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素食改变生活!享绿色健康方式

素食改变生活!享绿色健康方式

时间:2024-03-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多吃素食果蔬类、谷物类食物富含各种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多多食用会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1.周间素食一些研究表明,人类的生理结构更适于素食。2009年5月,比利时根特市成为世界上首个“每周吃素一天”的素食城市,政府将每周四设为“每周无肉日”,以降低牲畜饲养对环境的影响。2010年4月,美国旧金山市也宣布每周一为“素食日”。

素食改变生活!享绿色健康方式

多吃素食

果蔬类、谷物类食物富含各种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多多食用会让你的身体更加健康。除此之外,生产1千克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生产1千克牛肉所排放二氧化碳量的1/9。

1.周间素食

一些研究表明,人类的生理结构更适于素食。这从生理结构尤其是消化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来。素食是饮食方式中的一种,是一种不食肉、家禽、鱼等动物产品的行为。一些比较激进的素食者极端排斥动物产品,不食用那些来自动物的产品,也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职业。

食肉动物的消化道很短,其小肠长度一般只有身体(仅只躯干)长度的3倍左右,这种结构能将腐败的肉食和因此而产生的毒素尽快地排出体外,避免这些毒素进入血液。

与此相反,由于素食动物所吃的植物的叶子、根茎和果实等的腐败速度远远慢于动物的肉,因此素食动物的消化道一般都很长,小肠的长度通常约为躯干长度的十几倍,为的是可以将食物充分地消化吸收。而人类的小肠长达人体躯干的12倍,从这点看,我们的生理结构特点接近于素食动物,也就是说素食才是同我们的生理结构特点相适应的饮食方式。

现代的很多研究还表明,以动物肉为食对人身体健康害处很大。比如,肉食中所含的大量的尿酸尿素等含氮化合物可以导致痛风、肾病和关节炎等疾病。另外动物本身的疾病也是防不胜防的,比如口蹄疫疯牛病等,它们往往能感染人体,使人类也面临同样疾病的威胁。《大英百科全书》指出:动物尸体的血液和组织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包括尿酸和其他有害的废物。这些物质残留在动物肉中被人食用后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人类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结构,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素食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有时素食对人的耐心和毅力是严重的考验,所以一种健康而又不是那么严格的素食方式诞生了。美国一家生态环境博客的创建人格拉汉姆·希尔提倡一种被称为“周间素食”的素食方式。

格拉汉姆·希尔对某些环保理念很熟悉,“食肉会增加死亡风险,令养殖场残酷对待动物,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比所有交通工具的排放量还大,生产肉类消耗的水要比蔬菜多100倍。”但是素食对他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所以他采取了折中方式,即“周间素食”。顾名思义,周一到周五不吃任何有肉的东西,周末可以自由选择。不管怎样,一周中有五天不吃肉,等于削减了其70%的肉类摄入量。即使吃肉的话,也尽量吃鱼肉等白肉,不仅对身体健康,还能够较低限度地影响生态环境。

还有更温和的素食方式,即可以每周只挑一天吃素,也可以是两天或者更多。2009年5月,比利时根特市成为世界上首个“每周吃素一天”的素食城市,政府将每周四设为“每周无肉日”,以降低牲畜饲养对环境的影响。德国不莱梅市则是德国第一个宣布“每周一日素食”的城市,每周四自助餐店与餐厅都要提供素食,食堂、餐馆、医院与学校都要放弃肉食。2010年4月,美国旧金山市也宣布每周一为“素食日”。虽然这和完全的素食主义者没法相比,但是积少成多,总体上的素食效果还是不错的。

“每周吃素一天!”这对于经常东奔西走的商务人士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些精明的饭店老板甚至为商务宴请设计了“素食商务宴”,清淡适口的素食,美味养生,深受商务人士的欢迎。他们每日觥筹交错,表面风光无比,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要么日渐发福,要么暗疾缠身。吃素一天,可以使他们被大鱼大肉油腻得不行的肠胃放松一下。(www.xing528.com)

2.多吃大豆取代肉食

明朝时来到中国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实地考察研究了29年之后写下了一部著作————《利玛窦中国札记》。书中说:“食用蔬菜的种类和质量与栽培植物的种植情况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使用的数量都要比欧洲人的通常数量多得多。事实上,老百姓中有很多人是终生完全素食的,或者因为它们贫穷而不得不如此,或者因为某种宗教原因而接受这种生活习惯。”

不管什么原因,中国古代人似乎有以蔬菜为主的素食习惯,那么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蛋白质是如何摄取的呢?研究饮食文化多年的赵荣光教授在《中国传统膳食结构中的大豆与中国菽文化》一文中,通过对中国人的饮食历史的梳理,发现中国古代一般是以素食为主的,其中所需的蛋白质通过豆类制品可以获得。用今天的标准衡量,这是十分健康环保的饮食习惯。事实证明:食用大豆以及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干、豆奶等,是一种既营养又低碳的饮食方式。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5%~40%,营养价值与牛肉相当,但大豆与牛肉相比无疑低碳得多。

据美国犹他州大学肯·奥尔森教授研究发现:甲烷最初从牛的瘤胃分泌出来进入循环系统,一部分通过打嗝或者放屁排出体外,成为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但其加温效应却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此外,牛的排泄物也能产生出100多种污染气体。

大豆还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低碳作用。以大豆豆粕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环保材料提取出来的大豆纤维,就被应用到2010的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造上。如瑞士馆最外部的幕帷主要就是由大豆纤维制成的,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使得大豆在世博会上成了低碳急先锋。

和所有绿色植物一样,大豆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净化空气。但是大豆的另一项低碳本领却很少有人知道,那就是固氮。有关研究表明,氮肥和农家肥会释放氧化亚氮,其储热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96倍,能在大气中保持114年之久,可以想象氧化亚氮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破坏力更大。大豆的根部分布着很多特殊的有根瘤菌,这些根瘤菌正是利用了空气中的大量大气这种最廉价的原料来满足大豆生长过程中氮元素的需要。

虽然大豆有诸多好处,但是过量种植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大约3000多年前,居住在中国东部农民掌握了大豆种植的技术。1765年,北美开始种植大豆,现在在北美洲,大豆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大麦。在美国,大豆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农作物。自1950年以来,美国本土用于种植玉米的地域一直没有改变,而大豆种植区域却已经扩大了5倍。在巴西,大豆种植更加广泛,其种植区域甚至开始入侵到亚马孙雨林,对雨林造成威胁。森林就像地球的肺一样,一旦破坏,是很难用其他手段弥补的。

如何在宏观层面上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又一课题。

巴西政府曾经承诺到2020年,减少80%的森林砍伐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延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过到目前为止,大豆需求增长和雨林保护之间的冲突还是非常严重的。从微观层面看,大豆无论是作为食物还是加工产品都有相当大的低碳优势,但也正因如此,才导致大豆的过度种植,反而影响了低碳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