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沟口健二:《血的洗礼》的西方化探索

沟口健二:《血的洗礼》的西方化探索

时间:2024-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派电影的西方化——《血的洗礼》的情况新派剧渐渐向西方化倾斜。这里有一个1923年日活向岛制片厂若山治导演的作品《血的洗礼》的故事梗概。《血的洗礼》这部作品,没有成为名作留传下来,但是,从它的故事梗概来判断,可以说是当时典型的一部女性情节剧。《血的洗礼》的导演若山治,同一年写出了沟口健二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爱情复苏之日》的剧本。

沟口健二:《血的洗礼》的西方化探索

新派电影的西方化——《血的洗礼》的情况

新派剧渐渐向西方化倾斜。

这里有一个1923年日活向岛制片厂若山治导演的作品《血的洗礼》的故事梗概。根据当时在日活系统的影院三友馆上映时的节目单抄录如下:

大学教授谷崎春雄的爱女关子(冈田嘉子扮演)得了不治之症肺病后,主治医生已宣布无法治愈。结果,她去祈祷上帝为其治病后,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从此,她成为一名笃信基督的教徒,在函馆的修道院奉献自己的一生。关子的父母眼看年轻的爱女当上基督教修女,“葬送”了自己的一生,颇为恼火。于是,他们便从修道院将她招回,让她和某公司的总工程师相马英二(山田隆弥扮演)结婚。缺乏性意识的关子,对于结婚后男女之间的欢乐毫无兴味。她的心始终是纯洁的处女。新婚第一夜,关子从睡梦中惊醒,发现由于男人残暴的淫欲,使她永远失去了处女的骄傲,她为自己的纯洁一去不复返而哀伤。她后来知道还有一个女子早就与相马相恋,而且本应成为夫妻。这时,她发出了吼声:“没有爱情婚姻是不幸的,彼此相爱却又不能生活在一起,那就更加不幸。我去矣,请救救那位姑娘吧……”

别墅守门人良作的儿子宗吉(田川淳吉扮演)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从他口中哼唱出的赞美诗,使关子那孤独而哀伤的心得到无限的安慰。二人不由得在那五彩缤纷的美丽晚霞下,身心交融地唱起了赞美诗。两颗超越一切的崇高的心不知不觉地在宗教的基础上结合到一起,不久便成为伴侣。

三年后,一位汽车司机经常风雨无阻地、不分昼夜地在箱根山顶附近的一个村庄的公路上来往奔波,他的妻子怀抱着婴儿还要搞些刺绣手绢的副业,以贴补家用。这便是宗吉与关子离开湘南海滨以后的生活情况。宗吉为了心爱的妻儿,三年如一日地辛勤劳动。一天,由于突发事故,宗吉连车带人滚落山下而惨死。

宗吉死后,关子的生活成了问题。她终于回到了值得怀念的父母居住地东京。但是,她又有何颜面去见双亲呢?为了自食其力,她来到了佣工介绍所,可是有谁肯雇用带着孩子的女佣人呀,在万般无奈下,她舍弃了孩子。

她的大学毕业后经营医院的哥哥柳吉,偶然发现弃儿,便抱回家去像抚养亲生子那样悉心养育。毕竟母子之情难以完全隔断,关子为了想再看上儿子一眼,偷偷溜进了医院。这时,恰好相马英二在公司的工厂指挥工作时负伤,住进这家医院治疗,女工领班芳子坐在他的床前尽心照料,关子目睹此情此景,不禁为英二感到高兴。自己扔掉的孩子有兄长替她养育,英二有心上人进行看护,这些促使关子下决心回到修道院,重新投入圣母的怀抱。

钟声齐鸣!修道院的钟声响彻云霄!

在日活向岛制片厂,若山治是与当时的田中荣三、铃木谦作等齐名的主要导演之一。年轻时的沟口健二就是经他介绍进入制片厂的。沟口在这些人的熏陶下,学习了电影。

《血的洗礼》这部作品,没有成为名作留传下来,但是,从它的故事梗概来判断,可以说是当时典型的一部女性情节剧。

由冈田嘉子扮演的女主人公,虽然算不上是贵族小姐,却也是大学教授的女儿。大学教授是当时的上流阶层。她还是基督徒。这是符合以崇拜贵夫人的西方思想为基础的恋爱故事中的女主人公身份要求的。在反映骑士精神的作品中,贵夫人越是摆出一副精神高尚难以接近的架势,越能引起骑士们的热情仰慕。冈田嘉子演的这个女主人公究竟有多少威严和高尚精神,因影片已散失无法判断,不过,从影片特别强调她是一位具有纯洁美德的基督徒,对性生活从不考虑,这样的设定大概是想在这方面予以加强。但是,这种贴金式的加强,是否真能表现出贵妇的那种尊严,我看值得怀疑。因为当时女演员才刚刚在日本电影中露面,此前一两年前的日本电影还是男扮女角的全盛时代。男扮女角往往比真正的女演员更加夸张地去表现某种女人的色相和媚态,很难设想会去专门表现女人的尊严。即使女演员代替了男扮女角,而当初男扮女角形成的表演模式,也很难一下子完全摆脱。

在明治后期到大正初期的家庭小说中,这样的小姐注定也是被贵族或类似的男性所爱。这里反映出难以摆脱的封建的身份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精神上的恋爱思想,在一般平民看来,是脱离生活实际的西方产物。但是,《血的洗礼》这部作品,对女主人公表示爱慕,并表现出高尚精神的,却是一位别墅守门人的儿子、做汽车司机的年轻人。也就是说,无产者担负了浪漫骑士的角色。这样的安排,未必是始于这部影片,大概还是受了美国电影的影响,但它毕竟从家庭小说的常规中摆脱出来,这无疑是向前迈进了一步。不过,这位无产者骑士的愿望尚未完成就因事故身亡,使得女主人公再度陷入苦难。再没有第二个骑士来拯救她。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由哥哥抚养,自己抛弃的前夫已由比她身份更低的女子热心服侍之后,便走进了修道院。也就是说,由于传统的家族观念,儿子得救,由于女人服侍男人的这种传统的男女观念,前夫问题得到了解决,于是便心安理得地走进了修道院这个在日本现实中固然存在,但并不为人所熟知的纯西方风貌的世界中去。1923年这个阶段,骑士精神的崇拜女性的情节剧只能是这种程度,因为它还不符合日本现实的风土人情。它只不过是从西方风貌的世界中来,经过与日本现实不断妥协,最后又回到西方风貌的世界中去而已。

那么,对于像这样直接从西方引来而又不完全符合日本风土人情的情节剧,日本的电影艺术家们是怎样使其融入日本的呢?

《血的洗礼》的导演若山治,同一年写出了沟口健二导演的第一部作品《爱情复苏之日》的剧本。根据浅草三友馆的节目单抄录如下:

水清山秀的加茂河畔,住着一位名叫海野蕉亭(山本嘉一扮演)的人。他是现代陶瓷界首屈一指的资产拥有者,有两个女儿,其中一女美貌非凡,人们对他非常羡慕。然而,事情往往是表面红红火火,内里未必顺心如意,他也有很大的烦恼。

事业没有继承者,长女有残病,这两件事始终牵着他的心,很是苦恼。

此时,有一个叫菱田雄一(小泉嘉辅扮演)的青年,立志要去京城干番事业。他来到海野的门下百般恳求拜海野为师。海野被他的热情打动,同意收他为徒弟……菱田的努力终于得到师傅的信任。结果海野决定让他以第二代蕉亭的名义继承陶业,这使他喜出望外。(www.xing528.com)

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让他和女儿结婚。按道理说,当然应该让长女民枝做他的妻子,但是,民枝的半边脸上有痣。菱田显然不会愿意。

作为父母来说,本应让姐姐先结婚,但考虑到第二代接班的问题,蕉亭向民枝(由森清志以男扮女)说明原委后,终于宣布由妹妹小百合子(由小栗武雄以男扮女)与菱田结婚。

菱田能够与日夜思慕的小百合子结婚,又一次喜出望外。但是,小百合子闻讯后先是惊讶,继而陷入悲痛之中。因为她觉得,以自己的美貌却嫁给一个丑陋的男子菱田终生为妻实在委屈,何况她已与富豪的儿子室田(吉村哲雄扮演)相爱。

菱田向他的父母详细叙述了自从七年前离家出走以来的经历:因拯救一位处于危难之中的农村姑娘,虽未杀人却已不能再在乡间居住,只好出走。父亲欣然同意来京参加他的婚礼。就在那喜庆的夜晚发生了意外的事件:小百合子与室田拥抱在一起,溺水殉情。菱田的失望很快变成被遗弃的愤怒,他产生了自暴自弃的念头。就在想去自杀的一刹那,他想起了恩师,想起了第二代的问题,意识到自己不应该是一个为了色情而轻生的人。他从迷梦中觉醒了,并与民枝结为夫妻,他向恩师保证,今后将专心致志地为至高无上的陶瓷艺术而奋进。蕉亭之名就这样得到了继承。爱情复苏之日正是新的幸福到来之时,温馨的风吹得加茂河更加清澈流畅。

这是后来被尊为大师的沟口健二执导的作品。这部作品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称赞的,不如说是一部平凡的情节剧。岸松雄所著《现代日本电影名人传》中曾经写道:

这部作品由于像晚期的普罗电影,审查时被剪得面目全非,接不上的地方用琵琶来补充。沟口说,简直是一部由小泉嘉辅扮演白痴的“琵琶剧”。

普罗就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之意,这部作品哪里有这样的意识形态呢?再说,菱田怎么会是白痴呢?我想可能是沟口自己记错了才这样说的,再不然就是审查后对故事情节作了某种修改,原来的情节中或许有某些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有些地方是不太好理解的。

不过,这部作品的主要因素与《血的洗礼》有所不同。如果说,《血的洗礼》是属于骑士精神的恋爱情节剧的作品的话,那么,《爱情复苏之日》则汲取了托尔斯泰的《复活》的源流。男人对女人犯了罪,使女人遭到不幸,从这种有罪的意识出发,男人要为对女人赎罪而生存。这个主题与聂赫留道夫对卡秋莎的态度是共通的。《复活》是大正初期的新剧,是最受欢迎的一个剧目,新剧最早的大明星松井须磨子就是因演卡秋莎而闻名的。至于电影,也由日活向岛制片厂不止一次地搬上银幕。

如果说,表现骑士精神的恋爱情节剧,本来就隐含着与基督教崇拜上帝的信仰相违背的因素的话,那么,托尔斯泰的《复活》基本上也具有这样的趋势。不过,它后来又回到基督教的立场上来,对期望冲破基督教所不容的性关系的心理表示忏悔。

《爱情复苏之日》没有站在基督教的立场。使女子陷入不幸的那个男子,不是向上帝忏悔,而是通过“为至高无上的陶瓷艺术而奋进”来赎罪。由此可见,他眷恋的是不幸女子的父亲和家业的继承问题,所以也可以说,他是把对上帝的信仰转换为对家的信仰。

男人为了向女人赎罪而生存的这类题材,在沟口健二后来拍摄的作品中常常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在成为沟口健二个人的主题之前,日本现代的恋爱情节剧就已希望向这个方向发展,沟口正是从制片厂的先辈们那里接受了这份遗产

【注释】

(1)德富芦花(1868—1927):本名健次郎,小说家。醉心于托尔斯泰,以社会的视野从事创作作品有《不如归》、《自然与人生》、《回忆录》、《黑眼睛与茶色眼睛》等。——译注

(2)泉镜花(1873—1935):原名镜太郎,小说家,师事尾崎红叶。为明治、大正、昭和三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家,著有《夜巡警察》、《歌灯》、《妇系图》等。——译注

(3)日本固有的一种木偶戏,以三弦琴伴奏,操纵扮演说曲中的人物。——译注

(4)即今天的萨哈林岛(库页岛)。——译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