皇时期,八幡神是以锻冶神的面目出现的,后来又被当做母子神加以祭典。平安初期八幡神又作为守护神受到皇室的重视,其地位与伊势(神宫)相同,成为国家宗庙。中世纪以后,八幡又成为日本的武神代表。
4)伊势
日本人的伊势神宫信仰俗称“伊势信仰”、“神明信仰”。在日本神明是神的统称,取意“天地神明”,后来便成为伊势神宫的代用词。伊势神宫是祭典皇祖神——天照大神的皇大神宫(内宫)和祭典丰宇气思壳神的丰受大神宫(外宫)的统称。过去伊势神宫年年由未婚的皇女仕奉,这是由于长期以来它一直是皇室的氏神的缘故。古时伊势神宫是禁止一般人祭祀的,祭祀仅限于皇室的奉币,到了平安末期才允许一般人入神宫参诣。中世纪以后,庶民中间的伊势信仰已十分普遍。明治维新以后,伊势神宫与日本的国家神道结合起来,每年参拜的人数更加可观。
5)熊野
日本和歌山南部的熊野是一处幽邃的山岳地带,历来有“世外天地”之称。自古以来日本人将这里视为神圣之地,并为此创造了熊野信仰。“熊野本宫大社”、新宫的“熊野速丘大社”、那智的“熊野那智大社”被称为“三熊野”或“熊野三山”。日本平安时代随着修验道的兴起,熊野山成为修道者的大本宫,除修行者以外,民间也大兴参拜神山之风。以法皇、上皇为首的皇室参诣队伍经常来到这里。到了日本慊仓时代、室町时代熊野信仰也渗透到武(士)庶(民)之中,各地通往熊野的道路纷纷开通。由于伊势通往熊野的道路的建立,加深了伊势信仰与熊野信仰的联系。
6)稻荷
稻荷信仰自古以来在日本人当中就拥有十分广泛的信仰层。今天仅稻荷神社就拥有信徒3万余名。日本关东、东北地区均把稻荷神作为宅地神加以信仰。稻荷祭日一般在二月的初午日举行,这也是受伏见大社的影响的结果。此外,日本不少地区在农活开始前及收获后两次祭稻荷神。祭日与山神祭、田神祭十分相近。可见日本人是把三者同作为作物之神加以供奉的。日语中“稻荷”是稻子的果实的意思。据说稻荷神也就是粮灵神,宇迦三御魂即保食神。日本的稻荷与狐狸有很深的联系。传说狐狸是山神的使者。日本的渔民根据狐狸呜叫之声及吃供品时留下的痕迹判断凶吉,因此稻荷不知不觉又成为渔业神,可以说这是稻荷神信仰的第二次发展。
7)浅间
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把富士山视为神圣的山。日本平安初期祭祀富士山神灵的浅间神社应运而生。浅间信仰实际上就是以浅间神社为媒介的富士山信仰。今天浅间神社总数已达1300余座。这些神社集中在富士山周围以及日本东海地区。特别是静同县的浅间神社是日本富士山信仰的中心。过去这里曾名“浅间神明”、“浅间大菩萨”、“富士菩萨化身神”。最初浅间神社以祭富士山神为主,后来逐渐把木花关耶姬作为祭典的主要对象。到了平安末期,富士山成了修行者的道场。许多修行者登山来这里求道。江户时代出现了一位名叫长谷川角行的修行者,他整理了富士信仰的教义,组织了一个名“富士讲”、“浅间讲”的登山拜佛组织。这个组织在日本农村飞快地发展起来。特别是江户时代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号称“江户八百八讲”。日本人称体验过登山求道的人为“先达”。明治时期以浅间登山拜佛组织为基础,出现了几个教派神道。日本人至今仍保持浅间登山拜佛的传统,白装素裹的人们一边唱“六根清净”,一边集体登富士山的情景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
8)淡岛
在日本淡岛神作为治疗妇女病的神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歌山县的加太神社被人们称为“淡岛明神”。据说各地神社的淡岛神都是从这里请去的。传说淡岛明神是住吉明神的后代,由于患妇女病被流放到淡岛地区。从此,她发誓要祛除妇人疾患。和歌山县粉河町地区人每年三月节时,将一对男女人偶放入水中,使其经过纪川行至淡岛。从日本元禄时代开始,社会上出现一种称为“淡岛愿人”的乞丐。他们携带用红色、紫色碎布拼成的神龛,歌唱淡岛神的功德,周游各地。他们靠苦于妇女病煎熬的妇人们供奉的衣物、镜、香资生活。由于“淡岛愿人”的活动,淡岛信仰也广泛传播开来,拥有十分广泛的支持层。这种信仰在妓女云集的地区威望极高。
7.1.10 日本禁忌
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时,女子在右边走;如果挽手行走,是女子挽着男子。三个人上街,中间的位置让给受尊敬的人。日本有送礼的癖好,在送礼时往往采取这样的做法:即送些对主人毫无用途的礼品,因为收礼的人可转送给别人,那个人还可以再转送给第三者。日本人对装饰着狐图案的东西则甚为反感。狡猾的狐狸是贪婪的象征。到日本人家作客,携带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日本人忌讳荷花。日本忌讳“四”,因为日语中“四”和死同音,所以日本人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日本从四月一日到七日叫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学校绿化日、荒山绿化日、交通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日本人抽烟是自己抽,很少主动敬你一支,因为日本人认为香烟是有害身体的。日本人一有伤风咳嗽,外出时就戴上白色的口罩。日本人用大拇指表示“老爷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日本人认为龙虾长须,弯腰像个老人,因此喜欢在元旦这天用龙虾作为装饰品,象征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日本人说恭维话的方式也与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会对你个人在贸易上的成就或公司的成就直接表示赞赏,而日本人常常兜着圈子说。比如,如果日本人想称赞你的修养,他不会直截了当地表示,而是对你办公室的装饰发表些议论,即所谓“借题发挥”。在社交活动方面,即便在商务活动中,欧美人也常常邀请谈判对手到家里做客或参加鸡尾酒会。但在日本,这样的社交活动是不常见的。日本人喜欢邀请客人到饭店或餐馆吃饭,然后再到酒吧喝酒。日本商人把招待客户作为影响客户的一个手段。日语中出现了“nominication”这一日英复合词。“nomi-”是日文中喝酒的意思,而“-nication”则来源于英文的“communicatiou”(交际)。由此可见,日本人是很重视吃喝这类交际活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