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叶斯柏森语言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语言学流派

叶斯柏森语言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语言学流派

时间:2024-04-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叶斯柏森关于语言进化的观点,现在已经得到了语言学界的普遍承认。

叶斯柏森语言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语言学流派

第二节 叶斯柏森语言理论的主要内容

叶斯柏森语言理论的要点如下:

1.语言的本质是人类的活动,口语是语言的第一性的形式

叶斯柏森在《语法哲学》中指出,“语言的本质是人类的活动,是一个人旨在把他的思想传达给另一个人的活动,也是后者旨在理解前者的思想的活动”,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他十分重视交际的双方,重视交际中的活的言语。他认为,“说出来的和听到的词是语言的第一性的形式,比起它的书写(印刷)和朗读表现出来的第二性的形式重要得多。”

2.语言的历史是进化的而不是退化的,提出“语言进化论

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虽然在印欧语的历史比较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印欧语是退化了的语言。施来赫尔认为语言只是在史前时代才处在进化之中,而在有史时代中,语言却走向衰败和退化。他把“原始印欧语”看成是进步的语言,而把现代印欧语,特别是英语这样的分析型语言,看成是退化了的语言,并且把印欧语之外的大多数缺少形态变化的语言看成是落后的语言。历史比较语言学家们宣称:“大体上说来,全部雅利安语的历史除了一个逐渐衰败的过程,就剩下零了。”叶斯柏森以大无畏的反潮流的精神,对于前辈语言学权威的这些观点进行了批驳,提出了“语言进化论”。他指出,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如葆朴那些人所主张的、以语法形态变化的简化为语言衰败的象征的旧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他认为,形态的简化是一种进步,梵文一个形容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一共有72种形式,而英语只有一种形式。这种现象正是语言进化的表现。他还赞扬被施来赫尔斥为处于原始状态的汉语是进步的语言。叶斯柏森的“语言进化论”受到了英国人的欢迎,因而他在1905年得到了英国皇家科学院授予的通讯院士的荣誉头衔。叶斯柏森关于语言进化的观点,现在已经得到了语言学界的普遍承认。

3.历史语言学和描写语言学应该结合起来

叶斯柏森把语言现象的研究划分为“历史的语言学”和“描写的语言学”两种,这与索绪尔把语言研究划分为“历时语言学”和“共时语言学”比起来,只是术语的不同,实质是非常接近的。但是,索绪尔拒绝在研究语言共时秩序的任何情况下运用历时的事实来解释。叶斯柏森与索绪尔不同,他主张应该重视“历史的语言学”和“描写的语言学”之间的联系。他说:“语言现象可以从两个观点出发来研究:描写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它们对应于物理学中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或运动学)。区别在于,前者把现象看做是静止的,而后者把现象看做是运动的”,他主张历史语言学应该注意描写,认为“在任何情况下,历史语言学不可能使描写语言学成为多余,因为历史语言学永远应当建立在对语言发展的那些我们可以直接接近的阶段的描写上头。”在他的共时结构的语法体系中,历时性的大量材料被有效地用在那些有助于更完整、更全面地阐明语法现象的地方。

4.应该冲破传统逻辑的束缚,从语言本身及其交际功能出发来研究语法

传统语法一直是传统逻辑的附庸,叶斯柏森反对把语法范畴看成逻辑范畴,认为“逻辑的基础并不像现实语言的句法的全部领域那么广阔”,他主张从语言本身和交际功能出发来研究语法。他把句子定义为“人类的相对完整和独立的表达”,抛弃了从逻辑出发的旧概念,建立了从交际功能出发的新概念。他说“词是语言的单位”,反对把词看成语音单位或表义单位,也是有意识地要同从心理学或逻辑学出发的定义划清界限。叶斯柏森不承认有“普遍语法”的存在,但是他认为存在一种处于语言外部的、不依赖于各种现存语言的、多少有些偶然的事实的范畴。他说:“这些范畴普遍到能适用于所有各种语言的程度,尽管它们在这些语言中很少以清晰无误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有一些范畴与诸如性别这样的外部世界的事实有关,而另一些则与智力活动或逻辑有关。”他把这些范畴称为“概念范畴”。他认为,“语法学家的任务在于,在每一个具体的场合弄清楚存在于概念范畴和句法范畴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叶斯柏森提出了交际过程的如下模式:

5.建立了“连接”和“系联”相结合的语法描述体系

叶斯柏森把词组或句子中词和词的结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叫做“连接”(junction),另一种叫做“系联”(nexus)。“连接”是一种限制或修饰关系,它表示的是一个单一的概念;例如,“红蔷薇”“狂吠”。“连接”相当于偏正结构。“系联”是一种主谓关系,它连接两个互相独立的概念;例如,“蔷薇红”“狗吠”。“系联”相当于主谓结构。独立的系联就是一个句子,系联也可以作句子的成分。把“连接”和“系联”结合起来,就可以完全地描述词组和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完整的语法描述体系。

6.针对英语语法的特点,提出了“三品说”

古典拉丁语法中,由于拉丁语形态丰富,形态学非常发达,而句法学却相对薄弱;现代英语的形态已经大大简化,许多词已经没有形态变化,用古典拉丁语法的模式来分析现代英语,往往会削足适履。叶斯柏森根据现代英语的实际,提出了“三品说”(The three ranks)。他认为,在“狂吠着的狗”“特别热的天”等结构中,“狗”和“天”具有主要的意思,因此称之为“首品”;“吠”和“热”是限制首品的,因此称之为“次品”;“狂”和“特别”是限制次品的,因此称之为“末品”。末品虽然还可以被别的词限制,限制末品的词也还可以被再限制,但是,它们都可以看成末品。以上举的都是“连接”中的例子。叶斯柏森认为,“三品说”既可以用于“连接”的结构中,也可以用于“系联”的结构中,例如,在“狗狂吠”这一系联结构中,“狗”是首品,“吠”是次品,“狂”是末品。一个句子的主语永远是首品,但是,首品词不一定都是主语,宾语也是首品。叶斯柏森说:“每个句子里总有些相对流动的成分(次品词),另外还有些好像从海里冒出来的礁石似的稳稳地固定住的成分(首品词)。主语永远是句子里的首品词,别看不一定是唯一的首品”。“三品说”对于我国的语法研究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都采用了叶斯柏森的“三品说”。但是,由于“三品说”是针对英语的特点提出来的,在汉语中,不论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既能够充当首品,也能够充当次品和末品,汉语的词类与“三品说”中的“品”的对应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因而针对英语语法提出的“三品说”实际上解决不了汉语语法研究多大的问题。(www.xing528.com)

7.研究语言的声音和意义的关系,探讨语音的“象征作用”(sound symbolism)

叶斯柏森重视语言的音义关系的研究,在《语言论:它的本质、发展和起源》一书中,专门辟出一章来论述语音的“象征作用”。他追溯历史,指出希腊的柏拉图的《克拉底洛篇》就首先研究了音义关系,后来德国洪堡德也谈到语音的象征作用。洪堡德曾经举出,德语的stehen(站立)、staetig(可能是stetig“持久的、稳定的”的前身)、starr(僵硬的、固定的),这些在语音上有某种共同点(以st-开头)的词,都给人以牢固、稳定的印象;而wehen(吹)、wind(风)、wolke(云)、wirren(混乱)、wunsch(希望)等以w-开头的词,都有不稳定、摇摆、混乱的意思。因此,叶斯柏森认为:“产生相似印象的客体用基本相同的声音指示”,但是,这不是一个普遍的法则,无论在外族语言或是本族语言中,都不难找到反证。叶斯柏森指出,在英语、拉丁语、匈牙利语希腊语、德语、丹麦语中,许多带元音/i/的词都有弱小、精致、不重要的意思,如英语的little(小的、少的)、petil(小的)、piccolo(短笛)、wee(极小的)、tiny(微小的)等词。叶斯柏森也举出反例,他指出,就在英语的常用词中,带元音/i/ 的big却表示“大的”意思,而表示“小的”的意思的单词small却不带元音/i/,表示“粗的、厚的”意思的thick却带有元音/i/。尽管如此,叶斯柏森的用意是提醒人们充分估计语音象征作用的广泛性。他详尽地列举了各种各样的表示出语音象征作用的词,基本上可归纳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模拟外界声音而且主要起描绘声音形象的作用的狭义的拟声词,如英语的clink(金属的敲击声)、bow-bow(狗吠声)。第二种,源于拟声但其作用并非描绘声音而是指称什么东西的词,如英语的cuckoo(布谷鸟)、peeweet(红嘴鸥)。第三种,因声音而引起某种心理联想的词,如德语中一些以st-开头的词有稳定的意思,以w-开头的词有摇摆的意思,在英语中,不少带元音/i/的词表示光亮,不少带元音/u/的词表示昏暗。叶斯柏森对于语音象征作用的研究,提示了语言符号除了索绪尔所指出的任意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可论证性。这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完全绝对的,而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也不是绝对的。叶斯柏森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语言符号的性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

8.研究自然语言的形式描写问题

叶斯柏森晚年从事语言形式化的研究,他的《分析句法》对于数理语言学和计算机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9.研究多语交际问题,提出“语际语言学”,创造人工语言诺维阿尔(Novial)

叶斯柏森认为,为了克服说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语言障碍,应该研究多语交际问题。1931年在根特(Gent)召开的第二届语际语言学家大会上,他将语际语言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引入语言学,他把语际语言学定义为:“语言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所有语言的结构和基本组成原则,以便建立语际语的标准;所谓语际语是指由于母语的不同而产生理解障碍的人们之间口头或书面交际的辅助语言。”这是语际语言学的经典定义。他于1928年发表了人工语言诺维阿尔(Novial),于1930年出版了诺维阿尔语的词典。

当然,叶斯柏森的语言理论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在语言起源的问题上,他仅仅从梵语和古希腊语使用乐调重音就轻率地得出语言声源于唱歌的结论,缺少说服力。叶斯柏森不是完人,他的成就是主要的,在现代语言学的历史上,他是功不可没的。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W.Labov),在评论本世纪的三位重要语言学家时说过:“索绪尔被认为是本世纪影响最大的语言学家,梅耶是历史语言学最杰出的语言学家之一,叶斯柏森是其著作在当代被最用心去阅读、最注意去引用的语言学家。”(1)

本章参考文献

1. Jens Otto harry Jespersen,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6th edition,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51,中译本,《语法哲学》,何勇等译,语言出版社,1988年。

2.俞敏:《叶斯柏森》,《国外语言学》,1980年,第3期。

3.石安石:《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可论证性》,《语言研究》,1989年,第4期。

【注释】

(1)W.Labov,Socialinguistic Patterns,Pennsylvania,1972,P2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