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伊斯兰教除了具备伊斯兰教的基本特点以及中国西北伊斯兰教诸如信徒较多、学派及门宦多且复杂的区域特点外,在平凉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考察伊斯兰教与社会关系,应当还具有几个个性特点。
(一)穆斯林信众在分布上既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基本格局,又表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
首先,平凉穆斯林信众在数量上较为集中。全市16.3万回族群众,占到总人口的7.3%。这在甘肃中东部地区是人数最多的。而且在全甘肃省除了回族自治州、县外,也是回族群众最多的市份。全市批准登记的伊斯兰教活动场所达300多所,这个数量也是较大的。如果加上尚未登记批准的寺坊等,数量就更多,估计在400多所。其次,信众大部分集中在崆峒区,约有12.8万人,占到该区总人口的26.1%。教坊也大部分集中在崆峒区,所登记批准的活动场所中,80%集中在该区。全市在乡镇撤并前共11个回族乡,乡镇撤并后现有9个回族乡,其中7个(大寨、上扬、峡门、白庙、寨河、大秦、西阳)属崆峒区,分布在崆峒区北部塬区和南部山区。这种分布特征,具有“大集中”的特点。
(二)穆斯林的构成中,陕西回民、河南回民较多,且形成鲜明特点
陕西籍回民主要是清同治年间清朝政府强行迁移陕西回民到平凉形成的,这部分回民至今保留着较为浓重的陕西口音,与平凉当地口音有明显区别,其饮食也保留着原籍的特点。河南籍回民一方面是在清末时期从在陕西的河南籍回民中迁徙而来,另一方面是20世纪30年代从河南逃难而来的,以桑坡人居多。他们建有旅平寺及其女寺等,供河南籍回民过宗教生活,旅平寺等至今与桑坡方面保持着联系。这部分穆斯林居住也相对集中,主要在上寺、南台、红照壁沟、景家沟、水桥沟一带。他们一般既传承着河南口音,又能讲平凉当地方言。从明末清初算起,籍贯属外地的穆斯林比当地的明显要多。
(三)门宦及其形成的跨区域宗教活动规模大、人数多(www.xing528.com)
门宦制是宗教、经济、政治相结合的产物。门宦的教主权力高度集中,组织严密,一呼百应。平凉哲赫忍耶第二辈教主穆宪章拱北忌日活动即如此,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来自宁夏、云南、青海及当地信徒多则几万人,少则一万多人聚集平凉参加忌日活动,给社会管理、交通安全等带来较大压力。除此,尚有哲赫忍耶的白水拱北、静宁阳坡拱北,还有嘎德忍耶韭菜坪安国拱北每年都有忌日宗教活动。随着穆斯林信众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参加跨区域宗教活动的人数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四)教派、学派门宦之间关系融洽
寺坊内部、学派内部的矛盾争斗时有发生,教派之间、学派之间关系正常,总体上呈现出和谐的局面。
(五)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是民族宗教关系的主流
在平凉这样一个回族和汉族杂居区,一方面回族和汉族之间、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习俗,呈现出“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少数民族杂居的特点,在习惯、禁忌方面又潜藏着影响稳定的因素,容易在不经意间造成误解,形成矛盾,非常敏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