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京AtoZ:寺庙Simiao

北京AtoZ:寺庙Simiao

时间:2024-04-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仿佛潭柘寺与北京城冥冥之中有某种因果关系,或神秘的呼应。潭拓寺塔院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的戒台寺,距今已1 400余年,因有规模居全国之首的戒台而得名,素有“天下第一坛”之称。所谓的戒台,是共三层的正方形汉白玉台座,底层边长约11米,四周长约50米。各层外围均雕有镶安戒神的石龛,合计113龛。

北京AtoZ:寺庙Simiao

位于景山后街的嵩祝寺

北京寺庙的数量居全国之冠,并不亚于日本京都奈良、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泰国曼谷等号称“寺庙之都”的城市。

《北平庙宇通检》一书记载:北京旧城内及近郊区有寺庙八百四十余处。这还算是比较保守的统计,其实在鼎盛时期,已超过了一千座,可谓“十步一寺,五步一庙”。连细细地数一遍,都够费劲的。

然而,北京却没有因为寺庙众多而出大名,或许是因为皇家建筑太多,分散了游客的注意力。又有谁来北京,是专门为了看庙呢?

尤其在君主制时代,神的殿堂再伟大,其豪华程度也不可能超越皇宫吧?天子脚下,寺庙再多、再辉煌,依然是一种陪衬,是对盛世的装饰与点缀。毕竟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宗教都受制于政治,或者说都是为政治而服务的。

皇帝即使尊神,也不能说没有一点私心:希望神保佑自己坐稳了宝座。

譬如,元世祖忽必烈将喇嘛教奉为国教,并且下令修建了集皇权与神权的象征于一体的大圣寿万安寺(即今妙应寺)大白塔,本质上仍是为了贯彻“以佛治心”的政策。“坐镇都邑”的白塔再高,也高不过忽必烈汗的王冠。

又譬如,清顺治帝为接待达赖喇嘛五世来京朝觐,修造了东黄寺作为其驻锡之所,雍正帝又允蒙古部落之请兴建西黄寺,“东黄寺与西黄寺,同垣异构,时称双黄寺”,也是为了加强“民族大团结”(满、汉、蒙、藏诸民族和睦的象征)。雍正甚至将自己登基前的私宅捐出,作为黄教的上院(即雍和宫),够慷慨的了。到了乾隆年间,为礼待来京祝寿的班禅六世额尔德尼,在香山仿后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形式创建大昭庙,供班禅郊游(俗称“班禅行宫”);后班禅因病圆寂,乾隆帝敕建清净化城塔于其临终前居住的黄寺之西,同样是为了纪念彼此的情谊。

北京的不少寺庙,都映射着帝王的影子。要么是遵奉圣旨而修筑,要么则留有一代代皇帝的履痕或墨宝。至于与之相关的传说,就更多了,像潭柘寺的那棵辽代所植的银杏树,就因为寺内老方丈告诉乾隆:“圣祖(康熙)和皇上驾幸潭柘寺,这棵老树都生出一侧枝,以示庆祝。”乾隆一高兴,当场将之御封为“帝王树”。可见寺庙里的一草一木,都可能因为皇帝的青睐而身价百倍,更何况寺庙本身呢?

觉生寺是因悬挂有明永乐皇帝敕令铸造的巨型铜钟而改叫大钟寺的。自乾隆初年起,这里成为清朝皇帝鸣钟求雨的场所。民众仰慕这座寺庙,纯粹是为了看一眼那口皇气逼人的永乐大钟。(www.xing528.com)

尽管寺庙与故宫、长城颐和园比起来显得次要了许多,但如果有时间,很多寺庙也是很值得好好看一看的。假如你相信神是不死的,到了寺庙里,这种意念会尤其强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寺庙本应该比故宫、十三陵之类的建筑更接近永恒。

看故宫、十三陵,只要有好奇心就可以了;看庙,更需要的是虔诚。

北京的内外城及郊区寺庙林立,若逐一抄录,足可以排列成长长的一卷花名册,只是不知该以何为顺序,以名气大小呢,抑或以年代远近?俗谚中的“八刹三山”,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基本上属于论资排辈吧。

先说三山,分别是位于太行山余脉宝珠峰南麓的潭柘寺,位于门头沟马鞍山麓的戒台寺,以及位于房山区石经山的云居寺(亦称西峪寺)。绝对算元老了。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多好的广告词啊,足以形容其古老了。它始建于西晋,距今已1 700多年,初名嘉福寺,至清代曾改叫岫云寺。然而与之相关的还有另一句民谚:“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仿佛潭柘寺与北京城冥冥之中有某种因果关系,或神秘的呼应。甚至给皇帝当教师爷的翁同也如此迷信,他在咸丰十年五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感叹,“雨复至,殊无晴。直谚云: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去年九月潭柘寺佛殿毁于火,今年恐有水患矣。”难道潭柘寺会发布气象预报?那么其寺后龙潭山上的柘树可称得上消息树了?

潭拓寺塔院

始建于隋开皇年间的戒台寺,距今已1 400余年,因有规模居全国之首的戒台而得名,素有“天下第一坛”之称。该寺在唐代称慧聚寺,明代英宗赐名万寿禅寺。所谓的戒台,是共三层的正方形汉白玉台座,底层边长约11米,四周长约50米。各层外围均雕有镶安戒神的石龛,合计113龛。顶层供奉释迦牟尼坐像,殿顶正对处有金龙藻井。

至于云居寺,由隋代幽州智泉寺静琬法师创建,辽金时因石刻经板而声名远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