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社会富二代现象及法制整合:冲突浅析

中国社会富二代现象及法制整合:冲突浅析

时间:2024-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富二代”现象的冲突与法制整合浅析姜国峰摘要:“富二代”作为一个新鲜的词语,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富二代”的表现的分析,找到他们产生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的根源,从而从法制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中国社会富二代现象及法制整合:冲突浅析

中国社会“富二代”现象的冲突与法制整合浅析

姜国峰

摘 要:“富二代”作为一个新鲜的词语,作为一个新兴的群体,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不仅仅是源于他们背后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源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让人们感到疑惑的行为以及在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负面现象都在影响着他们自己以及和他们同龄的年轻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舆论导向。文章通过对“富二代”的表现的分析,找到他们产生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的根源,从而从法制角度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富二代现象法制教育

“富二代”一词始出于凤凰卫视节目《鲁豫有约》,指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子女,尤指1985年以后出生的富家子女,他们是中国新财富阶层的接班人。

“富二代”的父母(我们暂称为“富一代”)在经历过苦难之后开始享受幸福,历经辛酸之后开始品味甘甜。吃过苦的人最怕自己的孩子再吃苦,因此,对孩子的补偿心理,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富二代”放纵、溺爱的成长环境。没有经历过物质贫乏年代的洗礼,不知道受苦、挨饿是怎么回事,父辈的经历更像是一种遥远的传说,一些“富二代”任性、放纵、缺乏责任感,也就不足为奇。也就是说,面对财富的突然增长,我们的一些富人还没有学会怎样做富人。但社会的发展不允许“富二代”慢慢地去学习和改变,生来就金贵的“富二代”能担当起未来社会建设的大任吗?不光富爸妈们肚子里满是问号,全社会也是疑虑重重。作为中国新财富阶层的新生力量,他们似乎充满活力和智慧,对挑战毫不畏惧。但也是问题多多,分析富二代的表现,找到他们产生不尽如人意的表现的根源,从而从法制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一、“富二代”现象冲突的表现

(一)视金钱如粪土的物质观

我们多年的教育,致力于使青年能懂得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靠诚实、信用、勤劳去获取财富,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正确的财富观对于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我们可以看到,“富二代”的出现,使青少年的财富观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他们已经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靠勤劳、节俭和个人奋斗积累财富,然后合理消费。他们周围出现了一大批依靠继承财富变成的“新贵”,这对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构成巨大的心理冲击。而“富二代”学生的父母整天忙于赚钱,很少花时间和子女进行深入交流,很少了解子女的思想和学习问题,最大的关心便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这种方式不仅让子女过上了比普通人更为优越的生活,也弥补了父母因教育缺失而带来的心理愧疚。不少“富二代”错误地把财富理解成金钱和享受,更谈不上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因为对于他们,生活的意义就是花钱享乐,炫阔比富,这种炫富的行为,使他们的价值观偏移,认为财富是唯一值得追求甚至不择手段追求的东西,宁可一掷千金地向女朋友求婚也舍不得把兜里的一个硬币施舍给路边的行乞老人,人生的价值变成了拥有别人羡慕的目光。

令人遗憾的是,当他们有大量金钱可以支配时,他们很容易迷失方向,为追求刺激作各种危险的尝试,甚至有时会危及他人和社会。当财富的多少成为衡量一个人自我能力的标准时,生命真正的意义就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二)视生命如儿戏的生命观

近年来,“富二代”频频言行出格,引来网络乃至现实社会骂声一片。

不久前,江苏省南京市奥体中心北门一带,一伙“富二代”车主在夜深人静之时疯狂飙车,让附近小区的居民不堪其扰。当地媒体记者实地采访时,“富二代”扬言要拿钱砸死记者。

再往前追溯,2009年,“富二代”胡斌在浙江省杭州市闹市区飙车撞死大学生一案,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占据公众视野,引起几乎是全民的愤慨。同年发生的“富二代”斥巨资征婚闹剧中,要漂亮、要气质、要贤惠、要学历等征婚条件一出,招致网友一片鄙夷之声。

“飙车”、“炫富”、“打人”……种种以“富二代”为主语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飞扬跋扈”、“恃财傲物”、“精神贫乏”成为他们的代名词。

很多人不禁对此发出疑问:“富二代”到底怎么了?

有人认为,这些富家子弟,财富带给他们与生俱来优越感,父母的溺爱导致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争相炫富,藐视法律,无视生命,以为一切都是可以用钱来摆平的。这里面的典型代表无非就是“我爸是李刚”等类型的人。

(三)无视前途的价值观

“富二代”家底厚实,家庭收入高,物质条件优越,有的还有政治背景。他们在消费上追求高价、高档次,穿要名牌,吃要讲究,住要豪华,行要气派,远远超过一般学生的消费水平。正是由于他们把精力过多放在物质享受方面,因此对学习兴趣不浓,甚至十分厌烦。

另外,由于“富二代”学生一般对家庭的安排听之任之,他们的方向是父母的方向,他们的目标是父母的目标,他们渴望进步却又安于现状。他们从不认真思考诸如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将来谋求一份什么样的职业,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应该怎么活着,怎样才能改变自己成就大业等等问题。即使他们有时想到了这些问题,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不在心里产生强烈的反应,以致没有明确的行动,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完他应做的事。表现在观念和行动中,就是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学习上存在心理障碍,出现厌学心理,并在其诱导下,心里矛盾重重,如渴望尊重与遭受歧视的矛盾;争强好胜与自卑心理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盾;等等。如此矛盾重重的心理,加速了他们的厌学心理向纵深发展,甚至会由厌学发展到逃学。对自己为什么活着,价值在哪里没有作过多的考虑,从而荒废了自己。

(四)视贫困为低贱的生活观

“富二代”由于经济上的特殊性,容易滋生优越感,瞧不起老师,一般同学更是不在话下。藐视同学,会使他们很难与同学融洽相处、合作共进,别的同学的优点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同与仿效,甚至会故意刁难、调戏同学,以此为乐;轻视老师,必然会对老师所言所教不以为然、抵触,甚至出现公然挑衅老师的行为,对教育中所体现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拼得一片天下的教导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无能的体现,出现了在网上、现实生活中大放厥词,谩骂、侮辱其他人的言行,使得教育教学效果到了他们那里便大打折扣。

二、出现“富二代”现象的原因

(一)市场文化内涵缺憾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文化理念、生存状态、道德标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市场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义利之间是明显偏重于义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利的追求仍羞羞答答、半遮半掩。这使市场文化一度在中国举步维艰。然而追求利润始终是市场文化的核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光明正大地谈论金钱、崇拜财富。年青一代更是视财富为炫耀攀比和目空一切的资本,对传统文化中的“礼义廉耻”不屑一顾。面对来势汹涌的市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义、家庭、人伦等理念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www.xing528.com)

另外,“富二代”的消费观折射出我国的“消费主义”畸变。在市场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消费主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力量之一。人们的传统消费观正逐渐被适度奢侈和透支的理念所代替。当今的消费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不再仅仅是利用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已,它具有象征性、攀比性、自我性等诸多特性。调查显示,有逾七成的青年表示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卷入了象征消费的行列。男生的皮鞋领带、手表,女生的钱袋、化妆品耳环等无一不被赋予超越其本身使用价值的新含义。在这种环境下,“富二代”理所当然成为引领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力量。同时,超越自身经济实力的“后排观众”也构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新推力。从“小资派”到“月光族”,从“明星崇拜”到“名牌情结”,市场文化中的“消费主义”悄然变质。

(二)社会“财富”适应度的低下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一切经济活动均由行政部门统一安排、统一计划。这使中国民众在财富的持有上长时间处于相对贫乏稳定的状态,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一切都因循守旧,毫无活力可言。久而久之,这种稳定性、持久性和保守性使中国民众对新文化的心理适应度极低,没有形成正确的财富观,在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日趋增长的财富时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作出不恰当的反应。例如把“崇尚财富”误读为“唯财富论”,把“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误读为“享乐主义至上”,面对巨额财富时容易自我膨胀。

(三)“富二代”教养的缺失

应该说,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其实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尤其在唐之前,士族极其重视其子弟之品德与人格教育。当时的选拔人才,是通过“察举”,一个士人必须在社区有较好的形象,才有资格获得推荐。也因此,社会有了所谓“世家”,其前提是“累世经学”,即父子、兄弟世代传习儒家经术,再由经术而从政,形成所谓“累世公卿”。士族政治当然有很多弊端,但也看出,士族的教育还是比较成功的。唐代以后,皇家开科举取士,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知识,而忽略孩子的人格培养,权贵或有钱人家娇惯放纵子弟的事屡有发生。但他们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在道德伦理的支配下,总的来说不会出现严重的教养缺失。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先富起来的一批人,许多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长的阶段,他们大多忙着打拼事业,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只好以金钱补偿对子女思想道德的忽视。加之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一开始就特别偏重知识灌输,忽视人格培养。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人们以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校要求孩子的仅仅是知识、考分。“富一代”交给孩子的通常只是成功学。这些现实存在的情况伴随着“富二代”的成长期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代,思想观念的激剧碰撞,西方文化的入侵,种种因素导致了当代中国“富二代”教养缺失。

三、“富二代”现象整合的法制教育

(一)社区法制教育——空间选择

“富二代”生活环境优越,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很多“富二代”没有学会尊重别人,从小的任性妄为,使得他们缺乏对传统规则的认同感,反而会在青春躁动的驱使下以挑战规则为乐。此外,很多“富二代”不工作,游手好闲,把打架、抢劫当成消遣,偷东西、做黑客当成刺激。

那么,如何帮“富二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社区预防项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让“富二代”在野营、拓展游戏中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相处的方式,同时释放多余的精力。对少年司法制度也需进行完善,“富二代”犯罪因为提供担保的能力更强等原因,往往比一般的孩子容易获得取保候审等“宽”的待遇,司法机关要特别注意“平等保护”,培养他们对法律的敬畏心,不能让他们生成“钱能搞定一切”的观念。在课堂上,也要把相关法制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的行列中,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确定明确的职责和目标。要根据“富二代”的不同学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认知结构等编写出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开展系统的教育教学,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旁听司法公审大会,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等活动,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活动形式,使“富二代”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熏陶。要让“富二代”们从小学会遵守人生路上的“红绿灯”,自觉培养与现代社会进步发展相适应的法治理念与敬法守法精神。

(二)法制价值观的引导——信仰的构建

对于这些“富二代”,在用法律予以约束的同时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他们如何赚钱、如何花钱。在国人热议“富二代”问题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价值观的冲突,是社会关系的矛盾。

人生需要精神家园和指路灯塔,人的一生是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这里说的时间指寿命,空间指供人一生享用的两种东西,即物质的和精神的。在基本物质满足后,精神的重要性就凸现了。精神是在物质之上的,比物质高,但又离不开物质,没有物质无以立足,但无节制地追求物质,会挤占精神空间。人一生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不少“富二代”拥有的物质超量了,又不懂得回馈社会,不懂得资助社会公益。他们始终找不到精神的家园。他们又十分渴望有个精神家园。不少“富二代”其实很可怜,他们永远走在寻找“家”的路上。一日不寻“家”,便一日无“家”可归。信仰是座灯塔,人生有灯塔指引和导航,基本幸福便有了保障。其实,包括“富二代”在内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扪心自问:我的内心有没有一座灯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灯塔。

(三)不动产制度改革——根基的动摇

“富二代”的旁若无人甚至无所顾忌说明我们的社会缺乏一种公民性,他们很少考虑到跟自己不同利益的人。这是因为“富二代”的财富来自父母,一些父母缺乏一种好的言传身教,往往给他们子女的信息是,只有不当的行为才能获利。而目前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也加剧了他们这种优越甚至侥幸心理。所以,现在从国家层面需要做的就是从社会制度保障方面进行完善,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而要缩小贫富差距,一定要将民生放在第一位,这才符合公民社会的构建。因为公民社会本身具有缓解、淡化、协调各种利益冲突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市场经济、法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并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种利益制衡。所以,国家要沿着十七大提出的关于在涉财富分配问题上的改革思路,尤其是急需启动不动产制度的改革。因为所有权延伸出来的权利是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共同的基础,只有做实这些东西,在法律上对于财富的分配和继承给予明确规定,例如,法律可以规定:遗产受益人必须在继承遗产前,先缴纳遗产税,然后才能办理继承手续。使得富豪们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用巨资让子孙永享富贵的念头,动摇“富二代”过度依赖的心理根基,让他们知道怎么行使权利,怎么尊重别人。

(四)执法态度的规范——正义的体现

“富二代”的家长曾经历了艰苦奋斗,很容易产生“不想再让孩子吃苦”的想法,过度呵护溺爱,从而没有让孩子养成一些优秀性格和品质,直接导致孩子人格上的不健全,使“富二代”缺乏责任心、同情心,缺乏公共精神,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考虑自己的便利与得失,甚至漠视他人的生命。浙江飙车案、四川富家子开车连撞五车、重庆重大黑社会犯罪等事件便是典型的例子。这是“富二代”教育最大的失败。这也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法规制定不完善的地方。而在立法缺失的现实情况下,执法是弥补缺失的有效方法。政府要有超前意识,得考虑随着社会发展相关的硬件、软件是否到位,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求是预防犯罪的根本途径,最好的社会政策往往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在执法过程中,要秉公执法、利用好法,不能让法律成为富人玩弄的工具,要成为维护正义的手段。

对于“富二代”的教育与引导,不是指用金钱堆砌的教育,而是“富”孩子的思维、精神、能力,孩子对于生活的态度、情感以及对探索的欲望才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关键。通过多种途径的教育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取舍、满足、克制、感恩与尊重,懂得担当,使之真正成为财富阶层的力量和社会建设的栋梁。

参考文献:

[1]罗雪挥,潘丽.“富二代”动摇国人财富观[J].新闻周刊,2004(36).

[2]徐建.“富二代”犯罪的法律思考[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9(6).

[3]任小琴.当代中国“富二代”现象的解读与思考[J].决策探索,2010(5).

[4]张波.对“富二代”现象的剖析与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6).

[5]祝建华.“富二代”的形成与群体特征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