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保山地区苗族服饰图案艺术及文化价值

保山地区苗族服饰图案艺术及文化价值

时间:2024-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保山地区苗族服饰的图案艺术及文化价值崔国伶摘要:保山地区是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多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山地区民族服饰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

保山地区苗族服饰图案艺术及文化价值

浅析保山地区苗族服饰的图案艺术文化价值

崔国伶

摘 要:保山地区是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丰富,多个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山地区民族服饰的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从保山地区民族民间艺术之一的苗族服饰图案艺术及文化价值两个方面进行了浅略的分析,对于保护保山地区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苗族服饰文化价值经济意义

一、保山地区苗族服饰的基本特点

苗族服饰流传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耇街乡的苗族村寨。其原料主要为当地生产的火麻土布。当地苗族人民将火麻剥出的麻丝用手摇机纺成线,再用土布机织成火麻土布。苗族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在麻布缝制成的衣裙上缝出各种图案,抒写出自己的梦想与渴望。一套完整的苗族妇女盛装包括包头、上衣、披肩、围腰、腰带、短褶裙等大小十八件套,被形象地称做“十八一朵花”。

二、保山地区苗族服饰的表现手法

云南保山地区的苗族服饰运用了写实或变形夸张的手法,其刻画的众多历史、人物、动物、花草等优美图案,不仅涵盖了历史、美学,更涵盖了美术这一学科领域。衣服图案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环,结构极为严谨,不仅体现了精湛的刺绣工艺,更体现了苗族的几何学基础,集历史、美学、纺织、刺绣、音乐、美术、哲学、几何学于一身,一代又一代的自然传承中,所有苗族妇女既是苗族服饰的生产者,又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人。没有文字的苗族,其历史、纺织、美术、几何学等诸多知识,均靠服饰作为载体传承。苗族服饰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服饰上动物、植物等图案,体现了苗族千百年的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

保山地区苗族服饰用色大胆是昌宁苗族服饰的显著特点,其色调以红、黄、橙、白为主,并以刺绣及其他颜色,配以彩珠和银铃等饰物,动感十足,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上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以红色为主体,衣服上有鸟的图腾,艳丽的蝴蝶、花朵,五色的线条,无数回环式的方形纹、几何纹、云纹、水纹、波纹、菱形纹,鱼的图案,虾的图形。妇女的飘带,上下两部分是横条图案,色彩由红、黄、白、绿四色交替使用,可以说是苗族几千年迁徙的历史缩影,被有关专家形象地称为“活的史记”,是苗族几千年的迁徙历史中逐渐演变形成的。

三、保山地区苗族服饰图案的基本造型

保山地区苗族服饰中的图案分为具象图案和抽象几何图形两大类。具象图案题材多是动物类,孔雀、蝴蝶、鸟、蜜蜂蜻蜓、虎、鹿、鱼等;植物类有梅、菊、兰、石榴、豆子、油菜等;自然环境与自然现象类有日、月、云、山峰、河流等;另有少数房屋建筑类。

抽象几何图案占多数,任何几何纹样都是由点、线、面的不同排列组成的,它们成为构成几何纹样的最基本单位。而后人们对这些最基本的单位不断进行新的变化与组合,从而造就了纹样题材的丰富性、纹样构成的多样性,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构图

(一)“十”字纹(www.xing528.com)

纹样的构成空间结构,无论是排列还是组合的复杂程度,都有一定的规律。“十”字纹的经纬交织是几何纹样中的最基本构成元素,也是其构成的基本规律。“十”字纹的成因来自织绣工艺的发展和审美需求两方面,首先它是经线和纬线交织的最基本单位。另外,在自然界的千万种形式里,人最欣赏的,就是那些天然和谐的东西。

(二)“img5”字纹

“十”字纹是几何纹样当中的最小单位之一,“img6”字纹饰就是人们对“十”字纹稍加变化的结果,是由“十”字纹演变而来的,它也是几何纹样构成的一种最基本单位。由于“十”字纹过于单一,因此人们将它的每一端进行折向,变成“img7”字纹,类似花形的纹样便自然呈现,强化了形态美感的同时也丰富了其装饰的效能。在视觉感知方面具有运动感,构成的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密切相连而成为动势的要素,正如音乐的运动主要由听觉感知,而图案纹样的运动则主要由视觉感知。这使原有的基本纹样形式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三)“井”字纹

“井”字纹也是由“十”字纹发展而成的另一种基本纹饰。“井”字纹实际上是由相连的四个“十”组合而成的纹饰,流行于苗族女服当中的“蜘蛛纹”就是由“井”字纹稍加变化组合而成,其装饰效果远比“十”字纹显著。这其中,“十”字纹、“井”字纹是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几何纹样结构,以它们为基础,苗族人民继续创造出了大量造型更为复杂、装饰性更强的几何纹样。

四、保山地区苗族服饰图案的艺术及文化价值

保山地区苗族服饰艺术体现了文化的地域生态性。地域文化造就不同的审美风格和文化心理。昌宁苗族服饰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传统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是人们集体审美意识的结晶,它不但在题材上反映着劳动者的愿望,在艺术风格上也与本地区的风俗习惯有着紧密关系。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体现该民族的生活风貌、风俗习惯、审美意识、图腾崇拜及文化积累。苗族服饰制作工艺流传于保山市昌宁县耉街乡打平、土皮太村等苗族村寨,打平、土皮太的苗族服饰原料一般采用自植、自纺、自染的火麻土布。昌宁苗族服饰工艺是随着苗族迁徙历史逐渐演变形成的,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意蕴,并伴随着服饰工艺产生出一些民歌曲调,如种麻调、纺织调、刺绣调等,集中反映了苗族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苗族妇女既是苗族服饰的生产者,又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人。昌宁苗族服饰有着极其独特的历史内涵和文化意蕴,伴随着服饰工艺而产生的种麻纺织调、纺织调、刺绣调等是中华民族口述文学中的瑰宝。从昌宁服饰可以追溯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由此折射出苗族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对世界的认识,昌宁苗族服饰集中反映了苗族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一)保山地区苗族服饰图案的文化价值

昌宁苗族服饰是昌宁地区苗族几千年迁徙的历史缩影。服饰以红色为主体,记录了他们浴血奋战的历史。衣服上的每缕麻丝都是苗家经历的每次苦难,每一缕红色,都是苗家经历的每次血战。龙的图案代表了英雄女娲,鸟的图腾代表了他们是有翼能飞的蚩尤后裔;妇女上衣披肩上的图案和线条,象征长城和炮台,城墙上瓦的图案,表示祖先曾居住在长城内外;衣服上艳丽的蝴蝶、花朵,代表了他们曾拥有的自由、安康的幸福生活。衣服上的彩色线条,是五千年大迁徙中淌过的一条条河流,走过的一条条山路,无数回环式的方形纹、几何纹是曾经拥有的一脉长空、碧澄如水的城市;民以食为天,农以地为本,无数云纹、水纹、菱形纹是故土的田地和村庄,是祖先拥有过的山川、河流、湖泊沼泽,是美丽的森林、阳光;三角形上的花朵象征石头叠加而成的院墙上伸出的杏花;衣服上马、牛、羊的足迹,鱼的图案、虾的图形,象征捕鱼虾的场景。妇女的飘带上下两部分的横条图案,色彩由红、黄、白、绿四色交替使用,表示曾经踩在足下的大江大河、大风大浪。其中,黄色代表黄河,白色代表长江,绿色代表洞庭湖,红色表示现今存在的澜沧江,带底用各色彩线做缨子,象征曾经相伴的平原草地等。

(二)昌宁苗族服饰图案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昌宁苗族服饰艺术中蕴涵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昌宁苗族服饰领褂中用16粒葵花籽围成一圈,组成一个太阳,表示苗族对太阳的崇拜,这里的瓜子已是光明世界,种子是无限伸展的生命,下面用4个三角组成的正方形表示田地等,方形的土地就是一种梯田文化,一种文明。向日葵图案在这里或夸张或变形,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或等距,或对称,或重复循环,结构严谨,给人以整齐紧凑的感觉。苗族妇女领褂上的太阳图案,体现了苗族对太阳的崇拜,万物生长靠太阳,表现了苗族千百年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4个三角形组成的田地图案体现了高原草地等。保山地区民族民间美术是记录地域文化发展的活化石,在追寻民间艺术的传承密码的过程中,同时可以印证地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脉络。这也是保山地区民族是民间美术保护的根源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