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纪中叶元王朝灭亡,汉族的明王朝建立,汉族的王朝又恢复了。但是,近一个世纪的蒙古人王朝的统治,不能不对汉族人带来不小的改变。到了元王朝之后新兴的明朝,在中国兴起新的文化和宗教,其一直持续至今。
经过元朝这个异民族的统治后的中国佛教,与南宋以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不少仪式、教义,仅用关于日本佛教的知识是无法理解的。这种变化之剧烈及其历史意义,日本人一般不太予以关注,但却是认识现代中国宗教的重要基础。
例如,现在中国所见的佛教仪式,就是从明代(即日本的足利时代)以后整合起来的。在每日早晚的诵经方面,现在中国的修行仪式和使用的经典,也是在明代确立的。但是现在的日本佛教与此不同,是以远在此之前的唐、宋时期的佛教为基础的。
佛和菩萨的性格,也在历史的演进中逐渐变成中国式的了。弯着身子的佛像是近代中国的特征。
道教也是一样,现在中国分别由正一(乙)教和全真教两大宗教集团分制,这种区分也是明代以后形成的。
在理论上盛倡“三教”融合,是明朝以来之事。进入清朝,这种倾向进一步发展,标明日期为雍正十一年(1732年)二月十五日的《道藏辑要》“上谕”,这样主张三教的相互融合:
(三教)事迹虽异,理数不殊。皆应崇应慕者也。
又有曰:儒(教)以正设教,道(教)以尊设教,佛(教)以大设教,其好生恶杀即同一仁也。(中略)又有曰: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儒教、佛教、道教在明朝14世纪以前是相互对立、相互抗争的,在此之后,则逐渐形成这种分担各自角色而共存的局面,直至今日。
总之,如果要理解现代中国宗教,对15世纪以后宗教状况的知识则是必不可少的。造访一下中国的大陆以及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的中国系寺院,马上就会发现许多用日本佛教的知识难以解释的礼仪和佛像。(www.xing528.com)
首先,踏入寺院,第一个遇到的是布袋佛像。这个裸身布袋佛,原本是13世纪被当作弥勒佛化身以来的相貌。在布袋佛后面,基本上背贴背地祭祀着韦驮天(菩萨)。还有十六(或十八)罗汉呈各种姿态设立于这两尊佛像周围,有时还加上四天王。而设立这些佛像的佛堂的后面,有日本所谓的本殿(中国称大雄宝殿),主佛安设于此——这是现代中国寺院的典型格局。与日本寺院差异是何等之大!
极端地说,要了解中国佛教的现状,日本的佛教知识仅仅具有预备知识的作用而已。当今的中国和日本之间,就是产生了如此大的差异。不能为“同根”和“一衣带水”等词语所惑,而忽略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异,尤其是在近代产生、形成的质的差距之现实。
因此,想以本文开头论及的观音为例,简论一下佛像在明代之后的变迁。
两种观音
在日本,一说到观音,谁都对其起源于印度深信不疑。但是在现代中国却并非如此。至少在现代的大众社会中并非如此,许多人认为“观音是产生于中国的神,与其说是佛教的,不如说是道教的神”。
这是认为观音是名叫妙善的女性行善而最终化身为菩萨形象的“妙善得道成观音”传说在明代以后传播的结果。这一传说已经在12世纪的民间艺术中有了萌芽,17世纪时形成,随着《南海观音全传》而传播开来。
结果,本为从印度传来的观音,就完全中国化了。如观音的诞生日被定为旧历2月19日,总寺院为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今天相信她是韦驮菩萨的夫人。韦驮菩萨与伽蓝神成对,是现代中国系寺院中随处可见的佛像,但在日本几乎看不到。
关于观音,日本一般只知道《观音经》。在中国现代,《高王观世音经》和《观世音三昧经》(大正藏八五)等伪经,作为《小观音经》在大众中受到欢迎。
总之,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有两种观音:印度传来的(原为男性)的观音,和在中国创造的(女性的)观音。这是日本佛教中没有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