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人体正常发育与异常发育
一、人体正常发育规律
从康复医学的角度研究人体的发育规律,一般着重于运动发育与心理社会发育两大方面。熟悉正常的人体发育规律,对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帮助其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全面康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体生长和发育具有固定的规律,一般包括不平衡性、渐进性和个体性三个方面。
(一)不平衡性
生长和发育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其中各阶段的生长和发育速度不尽相同,各组织器官之间生长和发育速度也不等同。一般来讲,儿童年龄越小,生长和发育速度越快。在小儿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通常能够观察到身高和体格明显增大的两个高峰时期,即婴儿期与青春期。组织和器官在生长和发育速度方面,主要体现在它们与功能需要的相适应,例如,儿童大脑发育速度最快,5岁左右就接近成人的,而性器官则要到青春期以后才逐渐发育完善。
(二)渐进性
生长和发育的渐进性主要体现在生长和发育的程序呈现出由头到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的规律。
(1)由头到尾是指发育次序从头逐渐向下肢进行,如头部先生长,最后是下肢。动作发育上也是如此,如先抬头,后抬胸、坐起、站立等,这种从上到下的发育规律称为头尾规律。(www.xing528.com)
(2)由近到远是指以躯干为中心,先近端后远端。躯干先于四肢,肢体近端先于远端,如先臂后手、先腿后脚。
(3)由粗到细主要表现为在运动过程中先发育粗大运动,后发育精细运动的过程。如在用手持物时,先全掌持握,发育一定时间后才能手指取物;在肢体活动中,先出现粗大运动,如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再出现上、下肢的精细运动。
(4)由动到静是指小儿活动时先学会动的动作,如抓握、站起、前进等,后学会静的动作,如放下、坐下、停步等。
(三)个体性
生长和发育虽然遵循着不平衡性与渐进性的规律,但在指标的呈现上总会出现很大的个体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此差异逐渐显著。影响个体性的主要因素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二、人体异常发育规律
人体异常发育主要体现在行为及运动功能上。按诱因可分为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如脑瘫、脊柱裂、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等)和后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脑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骨关节损伤、颅脑损伤等),按进程可分为暂时性运动功能障碍(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落后、臂丛神经损伤等)、稳定性运动功能障碍(如小儿脑瘫、外伤后截肢、脊髓损伤、肢体残缺等)和进展性运动功能障碍(如肌营养不良、少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遗传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等)。出现异常发育行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生物功能行为问题(如遗尿、多梦、夜惊、厌食等)、运动行为问题(如吸吮手指、挖鼻孔、多动、咬指甲、磨牙等)、社会行为问题(如偷窃、攻击、说谎、破坏等)、性格行为问题(如惊恐、害羞、忧郁、嫉妒、敏感等)、语言问题(如口吃等)。
总之,男性行为问题多于女性的,常表现为社会行为问题与运动行为问题;女性行为问题多表现在性格行为方面。多数行为问题在发育过程中会自行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