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勤劳、勇敢,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据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有人口2028412人,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整体而言,朝鲜族以杂散居为主,在交通沿线和平原地区居多,在江河流域则形成大散居、小聚居的格局;改革开放以来流向北京、青岛等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的朝鲜族人口越来越多。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朝鲜族绝大多数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少数杂居地区的朝鲜族居民通用汉语。目前在朝鲜族居民中,能够熟练地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约占60%~70%。由于长期同汉族密切交往和融合,朝鲜族的语言已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语言的影响,朝鲜语夹杂汉语的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杂散居地区和大城市的朝鲜族第三、四代中,已有不少人不讲或不会讲朝鲜语。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部分从事林业、副业,尤其擅长水稻种植。延边地区是我国东北的主要水稻产区之。朝鲜族没有统一的全民性宗教,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儒教、佛教等多种宗教,信徒较多的是基督教。朝鲜族特别重视文化教育热爱歌舞与体育活动。目前人均受教育程度居各民族首位。勤劳、俭朴、整洁、尊老爱幼、热情好客、团结互助是朝鲜族的优良传统与道德风尚。
3.2.1 朝鲜族服饰民俗
朝鲜族历来喜欢穿白衣素服,服装的颜色以白色为主,大部分是玉白色和浅青色,故有“白衣民族”之称。青壮年男子即使不穿素白衣服,也要在衣襟上镶一道可以经常拆洗的白布边。老年妇女不仅喜着素白衣裙,还习惯用白绒布包头。朝鲜族服装的特点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过去的衣料主要是土布、麻布,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绸缎、各种颜色的棉布及现代化纺织品都已出现。朝鲜族服装大体上可分为上衣、下衣和罩衣等。
3.2.2 朝鲜族饮食民俗
为适应暖炕生活,朝鲜族饮食以清淡、辛辣为主。朝鲜族主食以大米为主,主要有饭、糕、面条、粥、煎饼、凉粉等。饭以大米饭为主,小米、玉米、黄米、高粱米等次之。朝鲜族喜欢用生菜、紫菜、山菜等包饭团吃。糕有蒸、煮、打等多种制作方式,品种有五十多个,最受欢迎的是打糕。打糕是朝鲜族最富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宴客祭祀等活动中必不可少。其做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后煮熟,然后在打糕槽里用木槌打制,以不见整颗米粒为止,故名打糕。吃时,用刀将其一块块切下,分层码进碗里,撒上豆面,也可蘸蜂蜜或白糖吃。朝鲜族喜食冷面,夏天尤甚。冷面是朝鲜族最讲究的主食,它是将荞麦面和淀粉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匀和好,用压面机压成面条直接放进开水锅里,煮熟捞出,冲以冷水多次,然后去水拌以牛肉片、辣椒面、泡菜、苹果片、酱、醋等作料,加入牛肉汤或鸡肉汤食用。冷面汤特别讲究,有“七份汤,三份面”的说法。朝鲜族有正月十五吃五谷饭,冬至吃冬至粥,夏至吃艾蒿糕的习俗。在朝鲜族饮食中,副食以汤、菜、酱为主。汤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其种类多达三十多种。朝鲜族喜食大酱汤、狗肉汤。用餐时先喝汤再吃饭,所以餐桌上必须有汤,如果没有汤,则端上水,朝鲜族的习俗是允许剩饭不许剩汤。大酱汤以大酱、蔬菜、海菜、豆油等为主要原料,有时也用各种肉类,所选肉类有带骨牛肉或明太鱼等。冬天的大酱汤,用干菜(晒干的白菜和萝卜叶)做则别有风味。三伏天则多喝凉汤,凉汤以黄瓜丝、葱花、蒜等冲凉水加上大酱(或酱油)、醋、芝麻等做成。
3.2.3 朝鲜族居住民俗
朝鲜族房屋的特点是“四面坡、白灰墙、房柱露出晒太阳”,房屋以平房为主,分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部分。内部结构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中间为灶间;右边是仓库没有炕,有门和灶间相通;左边是住屋,全部铺成炕。住屋分上屋和下屋,一般下屋是供老人居住;上屋隔成二间,朝阳的一间作为客房,另一间作为儿女的卧室;各间用横推门隔开,在后墙和侧壁上开小窗采光和通风,随时能挪走隔板成为一个大间,便于聚众活动。每屋都有通向外边的门,门上的棂子有各种式样的格纹棂和雕花棂构成,糊窗纸现已改为玻璃门窗。朝鲜族房子的门和窗区别不大,门当窗用,窗亦作门通行出入。客人进屋男女有别。男人进客房,女人通过灶间进大铺炕,否则为失礼。男客不许进炉灶间和儿女间。女人或小孩不能随便进出客房。进屋都要脱鞋,过去炕上铺的是芦席或高粱秆编的席子,现在则用纤维板或油黄纸,上面刷上炕油,墙壁和顶棚用不同颜色花纸裱糊,满屋既亮堂又整洁。
外部结构也有许多特点,以前房屋多用木搭架,屋顶用稻草、谷草或瓦盖顶;墙壁是泥墙刷白色;房柱有圆的、方的,圆柱有鼓肚的也有直的,方柱有四角和八角的,尤其是鼓肚的圆柱将房子装饰得雄伟壮观,房柱的顶端有梁和檩,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斗拱托住屋顶房檐;房顶过去多苫草,现在都有屋脊,分悬山式、庑殿式和歇山式。朝鲜族的房屋根据建筑材料大体可分为草房和砖瓦房,以砖瓦结构的住房居多。从平面结构来看,根据住房的位置和布局,可分为单排房、双排房和三排房。按正房、外房、内房的布局以及有无长廊和大门,又可分为只有正房的单排房子,正房成折角形的折角房子,正房和外房并排的双排房子以及正房、外房、长廊、大门等构成的四合院房子四种类型。房屋陈设一般有放衣物的衣橱和放被褥的立柜,有的还有壁橱,放各种杂物,现在多用组合柜。摆在屋里的橱和柜上的,大都为各种装饰图案。朝鲜族喜爱“十长生”,即太阳、山、水、石、云、松、不老草、龟、鹤、鹿等长生之物,并以此做屏风、画幅等装饰品。书画中,以山虎、松鹤、梅花等居多。立柜上整齐地堆放着被褥。
3.2.4 朝鲜族人生礼仪民俗
1)诞生礼
朝鲜族把出生仪礼看做人生的开端礼,非常重视。当媳妇生孩子时,要请助产的人(亲娘、婆婆、多子多福的女人、产婆)来帮忙,产房严禁男人出入。新的生命出生后,首先要用温水为婴儿擦身,并用熬好的甘草或人参水擦洗婴儿口腔,民间以为这样做能预防百病。同时,在屋外大门两侧柱子上挂左搓的草绳,以示有婴儿出生。禁止外人出入,特别严禁商人、罪囚、盲人、乞丐出入。如生男,在绳子上插入红辣椒和木炭各三个;如生女,则插上松叶、木炭或松枝等各三个。但近年来这种风俗也不那么严格,有的家庭生女也插上红辣椒,表达生男孩的愿望。这根草绳要挂21天(有的挂7天或49天)。给孩子起名,一般由男性长辈或有学问的亲戚根据族谱规定的行列(排行)的字,选择使用方便又能表达某种意义的字来起名。一般用两个汉字,也有单字的。给女孩起名,不受族谱规定的限制。产妇生孩子后,习惯上都要吃海带汤。如奶水不够,就要吃猪蹄,或将生菜籽熬鸡汤喝,或请生过双胞胎的女人来揉一揉乳房。婴儿出生的第一百天举行家宴,叫“百日”,以此祝愿孩子健康成长,还要给婴儿照百日纪念像。
2)丧葬礼俗
朝鲜族城镇和大部分农村居民实行火葬,也有不少地区还保留土葬的旧习俗。丧葬程序大致为净身、袭、殓、成服、殡等,即为死者沐浴后穿上寿衣,用麻布或绢将尸体捆十二道后装殓入棺,家属和亲戚要披麻戴孝,举行出殡仪式。长者和已婚人的葬礼比较隆重,而未婚和小孩一般不举行葬礼。朝鲜族一家有丧事,亲朋邻居都去吊丧,先向遗体三鞠躬,再和丧主互叩首并安慰他。前去吊丧者都带些丧礼,过去是一两包蜡烛,现在多数是带瓶酒。出殡选单日,葬于风水先生选定的墓地。
3.2.5 朝鲜族社交礼仪民俗
朝鲜族人文雅、礼貌、好客,十分重视礼节。尊老是朝鲜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尚。晚辈对长辈讲话时要用敬语,不能直呼长者姓名。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用敬语,以示敬意。在屋内同客人初次见面,互通姓名时,要双膝跪席,双臂垂前摁席,稍俯上身,恭顺地通报自己的姓名,然后说些客气话。不论男女,不能在客人面前随意伸腿,更不能岔开双腿。朝鲜族把“寸”作为认定亲戚之间远近关系的基本单位来使用。寸数法,是以父系为中心的称呼体系,其特点是寸数越小,其亲戚血缘关系就越近。二、四、六、八等偶数表示同辈之间的兄弟姊妹关系,三、五、七等奇数则表示不同辈之间的叔侄关系,夫妇之间因没有血缘关系,也就没有寸数。在一般情况下,习惯上父亲不叫一寸,亲兄弟之间也不叫二寸,祖父和孙子之间也不使用寸数称呼。从三寸以上开始使用寸数,如称叔父为三寸,堂兄弟之间互称四寸兄弟等。二代子女(即一代叔父子女)称父亲兄弟为三寸,二代子女互称四寸兄弟姊妹,三代子女(即一代叔父之孙)互称六寸兄弟姊妹,三代子女称父亲的四寸兄弟为五寸,等等。朝鲜族亲戚是以血缘和婚姻为基础构成。一般以八寸之内的父系亲,六寸以内的母系亲,八寸以内的夫系亲,三寸之内的妻系亲定为亲戚范围。
3.2.6 朝鲜族岁时节日民俗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朝鲜族民间称秋夕或嘉徘日,是人们秋收之前庆丰收的节日。这天早晨,人们用新粮食做的松饼、糕饼和酒、糖果等供品上坟祭祀祖先。然后,大人带着孩子省墓。先把杂草割掉,将坟地修葺得干干净净,这叫“伐草”。自古以来,朝鲜族认为坟地杂草茂盛是儿孙的不孝和耻辱。因此,每年秋夕日,人们都要上坟伐草祭祀,之后在坟地上同故人“一起”饮酒吃祭品,或同附近上坟祭祀的人一起吃酒食。(www.xing528.com)
朝鲜族还有“老人节”,是民间敬老节日。届时,村里共同为老人们举办祝寿宴,晚辈们依次向老人们敬酒祝寿,载歌载舞,祝老人们晚年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老人节对无儿无女的老人更重要,他们同有子女的老人一样,享受着晚辈们的祝寿。
3.2.7 朝鲜族工艺美术民俗
1)民间刀画
刀画是以钢刀作画的一种新的绘画技法,作画时以钢刀为主要工具,采用油画颜料,刀笔结合,交互运用,通过刀具和画笔在纸(或画布)上涂增和刮减色料完成刀画创作。刀画主要是以减色为主,削减产生出的效果更加具有物体的质感和独特魅力,从而使刀画作品既展现出国画苍劲古朴的深远意境,又呈现出油画反映景物感和立体感的艺术效果。刀画起源于清朝末年延边敦化家具烫画、烙画,后不断发展,不断传承,渐成一种独特画派,并在社会广为流传。
2)民族乐器制作
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族乐器的演奏和制作方法随着朝鲜民族的迁入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得到继承和发展。目前,常用的朝鲜族传统乐器有三十多种,均以竹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以弦乐器为辅。流传至今的弦乐器有伽倻琴、玄琴、牙筝、奚琴等;竹木管乐器有横笛、筒箫、短箫等;铜管乐器有唢呐和铮;打击乐器有长鼓、圆鼓、龙鼓、手鼓。朝鲜族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构造独特,音色柔和,奏出的音乐以旋律清新、流畅、婉转、轻快以及长短节奏丰富而著称,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延吉市是朝鲜族乐器的主要研究、开发、生产基地。朝鲜族乐器不仅音质优美,外形大部分保留着传统形态,古朴典雅,不仅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而且常作为各种舞蹈的道具使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2.8 朝鲜族游艺民俗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娱乐项目繁多。著名的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僧舞等。朝鲜族舞蹈以鹤的屈伸动作为其基本动作,内在律动美是其核心。曲线美和动静结合美是朝鲜族舞蹈的精髓。朝鲜族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婉转、明朗的特点。著名的歌曲有大合唱《长白之歌》、独唱《闺女之歌》等;著名的民歌有《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跳绳、跳板、秋千、摔跤、掷戏、拔河等是其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朝鲜族男子喜欢足球和摔跤运动,女子喜爱跳板和秋千运动。
3.2.9 朝鲜族宗教和世俗信仰
朝鲜族没有统一的全民性宗教,信仰多种宗教,其中既有萨满教,也有佛教、儒教、基督教等宗教,还有大保教、天道教等新的本民族宗教。其中,信徒较多的是基督教。基督教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朝鲜族地区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徒渐多。儒教在朝鲜族生活中具有长期、广泛的影响,孔孟之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佛教在朝鲜族社会中也有很长历史,某些佛教礼仪和习俗已成为风俗,如农历四月初八日燃灯节,不仅信徒烧香拜佛,而且非教徒也赶庙会。
3.2.10 朝鲜族禁忌
1)婚忌
旧时迎亲时,新郎忌脚踩地,离家上马时要踩粮袋,到女方家下马时第一脚也须踩在粮袋上,取婚后稻谷满仓、生活富足之意。新郎忌直闯入新娘家,要在女方家附近借一所房临时驻脚,在此换上婚礼服。朝鲜族在订婚时要合八字,称为宫合四柱。四柱即出生的年、月、日、时,看双方的属相是否相合,双方的行是否相生。相克者,不能议婚。
2)丧忌
忌双日出殡,以为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故出殡定择单日。给死者做装老衣服,必须用棉布料,忌讳用绸缎和其他衣料。如果死的是老人,亲人三天不准洗脸、不准理发,饮食中不准吃干饭,要为老人穿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