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獾——精神毒药
除了肉体上时刻饱受威胁,人类祖先的精神世界也不安定,在无数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总会有一声声凄厉的叫喊穿透黑夜,使本来安和宁静的美梦,难以成真。这如同魔鬼一般的动物不仅叫声邪恶,其本身的性格也暴躁而古怪,古怪到就连自己的孩子不小心从育儿袋中落下,它也不仅不心疼,还会迫不及待地将其吞入口中。
袋獾
在人类祖先们生活的年代,他们经常会被一种可怕的尖叫声从梦中惊醒,它凄厉而苍凉,在寂静的山林中显得尤为可怕。在塔斯马尼亚,那些最早的居民也饱受这种尖叫声的惊吓,孩子们晚上经常被吓得不敢一个人睡觉。发出如此凄厉叫声的是一种动物,人们称它为“塔斯马尼亚的恶魔”。
塔斯马尼亚的恶魔不是奇形怪状的野兽,而是形状如狗的袋獾。但是,它和狗的性格截然不同,别看它体型不算大,但暴躁的脾气令很多大型动物都敬而远之。老虎、狮子的凶猛程度都远不及袋獾。澳大利亚科学家分析了39类灭绝和幸存肉食哺乳动物的犬齿,结果发现,身形和大小都不起眼的袋獾居然是撕咬力量最大的哺乳动物。一只6公斤重的袋獾就能够杀死30公斤重的袋熊。
如此大的撕咬力和它的血盆大嘴是分不开的。袋獾的头部又阔又大,可使得张嘴的面积大为增加。在它的血盆大口里长有42枚尖利的牙齿,撕烂任何皮肉都不费吹灰之力。下颌上长着一小撮粗糙的胡须,有一身黝黑的皮毛,仅胸前及两侧和臀部夹杂着白色的斑纹。它的四条腿很短,跑动起来摇摇晃晃,甚不雅观,但是它的臀部不发达,远远望去如同没有屁股一样。袋獾在发怒时会发出一股难闻的臭味,并且会异常大声地尖叫,非常刺耳,令人惊悚。
与其它獾类外形不同的一点在于雌性袋獾的腹部长有育儿袋,而这个袋子又与其他的袋类动物与众不同。袋獾的袋口向后开,并且拥有两个育儿袋,育儿袋都很浅。袋獾在3~4月时发情交配。雌兽怀孕期为一个月,每胎可产2~4只幼崽,大多在5月出生,出生后就躲在妈妈的育儿袋中发育。
幼年袋獾(www.xing528.com)
袋獾
不过由于育儿袋太浅,母亲稍微大幅度活动一下,可怜的小家伙们就会从育儿袋中掉落在地上。这时一般人都会认为,袋獾母亲肯定会心疼的将孩子叼起来再轻轻放入育儿袋中,其实不然,袋獾恶劣的脾气不仅对于其他动物,连对于自己的孩子也粗鲁残暴。一旦小家伙们从育儿袋中不慎跌出,雌袋獾就会心烦意乱地不再理会它们,不管其生死。如果雌袋獾此时正处于饥饿状态,它们甚至还会将落下来的孩子们作为美餐迫不及待地吃掉。
塔斯马尼亚
如此暴躁而古怪的性格当然很少有伙伴,但是它们也不屑有伙伴,它们更喜欢独自活动。一般情况下,袋獾栖息在茂密的丛林下部,常昼伏夜出。如果有些不知好歹的动物,如地栖鸟类、蜥蜴等敢从它眼前路过,它绝不会让它们安然离去。闪电式的“突然袭击”的绝招,会让要被吃的动物还没反应过来就已成为袋獾的腹中之物。袋獾还能将比自身重五倍的袋鼠活活咬死;饱餐后,它依然会发出大而持续的嚎叫,以表示自己的威严。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塔斯马尼亚恶魔”却遭遇到了真正的“魔鬼”,有数万只的袋獾感染上了一种名为“袋獾面部肿瘤”的疾病。患病的袋獾脸部开始溃烂,变得血肉模糊,并且这种病还具有传染性,许多袋獾因此遭殃,面临灭绝的危险。
奇妙的育儿袋
育儿袋为有袋类雌性腹部由皮肤皱褶所形成的囊,内有数个乳头,胎儿在发育早期就移入育儿袋内,在袋内口含乳头继续发育。袋鼠是有袋哺乳动物的一种。小袋鼠刚出生时不到三厘米长,会凭着直觉爬向母亲的腹袋。袋鼠妈妈则在自己的皮毛上为它舔开了一条小路,小袋鼠就循着这条路一步一步爬到育儿袋中。到袋中后,小袋鼠很快便能找到母亲垂下的乳头,于是紧紧地含入口中。这样几个星期之后,小袋鼠在母乳的滋养下渐渐长大。小袋鼠长到六个月后,育儿袋已装不下它,它才自力更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