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肉食
事实上,肉食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若长期吃素,即可完全抵消家庭水电与煤气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据联合国2008年的一项评估:畜牧业占温室气体排放量的50%。生产1千克的肉,会排放36.4千克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车3小时。只要吃一份牛排,排放的二氧化碳,就相当于开车半小时,或是让1个100瓦灯连续点亮将近3周。一个肉食者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近1500千克,而素食者只有430千克。另外,过量食用肉类食物,还会导致诸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癌症等众多疾病。所以,为了低碳,为了环保,也为了自身的健康,一定要减少肉食。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每年的3月20日是国际无肉日。减少食用肉类并不是叫大家不吃肉,而是尽可能地少吃。国际无肉日开始于1985年,号召全世界人民在这一天里珍爱动物,不吃肉。
1.少吃牛肉
牛肉是现代人普及性肉类消费品,对改善人的体质做出了极大贡献,不过,鲜为人知的是,牛肉生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日本京都大学在内的研究机构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以目前日本集中式生产1千克的牛肉的过程中,会产生36.4千克的二氧化碳,而产生这1千克牛肉所消耗的能源,足以让1个100瓦的白炽灯持续亮上20天,这也相当于开着车在街上跑3个小时的污染量。
据芝加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因为肉类生产需要各种能源并排放温室气体,所以平均每位美国人仅仅因吃肉每年就向大气排放了1.5吨的二氧化碳。动物方面,产生的温室气体差不多有90%来自奶牛。牛在消化过程中(如反刍、打嗝、排气等)会产生温室气体。奶牛同时也是出了名的“排污大户”,它们的粪便排泄量在各种家畜中是最多的。一头体重500~600千克的成年奶牛,每天排粪高达30~50千克,排尿则为15~25千克,这些排泄物会释放大量甲烷等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除了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之外,牛肉生产链的另一个环节也必须引起重视。为了提供肉产品,目前地球上20%的土地是牧场,过量放牧已经使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每年大量的肥沃土壤流失以及耕地面积的减少,许多耕地和森林被占用。
《新有机种植者》的作者艾略特·科尔曼和《华盛顿邮报》园艺专栏作家芭芭拉·达姆罗施是两位蔬菜素食的提倡者,近年来他们在美国缅因州一座沿海农场养起牛来。他们认为这是关爱地球的一种做法。他们说:“牧草是多年生植物,将牛和其他反刍家畜在草场上轮牧,家畜吃掉牧草可以加速新旧草交替,促进新草生长;同时家畜踩踏草场,有助于肥料和其他腐烂有机物深入土壤,形成肥沃的腐殖土。另外,牧草的根部能够留住水分和微生物,保持土壤健康,而健康的土壤可以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土地里,使其无法进入大气层”。
一些国家的政府针对牛产生的污染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地处南半球的新西兰政府决定,凡饲养牲畜的农场主在今后都要为牲畜排放的臭气缴税,即家畜的“打嗝税”“屁税”和“污物税”。新西兰政府认为,牛羊排放的臭气中含有大量甲烷,甲烷会损害地球臭氧层,由此加速地球升温。此举每年可为政府筹集约840万新西兰元收入,将专项用于减少牲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北欧的丹麦财政委员会提出,准备向农民和农场主征收“气候税”,这是一项针对奶牛和猪放屁时产生的甲烷气体而征收的费用。中国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了,如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的黄允宝教授就建议将“鼓励市民减少吃肉”作为减碳举措纳入杭州的节能减排环保规划。
2.红肉换白肉(www.xing528.com)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白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出白色的肉,如鸡肉、鸭肉等禽类的肉,以及鱼、虾等海鲜类动物的肉。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就呈现出红色的肉,这种肉的肌肉颜色暗红,纹理较深,如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红肉和白肉对人类慢性病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喜欢吃红肉的人群患结肠癌、乳腺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危险性较高,而吃白肉可以降低患这些疾病的风险,延长寿命。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消费者中吃红肉越多的人,结肠癌发病率越高。按红肉摄入量多少分组,摄入量最高组的结肠癌相对危险性比最低组高70%。以每周食用5次以上红肉的男性与每月食用红肉不足一次者对照,前者的结肠癌相对危险性比后者高2.57倍。相反,多食乳品、家禽和植物性脂肪的人群,患肠癌的危险性明显降低。
地中海地区希腊的克里特岛和意大利南部的萨卡人,20世纪60年代的慢性病发病率为世界最低,寿命也最长。只是因为传统的地中海膳食中的红肉很少。克里特岛人60年代每周平均只吃红肉1次,而吃其他动物性食物(奶类、禽肉)比红肉多。美国的另一项研究表明:与经常吃鸡肉、鱼肉和蔬菜的妇女相比,常吃红肉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更大。经过对14291名妇女长达6年的跟踪研究表明,吃红肉多的妇女比吃红肉少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多。
红肉的特点是肌肉纤维粗硬、脂肪含量较高,而白肉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而且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较高。每100克猪肉中脂肪含量高达30.3克,而每100克鸡肉中脂肪的含量为10克左右,仅相当于猪肉的1/3。红肉的脂肪中多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却比较低,如牛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仅占脂肪总量的6.5%。在鸡肉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24.7%,几乎是牛肉的4倍。从营养学的角度看,白肉比红肉更好一些。
白肉中的鱼肉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吃鱼可以健脑补脑,也得益于ω-3脂肪酸。孕妇多吃鱼,可以把DHA传给胎儿,从而使胎儿的大脑发育更完善,生育一个聪明宝宝的机会也就更大了。
鱼肉的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量的80%,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大有裨益。有资料显示,每周至少吃一次鱼的人相比每月吃鱼少于一次的人,发生心脏猝死的概率减少了50%。这得益于一种叫ω-3脂肪酸的物质。ω-3脂肪酸由DHA和EPA两种特殊的脂肪酸组成。
红肉(尤其是牛肉)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极大。一般情况下,由于饲养牛类以及其他家畜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红色肉类的碳排放量达到了鸡肉和鱼肉的2.5倍。每生产1千克鸡肉需要消耗粮食2.3千克,而每生产1千克猪肉需消耗粮食5.9千克,每生产1千克牛肉所消耗的粮食达到了13千克,还要加上30千克的草料。更加糟糕的是,牛、猪等牲畜在饲养过程中会释放甲烷,而它们的粪便,则会释放氧化亚氮。如果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影响,白肉也是更好的选择。
德国的一家健康杂志指出,如果饮食中有三成热量是来自红肉(猪、牛、羊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肉类)或乳制品,那么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1485.1千克。而对应的白肉(鸡、鸭、鱼等)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54.2千克。
所以说,吃白肉比吃红肉更健康、更低碳。但是也不是说让所有的人都极端到一点不吃的地步,毕竟红肉中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2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是很重要的。有专家建议,吃红肉时搭配粗粮,能降低胆固醇,丰富的膳食纤维还能增加肠的蠕动,帮助及时排出有害物质。另外,在吃法上讲究一些,也可以起到白肉效果,如在家做红肉时,可以先将红肉略煮,再放入冰箱冷冻至白色的脂肪凝固,然后将白脂去除,重新烹调,可极大降低脂肪摄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