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国法国道教研究方法特色,与日本作比较

法国法国道教研究方法特色,与日本作比较

时间:2024-04-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将法国道教研究的今与昔,与日本作比较而略作论述之后,下面想介绍一下法国研究方法的特色。第二是阅读、收集法国没有的所谓珍本书籍。法国以拥有研究拉丁、希腊古代经典的悠久传统而骄傲,所以,应当有一种将其传统运用于中国古代典籍研究的方法。实际上,“法国高等研究院”是一所优秀的学校。因而几乎没有日本的法国文学、文化研究者就读于这所研究院。以上三点,是阅读法国人文章时要注意的事项。

法国法国道教研究方法特色,与日本作比较

在将法国道教研究的今与昔,与日本作比较而略作论述之后,下面想介绍一下法国研究方法的特色。不过,今天因时间所限,只谈其中一个方面。

如上所述,在道教研究中,法国是先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19世纪前半期以来,就推出了许多优秀的研究成果。所以,我在学生时期就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法国成为培养优秀研究者的国家?

尽管法国人早就认识到了道教研究的重要性,但不管怎么说,对法国来说,道教毕竟是异国的宗教,而且,法国人到了比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语言的年龄大得多以后还“必须掌握汉字”,这是他们的不利条件。作为异民族的法国人,如何能跨越对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说也都决非易事的掌握汉字的难关,并取得了比中日两国人更加卓越的研究成果呢?我很早就心存这一疑问。思考这个疑问,就得出了“秘密必定存在于他们的教育组织和研究方法之中”的结论。

三四十年前,与我赴法国留学相反,到日本留学的法国的中国学学者相当多。但他们滞留的主要目的,第一是直接地体验汉字文化圈。因为当时没有法国和中国之间的学术交流。第二是阅读、收集法国没有的所谓珍本书籍(若是普通的汉籍,巴黎的中国研究所中大量藏有可与日本匹敌的汉籍)。所以,说“中国人和日本人虽然有文献的知识,却不懂得处理、研究文献的方法。在方法上,我们比日本人优越”,看来是他们的真心话。

这种说法的确有它的道理。无论如何,近20岁以后才开始学习汉字的法国人,如果取得了比中国人和日本人更高的成绩,那么其中应当是有某些“方法”的。法国以拥有研究拉丁、希腊古代经典的悠久传统而骄傲,所以,应当有一种将其传统运用于中国古代典籍研究的方法。

那么,这种研究方法是什么?支持这种方法的教育组织是怎样的?我不得不关注这个问题。这是吸引我去法国留学的首要原因。

于是,我在“雅典娜·弗朗塞”的夜校学了四年法语,参加了法国政府资助留学生(布尔席埃,boursier)的考试,赴法国国立高等研究院宗教学部留学了。最终学习了三年。因为研究“中国学”的日本人,在此之前没有人参加这种公费留学考试,所以,我荒唐地被当时的日本人大肆讥笑为“崇法”。

不过,我就学的早稻田大学“东方哲学专业”的老师们则不是这样。因为他们都是从西方哲学、东方史和社会哲学等专业毕业后改变了专业的老师们,所以本来就开放地了解欧美,并给予我极大的激励(我小的时候曾拜谒过指导这些老师并创立了东方哲学研究室的津田左右吉先生的寓所,屋内书架的大半都摆放着外国书籍)。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在当时关东地区的年轻中国学研究者中,也有羡慕我留学的人们。但是,因为他们身处无异于锁国状态的约40年之前的日本,所以被他们所在大学的老师质问:“法国人哪能读懂汉字呢?”结果留学的希望付之东流。

实际上,“法国高等研究院”是一所优秀的学校。这里的毕业资格,其分量据说仅次于国家博士称号,取得它至少要花5年时间。在法国文学、文化课程上,必须具备有关希腊、拉丁文化的高度教养。以此教养为基础,以研究班的形式进行古代典籍的解读,所以普通日本人是跟不上的。因而几乎没有日本的法国文学、文化研究者就读于这所研究院。留学之前,别说这所研究院的情况,就连其存在,在日本也是不知道的。

但我要向从日本来学习法国文学的学生们推荐,(能否跟得上是另外一个问题)一定要听EPHE的课程(详情请看1974年白水社刊《法国文学词典》中的拙文《法国的教育制度》)

总之,成为那里一名学生的我,经过试错之后,终于决定去探索研究方法的正道。这样在法国人这方面,就出现了问题。了解汉语文献知识,同时掌握将这种知识提高为“学问”方法的集二者于一身的东方人就会出现,因而,作为法国人,他们自己就处境困难。

大概是因为如此,在作为早稻田大学驻外研究员滞留巴黎的一年多时间里,甚至有人不知如何面对我的存在,有时敬而远之,有时故意轻蔑而进行试探。对于法国这一方来说,这种反应也许倒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我最终在巴黎获得的重要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呢?虽有若干条,但是要谈到与此次会议相关的重要之点。那首先是要正确地理解引起问题的术语,必须坚持该术语的定义。

法国中学里强制背诵古籍、名著的课程很有名。进入高中,用熟记的知识进行命题作文(dissertation)的训练很盛行。这是围绕给出的题目、逻辑地阐发自己见解的作文,在法国的高中,这种作文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这不单单是一篇读后感,也不是在日本的作文中常见的那种“记下关于什么什么你所知道的”的记录。记录是不需要写自己见解的,命题作文则相反,必须把自己的想法逻辑地阐述出来。

这种作文,作为前提,是从下定义(definition)开始的。由定义出发的逻辑推演,是命题作文的基础。诸位也许有人听说过,法国人在进行某种讨论时,有“首先让我们下定义”的癖好。确实可以见到这种情况。

由定义出发,运用三段论的方法层层推理——如果对这种命题作文的方法掌握不熟练,在法国就不能获得讲授资格(agrege)或同等以上的资格。因此他们精通这种命题作文。请仔细听一听法国大使等的演说,一定是按照这种法国式的逻辑推演方法讲述的。(www.xing528.com)

相对于法国式的作文,日本的作文不是逻辑推演,而是读后感或印象记。这主要就是把感觉到的印象原原本本地、充满情感地表达出来。与其说是表现个性,不如说是容易成为知识数量的竞争,因而远远不能成为像法国那样比试逻辑推理的,即带有说理色彩的议论文。

但要注意,重视定义、重视理论的逻辑推演的法国命题作文也存在短处。例如:

(1)如果以“定义”为依据的出发点发生错误,就完全混乱了。

(2)总是道理先行,只要道理讲得好,即使资料不足,也能得出头头是道的结论。

(3)法语最尊重以古籍为基础的美文,所以很多文章是以僵化的文体去弥补内容的贫乏的。

以上三点,是阅读法国人文章时要注意的事项。

我参加法国政府留学生考试(19613月,文部省)时,对我们日本学生也出了与法国学生同样的试题,必须关在教室里3小时写命题作文(不过,后来这种“命题作文”考试被废止了,代之以写用法语介绍自己专业的文章。当时法国的主任审查官对我说:“本来,这种作文对日本人来说也是非常好的学习,非常遗憾”)

实际上,这种法国式的命题作文的参考书,到法国随处可购买。法国命题作文的方法,与日本的“作文写法”等书大相径庭。对日本人来也会大有助益,不,正因为是日本人,所以才大有助益,可此类书的日文版一册都没有。因而,法方常常向日本的法国学学者建议翻译日文版,但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实现。是日本人对于“好讲道理的议论文”没有太大兴趣吗?是因为议论文在日本反而被敬而远之吗?

顺便说一下,最近在日本可以听到“今后的世界需要个性”、“重要的是自我的观点”等论调。但我觉得,实现它的希望是渺茫的。我以为,像日本这样,要以低层次为标准,实现(坏的)平等的社会,毋宁说个性被看作障碍。倘若这是一个大误解,那我就感到非常幸运了……

那么,说“由定义开始”,换言之,就是“重视词语的义涵”。

“问题是细究用词的语义”,是我在研究上的基本原则,这正是我在巴黎学到的东西。现在出版的道教类的词典不在少数,但我注意到,没有一本辞典明确记载下列历史的来龙去脉:公元前的“道家”,到了公元5世纪成为与佛教、儒教相对的宗教时,就把“道教”作为同义词使用了。实在令人感到吃惊。“道士”一词的形成,也是同样的。对这些最基本的术语的形成史一无所知,而只去纠缠那些零零碎碎的事情,岂能理解道教的整体?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用语的本意呢?这在实际研究中是一个问题。关于此问题,我也从法国所确立的“比较文学”方法中受益匪浅。“比较文学”的漫长历史和方法论让我懂得,为了解事情的真相,“比较(或对比)”的手段是有效的。

不仅是在文学研究中,比较(或对比)的方法在所有领域都是有效的,了解这一点,只要想想从梵语与西欧语的比较中产生了近代语言学的事实就足够了。

关于法国式的比较文学以实证主义为中心的方法,请参阅白水社刊《比较文学》(库塞杰文库),它与美国式的对比方法大异其趣。

不过,我认为,在“对比”不同的思想时,与其重视相同点,不如更重视相异点,否则,就不能得到与学术和研究之名相称的成果。详细内容,已发表于拙著《欧美的东方学和比较论》,这里不再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