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油画艺术创作的意向性:探索与创新

油画艺术创作的意向性:探索与创新

时间:2024-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论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意向性董剑华摘要:中国写意绘画注重意象,用写意的方式指导油画艺术创作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必然产物,通过中国写意绘画的“神似”、“道”、“意境”、“立意”以及“用色”来指导油画艺术创作,为油画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平台。将中国写意画中写意性的创作思想用来指导油画艺术创作,是中西方绘画的一大融合,取长补短,并重点突出油画的写意性,实为当代油画的最具魅力的发展方向。

油画艺术创作的意向性:探索与创新

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意向性

董剑华

摘 要:中国写意绘画注重意象,用写意的方式指导油画艺术创作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必然产物,通过中国写意绘画的“神似”、“道”、“意境”、“立意”以及“用色”来指导油画艺术创作,为油画创作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平台。

关键词:意象神似道意境立意用色

中国写意画的精髓即写意,重在神似,同时也不忽略对形的表现,正所谓“传神写照”是也。将中国写意画中写意性的创作思想用来指导油画艺术创作,是中西方绘画的一大融合,取长补短,并重点突出油画的写意性,实为当代油画的最具魅力的发展方向。西方油画以写实的艺术手法表现物象的外在形体美,而中国写意绘画表现的则是物象的内在美,两种艺术思想方向不同,不能分孰优孰劣。如何将中国写意画用于指导油画的艺术创作是我们探索的重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精神通过油画这一艺术表现语言创造再现的表现。它不单是主观的精神感受,同时包含了对物象的表现。中国意象写意绘画所追求的是“心游物外”、“物我为一”的一种精神境界。为了达到这种艺术形态,我们在油画创作中就不能局限于对形象的外在形态的描述,而是要求我们在油画创作中主观的提炼、概括与取舍,表现出对物象的印象和感悟,对其作抒发出内心的精神感悟,追求一种人画合一的意境。

中国写意画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精神内涵。写意油画则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新形势,是中西方艺术交流、融合的必然产物,用油画材料通过中国写意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特有的艺术语言,可以为我们的油画创作提供更为广阔的艺术平台。

一、油画创作的“神似”

齐白石曾经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很多人认为这是对物象外在形象的要求,或认为是从满足大众欣赏者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理解虽有一定道理,但还没有深层次地去理解艺术的最高境界内蕴,也难以表述艺术创造的过程。艺术本身游离于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我们不必去深度地追究事物本来的面目,让我们不仅用眼去了解事物,而且要用眼睛体会我们看到的物象所传达出的视觉效果。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写意绘画为诗的,西方油画为剧的。这也形象地表达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所以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背景中去吸收足够的养分,油画创作突破的不仅仅是油画本身,更应该是一种文化层面,我们所要学习或是创作的不是西方油画,而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式油画,在它的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格尔尼卡(帕勃洛·毕加索)

传统油画注重物象的外在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及其光线,我们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完全可以借鉴中国写意绘画的“神似”,也并非是完全抛弃物象的外在形象,而是加入一些内在的“神”,表现物象传达出的精神实质。比如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在表现形式上完全简化物象的外在形体、结构、空间、色彩及其光线,更多的是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从中国绘画的角度上看这幅作品用写意的方式来表现出法西斯的罪恶,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示了悲哀和同情。

二、油画创作的“道”

油画创作要突破的不仅是油画本身的属性,更应该突破的是一种文化层次,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足可以使油画创作吸收充足的营养。意象的内涵隐藏着一种神秘的东西——“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宇宙精神,宇宙秩序,永恒的宇宙规律,它是人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中“悟”出来的。“道法自然。”(老子)“道”客观地存在于无限的自然之中,运行无穷。人通过天地物取法于“道”,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永远也不能超越自然,只能遵循自然。诗、书、画艺术都是人的精神产物,它们的本质必然应和宇宙精神相一致。写意绘画所要表现的不只是具体事物,它既融合了作者的“个性”,又同时通于无限的宇宙。正如明代董其昌所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画禅室随笔》)

忽略油画创作的传统思维形式,以意象的内涵隐藏着“道”为创作基础,体验自然中悟出“道”,遵循自然为法则。艺术家对广博的客体世界虽不能完全了解,但必然研究和把握所画对象,悟出其“道”。“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中国人特有的东方文化精神,可以在中国意象油画作品中透现和凸显出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和审美取向。意象油画不是简单地用油彩画中国画,它传承的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是中国文化包容度的显现。我们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承载着表现中国文化的责任,用油画这一艺术语言表现出全新的中国文化。

三、油画创作的“意境”

油画创作注重画外之意和画家情感的表达,也就是中国人所重视的意境。油画创作的“意境”即“心游物外”、“物我为一”的一种精神境界。油画创作中不能局限于具体的时间、地点、形体,而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意志的提炼、概括与取舍,上升到自己对物象的印象和感悟,对其作一种抒写性形象塑造,精心经营画面形式来传达某种意境。纵观印象主义绘画,我们可以体会出异曲同工之妙。现代绘画中不论是后印象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绘画、未来主义绘画,还是抽象主义绘画,都不自觉追求“意境”,这也是中西文化交融最好的佐证。

在油画创作观念上,我们追求“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的审美品格。在油画创作过程中,提炼出对审美客体的直觉感悟,达到“以意构境、以意造型、以意生色”的天人合一的状态,追求意境、缘物寄情。(www.xing528.com)

四、油画创作的“立意”

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的时候,首先是它的立意是否能打动人,开始的感觉是非常关键的,感觉好才使得欣赏者继续看下去,深入地去研究油画作品的艺术魅力,如果开始的感觉不好,怎么能吸引欣赏者呢?所以立意是否生动是一幅画给人的一种综合感受,也是艺术作品是否能感染欣赏者的先决。中国古人作画必先立意,立意就是艺术作品的主题。

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须得乾坤之理,山川之质”,“画之理,笔之法,不过天地之质与饰也,山川天地之形势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达·芬奇,在谈到立意的思想时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恺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中国古代艺术家曾有“胸有成竹”之说,也就是在下笔画竹子前,心目中早已经有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在油画创作中同样要“胸有成竹”,这也就是油画创作的“立意”。

五、油画创作的“用色”

鲁迅故乡(吴冠中)

中国写意画注重用墨,我们这里便谈油画创作的“用色”。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用色”可以充分借鉴中国写意绘画的用墨,中国写意绘画大师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泼墨法写之。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

我国著名油画家吴冠中先生,大胆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以“中国意象美学”观念融于油画作品的创作中去,讲究得意写形、澄怀味象,重意境的发生和诗意的传达,用笔洒脱自然,色彩含蓄而内敛,以简练的写意表现手法追求形象上的神似,彰显中国文化精神特质,为中西文化的交融作出了贡献。吴冠中先生在油画风景中尽可能地融入了传统的写意精神,为中国油画开创了一条由写实走向写意的富有中国本土特色和传统精神的道路。

写意油画发展是深刻的哲学思想的体现,可以说没有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背景,写意油画是不可能产生和发展的,写意油画首先必须具有油画的属性,即要充分体现油画在造型、光、色彩和三维立体空间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点和视觉效果;同时,作品须有强烈的中国属性,即中国绘画讲究的笔触有效运用和不可修改性要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此外还必须具有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和思维方法,注重画外之意和画家情感的表达,即中国人所重视的意境。用意象来指导我们的油画创作是油画创作的一个新的天地,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是意象油画创作的无限源泉,意象油画是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生成并迅速发展的,它呈现的是中国文化精神影响下的油画艺术风貌。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秦牧.艺海拾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3]何新.易经新解[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4]俞剑华.石涛画语录[M].苏州: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5]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6]何志明,潘运告.元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