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康复医学概论:揭示其地位与作用

康复医学概论:揭示其地位与作用

时间:2024-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康复医学是应对巨大自然灾害和战争致残的医疗服务的战略储备与有效措施。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即是残疾人的全面康复,通过康复医学的介入最大限度地恢复及重建其机体功能,从而达到重返工作和社会的目的。

康复医学概论:揭示其地位与作用

任务一 康复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一、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社会和家庭的迫切需要

1.疾病谱的改变与社会认识水平提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日益发达,人们在医学领域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虽有特发某种烈性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但总体而言,基于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慢性病已逐步成为医疗的重要问题。现阶段人类的死因主要集中在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等方面,而这几类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具有较长时间的存活期,而此阶段的生活质量问题则成为未来医疗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再者,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没有疾病,或有病治病保命,而是要求高质量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所以,以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为宗旨的康复医学就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需求。

2.人均寿命的延长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且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有60岁以上老年人1.44亿,其中约7 000万老年人有康复需求。60%的老年人患有多种老年病或慢性病,也迫切需要进行康复医疗。近年来老年康复问题日益突出,这也使得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如在心肌梗死患者中,参与康复治疗者的死亡率比不参与康复治疗者的死亡率要低36.8%;在脑血管意外存活的患者中,进行积极康复治疗的患者90%可重新获得步行及生活自理的能力,更积极的是可使30%的患者能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反之,未积极参与康复治疗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概率分别为6%和5%。对于死亡率,康复的患者比未康复的患者要低12%。

3.工业、交通日益发达与文体活动日益发展导致工伤和车祸致残的人数比以往增多的需要

据统计,我国每5min就会有人因车祸而致残。这部分残疾人迫切需要积极的康复治疗,使伤者残而不废。再者,随着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文体活动势必蓬勃发展。杂技体操跳水赛车、摔跤等难度较高或危险性大的文体活动,无论在训练和竞赛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有受伤致残的危险,造成残疾损伤。这些活动引起的残疾损伤同样需要康复医学,使伤者重返社会。如在创伤方面,以严重创伤引起的截瘫为例,20世纪50年代前,截瘫后的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仅为2.9年,而后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延长到了5.9年,但这些患者由于残障,成为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而介入康复治疗以后,1976年已有53%的截瘫患者重返工作或学习岗位,至1980年该比例已经达到83%左右。再者,随着社会科技的逐步发展,康复工程及科技手段进一步的多样化、前沿化和人性化,使得很多患者得以借助科技的力量重新获取缺失的功能,这促使许多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更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继续作出贡献,从而使康复医学促进社会的进步。

多种原因造成我国残疾人口规模大,且处于残疾人口快速增长期。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 296万人,每年因车祸、疾病等原因新增加的残疾人数达100多万。加上慢性病致残的患者,社会对康复医疗有着巨大的需求。

(二)科学技术发展对康复医学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改善为康复医学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如随着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技术等专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使得康复医学的评定与治疗手段更为先进并呈现多样化,治疗效益也日益提高。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康复医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帮助。步态分析系统是通过矩阵传感技术进行信息采集,而后应用计算机数据测算,将力学概念、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步行功能、评价治疗效果及评定假肢或支具适用性的康复评价系统。其特点是动态,直观,评价结果准确。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是用表面电极采集的肌肉活动信号,通过电子计算机肌电信号分析处理软件的自动分析,以协助评定单块肌肉、整个肢体或整体的运动功能情况。该系统可为在现代康复治疗中,如何根据运动顺序合理制订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准确有效的肌电参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显像(MRI)等非创伤性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为躯体功能的评定及康复治疗提供先进的检测手段。

膜片钳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蛋白质组织学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康复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如为脑血管病康复中脑的可塑性研究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科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的结合促进了康复工程的发展,如截瘫患者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的功能性电刺激装置完成“行走”;应用特殊材料的人工关节置换后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恢复下肢的运动功能,现代肌电假肢几乎可以完全模拟或替代正常肢体功能。

可见,各种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广泛应用,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也使过去的一些幻想成为现实。(www.xing528.com)

(三)应对巨大自然灾害战争的有力措施

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自然灾害和战争。对于因这些造成的残疾人,进行积极康复治疗可促进他们功能的恢复,使其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如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瞬间造成37万多人受伤。这些受伤者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有的避免了残疾的发生,有的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功能而重返社会。据统计,截至2009年5月在本次特大地震中因灾致残7 000余人,远低于最初预计的数万人致残。可见,康复医学是应对巨大自然灾害和战争致残的医疗服务的战略储备与有效措施。

(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

在现阶段,我国有8 300万残疾人,他们的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涉及了3亿以上的残疾人亲属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残疾人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人类社会所无法回避的难题,康复医学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发展并壮大的。康复医疗体系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残疾人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备程度,其专业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残疾人功能障碍的转归,这将直接影响残疾人所带来社会问题的大小。

残疾人工作的核心即是残疾人的全面康复,通过康复医学的介入最大限度地恢复及重建其机体功能,从而达到重返工作和社会的目的。而达到此目的不仅仅需要康复医疗机构的技术努力,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医疗卫生体系特别是康复医疗体系尚处于滞后水平,社会康复的开展更是缺乏系统整体的理论研究,缺少规范的社会康复技能,同时也缺少专业人才。因此,当前从事康复医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做一名熟练掌握心理、社会、医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要承担起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倡导和实施人道主义精神,消除社会偏见,促进共建适合残疾人工作、生活的社会环境,使残疾人不仅有权利,更有义务享受社会所给予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使残疾人重新定位,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工作,真正回归社会,服务社会。

二、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一)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疾病谱与死因谱发生了改变,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没有疾病,而是要求在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对于医学的理解自然就不仅仅局限于“治病”。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卫生组织就已指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四位一体是现代医学的基本构成。在现代临床医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各种传染性疾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癌症和创伤等。因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疾病的死亡率也比以前降低,相当一部分患者能够存活下来,造成了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老年患者增多。这些患者都或多或少遗留有运动、认知、言语、社交、心理、疼痛等方面的功能障碍,而造成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为改善这些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需要运用康复医学措施,也就是应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方法和技术来帮助患者,让他们得以康复,重返社会,以较高的质量生存,这使康复医学的发展成为必然。康复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现代医学中专业相互渗透的集中体现,它既不是临床医学的延续,也不是临床医学的重复,它可以贯穿患者整个病史始末,也可以为临床医学治疗提供良好的补充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治疗周期,甚至于直接与临床医学一道,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降低致残的概率及程度,从而使患者更早、更理想地回归社会。如骨折术后,因为早期介入骨折远端关节的关节被动活动及肌肉的等长收缩,使患者的断端循环及固定拆除后远端关节的受累程度要远远优于没有介入早期康复治疗的。

(二)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质量控制更多的是着重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这两个指标,而它们恰恰是康复医学所竭力追求的重要指标。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急性期综合医院中平均住院日为5~7d,一旦病情稳定,即转到康复医学科进行康复治疗。如中国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颈椎骨折截瘫后6h做了手术,10d左右就转到了康复医院。还有很多偏瘫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走上了工作岗位。所以,有人说21世纪是康复医学的世纪,虽然有些夸张,但康复医学为人类健康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它在医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举世瞩目的。

事实证明,康复医学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其生存质量。在癌症方面,据统计目前有40%左右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而60%左右不可治愈的患者中又有约60%可以存活15年之久,这些患者在15年的生活中,或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或因癌症手术而不能重新恢复原来的工作须另选职业,或因遗留下来的慢性疼痛或身体衰竭而受折磨,所有这些需要给予一些积极的康复措施来解决,如心理治疗、整形治疗、作业治疗、物理治疗等,甚至对于一些患者须实施必要的康复工程手段介入。在创伤方面,以截瘫为例,患者由于残障而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由于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使80%以上的患者能重返工作和学习。这使得康复医学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

另外,“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幸存许多震中受伤或没有受伤的人群。这些人群首先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遭遇这一浩劫后,面对失去亲人、失去家园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再者就是在震中致残所带来的肢体上和心理上的严重缺陷,这就迫切需要我们的康复医疗机构、康复医疗专业人员介入其中,因人而异地实施康复治疗方案,积极进行心理疏导,选配适宜的假肢、助具,并在社会残疾人管理机构的支持下,修筑无障碍设施及无障碍通道,使患者重新融入社会,重拾幸福生活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震后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康复医学介入的时机也发生了变化,一改以往病情稳定后再实施介入的误区,康复必须从早期开始,开始得越早,患者病情转归会越好,病史也越短,可节约大量的医疗及经济资源。所以医疗第一线的综合医院就势必要加强康复医学学科的发展,使之成为临床各专业科室的良好补充。现阶段国家明令要求,无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医院无参与评选三级甲等医院的资格,这表明康复医学的发展不仅仅在巩固和加强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深得人心,其在降低致残概率,减缓国家及社会的残疾问题的巨大压力方面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