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案例赏析: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成都市区的西北部。已探明,金沙遗址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从商代晚期延续至春秋中期,是一处大型的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遗址,可能是古蜀国的又一都邑所在。遗址范围地势平坦,起伏较小,遗址内及周围河流较多,摸底河更是在遗址内蜿蜒东流,将遗址分为南北两半。
金沙遗址于2001年初开发蜀风花园大街工地时首次被发现,随即考古工作者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余万平方米,发现各类遗迹3000余个,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考古学对遗址命名的基本原则,将包括黄忠村在内的这一区域的商周时期遗址统一命名为“金沙遗址”。
金沙遗址保护区全景(李绪成、李升、张擎摄)
现有的勘探和考古发掘成果表明,遗址内重要遗存主要有大型建筑基址区、宗教祭祀活动区、一般居址区和墓地等。
大型建筑基址:位于金沙遗址东北部,是一处由8座房址组成的大型宫殿建筑,由门房、厢房、前庭、殿堂构成,总长90米,宽50余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这是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先秦时期最大的一座建筑。该建筑采用木骨泥墙式构筑墙体,在主体建筑外建有廊庑等附属建筑,在空间结构上,采用“前朝后寝”的复合四合院式布局,单体建筑的规模大小相当,面积大多在100~500平方米之间。
大型建筑基址全景图(李绪成、李升、张擎摄)
宗教祭祀场所:位于遗址东南部,面积约15000平方米。发现了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63个,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6000余件,众多的象牙和数以万计的陶器、陶片等。
象牙坑考古(李绪成、李升、张擎摄)
一般居住址:主要位于遗址中部和中南部,发现了70余座,分布在10多个居住区。在房址周边分布有水井、生活废弃物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等遗迹。
墓地:已发现集中的墓地3处,共有墓葬2000余座。主要是竖穴土坑墓和船棺墓。大部分没有随葬品,一般随葬也只是一些陶器,极少数墓葬有较多的铜器和玉器等。
在金沙遗址出土的1000多件精美文物中,有金器30余件、玉器和铜器各400余件、石器170件、象牙器40余件,出土象牙总重量近1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在出土的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等30多件,其中金面具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造型风格上基本一致。“太阳神鸟”金饰金箔厚度0.02厘米,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太阳神鸟金饰,里层是一个旋转的火球,外层等距离分布着四只神鸟,向着同一方向展翅飞翔,线条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动感。考古学家猜测,中间旋转的火球代表着太阳,四只鸟代表一年四季,12道光环代表12个月或者一天之中的12个时辰。古蜀先民认为太阳具有使万物复苏的超自然力量。他们认为太阳的运动是靠鸟的飞行完成,因此,将鸟和太阳联系在一起。考古界认为“太阳神鸟”寄托了古蜀人对太阳的崇拜。2005年“太阳神鸟”金饰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搭乘“神六”飞船遨游太空达115个小时。
面具(李绪成、李升、张擎摄)
日金箔饰(李绪成、李升、张擎摄)
玉器种类繁多,且十分精美,其中最大的一件是高约22厘米的玉琮,颜色为翡翠绿,雕工极其精细,表面有细若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国宝,其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的完全一致。(www.xing528.com)
玉琮(李绪成、李升、张擎摄)
出土的4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戈、铜瑗等,其中铜立人像与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
出土的石器有170件,是四川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美的石器。种类有石磬、石人、石虎等,跪坐石人像造型栩栩如生,极可能是当时贵族的奴隶或战俘,这表明当时的蜀国已比较强大。石器中的石虎造型古朴生动。还有一件长107厘米、宽58厘米、厚3.7厘米的“石磬王”,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商代石磬。
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丰富的文化遗存表明,它不仅是一个地下文物宝库,而且是长江上游地区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遗址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历史进程及早期国家的宗教意识形态具有重要价值;对建立成都平原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对巴蜀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破解三星堆文明衰亡之谜等具有重要学术意义。为此,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金沙遗址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华夏文明中辉煌灿烂的一页。
复习与思考
1.什么是大遗址?大遗址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2.如何理解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民生改善之间的关系?
3.大遗址面临的主要威胁有哪些?
4.我国大遗址保护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
5.浅议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内容。
6.阐述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
7.试析金沙遗址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