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新红 杨文英
摘 要: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交通要道,直接与缅甸接壤。近年来,保山与缅甸的涉外婚姻不断地增多,给边境管理造成了很多的安全困境。
关键词:保山涉外婚姻三非人员安全困境
保山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全市国土面积19 637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包括四县一区,即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与隆阳区。省内与大理、怒江、德宏、临沧相邻,境外与缅甸接壤,山水相连,地理上连成一片,国境线长167.78公里,有腾冲猴桥国家一类口岸及10多个进出口通道,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交通要道。
近年来保山不断增多的涉外婚姻,给保山及边境带来了安全威胁因素。涉外婚姻是指中国公民与外国公民(包括外籍华人)的通婚,也称跨国婚姻。保山的涉外婚姻遍及全世界,但90%以上的是与缅甸的通婚。所以本文所指的保山的涉外婚姻,是专指与缅甸人的通婚。据2010年8月的统计,保山的涉外婚姻家庭有近5 000户,其中昌宁有18户,隆阳区有351户,施甸县有446户,腾冲有1 589户,龙陵有2 221户(还有大约300~400户未统计在内)。
一、保山涉外婚姻的特点
(一)从范围上看,保山的涉外婚姻分布较广,人数多,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整个保山来看,四县一区都有涉外婚姻分布,而龙陵和腾冲两个边境县分布更广。龙陵县位于105号界桩和106号界桩之间,国境线长19.71公里。以怒江为界,与缅甸联邦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红星区隔江相望,国境线上由东向西有花椒渡口、等养渡口和老厂渡口三条通道,其中等养渡口是省级通道,花椒渡口和老厂渡口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通道。全县居民与缅籍境外人员通婚人数遍及全县10个乡镇,121个村中有119个村有与缅甸的通婚,占总数的98%。其中龙山镇、象达乡、镇安镇、龙新乡4个乡镇与缅甸通婚最多,龙山镇有400例,象达乡有390例,镇安镇有332例,龙新乡有309例。其中依法登记了710例,占总通婚人数的32%,而属于非法婚姻的1 511名占总通婚人数的68%。
腾冲国境线长148.075公里,2010年3月11日民政局通过民政助理员调查统计,与缅甸通婚的人数有1 589人,生育子女2 136人。腾冲18个乡镇都有涉外婚姻,在分布上呈南部5个乡和邻近边境的傈僳族聚居乡镇猴桥、明光、中和较多。腾冲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猴桥口岸,还有滇摊、自治和三岔河等16条边境通道,有3个乡镇与缅甸直接接壤,即猴桥、滇摊、明光,与缅甸接壤的自治、联族、猴桥、胆扎和轮马这5个村,大多是傈僳族村寨。
保山近年来的涉外婚姻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如保山龙陵县,1998年年底统计有1 798例,仅两年的时间,增加了423例,上升了23.5%,而今年以来,受到“生育子女可以落户的政策”误导,上升势头更快。
随着中缅双方对外交流的扩大,进入中国与中国公民通婚的缅甸人将进一步增多,甚至在缅甸发生动乱的时候,进入中国的缅甸人会出现井喷的态势。
(二)涉外婚姻基本上以缅甸一方妇女的单向流入为主,可称为外娶婚姻,通婚的中国男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我国的对外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防安全是最受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政策首要关注的主题。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方针,制定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整体政策,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点。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地处边疆的保山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内地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与缅甸相邻的地方更是经济发展非常落后,可是相对于缅甸,特别是缅甸的北部,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缅甸于1948年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后,发生过多次军事政变,长期实行军人政权。政局的长期不稳定和政策的多变,使缅甸经济困难,特别是缅甸北部。
如果把外方男性娶中国女性的婚姻称为外嫁婚姻,而中国男性娶外方女性的婚姻称为外娶婚姻,那么,保山与缅甸的通婚基本为外娶婚姻,婚姻以缅甸妇女的单方面流入为主。如龙陵县与缅甸的婚姻中,仅有7例缅籍男性进入中国,而腾冲的涉外婚姻中,仅有25人为缅籍男性。
保山的涉外婚姻,通婚双方无论物质条件还是文化条件,都属于当地比较落后的人群。保山涉外婚姻中的缅方女性,在缅甸时期家庭经济条件差,几乎没有受过教育,文化素质低下。在2010年8月对龙陵县龙兴乡的入户调查中,全村所娶的缅甸女性几乎都不认识汉字,更不会书写,很多是在嫁入中国后才有自己的名字的,沟通起来很困难。
保山涉外婚姻中的男方,家庭条件差,个人素质不高,在当地无法获得正常的婚姻。保山大部分涉外婚姻的产生都是由于当地生产力低下,经济发展滞后,本地的女青年不愿意嫁在本地,大量流入条件较好的乡村,或通过劳务输出进入大城市,当地青年谈婚论嫁时无法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对象,而外村女性也不愿意嫁入比自己居住地更贫穷的地方。如龙陵县与缅甸通婚较多的镇安镇岭干村、龙新乡菜子地村,勐拉乡长箐村,碧寨乡三家村等,都是经济发展低于全乡平均水平的村子。正如菜子地村村民杨某某所说:“我何尝不想娶个本地人,沟通起来也容易,娶个缅甸媳妇总好像处处低人一等,但在本地又有谁愿意嫁到我家这种贫穷家庭?”涉外婚姻的家庭,因为文化知识的缺乏,很难找到致富之路,家庭贫穷依旧。
(三)婚姻的缔结有很多的方式,但几乎都属于非法婚姻
保山与缅甸的通婚形式可以分为四种:第一种,由中国男子到缅甸打工认识而结婚。缅甸是云南省边境贸易最早开始的地方,是边境贸易的主战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缅交往的增多,商贸往来增加,保山境内的男子到缅甸后,结识了缅甸女子,双方自愿成婚。第二种,由媒人或亲戚、熟人介绍而成婚,这类婚姻缔结方式很普遍。在国外的保山籍华侨、华人有50多万人,其中有90%居住在缅甸和泰国,双方在历史上就有很多的交往。如果是媒人介绍的缅甸女子,男方要交纳一定的介绍费,有的几百元,有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所谓的亲戚或熟人也未必是真正的,往往是打着亲戚或熟人的幌子,交易时更容易被双方接受,基本上也要收取介绍费。第三种,一部分已经嫁到中国的缅甸女子,回到自己的家乡,又相继介绍另一些人嫁到中国来。第四种,被人贩子拐卖后到中国成婚。边境一些非法组织通过不正当手段,拐骗缅甸妇女,这些妇女一般也只会嫁到边境贫穷的地方。
虽然这些涉外婚姻的缔结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基本都属于非法婚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保山涉外婚姻中的涉缅人员入境时几乎都不从国家开放的正规口岸入境,有意避开边防武警的检查,不办理任何入境手续。入境后,按规定应该及时到公安机关出入境部门办理境外居民临时居留证,但因为这些人入境就是非法的,多数在缅甸国内又没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根本不符合办理临时居留证的规定和条件。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以至于非法入境、非法居留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如龙陵县,自1988年到2008年,全县的涉外婚姻家庭有2 221户,办理结婚证的有710户,未办理的有1 511户。腾冲通婚家庭有1 589个,据地方政府的调查,腾冲与缅甸人通婚的家庭中,办理结婚证的几乎为零,自2006年至今只办理过一份结婚证。(www.xing528.com)
保山的涉缅通婚人员,依照现行国家法律规定应当以“三非人员”予以处罚并且遣送出境。但是,这些人中的部分人已经合法领取了结婚证,有的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同居关系,已经结婚成家,如果视为“三非人员”清理遣送,势必解散这个家庭,造成新的社会问题。
涉外婚姻中所生育子女的落户问题,也成为突出的问题。涉缅婚姻中所生育的孩子基本属于黑人黑户。如龙陵县的涉缅婚姻中,已经生育子女的有2 377户,其中落户1 380户,未落户997户。腾冲涉外婚姻中生育子女2 136人,几乎都是违法生育。1997年前后,由于小城镇建设及户口政策的改革,当时按照“子女户口可随父随母”的有关规定,通婚生育的子女的户口解决了一部分。但是2008年初治安部门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各派出所暂停了通婚境外人员生育子女的落户工作。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根据上级公安机关通知不予落户。据了解,2007年10月,省公安厅下发的《清理三非外国人行动方案》,明确“专项行动期间,境外人员所生育子女暂时不予落户”。从2008年初暂停了落户工作。二是违反计划生育规定不予落户。因为大部分通婚人员未按规定领取结婚证,无法办理合法生育手续,违法生育而违反计划生育法规。三是境外生育子女不予落户。在未落户人员中,有少部分居民是所娶的缅籍妇女,在缅甸已经生育子女,女方嫁到中国后,将这些子女一并带入国内(少则1~2名,多则3~5名),由于这部分人员入境时是缅甸籍,不符合我国户口管理的规定。
二、保山涉外婚姻带来的安全威胁
(一)涉外婚姻给边境带来艾滋病威胁
在保山的非法涉缅婚姻中,艾滋病感染率较高。如2010年9月腾冲县对全县进行问卷调查900多户,咨询检测1 702人,其中外籍妇女933人,配偶796人,检测出阳性30人,经流行病学调查,感染者中16人为缅籍景颇族,其余全为汉族,均不吸毒,文化程度偏低,以小学、初中为主,全部为农民。
龙陵县计生局统计,截至2010年,接受艾滋病检测的边民通婚家庭有24人,全部为阳性,而且都是当事人身体感觉极度不适,经反复动员才去接受检测的。
云南是全国范围内艾滋病感染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最多和疫情扩散面最大的省区之一。近年来,云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省不断增大防治艾滋病的经费投入;经过长时期的建设,基本建立了艾滋病监测网络;正式出台了艾滋病防治的方法;加大了对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对重点目标人群(吸毒者、流动人口、娱乐场所人员、同性恋者等)实施有效的行为干预;建立艾滋病关爱中心,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医疗护理和社会关怀。
保山涉外婚姻家庭人口素质偏低,婚育观念落后,缺乏有关艾滋病的科学文化知识,通婚中的缅方妇女大部分来自艾滋病的重灾区,加之入境时没有经过卫生检疫部门的身体检查,入境后卫生、计生等部门对这些家庭又无法进行有效的艾滋病检测,而通婚人数还在不断地上升,无形中增加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难度。当发现艾滋病的时候,因为当事人是“三非人员”,无法享受政府给予艾滋病患者的免费服务,加大了保山防治艾滋病的难度。
(二)涉外婚姻增加了禁毒的难度
20世纪末国际贩毒组织和毒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在中南半岛北部的中国西南境外形成一个“大金三角”的毒品种植和加工带,在中国西南的国境线外,包括缅甸东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北部和越南西北部。其中,缅甸是金三角地带最大的毒品生产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鸦片和海洛因生产地,而缅甸北部的掸邦的罂粟产量占金三角的一半以上。缅甸与中国接壤的地带有罂粟地50万亩,年产鸦片600余吨,海洛因加工厂33个,年产海洛因40余吨,毒品的50%左右流入中国。云南是贩毒分子的主要通道,在中国政府的严厉打击之下,贩毒分子的手段更加集团化、智慧化,在毒品走私方面对云南实行“多头入境”和“全线渗透”战略。贩毒分子往往利用边境特殊的地理形势以及边境人民非法流动的特点,实施他们的贩毒活动。保山的涉缅婚姻中的“三非人员”流动频繁,往往被反对分子所利用,增加了禁毒的难度。
(三)涉外婚姻破坏了中国法律法规的完整,增加了行政成本
涉外婚姻破坏了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通婚类人员的婚姻属于非法婚姻,而本人又没有任何合法的证件,因此无法办理合法的婚姻手续,只能是事实婚姻,多数生育2~3个小孩。对其违法生育和超生,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处理,破坏了中国法律法规的完整。
涉外婚姻增加了户口管理难度。通婚类人员和其所生子女已融入当地生活,也得到了当地村民的默认。但按照我国的户口管理制度和相关政策,部分子女至今无户口,增加了户口管理的难度,也导致户口统计的不准确。
涉外婚姻带来一系列的入学、就业等社会问题。在非法生育的子女中,部分已达到入学年龄,但是由于无户口,严重影响其入学、升学,也影响这类人群总体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无地无户口,人员增长又快,必然引发一系列治安问题。
涉外婚姻带来的问题,需要各职能部门提高重视,密切配合。政府部门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计划生育、恋爱婚姻、人口管理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各乡镇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出入境管理“两法”、中缅边境管理“规定”的宣传,使广大边民增强主权意识和国家观念,从而自觉抵制并检举容留境外人员的人和事。边境一线边防管理部门要加大边境的巡逻检查和对入境人员的管控力度,杜绝非法入境人员的不断增加。
参考文献:
[1]熊光楷.国际形势与安全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逸舟.中国对外关系转型30年(1978—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鲁刚,李寿.云南边境地区跨国人口流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M].//鲁刚.人文论丛.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4]何跃.冷战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困境与安全治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