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布依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人生礼仪、社交

布依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人生礼仪、社交

时间:2024-04-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6.1布依族服饰民俗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5.6.2布依族饮食民俗布依族主食多以大米为主。5.6.3布依族居住民俗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5.6.4布依族人生礼仪民俗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5.6.5布依族社交礼仪民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

布依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人生礼仪、社交

布依族主要集中在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其中贵州省的布依族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多使用汉文。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561 布依族服饰民俗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包头巾,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

562 布依族饮食民俗

布依族主食多以大米为主。普遍喜食糯米,并常当成改善生活或调剂口味的主食。冷菜青苔冻肉、拌豌豆凉粉等,是布依人喜欢的食品。布依人嗜酸辣,酸菜、酸汤和辣椒几乎每餐必备,尤以妇女最喜食用。还有血豆腐、香肠及用干、鲜笋和各种昆虫加工制作的风味菜肴。

大部分布依族都善制作咸菜、腌肉和豆豉。荤菜中,狗肉、狗灌肠和牛肉汤锅为上肴(部分布依族的分支族人不食狗肉,因狗曾经救过其祖先)。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特别是居住在云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线、饵块、豌豆粉、米凉糕等。布依族豪爽好客,节日时很多布依族都用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563 布依族居住民俗

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府所在地城关镇,绝大多数房屋都是石头建造,甚至建成三四层的石楼,俗有“银色镇宁”之美誉。该镇的石建筑,历史悠久的已有600多年的风雨历程,所以既堪称为凝固的音乐,又可当做不朽的史诗。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

布依族建造房屋有很多讲究。首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择依山傍水处作宅基,不仅要背靠青山,而且要面朝碧峰。起房造屋要选吉日,竖房架的吉日要供祭鲁班师傅。上梁时又要举行歌舞祭礼和宴饮。最后是接祖宗牌位和灶神(炭火)到新居。建新房的整个过程,在布依族村寨里都充满喜庆与互助的气氛。

564 布依族人生礼仪民俗

布依族的婚姻一夫一妻制。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意,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再通过订婚,测八字相合者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565 布依族社交礼仪民俗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三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566 布依族岁时节日民俗

布依族传统节日大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基本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节”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个别地方有“撒秧粑节”、“小年”、“腊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和“三月三”等。

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过大年(即春节),从除夕过到十五。除夕前要杀年猪、舂糯米粑粑、备各种蔬菜。年节期间还要举行许多娱乐活动。著名的民间节庆活动有:

1)跳花会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日举行。“跳花会”是男女青年的社交活动,规模盛大,参加人数过千,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订终身。每逢节日,姑娘们都穿着艳丽服装,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系着留须的腰带,吹着木叶,一个个满面春风。牛皮大鼓迅雷般地响震空谷,时快时慢,时抑时扬。男女青年这里一群,那里一堆,翩翩起舞,唱着古老的歌,或坐在河岸边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谈情说爱。

跳花会又是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的搭桥会,他们在草坝上播种了爱情,跳花会结束后,第二天是“牵羊”日,意思是订婚约,青年人把“羊”牵回家去(把姑娘带回去相亲),看看男方的家境,以决定自己的终身大事。

2)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有过“小年”之称。“六月六”节有悠久的历史。布依族人每年的这个时间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收,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节日。节日的早晨,由本村寨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青壮年举行传统的祭盘古、扫寨赶“鬼”的活动。除参加祭祀的人外,其余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的习惯,都要穿上民族服装,带着糯米饭、鸡鸭鱼肉和水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当地汉族人民称为赶六月场)。祭祀后,由主祭人带领大家到各家扫寨驱“鬼”、而“躲山”群众则在寨外说古唱今,并有丢花包等各种娱乐活动。

此外,“三月三”也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家家户户都要做花糯米饭来招待亲戚朋友。查白歌节是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届时有周围十多个县乃至云南、广西的各族群众数万人参加,规模可谓盛大。

567 布依族工艺美术民俗(www.xing528.com)

布依族的蜡染久负盛名。布依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便开始跟母亲学习蜡染技术。先把蜜蜡加热熔为蜡汁,然后用三角形的铜制蜡刀蘸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描绘各种漂亮生动的图案,再放入蓝靛缸中渍染成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入锅煮掉蜜蜡,捞出后到河水中反复荡涤,晾干,就成独具特色的蜡染工艺品。其中不少佳品现展出于北京博物馆

蜡染布多做妇女头巾、衣裙、围腰及被面、门帘、窗帘之用。有些工艺水平较高、图案非常新奇精美的,也被当做艺术壁挂来装饰居室客厅及宾馆饭店。布依族妇女还在蜡染衣裙上再加刺绣,更加风采迷人。除蜡染之外,布依族民间传统工艺还有扎染、织锦、刺绣、木雕石雕竹编等。

568 布依族游艺民俗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大歌和小歌是流传于黔南的具有多声部结构的两种歌唱形式;盘歌则用唱歌来盘问对方,随机应变互相问答,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皆可入歌。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谚语和诗歌等。还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布衣戏。

569 布依族宗教和世俗信仰

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和祖先,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每年有许多祭日,要祭山神、树神等。每家堂屋中都供有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都要祭祀。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5610 布依族禁忌

布依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界许多现象缺乏科学的理解与认识,所以,对土地、种子、水以及各种旱、虫、冰雹雷电瘟疫自然灾害产生了敬畏和迷信,随之也相应有着许多的禁忌。他们在生产活动中,如抉择垦荒、建房、出猎等,常要杀鸡占卜,如占的结果呈现凶兆,便十分忌讳,往往要改变行动,顺从“神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一般不从事生产劳动,有“正月初三以前不动土,十五以前不动刀”之说。正月二十日“天乾地露”忌出门、忌做活路,阳雀韧叫时不出工,“红熬日”、“戍日”、“甲子日”忌出行,不生产。四月初八,相传是牛的生日,这一天禁忌动土耕种,尤其忌讳驱牛干活。在布依族的生产实践中,还有闻春雷辍耕的禁忌习俗。认为雷声是天神对下界的警告,晴天响雷尤为不祥,故闻雷必辍耕,所忌时间因地而异。一般是每年头次闻雷声三天内不耕作,有的甚至连忌七天。第二次起逐渐减少到两天或一天。牲畜在布依族的生产与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大牲畜生产后,主人家要在门外插上用红纸剪成的小三角旗,让外人知道已有“喜财”,提醒人们不要乱闯进家。如果有非接待不可的客人时,就请客人帮忙喂幼畜,认为这样以后就可以消除“邪气”对牲口的影响。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的民俗状况。这些民族多分布在中南及西南地区,信仰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占有重要地位。多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吊脚楼,讲究礼仪,能歌善舞,有众多的民间节日和丰富多彩的游艺活动。各民族又在衣、食、住、礼仪、节日、信仰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有着各自的习惯和禁忌,应加以对比分析,以便熟识。

1.试比较壮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侗族、布依族在饮食、民居、社交、节庆、游艺等方面习俗的异同点。

2.分析侗族在建筑和音乐方面的特色

3.瑶族保留的成丁礼仪对现代社会成年教育有何意义?

案例分析

苗族著名村寨

1.南花苗寨

南花苗寨位于贵州凯里市三棵树镇,地处美丽的巴拉河畔。村寨依山而建,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林木之中。以秀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而闻名。

2.大簸箕苗寨

大簸箕苗寨位于贵州省丹寨县南皋乡境内,因为形状像半边的簸箕而得名。寨子里居住着92户人家,世世代代都居住在这个簸箕寨里。纺车悠悠,岁月悠悠,古老的山歌在这里传唱了几百年,无论现代文明如何点缀这个古老的村寨,这里依然上演着男耕女织安详平静的田园生活。

3.格多苗寨

格多苗寨位于黔南美丽的清水江畔。格多苗寨分为大寨和小寨,由几块田地相隔。寨中现有230多户人家,总人口1200人。

格多苗寨在不同的时代里涌现出了多个苗王,在黔南颇有名气。格多苗寨祖先原为江西朱家巷,后迁徙入贵州。村民的住房是木质结构吊脚楼。日常交流语言用苗语。寨子里是单一的卢姓。民居多为吊脚楼,从山脚修到山腰,鳞次栉比,具有典型的苗寨风格。寨顶有两棵六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的“保寨树”,郁郁葱葱,气概不凡。

来到格多苗寨,格多苗寨的苗族同胞们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宾,常常会在寨门前摆上一道拦路酒,让身穿盛装的苗家少女给客人敬酒,这是最隆重的礼仪,也是在苗家最高规格的接待方式。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节。格多苗族的歌舞是苗族历史的纪录和再现。在黔南格多苗寨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试分析苗族村寨的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