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学体育课的教育价值研究

大学体育课的教育价值研究

时间:2024-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大学体育课的教育价值取向祁光耀王一帆摘要: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是有知识、有理性的社会群体,高校体育是一门集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及未来人才的培养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大学体育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大学体育课的教育价值取向。

大学体育课的教育价值研究

浅析大学体育课的教育价值取向

祁光耀 王一帆

摘 要: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大学必修课的体育课,在培养人才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为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做出努力。本文旨在分析通过大学体育课的教学,为大学生带来心理的进步、思想品质的提升、个性的培养、能力的加强。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能力培养要素

一、前 言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即人才素质的竞争。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在诸多方面的素质中,身体素质是硬件,是工作的本钱,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强壮健康的身心素质作为基础,进而构建起整体的深层素质。

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载体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正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和首要目标。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进一步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素质教育决不能没有体育,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是有知识、有理性的社会群体,高校体育是一门集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及未来人才的培养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人才及人才的素质培养重在教育,面向21世纪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体育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大学体育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大学体育课的教育价值取向。

二、培养大学生的能力方面

(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特征,对各个领域的人才提出了应具备“创造能力”的素质要求。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根据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这一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点,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训练有更合理的、更科学的理解;充分利用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和看待问题,勇于探索,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时,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提出让其能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以培养其积极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常规的准备活动是单人的徒手操,我们可以进行创新,结合器械和学习内容等,由单人变为双人或者多人做操。常见的体育游戏,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动;进行体育技术教学时,采用挂图、录像、电视等方法。

(二)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领会能力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要听懂老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看清老师的示范动作,把握技术动作的难点和关键点,通过自己的身体,将体育动作完整、准确、熟练地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动脑、动眼睛、动身体,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在大脑的控制下完成一定技术动作的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www.xing528.com)

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首先,运动负荷的有效价值阈理论: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在适当的运动量和强度的刺激下,才能收到健身益心的效果。其次,体育锻炼过程的新陈代谢理论:新陈代谢是肌体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完成自我更新的过程。它包括两个过程,即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体育锻炼过程要利用这一规律,使肌体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达到超量恢复的过程。再次,人体适应环境动态平衡理论:适应能力是人体在适应外界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道德品质

毛泽东早在1917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竞技运动在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道德风尚、积极进取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方面,具有其特殊的作用。它的主要目标是战胜对手、挑战自我,力争优异的运动成绩,并为集体和个人争取荣誉,同时,培养了学生尊重对手、团结队友的能力。通过运动竞赛,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胜不骄败不馁、勇攀高峰、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刚毅、果断等意志品质。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既是文化建设的内容,又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要重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强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大学生过硬的心理调节能力

国外的研究认为,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其可能机制有:第一,转移机制。人的忧郁、沮丧等不良情绪通常发自左脑半球的思维部分,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则在右脑半球。人在运动时,左脑半球会逐渐受到抑制,而右脑半球则逐渐活跃从而取得支配地位。因此,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可使人忘却自我,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和锻炼快感。第二,内啡肽释放机制。适当运动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体内内啡肽的释放。这种内啡肽具有镇静、镇痛作用,使人产生舒适、欢快的情绪感觉。在实验中采用测量一次体育活动后即刻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低强度有氧运动后,参与者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可降低应激水平和紧张感。长期参与活动,主观感觉良好,身心愉快,对生活和个人幸福的满意程度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加强,表现出更为积极的自我效能和期望,对其他方面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等有一定的帮助。在消除疲劳、医治心理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首先,体育锻炼能消除心理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关。当一个人活动时情绪消极,或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生理、心理都会很快疲劳。然而,如果在从事体育活动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自信心,定能延缓和减少疲劳。此外,体育锻炼能治疗心理疾病。据国外报道,许多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有60%的医生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即宣泄疗法来消除焦虑症;有80%的医生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忧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表明,慢跑散步等中低强度的有氧活动,对治疗忧郁症和抗忧郁效能十分明显,能减轻症状,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小 结

大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同时,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特殊功能,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能力服务,具体做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领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过硬的心理调节能力,为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馥.体育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J].体育学刊,1999(6).

[2]李薇,张丽.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9(5).

[3]秦梅.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创造性人才[J].体育学刊,2001(8).

[4]刘国辉.21世纪大学生体育的创新教育[J].体育文史,2001(1).

[5]唐静萍.试论高校体育与未来人才培养的关系[J].体育与科学,19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