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生
企业也有生老病死吗?是的,企业是有寿命的。其实,企业和人一样都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但它和人的区别在于,企业没有自然生命,只要一代代不停地更新来赋予它活力,它就不会死亡。人有成长的烦恼,企业同样也有它发展的痛苦。企业死亡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而一个企业没落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人们不断做出各种统计数据,表达企业界的这种时间崇拜——企业因失误导致的出局,极有可能意味着再也没有登上舞台的机会。
许多人都可能读过Peters和Waterman 合写的《追求卓越》一书。这本书在中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和地区销量至少有六七百万册,而在中国至少有六七个版本,印量也应在百万之上。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本书发表两年后,《商务周刊》以“谁还卓越?”为封面故事做了一篇大文章。根据《商务周刊》的调查,在两年前还有优秀业绩、被作者称为“卓越”的企业,三分之一在两年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危机。
人类从事企业经营活动的历史不下千年,可是有谁见过一家千年历史的企业?百年老店亦殊为难得。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大约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为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日本百强企业》一书记录了日本百年间的企业变迁史,在百年中,始终列入百强的企业只有一家。
在中国, 1993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连续进行的5次全国私营企业大规模抽样调查表明,1993年以前私营企业平均存继周期只有4年,2000年提高到702年。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最近所做的调查研究,从1995年到2003年这8年间,1995年时的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前20%企业,只有385%生存下来,另615%的企业在2003年的时候已经不复存在。生存下来的这385%中,只有22 9%的企业仍然居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规模最大的前20%之列,其他的大部分企业规模都缩小了,还有21%的企业进入中关村最小净资产企业的名单。(www.xing528.com)
有数据表明,中国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与2000年统计的私营企业平均寿命相仿,不知这是否也就是中国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倘若这一数字可信,则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远逊于日本企业,而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平均寿命也只达到美国中小型企业的平均水平。人们还热衷于比较中国企业与欧美、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甚至和世界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差异。在美国人写的书中也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段落:“1994年10家最大的个人计算机软件厂商中,微软排名第二;到2004年微软排名第一,而1994年的其他9家公司在2004年的排名中都消失了。”巴菲特之所以为投资界膜拜,更多地是因为他在长达40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成功地保全了名节,以至于股东们非常关心他的健康状况,希望他活得更久一些。
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以管理专家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实在需要大幅提高。中国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美国每年倒闭的企业大概为10万家,倒闭数大约只有我国倒闭数的110,若考虑到两个国家在企业总数上的差别,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加惊人。
柳传志曾经在2002年时说:“我从1984年创办企业,18年间和我同台领过奖的许多知名企业家,今天回过头去看,绝大部分已经销声匿迹。”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因为失误而出局,极有可能意味着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它们的失败、它们的经验教训,可能再也没有机会转化为它们下一次的成功了。
企业倒闭并不可怕,就像任何物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一样,企业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管理专家研究企业的败亡,目的不在于使企业长生不老;只是希望使企业能够活得更健康一些,痛苦更少一些,快乐更多一些。对于那些病入膏肓、非死不可的企业,我们也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它们的死更有价值一些,更有尊严一些,至少知道自己因何而死。凤凰涅槃,目的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新生。但愿专家们的研究,能对仍旧活着的企业起到一个警示、借鉴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