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性
价值性是指核心能力可以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性的贡献。核心能力的价值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核心能力的第一特性是必须对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贡献,并且是关键性的贡献,这就是明确培养核心能力的方向,即必须对顾客有用。如果一个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增强能力,而忽视了顾客的需要,那么这种能力毫无意义。有一则童话讲一个皇后帮王子选妻,很多年轻的贵族女子都聚到皇宫等待挑选。皇后在一张豪华的大床上铺了九层柔软的被褥,在最底层的被褥下藏了一颗很小的豆子,她认为谁躺在上面能感到床上有颗豆子,谁就是最尊贵最配得上王子的女子。当然没有一个女子能感到豆子的存在,但皇后藏豆子时被一个宫女偷看到,当所有的女子莫名其妙地落选后,宫女说让她试试。宫女装模作样地说床不够舒服,有什么东西顶住了她的背。就这样,宫女成了王子的未婚妻。毫无疑问,无意义的挑选让王子的婚姻蒙上阴影。事实上,“感到豆子存在”是一项毫无作用的能力,企业也会犯类似的错误,盲目地追求增强某种能力,可是这种能力无助于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得不到市场的支持,结果毫无作用。企业靠顾客生存,得不到顾客的认可,就失去了生长的土壤。企业在打造核心能力时,要避免犯“感到豆子存在”的错误,企业最好的方法就是关心顾客重视的价值。
要知道什么价值是顾客关心的,就必须关心顾客。产品是否受市场欢迎是最终的标准,可以检验产品是不是符合顾客需要,但是直到销售环节才采取措施显得过晚,如果产品不受欢迎,企业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只能成为损失。采取事后控制可以为下一次行动提供修改意见,但是偏差已经产生,如果改用预先控制,就能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偏差。预先控制的关键是能事先预测到偏差,但是要知道顾客需求变化趋势并不容易,需要企业培养敏锐的洞察力。为了能察觉市场需求变动趋势,企业首先应该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倡导全体员工在工作中牢记服务的对象是顾客,经常思考如何提高顾客满意度。观念上重视顾客才能在行动上重视顾客,在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就关心顾客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得到最新信息,经过详细分析找到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改造企业的其他环节。
凯恩斯认为:一切经济活动最终都是以消费为惟一目的。所有的企业都是在为他的用户服务,他的用户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其他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最终用户还是消费者,所以归根结底企业最终的服务对象还是消费者。无论是在哪个环节,消费者是影响企业的根源,但是对企业影响最大的还是企业的直接用户。直接用户选择产品或服务时一般都有多种选择,他选择的依据就是谁能给他更多的利益。这个利益可以是少付出的费用,还可以是放心的服务、可靠的质量等等,无论这个利益是什么,只要直接用户认为他得到的综合利益超过他的要求就会满意。不管直接用户是消费者还是企业,在此引用经济学上的“消费者剩余”来比较,并把他们都称为“消费者”。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不变,不同供应商的供给曲线不同,谁能提供更多的消费者剩余谁就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最简单的方式是选择价格最低者,消费者可以节约付出的费用。但是今天价格已不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甚至有时消费者愿意选择较贵的产品,因为他认为较贵的产品带来更多的利益,比如质量保证、优质服务、心理满足等多种需要。所以企业应该清楚地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各种需要的程度如何,以决定如何满足各种需要,使用户的需求得到最大化的满足。虽然用户对自己各种需要的重要程度比值也不清楚,但是他认为最重要的需要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企业应该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基础上,重点关心用户最重视的需要。
核心能力第一要考虑的是对顾客关心的价值有贡献,只有这样的核心能力才有意义。一般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有的企业只能勉强生存;有的企业只能辉煌一时;有的企业却能长期发展,百年企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百年企业不只非常关心用户的需要,还对用户需要的变化非常敏感。虽然百年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历史悠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老产品上会增加许多新元素,甚至有的企业干脆抛弃老产品,重新开辟一些没有涉足过的领域。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很多百年企业现在经营的业务和过去经营的业务相去甚远,这正好说明百年企业不是因为产品“老”而取胜。事实上,百年企业关心的不是如何保住老产品的地位,而是如何保住用户的青睐。所以在构建核心能力时,百年企业更多地是关心如何提供顾客需要的价值,并密切跟踪需要的变动,以便及时跟上顾客需要,甚至是引导顾客需要。
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Corporation,IBM)创建于1911年,是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制造商。在信息产业的发展史上,总是离不开IBM的身影,在每次重要的转折点上,IBM都做出了贡献。(www.xing528.com)
IBM一直在硬件制造方面令人称羡,但是在1990年时,PC崛起、策略性委外加工崛起、企业科技投资的衰退让IBM的大型主机业务受到沉重打击。硬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很难显出差异性,企业间的价格竞争共同地将消费者剩余让渡给消费者,可是当价格低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再增加消费者需要的价值。IBM认识到用户的需求热点正在转变,这是对IBM老业务的冲击,但也是IBM开发新业务的机遇。
1992年,IBM开始尝试以地区为主的方式投入服务业,替客户小规模建置信息系统。在新的领域,IBM发现用户有着许多潜在需求,在服务方面的一点改进可能会为用户带来巨大的利益。于是IBM在1997年打破地区限制,成立全球服务事业部,建立统一的系统流程。IBM的服务项目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帮客户把不同的软件、硬件整合;二是企业流程改造,如导入ERP(企业资源规划)、SCM(供应链管理)等;三是为企业构建基础信息架构,如建机房等。美国一家研究公司统计,全球2000年的技术服务市场规模高达6660亿美元。IBM不仅仅是看到了市场的机遇,更是希望通过服务可以提早参与客户未来3~5年的计划。IBM是第一个以Interner为中心集中精力开发软件的企业,并把原先的竞争者抛在身后。过去主要经营厚重的主机事业,现在主要经营轻薄的软件事业,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IBM从一个硬件的巨人转变成了服务的巨人。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是围绕业务发展,而是围绕顾客进行,所以IBM并没有固执地依靠老业务,而是根据用户新的需要开发新业务。
互联网络悄然兴起,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IBM再次敏锐地察觉到人们对互联网产生了新的需要。郭士纳认为互联网正好可以把硬件、软件结合起来,而IBM正好又有这方面的优势。郭士纳在1996年正式宣布,IBM将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互联网上,目标是协助客户用Internet管理公司、进行电子商务。郭士纳是第一个正式把互联网络当作商业工具来讨论的信息产业执行官。
20世纪90年代初,IBM滑入事业低谷。在认真分析顾客需要后,及时调整核心能力,通过短短几年的转变,又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IBM在2000年的营业总额达到884亿美元,可在联合国的经济实力(GDP)排行榜上排到第39位,超过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的人口有2320万人,而IBM只有31万员工,IBM可谓富可敌国。
由于核心能力的特性之一是价值性,避免了企业发展类似“感到豆子存在”能力的错误。确保价值性得到体现,最重要的是企业要从观念上认识到顾客的重要性,紧紧把握顾客需要的变化趋势。企业应从整个经营过程着手,尽可能地让渡更多的消费者剩余给顾客,使产品更具有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