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走进青铜峡,揭秘丝绸之路和黄河水运

走进青铜峡,揭秘丝绸之路和黄河水运

时间:2024-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灵州之上水草丰美,因而又以盛产良马闻名于世。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东段又分南中北三道,古代西域各国与中原交往的丝绸之路北道,是一条东起长安,在灵州西渡黄河,过青铜峡口、广武,经河西走廊、凉州通西域中亚,再到欧亚大陆。羊皮筏是黄河上使用历史悠久的一种简易水运工具。

走进青铜峡,揭秘丝绸之路和黄河水运

第四节 丝绸之路黄河水运

一、薄骨律镇与灵州

1.古灵州

根据西夏地图,古灵州的地理位置清晰可辨。

西汉时灵州属北地郡,隶凉州刺史部。为何称“灵州”?据《两汉博闻》卷五载,因这一带“有河奇苑,号非苑”。颜师古曰:“苑谓马牧。水中可居者,曰洲。此地在河之洲,随水高下,未尝沦没,故号灵州,又曰河奇也。”西汉时的北地郡领19县,灵州县为其一。北魏改薄骨律镇为灵州。唐为朔方节度使理所,肃宗即位于此,遂升为大督都府。

2.薄骨律镇到灵州

关于“薄骨律”的得名,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中有这样的记载:“城在河渚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故老宿彦云,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目城为白口骝韵之谬,遂仍今称……”骏马的白口骝,音转为薄骨律,这是郦道元从当地老人口中听到的传说。这个传说也有它的根据,因为早在西汉时,灵州就有官办牧马场,朝廷在此设有“号非苑”“河奇苑”。这里的“河奇”也与“随水高下,未尝沦没”的灵州有关,和灵州如出一辙。灵州之上水草丰美,因而又以盛产良马闻名于世。灵州作为州的建制,始建于北魏孝昌二年(526年)改薄骨律镇为灵州。由于这段黄河的河床游荡性大,“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西夏地图(上)西夏地图(局部)(下)

明初,灵州居民内徙至弘治十三年(1500年)才由宁夏巡抚王珣奏准开设州治,仍名灵州。

明张九德《灵州河堤记》:“灵州,阻河而城其,西南,当河流之冲……城凡三徙,皆以河故,而河亦益徙而东。”张九德在十里外黄河故道建石堤,以长坝、码头逼河水。1622年年底动工,1625年春完工,每天抛石量达800船,“垒石为堤,首四十余丈用遏水冲,继以次迤西而北,其垒石亦如之,计堤长六千余丈”。

今黄河青铜峡细腰子img79工程

宣德宁夏志》载:灵州,“故城居大河南,今犹存其颓垣遗址,其西南角被河水冲激崩圮”。

灵州城在什么地方?2005年,吴忠市区唐墓群发掘,吕氏夫人墓志铭记载:夫人于太和四年(830年)七月终于灵州家中,十月十四日殡于回乐县(古灵州治所)东原。从上述史料推断,灵州故城在今吴忠利通区西古城湾一带。

张骞出使西域图(www.xing528.com)

二、丝绸古道

丝绸古道的延伸使华夏文明走向世界通过丝绸之路,源源而去的,有养蚕、织造、冶炼铸造业,有造纸印刷耕作、水利技术,还有丝绸、钢铁、瓷器漆器、竹器及农作物等。异域的文化也越过千山万水,。、,传到黄河上下。随之而来的有胡麻、蚕豆绿豆、黄瓜、苜蓿、胡萝卜等农作物,有石榴葡萄核桃等果木,还有绘画艺术乐器及音乐舞蹈等。丝绸之路,是一条和平友谊之路。

在漫长的岁月中,丝绸之路的走向往往是随着中原王朝都城的迁徙而变化,也常因西北各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的好坏而摆动。如北魏建都平城时,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大同;唐代是以都城长安为丝绸之路起点的。从长安西至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这条丝绸之路有三段即:东段——关陇河西段;中段——西域段;西段——中国境外段。东段又分南中北三道,古代西域各国与中原交往的丝绸之路北道,是一条东起长安,在灵州西渡黄河,过青铜峡口、广武,经河西走廊、凉州通西域中亚,再到欧亚大陆。从汉代起,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这条通道的贸易水平也进一步得到提升。西汉时期,在青铜峡黄河岸边设置了渡口码头,成为当时这条古道上重要的渡口,张骞曾两次奉命从这条古道出使西域。

黄河入峡处

青铜峡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咽喉”,在中西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史上的古道有几路都通过青铜峡。一是灵州至凉州道,由灵州起,在青铜峡过黄河,从广武沿黄河经中卫至凉州,长约450公里。二是灵州至顺州道,从灵州西渡黄河到顺州,长约25公里。三是兴庆府至应理州道,一条经顺州,再到青铜峡峡口沿河而上;一条经叶升,到青铜峡峡口沿河而上。

三、黄河水运

黄河出青铜峡峡口,水流渐缓,河面宽阔,中间多有洲滩,航运历史悠久。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薄骨律镇将刁雍在牵屯山造船200艘,运河西积谷至沃野镇。唐代曾置朔方六城转运使。元代又置应理州城(中卫)至东胜的水驿各站。

黄河更为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的物资水运交通线。木帆船通航繁忙,煤炭食盐陶瓷及皮毛等土特产品多由船运黄河上下,转销内地。

古老的运输工具——羊皮筏。羊皮筏是黄河上使用历史悠久的一种简易水运工具。常见的羊皮筏,系先将山羊或小牛宰杀,去头割尾脱出整个皮筒,鞣熟去毛,擦油装少量盐水,扎紧爪口充气即成,俗称浑脱。织筏时,将单个浑脱分三排,联系在长方形木杆框架的一面,两头各五只,中间四只,共十四只连成一副,俗称排子,即羊皮筏。放在河中浑脱贴水面,木框架上载人运物,曾是运物、渡人的主要工具。上行时,由筏工肩扛而行,或放气折叠用畜力驮运到上游目的地,再充气放在水中运行。长、短途运输开河时节均可。行驶渡运时,由一名筏工用一根木桨划驶,停靠不需专用码头,极为灵巧方便。若运量大、货物多、运输里程长,也可数副相连。此种工具操作简便。

羊皮筏子

黄河上行驶的木帆船,船体大,载重量均在10吨左右,有别于南方小型带固定篷房的渔船或航船。木帆船主要有高帮船和低帮船两种。高帮船较大,行船运货,顺流而下;逆水上行全靠人力拉纤。但顺风时,可使用风帆助之。青铜峡木船通航,上可达中卫、兰州,下至县外各渡口,远达包头或更远。

运粮漕船

青铜峡峡口上下黄河段还以渔业发达著称。这里河势平缓,沿岸湖沼、水田特多,加以人工开掘的渠沟,使许多水面与黄河沟通,形成了生态环境良好、饵料丰富的栖息场所和洄游通道,便于多种鱼类产卵、育肥、越冬。一般每年四月,黄河中鱼群常顺渠沟进入湖沼、稻田,七月前后又游入黄河。黄河青铜峡段的天然鱼类有20多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肉味鲜美的鸽子鱼和金色鲤鱼,而鲫鱼、赤眼鳟(俗称马鲢棒子)、鲶鱼等则是城镇集市上的常见渔产。自古以来,黄河沿岸“村居多以渔为业”,特别是今青铜峡库区,捕鱼是当地的重要副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