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阿拉伯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深度分析

阿拉伯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深度分析

时间:2024-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阿拉伯文学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马海逵摘要:阿拉伯语是准确、清晰和富有表达力的最优秀的语言。阿拉伯的文化也是较为辉煌和灿烂的,尤其是其文学方面的成就更是令人惊异。1 400多年来曾出现过大量的阿拉伯语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随着伊斯兰世界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了解而对世界的文学特别是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阿拉伯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深度分析

浅析阿拉伯文学及其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马海逵

摘 要:阿拉伯语是准确、清晰和富有表达力的最优秀的语言。阿拉伯的文化也是较为辉煌和灿烂的,尤其是其文学方面的成就更是令人惊异。1 400多年来曾出现过大量的阿拉伯语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随着伊斯兰世界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了解而对世界的文学特别是欧洲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阿拉伯文学影响欧洲

一、早期的阿拉伯文学概况

任何关于阿拉伯文学的探讨必须以其语言探讨为先。当阿拉伯帝国的主导文学特征以一种宽泛的民族和文化背景出现的时候,他们中的非阿拉伯人也采用《古兰经》中的语言来作为他们的普遍的表达方式。阿拉伯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他们的语言是极具完美性的——具有准确、清晰和雄辩的特征,这些可以通过《古兰经》及随后的杰出的文学作品来得到证明。自从《古兰经》作为一种固定标准被采用以来,阿拉伯丰富的文学已经令人惊异地积累了1 400多年了。

最早的阿拉伯文学以贵族部落的英雄诗歌形式出现于伊斯兰教之前的部落中。就在那个时候标准的阿拉伯韵文形式——Qasida形式开始形成。Qasida是一种古老的阿拉伯语叙事诗,常常以一种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描述诗人自己生活中或部落中发生的一些戏剧性的事件。伊斯兰教之前的诗歌是以口诵的方式传承和保留下来的,一直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学者们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收集并记录了众多的由专业的背诵者一直记忆和保存着的韵文和短小创作。

倭马亚王朝时期(661—750),阿拉伯人的生活方式开始由游牧向定居转变。当时的诗歌创作多是伴随音乐妇女来表演的。在当时,诗歌的形式较为简单:以适应音乐的更加简短、更加自由的形式替代了传统的阿拉伯诗歌的复杂、优雅标准。诗歌和音乐从此无法分开,导致了Ghazal(一种阿拉伯音乐诗歌)形式的诞生。在著名的阿拉伯诗歌集《歌书》中有诸多醒目的阐述。

巴格达阿巴斯王朝在8世纪中叶发展如日中天时,阿拉伯的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他的儿子麦蒙在位期间,伊斯兰文化和商业达到了极致,此段时间被称为伊斯兰历史上文明的“黄金时期”。阿拉伯散文开始在诗歌盛行中有了一席之地,一般的家庭中也出现了世俗文学。这一时期的阿巴斯王朝的文学作家们不仅对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给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烙下了难以磨灭的标记。

二、阿拉伯文学中的代表人物

艾布·吴思曼·奥玛尔·本·巴哈尔·贾希志(776—869)是阿拉伯散文家中的佼佼者。他是一个黑人奴隶的后代,曾在伊拉克巴士拉接受过较为全面的教育,并成为当时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贾希志以他的《动物志》——一本融合了事实和虚幻的令人着迷的动物趣事选集——而为众人所知。他的《守财奴》一书,对人类的心理特点进行了深刻的研究。这本书比那个时代的任何著作都更加深刻地展现了阿拉伯人及其社会的特征。

贾希志的作品优雅,属于纯文学一类。在10世纪后半叶,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出现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混编散文——由旅行者、流浪者之流以自己的风趣来谋生的经历而记录的一些琐事。这种体裁的创始者为巴迪·阿扎曼·艾哈迈迪汉尼(?—1008),他一生创作的这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有400多部,但仅有52部保留了下来。爱哈里里(?—1122)对这种文章体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这种体裁方式进行了传播,并用同样的方式创作了自己的作品,塑造了自己作品中的一些玩世不恭的角色。这种文学体裁随着现代阿拉伯社会的崛起而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艾布·塔伊布·穆塔纳比可以称得上是所有阿拉伯诗人中最伟大的。他出生于伊拉克的库法,在叙利亚接受教育。他在10世纪初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常常使人想到忠心、守信、友情、勇敢和尚武的阿拉伯传统美德。

阿巴斯王朝时期最后一位伟大的诗人是艾布·艾拉·玛阿里(973—1057)。尽管其作品大都是反映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悲观及怀疑,但他的作品依然具有超越性,形成了阿拉伯文学另一个重要的风格形式,也成了后来西方学者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

大约到了9世纪末,阿拉伯文学开始进入了纯文学阶段。阿巴斯帝国的文献收集的必要性激励了人们从事地理方面的撰写,撰写材料大量来自旅行者日志及各种奇异的故事。12世纪西西里的伊德里斯被巴勒莫诺尔曼国王授权,要求编写配有地图的《荣耀之书》(Book of Roger)。雅古特(?—1229)写了一部巨大的地理词典,这两人都从各种各样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中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阿拉伯历史著作的雏形是关于先知穆罕默德的记录。这种人物传的编写是以阿拉伯传述世系Isnad(Isnad,伊斯纳德,或者Sanad,色纳德,即丙传自乙,乙传自甲的传述线索或传述世系)为主体的。阿拉伯历史的书写是以传述的精确性来写的,而不是对一些材料进行创作性或者解释性的处理。现代的历史学家们以这种形式得到了大量的极具准确性和综合性的原始材料。伊本·赫勒敦(1332—1406)也就以这种处理历史的方式成为公认的现代历史编纂学和社会学之父。

伊本·赫勒敦出生于突尼斯,曾经在阿拉伯格拉纳达、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地担任政府官员。之后到了埃及马穆鲁克苏丹治下担任首席大法官。他定居中东之前就在马格里布,花大量的时间在潜心编写享誉世界的著作《历史绪论》。在赫勒敦之前,历史编纂只和统治者、战争及主要事件的直接记载有关联。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一开始就认识到历史事件不会凭空产生,而是源于各种各样的、无穷尽的、被之前的历史学家所忽略的因素,诸如气候、社会习俗、食物及迷信活动等等。在他的《历史绪论》中,他处理了大量有关社会本质、人的业余活动、劳动者的生存环境、气候和教育方法方面的历史问题。(www.xing528.com)

现代的历史学家承认,多亏了伊本·赫勒敦,近代的历史编纂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基于他的这一革命性的工作,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写道:“伊本·赫勒敦构建了一门历史哲学,这是在任何时间与空间内,由任何富于才智的人所曾写出的同类著作中最为伟大的一部。”(A.J.汤因比:《历史研究》第3卷,第322页)。乔治·萨顿教授也说:“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宣称,《历史绪论》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著作。”

三、阿拉伯文学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欧洲文学中的阿拉伯因素最早出现于早期的西班牙和普罗旺斯游吟诗人的诗歌集中。欧洲没有一个诗人像莎士比亚那样表现出西方人在戏剧、诗歌方面对阿拉伯任何文学艺术现象如此的赞赏。在他塑造的众多有魅力的角色中,有两个是阿拉伯人,或因为他总是称呼他们为“摩尔人”,一个是奥赛罗,是同名剧的主人公;另一个是摩洛哥亲王,在《威尼斯商人》中出现的最高贵的形象之一,饰演苏丹艾哈默德·曼苏尔国王,他用最为高尚的语言表述了王室的尊贵。

然而摩洛哥亲王在《威尼斯商人》中只不过是一个小角色,而奥赛罗则是在《奥赛罗》剧本中的完全的主角。奥赛罗,一个充满激情的摩尔人,出生于沙漠里,和《奥赛罗》中的白人埃古比较起来,是一个忠勇、诚实、高贵的形象。今天了解摩尔人品质的人都为莎士比亚如此出色地描绘了奥赛罗这个人物感到惊讶。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摩洛哥在伦敦享有较高的声誉。在“柏柏尔公司”——伦敦商人和摩洛哥人贸易的一个协会组织——的奠基人中,我们可以找到莱斯特伯爵——游吟诗人赞助者之一。就是从他的许多的柏柏尔商人朋友中,莎士比亚获得了许多关于摩洛哥和摩洛哥人的事情。我们可以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找到不下于六十次提及摩洛哥或者柏柏尔。

东方时尚中,阿拉伯元素常常和波斯、印度的混淆在一起,一直持续到19世纪,因此维克多·雨果才说:“在路易十四时代,全世界都是希腊风格的,而现在则是东方主义者的时代。”(《东方诗集》前言)尽管《一千零一夜》并没有单独地引发了这种浪漫潮流,但是它却极大地拓宽了欧洲文学的视阈,丰富了欧洲语言和欧洲人的想象力,让欧洲人产生了对外文化的渴望,刺激了欧洲知识分子对异国情调的潜在兴趣。

另外,阿拉伯文学,作为阿拉伯人的最具艺术性和知识性的成就,也成为他们给西方的一份最为持久的遗产。文学是阿拉伯遗产的一个方面——尽管常常被人们所忽略,或者总是以一种草率仓促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它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见解。通过它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了解阿拉伯文化和它对世界的贡献。在著名的《乌开山与倪高来情史》(又译《屋卡珊和尼各莱特》、《何侃新与倪珂兰》)中,我们可以找到众多的阿拉伯人名和地名,甚至在薄伽丘的《十日谈》中也能听到阿拉伯风格因素的回响。乔叟的《检察官的故事》使用了一个由一些在中东贸易的意大利商人带回欧洲的主题。当然,还有中世纪最为著名的文学作品——但丁的《神曲》,里面富含大量详细阐述了先知穆罕默德升到天堂的故事的材料和挑选自伟大的阿拉伯神秘主义者伊本·阿拉比的《麦加的启示》的材料。

也许没有哪一部阿拉伯文学著作可以像《一千零一夜》一样,使得欧洲世界精神为之一振。该作品又译《阿拉伯之夜》,是一本浪漫的、令人兴奋的、使人愉悦的、有趣味性的故事集,里面有阿拉伯的、希腊的、印度的元素。它最终在10世纪由阿拉伯作家们编纂并统一了标准,形成了完全的阿拉伯特征,把故事都主要放置于巴格达和开罗等阿拉伯地域中。当时,伴有民间的粗俗的故事,也伴有令人震惊的伟大发明故事的这部著作以口头讲授者传播的形式风靡整个中东地区。然而,它在欧洲更是受到了无限的欢迎。第一本翻译本是由法国人兰德在1704年翻译的,不久就有了英译本。翻译该书取得很大成功,各种重译本相继问世,使《一千零一夜》成为当时销路最广的书之一。

欧洲人对《一千零一夜》的喜爱可以追溯到十字军战争时期,那时的西方学者、艺术家和读者对东方深深迷恋。民众发现,这些故事中含有一个浪漫冒险的元素,而这一元素是欧洲文学所不具备的。实际上,《一千零一夜》也是影响欧洲《鲁滨孙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出名的因素。阿拉伯国家的,或者正如被人们所称呼为“东方主义”的成分,为西方学者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新主题。在塞缪尔·乔的《拉塞拉斯》中,在前法国社会改革者伏尔泰的讽刺作品中,在贝克福德的《瓦提克》作品中,在德国人歌德的著名诗集《Westoestlicher》以及《Rukert and Planten-Hullermund》中都有所表现。

参考文献:

[1]A.J.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金宜久.伊斯兰教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3]纳忠.阿拉伯通史:上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 1-8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