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灵州-唐代名城、塞北江南的发源地

灵州-唐代名城、塞北江南的发源地

时间:2024-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五代时,因灵州西域道成为中西交通要道,灵州则为重要商贸交易市口,其中尤以马匹交易最盛。西魏、北齐都力图控制灵州,最后西魏取得胜利,北齐只好派3万军队将灵州军民接到山西隰城,置侨治灵州安置。唐开元九年为防御突厥,又置朔方节度使于灵州。

灵州-唐代名城、塞北江南的发源地

第四节 唐代名城——灵州

灵州,古往今来,枕黄河,凭贺兰,占水利,地灵而人杰,历代文臣武将、文人墨客云集灵州。名将蒙恬卫青郭子仪等都曾驰骋灵州;王维杜甫岑参等著名诗人也曾在灵州留下千古佳句

“灵州者,南北之喉舌也。灵州失,则宁夏隔为外境而环固危,环固危则陕危。”(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二)因此,作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噤喉”的灵州,在我国古代史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五代时,因灵州西域道成为中西交通要道,灵州则为重要商贸交易市口,其中尤以马匹交易最盛。西北各少数民族所居地盛产良马,后唐明宗采取“马来无驽壮皆售”的政策,高价大量收购。回鹘吐蕃、党项马商不绝于路,少则数十匹,多则数千,经灵州入朝。明宗亲临御殿接见马商,劳以酒食,厚给马价,每年支付白银数万两。重赏之下,马如潮水涌进,朝廷只好改令在灵州交易。冯晖任灵武节度使,每年得良马五千匹。这种交易一直延续到北宋初年。

灵州是银川平原开发最早的地方。秦汉时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迁移大量内地居民到此垦殖。汉武帝时甚至由官方贷给母马,三年还驹一头作利息,以发展畜牧业;秦汉开凿的古渠绕城而走,形成田连阡陌,谷稼殷实的丰足景象。唐贞元间吐蕃攻入灵州,首先是堵塞渠道,然后是“毁我稼禾”,力图破坏灵州境内的农业生产。(www.xing528.com)

秦始皇派遣蒙恬北击匈奴,因河为塞,筑县城临河,在灵州之西南又筑有神泉障,灵州东北筑有浑怀障。南北朝时,薄骨律镇屯驻重兵,成为北魏西北部的军事重镇。西魏北齐都力图控制灵州,最后西魏取得胜利,北齐只好派3万军队将灵州军民接到山西隰城,置侨治灵州安置。隋朝突厥作战,置灵武路行军大总管,勋臣杨素、太子杨广(登基后称隋炀帝)都曾率兵到此作战。唐开元九年(721年)为防御突厥,又置朔方节度使于灵州。唐朝的宰相、名臣曾先后任朔方节度使之职。到天宝年间,朔方已成为唐朝最大的军镇。朔方节度使又兼领关内度支营田使,关内盐池使,陇右兵马使,关内道采访处置使,称得上“权重一时”。唐天宝元年(742年),朔方节度使驻守灵州辖区的兵力647002人,战马14300匹。因此,有“朔方天下劲兵、灵武之处”一说,而灵州又有“关中屏蔽”“兵食完富”“朔方雄镇”之誉。

今青铜峡袁滩黄河生态园

唐朝,灵州始终是朔方节度使所在地,是朔方精兵强将的大本营和军需重地,直接控制着整个西北战场的局势。唐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西逃平凉,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大臣杜鸿渐献策:“朔方天下劲兵,灵武用武之地。”

李亨绝路逢生,“灵武我之关中,卿乃吾萧何也”。之后,李亨在灵州继位,由此“唐灵武之兴复两京而有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