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吴祖父辈崇尚诗书,工琴棋书画,儒雅家风一直延续不断。冯建吴5岁时正式进入私塾发蒙,师从仁寿最著名的尹伯庄和胡伯伟两位先生。冯建吴天性聪慧,记忆力过人,学业成效显著,深得先生好感。10岁左右,他的诗文技艺猛增,成为入学子弟中的翘楚。冯建吴在幼年时表现出对书法极高悟性,同时据描绘蜀绣的画谱开始习画。其书画天赋深得老辈人喜爱,外公王国桢、祖父冯鹿荪都不吝指点,使他进步很快。14岁时,老师发现冯建吴进步神速,水平已经超越他们,就向冯家建议应该到更好的学堂就学。冯建吴以优异成绩考取刚成立不久的国立四川美专,开始接受正规的学院教育。为找到更好的学校求学,冯建吴翻阅报纸杂志,最后把目光锁定上海。在征得家人同意后,于1927年登上了东去的江轮。
抵上海后,冯建吴考上了新华艺专的中国画系,有幸得到继承了缶翁衣钵的诸闻韵、诸乐三、王个簃等名师面授。1929年初,吴昌硕之子吴东迈等人创办了昌明艺术专科学校,上述诸家转任该校教职,冯建吴随后也转校学习。天资加勤奋,又善于思考,冯建吴很快就在众多学生中脱颖而出。他对金石书法做了系统研究,对吴派的写意画风进行了认真探索,尤其在篆刻艺术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王个簃对冯建吴赞叹有加,与他私交亦最深。在上海期间,冯建吴由王个簃介绍加入了西泠印社。在外求学的4年拓阔了他的眼界,增益了书画篆刻技艺,并广交名师益友。
1930年春天,在冯龚两家长辈的主持下,冯建吴与龚瑞麟在井研正式成婚。有了德高望重的岳祖提携,冯建吴很快就得到成都文化艺术界的认可。1930年秋,四川美专聘请冯建吴到校任教。此时的四川美专人才济济,聚集了本地的和上海、北平等地学成归来的精英。在交流与交往中,冯建吴遇到段虚谷。段虚谷成名较早,冯建吴当初在四川美专求学时,曾受教于段。现在两人成为同事,又因审美趋同,遂结为莫逆之交。
因学校内部矛盾,段虚谷和冯建吴决定自己创办美校,东方美专一开始就决心要做得“高大上”,学科门类齐全,招生告示一发,便吸引了数百名学生报名。但学校的硬件软件都无法满足冯建吴等人的意愿和教学实际的需要,置办教学用具和延揽名师成了当务之急。冯建吴奔赴上海购器物聘名师,他再次见到恩师王个簃,相谈甚欢时提请入川。王个簃推荐了黄宾虹,冯建吴上门拜访,说明原委后竟得到宾虹老的首肯。黄宾虹在川执教一年,让冯建吴和东方美专的学子都获益匪浅。
为了聘到黄宾虹,冯建吴付了比较高的酬劳,这对东方美专有点伤筋动骨。学校又乐于资助贫困学子,所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财力很快就捉襟见肘。不服输的冯建吴挺身而出,毅然代理了校长职务,把学校所有面临的困难揽在了自己身上。1933年冬,冯建吴感到心力交瘁,不得不请辞校长一职,回仁寿老家调养。
这期间,冯建吴画了很多速写,还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弟弟冯亚珩天资聪慧,对绘画有着特殊的爱好。冯建吴非常喜欢这个比自己小9岁的弟弟,细心教导,并成功说服母亲,带着弟弟到成都继续学画。冯亚珩就是后来蜚声海内外的石鲁。
冯建吴身为教师和画家,在经济上一直都很拮据。冯亚珩表示画艺学成,要远赴延安。冯建吴为他送行,掏出身上仅有的几块光洋相赠,希望他能追求自己的 梦想。兄弟俩再次团聚已是10多年后的事,冯亚珩已改名石鲁,后成为了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冯建吴游走于自贡、宜宾、乐山等地卖画。在自贡举办的一次画展上,冯建吴卖画竟得到两万大洋。冯建吴携巨款回仁寿老家修建属于自己的别墅并取名“抱一庐”。他成了家乡文艺界的领军人物,“抱一庐”也成为当地文人的雅集之所。(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建吴回到老家,在仁寿一中代课。除教书外,就在抱一庐整理这些年来的手稿。冯建吴先后整理出《抱一庐诗稿》、《蜀中画人传》、《谈艺琐录》、《山水设色研究》、《太虞印谱》、《成渝两地展出故宫部分书画管见》、《石鼓文集联》、《甲骨文集联》等书稿。
石鲁时任西北美协副主任,创办了《西北画报》兼任《西北画报》社社长。石鲁的西北画报社成立后急需招揽人才,第一个就想到远在仁寿的冯建吴。石鲁征得当地组织同意,调冯建吴到画社担任编辑。然而,这次难得的机遇却被“县里也需要人”为由拒绝。经几次争取还不放人,冯建吴便自行出走。
冯建吴随石鲁参观画报社的作品陈列室。这是冯建吴第一次参观新中国美术成果,他被新笔墨表现的新图式所震撼。第二天冯建吴到石鲁家作客,家里也挂着不少石鲁的小品。冯建吴感叹弟弟创建了自己的风格,石鲁则表示笔墨当随时代,这是美术家的责任。从冯建吴此后的艺术发展轨迹看,他与石鲁的这次谈话意义深远。
意外然而又在意料中的事情发生。冯建吴在西北画报社工作了仅三个月,就被迫回到四川。他白天沉默寡言在田间辛勤劳作,晚上挑灯画画。根据赶集获得的印象,他创作了一幅歌颂农村劳动的工笔年画《蔬菜丰收》。作品被选取参加全国第二届画展,还被选送到日本展出。此画为冯建吴赢得了荣誉,他连续创作了《蜀江帆影》等作品,参加省级美术展并成为四川画坛的主力。冯建吴与具有创新精神的石鲁画艺交流,在观念上影响了创作。冯建吴并不以工笔画见长,但在写意山水方面着意追求的是新笔墨和新图式。
1953年,在重庆黄桷坪成立的西南美术专科学校(四川美术学院前身)为升格成本科院校,在全国广招人才。当时的绘画系主任苗勃然和一些国画专业教师慧眼识珠,建议校领导聘请冯建吴到校任教。从乡间的泥地里走出来,再次登上久违的讲台,冯建吴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他毫无怨言地承担着学校交给的各项教学任务,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坚持书画创作和艺术创新的探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整理出了《诗词学讲稿》、《诗词学杂谈》、《篆刻讲稿》、《山水画讲稿》、《书法讲稿》等十多册厚厚的教材和讲义。
1977年暑假,冯建吴到西安看望石鲁。这次相见,不仅仅是嘘寒问暖,更有艺术上的共鸣,两人相约漫游关中。石鲁邀请冯建吴为其巨作《东渡》题诗,冯建吴拟就《寄调满江红》,用遒劲雄健的八分隶书将词题写于画面:乘风破浪,东去也,电奔雷击。出昆仑,九纵横,千里一泄……
冯建吴是20世纪川渝地区现代中国画的奠基者和传播人。他于1956年开始在四川美术学院担任山水、书法、篆刻、诗词教学,一生桃李满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