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蒙古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岁时节日|中外民俗

蒙古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岁时节日|中外民俗

时间:2024-04-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蒙古族人民主要从事畜牧业。3.5.1蒙古族服饰民俗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3.5.2蒙古族饮食民俗蒙古族牧民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3.5.3蒙古族居住民俗“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3.5.6蒙古族岁时节日民俗1)白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

蒙古族民俗-服饰、饮食、居住、岁时节日|中外民俗

蒙古族是我国东北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在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蒙古族人民主要从事畜牧业。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和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13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的,经过本民族语言学家多次改革,已经成为规范化的蒙古文。

351 蒙古族服饰民俗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首饰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蒙古族的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袍的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和“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腰带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扎腰带既能防风抗寒,又能在骑马持缰时保持腰肋骨的稳定垂直,还是一种漂亮的装饰。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段。

蒙古靴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蒙古靴非常适应自然环境——骑马勾踏马镫时能护踝,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352 蒙古族饮食民俗

蒙古族牧民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肉、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羊肉常见的食用方法有全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七十多种。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是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最常见的是手扒肉。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加入鲜奶和盐,烧开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353 蒙古族居住民俗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蒙古包的门一般朝向东南方向,包内中央为做饭和取暖用的炉灶,烟筒从天窗伸出。炉灶的周围铺牛皮、毛毡地毯。正面和西侧为长辈的起居处,东面为晚辈的起居处。周围摆设的家具主要有木质的碗柜、板柜、板箱、方桌等,其特点是小、低、占地少、搬挪方便、不易损坏。蒙古包看起来外形很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除天窗外,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354蒙古族人生礼仪民俗

蒙古族人生了小孩后,也有与汉、满民族相类似的礼仪习俗。如洗三、庆满月、过百日、抓周等。剪发礼是蒙古族人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礼仪。蒙古族小孩到三五岁时,要在奇数年龄举行剪发礼,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剪发时,第一剪子要请属相相合、年纪大、子孙多或弟兄多的人,余下的远亲和朋友依次剪。被推为动第一剪的长者所拿的剪刀要系上哈达,剪时还要口念祝词。被邀来给小孩剪发的客人还要向小孩赠送各种礼品。剪发毕,主人煮整羊置于大铜盘,宴请客人。

355蒙古族社交礼仪民俗

献“哈达”是蒙古族礼仪中一种隆重的礼仪方式。“哈达”是藏语音译。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送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鼻烟壶是蒙古族牧民的一种日常见面礼。敬献鼻烟壶之礼应在献哈达之后进行。平常日子不献哈达,也可用行敬献鼻烟壶或换鼻烟壶来代表尊敬之礼。敬鼻烟壶一般是相互交换,有客来,从长者开始,依次与客人递换鼻烟壶。接过对方的鼻烟壶后,打开壶盖,将鼻烟取出少量,轻轻地闻一闻,盖好再把鼻烟壶归还原主。

356 蒙古族岁时节日民俗

1)白月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说法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就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五更吃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统习俗。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着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2马奶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抓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奶制品摆在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3那达慕大会(www.xing528.com)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今天,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射箭、骑马、摔跤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前来参观。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357 蒙古族工艺美术民俗

1)蒙古刀

蒙古刀是蒙古人民日常所用的餐具,由刀、刀鞘和骨筷组成。蒙古刀的刀鞘、刀柄多用檀木或兽骨做成,有的还饰有二龙戏珠、蝙蝠捧日、奔马、梅花鹿等图案的银片或铜片。刀鞘不仅能放餐刀,还可在一边放入象牙骨筷。蒙古刀既是蒙古壮年男子防身或宰杀牛羊、吃手把肉必备的用具,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独特的装饰艺术品。蒙古刀和火镰一起挂在腰带右侧,显得格外威风。

2)结盟杯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间誓盟,以牛角盛酒,交臂把盏,一饮而尽,以示友谊的真挚和永恒。这种饮具称为结盟杯。结盟杯选用优质成对的牛角,经过挖芯、去皮、多次打磨抛光以后,通体光洁,晶莹透彻,宛如玛瑙一般。再以银或铜打造酒杯,随行嵌入角根,牛角两端饰以錾刻金属花纹,拴结丝绸彩穗。整体造型古朴浑厚,有原始风味。

3)鼻烟壶

玉石、象牙、水晶、玛瑙、翡翠、琥珀陶瓷等料制成。其样式有佛手形、梨形、茄形、桃形和柿子形。小巧玲珑,华丽多彩,古雅美观。鼻烟壶的结构包括壶体、壶肩、壶颈、壶勺、壶盖。造型则可圆、可扁、可方,也可多面体型。圆中又有扁圆、蛋圆、滚圆。其外表装饰上雕刻精美,所以被蒙古人视为珍贵之物,姑娘们恋爱,也以精心刺绣美丽的鼻烟壶袋子作为信物。

358 蒙古族游艺民俗

1赛马

参加赛马的人数不限,选手的年龄不限,一般多为少年人,最小的只有八九岁。比赛设快马、走马、颠马等项目。快马比赛,无论男女老少,均不鞴鞍子,不穿靴子,头束彩巾或戴有彩带的赛马帽。比赛的令枪一响,参赛的马就像离弦的箭,疾风一般卷过绿色草原,骑手在飞驰的马背上挥臂加鞭,奋力争先,宛如飞霞流彩。在终点,给取得优胜的马和赛马手披红挂彩,然后走向欢呼的人群,接受人们的赞扬和祝贺。

2)射箭

射箭起源于古代狩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弓箭作为狩猎工具和作战武器的作用逐渐消失,而作为增臂力、练目力的一项重要的体育竞技比赛却流传至今,并不断规范化。射箭比赛分立射(静射)和骑射两种。比赛分男子组、女子组和少年组。立射一般规定每人射九箭,分三轮射完。以射中的中心环、内环、外环多少来统计分数,决定名次。骑射要求在骑马奔跑中弯弓射箭,尤为壮观。

3)摔跤

摔跤不受年龄、体重和地区限制,不计时间,采取一次淘汰制。摔跤手(称为“博克”)先进行编排和配对,然后身穿镶有铜钉或银钉、用牛皮或多层帆布制成的“昭德格”(摔跤服),腰间扎上宽厚的皮带,系上用红、兰、黄三色绸子制成的围裙,下身着白色肥大的摔跤裤和绣有吉祥图案的套裤,足蹬蒙古靴,项戴五色绸穗制成的彩带“景嘎”。景嘎越多表示参赛者获奖的次数越多。

4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又名“胡琴”,为擦弦类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为饰而得名。它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拉弓等部分组成。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它的弓不是夹在琴的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弦拉奏的。多用作独奏或自拉自唱。其发音柔和、浑厚而低沉,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因而有人形容说:“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359 蒙古族宗教和世俗信仰

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后来在明、清两朝统治者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但萨满教在东部地区以祭祀、占卜、治病等活动形式保存了下来。目前喇嘛教在内蒙古地区占有统治地位。

3510 蒙古族禁忌

蒙古族崇拜火,认为火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为生命之源,所以牧民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并习惯节约用水。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宫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