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哈尼族民俗与饮食、居住和礼仪-中外民俗

哈尼族民俗与饮食、居住和礼仪-中外民俗

时间:2024-04-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8.2哈尼族饮食民俗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4.8.3哈尼族居住民俗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4.8.4哈尼族人生礼仪民俗婚后妇女一旦怀孕,一般不再出家远行,但产前始终坚持劳动。4.8.6哈尼族岁时节日民俗哈尼族节日较多,境内比较盛行的有“十月年”、“埃玛突”、“惹矻扎”,俗称哈尼三大节。4.8.7哈尼族工艺美术民俗哈尼族的工艺美术品也很出色。

哈尼族民俗与饮食、居住和礼仪-中外民俗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是哈尼族总人口的76%,其余哈尼族人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历史上除少部分哈尼族人信仰基督教外,大多数信仰原始宗教,有多神崇拜、祖先崇拜

481 哈尼族服饰民俗

哈尼族善于用蓝靛染衣服,各家房前屋后种有一种植物称蓝靛,取其叶放入缸内一泡,即成蓝色,衣服穿脏后就丢在缸里泡洗,常洗常新,直至穿破而颜色不变。男子多穿对襟上衣长裤,黑布包头妇女服饰因地而异,式样较多。红河等地区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穿长裤,衣服上绣有彩色花边西双版纳一带,穿及膝的折叠短裙。哈尼族妇女都喜欢在衣服上镶银质装饰。

482 哈尼族饮食民俗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哈尼族地区物产丰富,烹饪方法独特,具有本民族风味特点的食品很多。如竹筒鸡、生炸竹虫等,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

483 哈尼族居住民俗

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红河、元阳、绿春等地住的是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奠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楼房有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和存放粮食,上层堆放瓜菜等杂物。墨江一带多是土基楼房,平面屋顶,间间相连。西双版纳住的是竹木结构的楼房,旁设凉台,别具一格。

484 哈尼族人生礼仪民俗

婚后妇女一旦怀孕,一般不再出家远行,但产前始终坚持劳动。婴儿降生后,要在门头上悬挂象征性的避邪物,并在母子床铺上悬挂用笋叶做成的人像,表示保护婴儿。婴儿落地后头三声哭啼,被认为具有特别的意义,意味着向天地、祖先和村落宣告自己已降临人世间。婴儿出生后311天,要为婴儿举行隆重的命名礼仪。模拟劳动是命名礼仪的核心内容。若是男婴,便请来村中一男童,让他肩扛锄头,身穿劳动服,手提糯米饭,在房外母子面前挖地三锄,象征男婴长大后会栽田种地,勤劳勇敢。若是女婴,则请一女童,左手提糯米饭,右手持小砍刀,肩挎蓑衣背架,在屋外母子面前砍柴三刀,表示婴儿长大后会砍柴割草,勤劳贤惠。随即给婴儿命名。

485 哈尼族社交礼仪民俗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熄。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哈尼族有共享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486 哈尼族岁时节日民俗

哈尼族节日较多,境内比较盛行的有“十月年”、“埃玛突”、“惹矻扎”,俗称哈尼三大节。

1)十月年

“十月年”是哈尼族最盛大的节日,一般过节3天,每年夏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至属马日为节期。节日期间不推磨,不舂碓,不生产,不许把山上的青枝绿叶子带回家里。家家户户都要杀猪杀鸡,做汤圆,舂粑粑,敬天地,献祖宗。出嫁的姑娘要带着米酒、粑粑、猪肉、鸡蛋等回娘家拜年。节日过后回婆家时,娘家要送上一只猪腿,表示对亲家的回敬。亲戚朋友之间相互请客吃饭,互致节日的祝贺。青年男女邀约上山,弹三弦、吹巴乌、对山歌、谈情说爱,寻觅知音。

2)埃玛突

埃玛突称“长街宴”,意为祭寨神。境内以豪尼、白宏、罗缅、阿邬、罗碧等自称的哈尼族在春节前后过“埃玛突”。“埃玛突”一般是在村子的上方,选择一棵挺拔的大树进行祭祀,整个祭祀活动,由“咪谷”主持。“咪谷”需经村民选举,必须是夫妇双全,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品德良好的男性老人担任。祭祀时要杀一头肥猪,一只大公鸡,并将一背篓黄糯米饭供奉在树下,众人叩头,“咪谷”则念:“祭寨神,保平安,逢凶化吉,消灾免难”。小孩在一旁敲牛皮鼓,祝愿全村吉祥幸福。祭毕共同就餐,然后每家分一点猪肉带回家去祭献。“埃玛突”一般过节3天,不事生产,男女青年邀约串山,寻找对象。村里的小孩身背小蛋笼,内装五彩蛋,到处玩耍。节日的最后一晚,全村男子都要到“咪谷”家门前的场地上摆长街宴,边吃边唱,共致节日的祝福,哈尼族称这节日之夜为“埃玛支拔多”。席间由“咪谷”领头,同唱古老的哈尼酒歌。村里新生男孩的人家,要特意献上一壶米酒,向长者报喜,祝全村幸福。

3)惹矻扎

惹矻扎又叫“矻扎扎”,每年夏历六月的头一个属狗日至属鼠日过节。节期各村都要立磨秋,杀牛祭祀。节日前,村里要选出一个叫“倮突”的人主持祭祀。在村边的磨秋场上,由“倮突”开刀杀牛。牛头牛脚归“倮突”,牛肉按户平分。节日期间,家家户户舂粑粑,煮糯米饭,喝闷锅酒,3天之内不事生产,男女青年上山唱山歌、找对象,村里村外,一派欢乐景象。新街镇、牛角寨乡、胜村乡、攀枝花乡、黄茅岭乡的哈尼族,节日期间有摔跤比赛的习俗。

487 哈尼族工艺美术民俗

哈尼族的工艺美术品也很出色。妇女能用绣、挑、扣等方法刺乡各种精图案的和花卉。有的能绣龙、凤、鸟、鱼等复杂图案,色彩鲜艳美丽。这些图案大都镶于衣服边沿和围腰、绑腿,帽子之上,使哈尼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西双版纳的哈尼族还能用彩线织出有美丽图案的花布和背包。墨江哈尼族纺织的细蔑斗笠帽,花色新颖别致,既是精美的艺术品,又是耐用的生活品,为各族人民所喜爱。

488 哈尼族游艺民俗

每逢节日到来,哈尼族人家少不了要备三样菜:沟边上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鱼腥草,山坡上的紫菜花。此外还有凉拌生鱼和苔藓蚯蚓两种名菜。在欢度节日时哈尼族开始秋千竞赛,还有串寨活动。(www.xing528.com)

489 哈尼族宗教和世俗信仰

哈尼族普遍信仰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灵魂观念构成信仰的主要内容。生活中的各种禁忌、占卜、祭祀、巫术等为原始宗教活动的主要表现。还有部分哈尼族信仰基督教。

4810 哈尼族禁忌

哈尼族有许多禁忌,如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等等。

本章小结

本章简要介绍了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羌族傣族白族彝族和哈尼族的概况,重点介绍了这几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及禁忌、服饰、饮食、居住、人生礼仪、社交礼仪、岁时节日、工艺美术、游艺活动等民俗,对我们了解这些民族,欣赏他们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更好地与他们相处,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1.简述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羌族的服饰特点。

2.简述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羌族饮食民俗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3.傣族、白族、彝族和哈尼族的居住习俗各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采取这种居住方式?

4.简述傣族、白族、彝族和哈尼族的宗教信仰和禁忌。

5.简述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羌族的社交礼仪民俗。

6.简述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羌族的节日民俗。

7.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羌族各有什么特色工艺品?

8.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和羌族的游艺民俗各有什么特点?

案例分析

丽江举办婚俗文化节邀你到玉龙雪山结婚

在玉龙雪山举行结婚典礼,听古稀之年的老东巴雪域祈福,看摩梭族的走婚文化。“2007首届中国婚俗文化节”,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次难忘的爱情之旅。2007519日在深圳举行的首届中国婚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透露,由云南丽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07首届中国婚俗文化节”将在丽江、深圳等地同时拉开帷幕。

以“继承婚俗文化精华,携手踏上幸福生活”为主题的“2007首届中国婚俗文化节”,定于今年10月在被称为“梦幻之都”、“浪漫之城”的世界三大遗产地丽江举办。文化节包含寻找雪山圣女暨婚俗文化节形象代言人全国大赛、中国婚俗(云南纳西风情)文化展、玉龙雪山——千人婚礼盛典、幸福元素座谈会、纳西古乐深圳演奏会等一系列活动。云南省丽江市政府新闻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届中国婚俗文化节将让参与活动的人们在旅游、娱乐、婚俗文化相结合的活动中,在雪山、古城、民族文化的环境下,感受摄人心魄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

主办单位透露,选择深圳举办这次新闻发布会,并将“2007首届中国婚俗文化节”的多项活动放在深圳开展,主要是看重深圳这个巨大的“旅游客源地”,希望通过文化节的举办,吸引更多人到丽江游玩。

问题:

1.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活动?

2.你怎样理解摩梭族的走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