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动态联盟:运行支撑体系剖析

企业动态联盟:运行支撑体系剖析

时间:2024-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7章企业动态联盟模式的运行支撑体系7.1引言企业动态联盟运行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采用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本书第6章研究企业动态联盟模式的运行管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动态联盟的内部运行机制。7.2企业动态联盟运行的战略支撑战略是规划和指导企业动态联盟管理活动的总纲,它处于企业动态联盟管理支撑体系中的核心及首要地位。

企业动态联盟:运行支撑体系剖析

第7章 企业动态联盟模式的运行支撑体系

7.1 引 言

企业动态联盟运行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采用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只有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企业才可能通过动态联盟取得竞争的优势。本书第6章研究企业动态联盟模式的运行管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动态联盟的内部运行机制。企业动态联盟的支撑体系作为实施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和条件保障,可以说是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的外部运行机制。它涉及的因素多而且种类繁杂。为此,本章根据企业动态联盟管理运作的特点和规律,着重从战略、技术、契约等三个角度来研究企业动态联盟的运行支撑体系。

7.2 企业动态联盟运行的战略支撑

战略是规划和指导企业动态联盟管理活动的总纲,它处于企业动态联盟管理支撑体系中的核心及首要地位。本节从核心能力、组织转型、动态联盟系统整体优化三个方面研究企业动态联盟模式运行的战略支撑。

7.2.1 企业核心能力及其集成模型

1990年C.K.Prahalad和Gary 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中特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此后,许多文献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核心能力的早期提出者更强调从理念方面探讨核心能力的含义、作用和特征等问题,认为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随着这一概念的广为流行并逐步被接受,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也将随这一趋势由短期的产品价格或性能竞争,转向基于核心能力的长期竞争。

核心能力是企业动态联盟的基础资源,是企业动态联盟的立足之本。本书2.3中分析了企业动态联盟实际上是企业层次上的能力分工,企业动态联盟要求实现优势互补,各盟员企业必须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参与动态联盟。

(1)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动态联盟的基础资源

企业能力理论从企业内在发展的观点出发分析企业和市场,企业主要被看作知识的集合体,通过积累过程,以一种独有的路径获取新知识。新知识逐渐融入到企业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中,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知识积累的重要力量。现有知识结构与水平决定企业配置和使用资源的能力,最终在企业产出及市场力量中体现企业的获利水平和获利优势。

若把企业的性质看成是知识的集合体,那么在非关联多元化下,企业的知识体系必然是庞杂的。因为知识的形成与积累具有路径依赖性,并且和业务活动的经历有关,不相关的业务活动只能使企业积累起不相关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知识的价值性不高,能带来租金和长期竞争优势的程度或效率会很低。而在突出主业战略下,企业的知识具有专门化、系统化的特征。企业知识专门化、经营范围关联化的结果是企业形态的单元化。单元化的意思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成为具有专门功能的单一功能体,如营销功能、制造功能、设计功能、物流功能等。这里“单元化”并非指功能上的盲目削减,而是其后以核心能力为支撑。正是建立在核心能力上的单元化,企业才会有比较优势的专门功能。由于这些具有核心能力的单元化企业存在互补匹配关系,通过动态联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由此可见,培育并建立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实现动态联盟管理运作的基础和前提。

(2)企业动态联盟中群体化核心能力的效果

构成核心能力的要素,具体包括技巧和知识(Skill and Knowledge即:企业员工拥有的技术、知识、能力)、技术系统(Technical System即:技术资源、设备、可存取的信息)、管理系统(Management System即:管理的价值、管理能力、经营方式)和价值观系统(Value and Norms System即: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道德文化、声誉),如图7—1所示。

这一系统中上述4个要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企业拥有的知识和技巧以及融合在企业技术中的知识积累与物质条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基本资源。在企业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相应的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价值观念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无形因素,它影响着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偏好,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核心能力实质上是企业长期投资生产和学习的行为所积累的、有价值的、具有独特性的、不易为竞争模仿和获取的、必须整合的知识体系。

图7—1 企业核心能力构成

因此,企业核心能力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几项关键技术的组合,应将企业核心能力视为一个柔性系统。如图7—2所示:

图7—2 企业核心能力系统示意图

企业核心能力系统可以描述为:F=f(A,B,E)。f为企业核心能力系统功能(使企业具有长期竞争优势);A表示系统要素,包括内核要素A1和外延要素A2;B表示系统结构(以知识、技术和价值观为内核的柔性结构);E表示环境(包括市场、用户、竞争对手、政府、政策等诸因素)。内核要素包括知识、技术和价值观以及由此拓展开的数据软件、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内核要素是一个系统,它又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如创新能力可以认为是一个由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等子系统所组成。外延要素主要是由管理系统拓展开的,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生产能力、售后服务、研究开发能力、融资能力、营销渠道、管理组织结构等。

由以上分析,在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今天,单个企业的核心能力不应该孤立地游离于整个竞争市场之中。企业需要寻求同样富有核心能力的企业结成动态联盟,形成一种群体化的核心能力。这种群体化的核心能力的效果可以如下描述:

C1表示核心能力1(企业1);C2表示核心能力2(企业2);……;Cn表示核心能力n(企业n);G表示竞争优势函数。Cost为生产成本,将竞争优势按生产成本理解。

(3)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①确定目标。企业需要培养独特的核心能力,必须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只有目标、方向明确,企业的资源配置、使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加速核心能力的培养壮大。企业应根据上述的评价结果确定核心能力的目标定位,而且还要考虑如下一些因素:自身资源状况及以往的知识储备;行业现状及特点;关联领域的影响;竞争环境状况等。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所花的代价较大,而且作为企业动态联盟的基础。因此,企业选择核心能力培养方向时应慎重,将目标锁定在企业有一定基础的、最擅长的业务领域,以使企业在动态联盟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②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企业的知识,特别是内隐的知识是核心能力的源泉。企业的知识存量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配置资源的方法,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及其效能发挥的程度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决定的,同时与企业认知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形成核心能力。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来促进企业内隐知识的学习、吸收、应用和创新,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另外,对于现阶段我国企业来说,知识存量明显不足,通过联盟加速向国际先进企业有效学习和吸收内隐知识,提高企业知识水平,形成核心能力,就显得更有意义。

一个有效的学习机制的建立,其关键因素有:与国际先进企业之间创造相互学习的氛围;系统思想;知识的获取、分析吸收、创新过程;企业员工心智模式的表现和共享;企业之间的合作学习关系;设计一个鼓励学习的系统。有效学习机制的运行模式如图7—3所示:

图7—3 有效学习机制的运行模式

③资源集中利用。资源集中利用就是将资源集中于企业选定的一项或几项业务领域,以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增强特定的竞争优势,培养企业核心能力。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研究开发风险与创新成本越来越大,任何企业不管它的规模有多大、资金多雄厚都很难在所有的业务活动中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实际上,相对于复杂的外部环境,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集中利用资源形成合力,才能够在目标业务领域取得突破,建立核心能力。例如,美国的微软公司集中资源致力于软件的开发工作;日本本田公司致力于复杂的芯片设计;索尼公司致力于小型发动机设计和微型电机系统的开发工作;Honda公司致力于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惠普公司致力于图像打印处理技术、开放式计算机系统的设计;Kodak公司致力于色彩、油墨染料、感光底片、涂料、相纸处理等技术。这些世界著名的大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里形成了企业独有的核心能力。对于我国企业,由于实力普遍较差,可利用资源有限,因此更应该将有限的资源重点集中于适合自身条件的关键性业务领域,建立独特的核心能力。

(4)核心能力有效集成决策模型

核心能力通常表现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企业动态联盟的能力集成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集成的核心能力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掌握,但不肯定;有所估计,但不确切,而且还有一些“几乎肯定”、“大概可能”、“似乎有点”等模糊信息。这是一种半结构化问题,难以用一般数学的、逻辑的或定量的语言清楚地说明,但这又是企业动态联盟中核心能力集成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模糊推理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设企业动态联盟中各盟员企业能力资源为论域:

U={ui}(i=1,2,…,n)

评判集为:V={vj}(j=1,2,…,m)

根据企业动态联盟的机遇产品对核心能力的集成原则,可建立模糊推理规则,用集成模糊蕴涵关系表示:

由于企业动态联盟中盟员企业有限,因此核心能力有限,则模糊推理关系为:

也就是说,根据(7—1)中的每一条模糊推理规则,可以得到一个模糊关系:

由于(7—3)式中R的每一行都是V上的模糊集,为了把集成能力的评判转化为有效决策,可以设:

在(7—4)式中,R为设定的模糊关系;Aij为R对应评判集V中的任意模糊集;v是评判集V上的元素。

如果Aij中的元素可数,可设:

(7—5)式中,p为推理规则;vm为V中的第m个元素;z为从0到1中m所取的最大值。

如果Aij中的元素不可数,即Aij={c≤v≤d}则:

当0≤c1≤d1≤c2≤d2≤……≤cz≤dz≤1且

根据(7—9)式,取(A)最大的ui即为理想的集成能力资源。

企业动态联盟过程中的核心能力集成,是一个综合性较强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盟主企业在市场机遇存在的时间内能否有效地集成到所需的核心能力,完全取决于对能力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本书对此做一点有益的探讨。

由上述分析表明: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动态联盟战略支撑体系的核心,企业动态联盟这一组织模式更能体现其群体化核心能力的效果。对动态联盟中盟员企业的核心能力的评价及加强核心能力的培育是企业实施动态联盟的战略性思路之一。

7.2.2 组织转型

企业动态联盟运作需要组织保障,传统组织必须彻底转型,才能适应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的要求。组织转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组织要素和组织结构。

(1)组织要素

①精益化。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能增加价值和附加价值的劳动才是有效的,不能增加附加价值的劳动是无效的劳动,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企业动态联盟组织要求按照精益化的原则分析其运行过程,将资源配置到有效的生产经营环节中,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使组织精干高效。

②智能化。智能化是指联盟组织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形势的要求不断扩大和更新原有内存,提高其竞争能力。企业动态联盟管理涉及大量内外部资源要素的有机组合和协调,尤其是众多核心能力交织在其中,只有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组织才能适应其运作要求。

(2)组织结构

①组织扁平化。新的组织其中间管理层逐渐减少,通过减少垂直层、扩大水平层,组织结构变得精简(lean)。

②组织网络化。企业动态联盟运作中,许多企业介入产品的业务流程,按网络形式组织的工作流程,构成了一个具有固定连接的业务关系网络为基础的动态联盟体。完善的网络组织不再由确定的结构和可划分的界限来定义,其在联盟体内部结构的范围内是流动的、相互渗透和持续变化的,可以作为信息处理和信息联系的模型加以定义。因此,连接网络所使用的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起着关键的支持作用。

③组织敏捷化。本书4.5中已有分析。

7.2.3 企业动态联盟系统整体优化

(1)系统整体优化的三维图景

系统论可知,系统的整体性质和功能(F),是由系统的组成要素(C)、结构(S)和环境(E)共同决定的,可表示为:

F=f(C,S,E)

这个公式被称为系统的状态方程,它抽象地反映了系统的整体规律。因此,要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就要在要素、结构、环境这三个维度上进行努力,以达到系统整体优化,这是系统整体优化的三维图景。

(2)企业动态联盟系统的非传统的结构定式

企业动态联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系统的复杂性高,是一种非传统的结构定式。由于企业动态联盟系统中软性要素的大量增加以及其在系统演化进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系统传统的刚性结构也日益软化。在知识、契约、信息等活性因素的影响下,系统的结构已不再具有传统企业合理结构所表现出来的那些特点,即结构不再以完整性、稳定性、层次性为合理的判断标准。与此相反,企业动态联盟系统大多是破缺的,如系统的构成要素不完整、结构空洞化、边界模糊等。企业动态联盟系统的存在是以动态的形式为载体,判断其结构的合理主要是动态适应能力和转换适应能力。此外,企业动态联盟系统的层次界面模糊,层次之间的交融和跨层交叉现象明显,整个系统内部呈现出较多的混沌状态,各层次的有序体系被打破,系统要素的层次性被无规律的运动所替代。因此,企业动态联盟系统的非传统结构化特征非常明显突出。

(3)动态联盟系统整体优化思路

在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中由于非结构化问题的干扰和冲击,因而要求系统整体优化有全新的思路。实现动态联盟系统整体优化的主要思路为:

①注重以知识为核心的活性要素的作用。高科技时代的来临,使得管理实践的内容和性质都变得日趋复杂。以科技为代表的知识的作用在系统中所占据的份量越来越重,突出表现在:包括科技、人的智慧、策略在内的知识因素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决定系统向前演化的第一重要的组成元素。知识要素有活化其他要素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渗透到其他要素中与之结合,从而提高其他要素的知识含量,改善其素质,而且要想提高所有要素的水平,也会受一定资源的限制。因此,必须将知识作为优化企业动态联盟系统的核心,将知识作为系统中的活性催化剂,通过它来激活系统中其他要素的作用力度。也就是说,可以将知识渗透到其他要素中去,通过提高系统要素的知识含量,从而改善要素的素质水平,最终实现系统整体要素的最优化。

②结构的破缺是系统优化的源泉。即在整体优化时,首先找出系统结构破缺的部分,分析其成因并设法完善其结构,然后再寻找结构中的另一个破缺的部分。如此循环,推动系统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程度演化发展。

③提高系统的动态调适能力。由于动态联盟系统结构多变,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只有提高系统的动态应变能力,增强系统内部结构的重组、演化、调适能力,才能保证企业动态联盟系统维持与环境相适应的最佳结构,从而奠定整体优化的内在根基。

④从无层次的混沌中寻找有序。企业动态联盟系统层次的模糊性,使得整个系统呈现出混沌无序状态,要使这样的系统实现优化,就必须遵循混沌演化规律,寻找系统内部结构的无序之源通过系统内的奇怪吸引子(动态联盟中的盟主企业)的非线性作用,驱动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⑤引导环境的变化趋势。由系统论可知,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经常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等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在非平衡态环境与系统的背景条件下,这种系统与环境间的物质、信息、能量交换过程不但是经常不断的,而且是大量的。因此,系统对于环境的作用力度非常强大,有时甚至能引导环境的未来演化趋势。在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中这一特性应得到充分重视,通过可以凭借主观努力而调控的系统行为,以此为杠杆间接地影响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为实现系统整体优化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引导环境的变化趋势,其要点在于发挥系统对于环境的反作用力。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在平衡态或近平衡态时,涨落能破坏稳定性的干扰,起消极作用;但在远离平衡态时,它是系统由不稳定状态形成稳定状态的杠杆,起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当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状态时,随机的小涨落可以通过非线性的相干作用和连锁效应被迅速放大形成系统整体的巨涨落,从而导致系统发生突变,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稳定状态。

由此,要引导环境向有利的方向变化,必须驱动环境达到远离平衡态,必须培育系统的涨落能量。在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中必须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多种途径促使系统环境趋于远离平衡态,通过各种要素的作用,壮大系统整体的涨落能量,并把握最佳时机在适当的关键点上予以触发,使微小的涨落叠加和放大成巨涨落,引发系统环境的跃变,从而导致系统环境呈现出整体优化的有利态势。

7.3 企业动态联盟运行的技术支撑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企业动态联盟模式的运行需要涉及众多门类的技术体系的支撑,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动态联盟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书讨论支撑动态联盟运作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

7.3.1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体系。这一先进的技术体系使人类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摆脱了迟缓、分散的传统方式,代之以高效率、专业化、多样化的现代方式。信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如图7—4所示)。

图7—4 企业动态联盟信息技术支撑示意图

(1)虚拟制造技术

1994年8月由Lawrence Associates公司编辑的“虚拟制造用户研讨会”报告将虚拟制造定义为“集成化的合成制造环境下的基于计算机建模和仿真的设计和生产技术”。简言之,它是在计算机中实现制造的技术。虚拟制造技术是以计算机支持的仿真技术为前提,对设计、加工、装配、维护等,经过统一建模形成虚拟的环境、虚拟的过程、虚拟的产品。虚拟制造强调在实际投入原材料于产品实现过程之前,完成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的相关分析。通过仿真,及时地发现产品设计和工艺过程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陷阱,进行产品性能和工艺的优化,以保证制造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设计、过程设计、工艺规划、生产规划以及车间控制中的决策与控制水平。企业动态联盟利用虚拟制造技术带来的优势体现在:(www.xing528.com)

①提供对产品性能、制造成本、生产周期有重要影响的相关信息,使得动态联盟组织能够正确地处理产品的性能、制造成本、生产进度等有关方面的问题,使盟主企业做出正确的设计和管理决策。

②提高业务流程规划和加工过程的合理性,优化制造质量。

③提高机遇产品的设计质量,减少设计缺陷,优化产品性能。

④提高生产计划的仿真,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管理,实现柔性制造和敏捷制造,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以适应用户的特殊要求和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虚拟制造技术的提出与计算机技术在产品开发中所取得的显著应用成果和成效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CAD/CAE/CAM技术的发展为虚拟制造技术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因此,虚拟制造技术可以看作CAD/CAE/CAM技术发展的更高阶段,是数字化制造的具体体现。

(2)企业建模与仿真优化技术

对企业动态联盟进行建模并通过对企业模型的仿真优化方法与分析优化方法,解决动态联盟组织建立过程中的主要优化问题是合理建立动态联盟的要求。主要有:建立反映企业动态联盟过程、功能、信息、资源、组织多视图的模型,全面、完整地描述企业动态联盟的构成及盟员企业的信息;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的描述和建模工具,提供模型的仿真或与仿真工具的接口;建立系统的企业动态联盟建模方法体系;建立企业动态联盟的参考模型。

(3)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

Internet、Intranet、Web等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异地的网络信息传输、数据访问成为可能。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网络的建立是企业动态联盟实现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企业动态联盟实现的是以盟主企业为主的对诸多盟员企业的资源的快速集成。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一般企业都建立了内部的局域网连接管理、设计和控制系统。要建立动态联盟的敏捷制造环境,必须将各盟员企业的局域网连接起来,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帮助盟主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盟员企业,可以支持企业间的巨大的信息传递与交换,从而实现各企业间的多方动态协同工作,因此成为其最基本的技术基础。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987年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认为:“CIMS是未来工厂制动化的一种模式。它把以往企业间相互分离的技术和人员,通过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内部各种活动高速度、有节奏、灵活地相互协调进行,以提高企业对多变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CIMS是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企业内部人、财、物的全面集成。它是CIM哲理下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敏捷制造与CIM哲理相近、目标一致且领域重叠较大,敏捷制造在很多方面吸收了CIM哲理和技术,因此可以认为CIMS为敏捷制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各种标准化技术

电子数据交换(EDI)标准化、产品数据交换标准(STEP)和超文本数据交换标准(SGML)等标准化工作使企业间的信息交互迅速、及时、准确,使得不同企业的信息交换有了共同的基础,也为企业动态联盟奠定了基石。

(6)并行工程技术

并行工程是一种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方法。它是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所有因素的基础上,对产品及相关过程进行的并行化、一体化设计的新的工作模式。它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设计一开始就考虑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支持异地设计、异地制造;建立多功能项目组;强调所有的设计工作在产品开始正式生产之前完成,以生产按并行方式进行。而企业动态联盟强调管理机构、柔性技术、有知识和技艺的人重组,同时也强调信息流畅通。把并行工程的哲理用于企业动态联盟的运行机制中,将原来以串行方式顺序执行的业务过程并行化,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可以避免各开发环节的反复,缩短生产时间。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施动态联盟;利用建模和仿真工具可以对企业模型进行设计,对经营过程进行仿真;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建立企业、地区、全国网络,能够加快信息传递,实现信息共享,实现企业间的计算机协同工作;利用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可以使原来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和领导担任的工作转化为由一般员工也可以担当。企业动态联盟中信息技术支撑示意图如图7—4所示。

7.3.2 基于信息技术的虚拟设计平台模型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盟主企业和盟员企业之间建立虚拟设计平台,盟主企业通过数据转换接口将设计方案标准化,然后发布于虚拟设计平台。如果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盟主企业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设计方案更新。盟员企业由于获得了确切的设计方案而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对盟主企业而言,由于在虚拟设计平台上发布电子设计方案减少了和盟员企业进行磋商而产生的交易费用。更为重要的是,盟主企业和盟员企业可以共同对产品进行在线设计(On-line Design)。所有企业可以通过数据转换接口将已有的应用单元系统(如CAD、 CAM、ERP等)连接到共有的设计平台上,从而同时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动态联盟的效率(如图7—5)。

图7—5 虚拟设计平台模型

7.3.3 管理技术

企业动态联盟管理是多层次、多目标的集成化管理,其管理容量和复杂程度比传统企业管理都大得多。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不是依靠单一的科学管理方法或纯粹的技术手段就能够实现的,只有将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应用于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企业动态联盟的科学管理。

(1)系统管理技术(System Management Technology,简称SMT)

所谓系统管理技术是指用于设计、管理、控制、评价、改善制造企业从市场研究、产品设计、加工制作、质量控制、物流直至销售与用户服务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的总和。系统管理技术从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接口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多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方法,从而为企业动态联盟中各盟员企业资源的总体优化配置和动态联盟产品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的缩短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持。另外,对于盟主企业来说,如何选择盟员企业、寻求和评估市场机遇、对市场变化做出迅捷反应,都是非常关键的决策,而系统管理技术提供了对这种决策的方法支持。

(2)运筹学

运筹学作为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集成化方法,是在模型、数据、和算法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计划和运作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途径。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中,从盟员企业提供的原材料的平衡到分销地点的选择都存在可以用运筹学技术解决的问题。企业动态联盟的运行为信息所控制,所有盟员企业可以通过对信息的管理创造价值,由此产生了一个重要应用——数据挖掘(Date Mining)。数据挖掘综合运用高级运筹学、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藏的形式、趋势和关系。动态联盟中各盟员企业间有更加频繁的信息和数据交互,这为数据挖掘提供了必要基础,并使数据挖掘的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大到企业外部。利用可获得数据,提高动态联盟管理的决策质量,进而确立竞争优势。

(3)模糊控制

由于企业动态联盟系统的内涵和外延都比传统管理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动态联盟管理系统内部出现了许多难以精确定量描述的要素,而且这些要素还常常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最终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动态联盟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系统的边界,从而使许多问题的边界难以确定。即很多问题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此即彼”关系,而是“亦此亦彼”的中央状态。此时,二值逻辑失效,排中律在动态联盟管理中将不再实用。因为大量“亦此亦彼”的中央状态问题的存在,无法按照传统的标准将问题划分为确切的某一类型,而只能通过模糊处理,依据隶属度来进行相应的判断和控制。模糊控制理论为企业动态联盟管理提供了方法基础。

(4)工作流技术

比尔·盖茨认为,今后十年将是注重速度的时代。企业动态联盟组织对外界快速反应的基础是充分借助计算机办公。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动态联盟组织对业务流程的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作流是动态联盟组织借以在分布式工作环境中定义、执行、监督、协调工作流动的系统,它支持业务工作流程在计算机上的形式化描述。该技术能从应用程序中提取控制,使业务流程处理更加灵活。工作流技术支持动态联盟组织内、跨组织的业务流程,将动态联盟的盟员企业联系到一起,根据定义好的规则在相关部门传递相关信息。

工作流的主要任务是管理跨越几个地区的业务流程。工作流技术主要包括: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业务流程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文档、信息或任务按照一套定义好的规则,在参与者之间传递,以期待实现或有助于实现整个业务目标);工作流(Workflow)(业务流程中由计算机自动实现的那部分流程称为工作流,工作流通常与业务流程重组(BPR)有关,BPR涉及到对组织内核心业务流程的评估、分析、建模、定义和实现);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WfMS)(WfMS的任务是调度活动的执行,在调度中WfMS决定下一个执行步骤,将工具与每个活动联系起来(工具可以是人或IT资源),在活动间传递信息,给用户指定活动,检查活动执行的及时性,监视整个过程,决定何时成功地完成过程)。工作流应用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和解释过程。工作流引擎的主要作用是描述一个业务过程所必须经过的步骤。该描述被工作引擎解释后分配给每一个参与者。根据每一个过程在进行中的状态,推动过程从一个活动到下一个活动进行下去,保证每一个活动由拥有合适的经验和权限的参与者执行。其过程用图表进行描述,一些工作流引擎可以在参与者的屏幕上显示它和过程的状态。

企业动态联盟中使用工作流管理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在正确的时间把工作分配给盟员企业。通过Internet,各个盟员企业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被自动和动态地分配工作。

②辅助活动的执行。工作流引擎的一个关键部件是工作表处理器,它给每一个参与者一个活动列表,帮助参与者确定列表中活动的优先次序。在Internet上,这可以由HTML窗体或基于Java的处理器或者由二者共同完成。其最大特点是任何一台装有浏览器的工作站都可以访问工作流引擎,参与这个自动的过程。

③监视和警告。工作流引擎可以为每一个过程定义最后的期限并进行监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避免超越最后的期限,如向管理者发出警告,改变优先权,或者是改变过程内部的执行路径等。

④统计。工作流引擎使用时间记录每一个单独的事件,通过每一组业务流程的记录提供统计报表。例如,过程的平均值、每一个活动的平均值和每一个过程的平均等待时间等。这些统计表可以用来监视各个盟员企业的活动,也可以被用来作为虚拟企业管理的依据,并以此监视每个盟员企业的行为,看它是否符合谈判签订的合约。

7.3.4 支撑技术的实现形式

要实现动态联盟的目标,从市场机遇的识别、核心能力评价、盟员企业的选择、资源组织、联盟产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结束、联盟解散的全过程,支撑技术的实现形式可以概括为:

①针对某一机遇产品,要实现制造资源的最佳选择,集成机遇产品关键业务过程的核心能力,互联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企业的广域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前提。要求支撑技术能实现制造资源网络互联。

②选择盟员企业的基本原则就是该企业的核心能力情况是否满足机遇产品生产的要求,实现基于网络的制造资源信息服务与浏览。

③动态联盟企业的特点是制造资源分散,机遇产品的各个零部件是由地理上分散的不同企业生产,最后组装成一个完整的产品。要求支撑技术实现动态联盟环境下的产品仿真、生产组织和生产过程控制等。

④企业动态联盟的实现技术,还要求实现动态联盟环境下的产品开发和产品服务。产品开发包括机遇市场识别、市场调查、客户信息收集;产品服务要求建立动态联盟环境下符合动态联盟特点的产品服务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撑技术不仅是指信息技术,还包括管理技术,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7.4 企业动态联盟运行的契约支撑

本书3.3中分析了企业动态联盟是通过大量的间续式双边规制形成的“准市场性企业”,大量间续式双边规制的实际形态就是契约。动态联盟中的盟员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彼此之间不存在任何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动态联盟体内没有真正完整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的等级制度,传统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无法在动态联盟管理中实施。因此,加强契约管理是企业动态联盟的实施基础,契约是企业动态联盟模式运行的平台。

7.4.1 动态联盟中的契约

(1)契约是实施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的基础

企业动态联盟不单纯是企业,又不单纯是市场,而具有“半市场,半企业”的特性。因此,它的运作不是在纯市场的平台上,而是对市场的公共性、独立性向相反方向的改造,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有性、专用性、可控性的不完全市场。改造的方式和结果则和企业动态联盟的契约性质相关。没有契约,各盟员企业就会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企业间无法在核心能力结构上互相补充。

契约的存在首先在于对盟员企业的确认——就是对具有互补关系的核心能力企业的确认,在双边谈判的基础上形成契约关系。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企业动态联盟的契约平台。其次,契约的存在在于对盟员企业建立在双边规制基础上的合作关系的确认。

(2)契约维护——制度规范和诚信

契约维护,一方面靠制度规范和通过再谈判对契约进行适应性调整,企业动态联盟是一个动态的联盟体,盟员企业的调整比较频繁,相互间的合作也不是以传统的合作方式进行的。这就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企业动态联盟的整体性,对各盟员企业的活动加以限制,明确工作内容。企业动态联盟是一个动态的联盟体,盟员企业的调整比较频繁,相互间的合作也不是以传统的合作方式进行的。这就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保证企业动态联盟的整体性,对各盟员企业的活动加以限制,明确工作内容。企业动态联盟中的各盟员企业之间是以契约为纽带的合作关系,而法律能够保证契约的有效遵守。法律为盟员企业的合作创造安全的环境,维持其合作关系;同时,法律可以保证企业动态联盟的高效率的构建、协调及分解。契约只保证盟员企业间的合作,对盟员企业有实际意义,只有以法律来保证契约的效力。

另一方面靠彼此的诚信,靠每次合作给对方的满意度。由于个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完全性,契约当事人或契约的仲裁者无法证实或改变一切,造成了契约条款的不完全性。不维持好长期伙伴关系,动态联盟每次运作都要重新进行双边谈判,就会使运作的交换成本提高,就会对企业动态联盟运作造成阻碍。

7.4.2 契约设计

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委托人确保代理人按委托人意志行事的能力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委托人作为机制设计人,希望设计一个激励契约以约束代理人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研究限制代理人私自行为的管理机制以及各种控制和激励机制。因此,本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设计出适用于动态联盟管理的契约。

(1)设计思路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动态联盟契约设计的思路是:通过精心构造契约的形式来尽量寻求盟员企业的个体利益与整个动态联盟体的整体利益的统一,如图7—6所示:

图7—6 盟员企业个体利益与动态联盟整体利益示意图

在图7—6中,θ表示盟员企业个体利益与动态联盟整体利益的夹角,如果θ角小于90°,则个体利益总会在集体利益上有正的投影,即最大化个体利益总会对集体利益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盟员企业的个体角度来看,如果盟员企业对动态联盟的未来收益持怀疑态度,就难以保证有真正的合作,使得短期内并不一定所有的θ角都小于90°。所以,盟主企业在设计契约时,应将合作的前景可信地展现给各盟员企业以诱使它们注重长远利益,尽量减小θ角。

(2)契约设计的条件约束

从盟主企业的角度来看,在企业动态联盟管理中,其盟员企业拥有私自信息或信息优势(作为代理人),而盟主企业相对处于信息逆势(作为委托人)。盟主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来最大化整个动态联盟体的利益,需要盟员企业的配合与协作。因此,盟主企业必须通过设计契约来约束盟员企业的行为。契约的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①激励相容约束,即动态联盟中的盟员企业接受此契约所获得的利益,不少于其独立运行时不接受这个契约所获得的利益。由于动态联盟的盟员企业的资产和利润由自己支配,参与或退出动态联盟完全由自己自由决定,而且参与联盟的基本条件是有利可图,因此只有满足这条约束,动态联盟才能存在。

②个体理性约束。博弈论认为,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是“理性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追求最大化的自身利益。动态联盟的盟员企业也是如此,要求它们讲奉献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求盟主企业设计成员企业的激励机制时,要满足这一约束。盟主企业应在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来设计契约。

综上所述,企业动态联盟中盟员企业的合作关系及核心能力互补关系,决定了契约的存在,盟员企业的独立的法人地位使契约管理成为动态联盟管理的基础。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契约进行设计为解决动态联盟中的“有害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提供了方法。

7.5 战略、技术、契约三大支撑之间的互动关系

战略支撑、技术支撑、契约支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构成企业动态联盟的运作环境。其相互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战略支撑以技术支撑和契约支撑为基础。核心能力整合、组织转型、整体优化都需要技术支撑,契约为战略支撑的形成提供制度保证。没有技术支撑,即使形成战略支撑,也不可能有效运作,核心能力无法整合,信息无法处理、传递,组织无法沟通、协调,使企业动态联盟失去运作的战略支撑;没有契约作为制度支撑,盟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只能按市场方式运作,成为分散的独立的状态,企业动态联盟整体优化无从形成,同样导致失去战略支撑。

②战略支撑使技术支撑、契约支撑本身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契约支撑本身没有意义,它通过战略支撑起作用。因为需要动态联盟运作的战略支撑,才不得不需要契约支撑。技术支撑除了本身的技术价值外,它的更大价值在于使战略支撑得以运转。在三大支撑中,技术、契约更具有基础性的平台作用,而战略支撑更具有应用性的操作平台作用。

③契约支撑的形成也需要借助技术支撑,因为通过信息技术为盟员企业提供信息,提供契约过程的沟通与协调。由上述分析,战略支撑、技术支撑、契约支撑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7—7表示。图7—7中,箭头表示支撑关系。战略支撑、技术支撑、契约支撑及其相互关系共同构成动态联盟运作的支撑体系。

图7—7 三大支撑之间的关系

7.6 本章小结

本章从战略、技术、契约角度建立了企业动态联盟模式运行的支撑体系,并分析了战略、技术及契约在支撑动态联盟运作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

①研究企业动态联盟运作的战略支撑。分析动态联盟中群体化核心能力的效果,建立企业核心能力的集成决策模型,提出培养核心能力的具体措施;从组织要素水平、组织结构、组织敏捷化等方面,分析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转型;在分析动态联盟系统非传统结构定式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动态联盟整体优化的思路。

②研究企业动态联盟运作的技术支撑。分析支持企业动态联盟运作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并提出支撑技术的实现形式,建立信息技术支撑的虚拟设计平台模型。

③研究企业动态联盟运作的契约支撑。从动态联盟中盟员企业的合作关系及核心能力集成角度,深入分析契约管理是实施企业动态联盟管理的基础,提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契约设计方法,为解决企业动态联盟中的“有害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提供了参考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