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揭秘大熊猫的爱吃食物

揭秘大熊猫的爱吃食物

时间:2024-03-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食物——“爱吃”大熊猫民以食为天,古人类也不例外,他们吃的跟现代人有什么样的差别?人类的祖先和它们的习性一样,最初只食用植物,偶尔吃些鸟蛋,但是后来,在历史的某个时段,祖先们开始尝试肉食,甚至开始捕杀大熊猫做食。不过,在这些食物中,古人类最喜爱吃水果,这种现象可以在今天的黑猩猩和大猩猩身上看到。

揭秘大熊猫的爱吃食物

食物——“爱吃”大熊猫

民以食为天,古人类也不例外,他们吃的跟现代人有什么样的差别?从人类的近亲,今日的猿猴来看,它们喜食植物,不会去猎捕哺乳类动物。人类的祖先和它们的习性一样,最初只食用植物,偶尔吃些鸟蛋,但是后来,在历史的某个时段,祖先们开始尝试肉食,甚至开始捕杀大熊猫做食。这样的事情现在听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当时却有发生。

人类一开始是吃素的,这源于我们的祖先古猿素食动物。相比起其他食肉动物,古猿显得势单力薄,食素的习性让它们不用进行搏斗就能轻松获取食物。丰满的果实,酥脆的树皮,柔软的嫩草,苦涩的草根都是他们充饥的对象。不过,在这些食物中,古人类最喜爱吃水果,这种现象可以在今天的黑猩猩大猩猩身上看到。果实不仅味道甜美,而且富含能量,常吃水果的古人类比常吃青草的古人类精力更充沛。

“吃素的猿类

对早期人类食素的结论是通过他们的牙齿化石得出的,这些人前牙小,犬牙短而且臼齿巨大而扁平,嘴能碾碎食物,但无法将大块肉撕开。

不过,由于长年累月地吃素,营养不全面,使得祖先们的智力比较低下,身体条件很差,与自然抗争的能力很弱。这也是食草动物拼不过食肉动物的原因之一。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状态,人类祖先必须踏上食肉之路,显然,他们却是被迫的。

科学家发现,早期人类被迫改变饮食习惯是因为当时非洲森林正在减少,而这些古人类找不到足够的植物果实来维持生命。迫于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学着一些肉食动物,捡拾死亡的动物尸骨充饥,但是,能捡拾到死尸的机会并不多,这就迫使他们要对活着的动物下手。但是,单薄的躯体如何跟剑齿虎、鬣狗之类猛兽抢夺食物呢?于是,古人类制作了石器。

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250万年前古人类用来屠杀动物的石具,还有一些用来打碎动物的骨头以取其骨髓的工具。除此之外,它们还制作了石球之类的器具用来捕杀大型及危险型猛兽。随着成功的机会一次次增多,人类踏上了食肉的征程。

一开始,古人类是生吃捕获来的食物的。因为他们不懂得怎样去保藏食物,所以当捕获到一大批的食物时,常是一口气吃光。这样的现象在今天巴西原始森林中的印第安人中还可以看到。如果某次幸运地猎得了大量的野兽,他们会狼吞虎咽地将其吃光。因为肉很容易腐烂,更容易被猛兽抢夺,为了没有丝毫浪费,他们往往会放开肚子容纳尽可能多的食物。(www.xing528.com)

而从被古人类啃食的动物尸骨中,古人类学家们意外地发现了熊猫的遗骨。可以说在远古时期,大熊猫就是古人类最爱捕杀的对象。

科学家分析了180万年前人类的牙齿,发现古人类的“食谱”十分丰富,他们不仅吃一些低级的植物,还吃水果、种子、根、植物块茎甚至还有昆虫

今天的大熊猫缓慢迟钝,憨态可掬。实际上远古时期的大熊猫要比今天的大熊猫略大,行动也不像今天的大熊猫这么缓慢。但与远古时期的其他动物相比,那时的熊猫体积仍然较小,速度也仍然很慢。这对于饥肠辘辘的古人类来说无疑是最好捕获的大中型动物。当古人类看到熊猫时,往往如获至宝一般马上将其猎杀。总体来看,大熊猫的绝迹,可能与古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今日动物园里的熊猫

笨拙的熊猫是古人类的最爱

后来随着对火的掌控,古人类的饮食习惯再一次发生了巨大变革。可以说,从食素到食生肉,再到吃熟食,古人类的体格越来越强壮,寿命越来越长。从此,人类也开始了群居生活,人们集体出去狩猎,共同分配生肉和食物,一起抵抗自然界的危险。最重要的是人类的智慧在这一场变革中也越来越高。

原始人饮食法预防糖尿病

农业诞生前,原始人没有奶类食品以及精炼糖可吃,却仍活了数个世纪,有科学家更认为这样的饮食其实最适合人体。科学家对此做了一项实验,选取一些研究对象在三个星期中按他们设计的“原始人”餐单进食:只许吃马铃薯两个、新鲜或冷藏的蔬果、瘦肉、不经醃制的鱼等。而盐、花生、意粉、米饭、香肠、酒和果汁全都要暂时戒吃。每周可以吃一次果乾、加工肉製品和小量肥肉。这种饮食法的效果立竿见影,研究对象的心脏收缩时的血压平均下降了近百分之五,血液凝固剂的水平急降至了百分之七十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