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学术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学术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时间:2024-03-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深入阐明了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生学术个性培养等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学术个性是学术的生命,学生学术个性是个体生命的体现。学校的创新性建设为学生学术个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

学术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论学生学术个性及其培养

武汉东湖学院传媒艺术设计学院 姜 丹

学生学术个性具有独立性、开放性和批判性,是对于所学习或研究的学术对象、发展方向独特的把握能力,是关于学术研究工作的独特方法的追求和完成。在培养学生学术个性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应予以足够重视。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深入阐明了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生学术个性培养等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索学术个性及其培育的若干基础性问题。

一、关于学生的学术个性

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许多时候仍然是模糊的或不确定的。笔者认为,学术个性是学术的生命,学生学术个性是个体生命的体现。学术个性应当具有以下基本属性。

1.学术个性是对于所学习或研究的学术对象发展方向的独特的把握能力

学术个性是对于所学习或研究的学术对象(无论是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发展方向的独特的把握能力。也就是说,学术个性是一种对于学术对象的动向的敏锐感知。在多数人还以为学术对象的运动处于相对稳定甚至静止的时候,有人却能够从其微小的变化中发觉其潜在的变化,获得灵感,进而确定其研究方向。这就好像能从地壳的微小运动中感知并推断大地震的发生、从微弱生命体征的检测中发现生命的存在从而抢救并挽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样。众所周知,研究工作方向的把握是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2.学术个性是关于学术研究工作的独特方法的追求和形成

它虽是传统研究方法的继承,却并不因循守旧,而是力求创新;它善于从与众不同的切入角度来观察、探索研究对象,在众多人认为十分乏味的研究中,看到研究对象万花筒般绚丽夺目的一面,从而激发起高涨的研究热情;它善于运用各种思维模式,时而让思维游弋于发散的广阔空间,时而收敛自由的思维使其聚焦于某一重点对象,摆脱了刻板的定式,善于辨证的思考。这一独特的研究方法还善于运用不同寻常的方式来表述研究成果,其阐述既具备学术的严谨性,又不乏浪漫色彩,让人从中感受到学者的文化价值取向、人格理想、审美情趣乃至话语风格。这种表述是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论述的生动性的完美统一,是研究工作者学术个性的完美体现。

3.学术个性是对研究工作中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的认可和实行

学生们必须练就一身滴水穿石般的持续奋斗的功夫。这种功夫冷漠了周围色彩斑斓、有时甚至是充满铜臭或肉欲的世界。他们要耐得住寂寞,坦然面对清贫,潜心于研究而乐在其中,认为这是最高的品味和人生境界。他们要能彻底抛弃学术上的浮躁之风,不追求急功近利。他们要相信这种治学胆略,自觉锻炼这种治学内功。这是在要求学生们都超凡脱俗吗?不,我们只是强调在学术个性的培育中,坚忍不拔的学术研究意志力的磨练是不可或缺的。

4.学术个性的重要属性之一还在于它的开放性和批判性

一方面,就其学术思想而言是开放的,古今中外,来者不拒,为我所用。因此,它具有学术上的广泛的包容性,就是说,不仅允许多种多样学术观点、研究途径的存在,还能从中学习、吸取营养。这既是学术研究所必需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科学研究对象的丰富特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鲜明的学术个性还表现为勇于坚持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敢于争辩,善于用批判的眼光评价各色研究及成果。所以说,一个学术个性鲜明的学者应当不仅仅是学术上“百花齐放”的突出贡献者,还应该是“百家争鸣”的积极参与者。旗帜鲜明了,学术个性张扬了,无疑将极大地推进该领域的学术研究。

5.学术个性的又一重要属性是学术的独立性(www.xing528.com)

首先,这一独立性鄙视一切学术上的抄袭、复制甚至剽窃。这一学术个性要求一方面要尊重该领域学术权威的存在,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创自己的一片研究天地。同时,学术的独立性要求在研究工作中规避“从众”心态。冷静地思索,让他们能够从众多“热门”课题的观察中感受到“冷点”,从对“冷门”课题的观察中探测到“热度”,从而决策自己的研究。学术的独立性鲜明地表明,学术研究及其成果不是任何利益集团的“命题之作”,不从属于任何集团的利益或需求,不接受任何行政性的干预,全然没有“八股的”、官僚化的气息,是真正“思想解放”的产物。

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是旗帜鲜明的创新思维、“天马行空”般的自由思想,成就了学术的独立性。

二、关于高等教育的责任

学生学术个性的形成取决于众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研究表明,就每个个体的内在因素影响而言,存在着诸如遗传的、个体个性的影响等;而当论及外在因素的影响时,不能不提及诸如家庭的、民族的、地域的、社会的以及各级别教育的影响,其中各级别教育的影响尤为显著,而高等教育对于学术个性的形成,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曾经专门著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详尽论述。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入手,探讨在学术个性培育中高等教育应当尽到的责任,其中将涉及若干基础性的观念或问题。

1.高等学校的创新性建设是学生学术个性培育的前题

我们曾经一再强调高等学校自身的创新性建设是学生学术个性培育的前提,这里最为重要的是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随之而来的实施措施的跟进。本文无需对教育观念的更新做太多理论的、基本概念的陈述,因为这已经讨论很多了。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只要抓住“创新”这两个字,观念更新问题将迎刃而解。高等学校是一块培养人才的土壤,施以“创新”性养分,在这块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的学生,其创新能力也就不言而喻。学校的创新性建设为学生学术个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

2.高等学校是学术场所

为形成其创新型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张扬学术个性的人才,应当尽量避免或减少行政的、官僚的或任何利益集团对高等教育的干扰或影响,高等学校应当成为一块学术净土。高等教育在这一意义上的相对独立性,是学生学术思想独立性形成的前提。应当说,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并不适合学生学术创造力的培养,或者说并不适合学生学术个性的培育和形成。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说,这种所谓的“相对独立性”,应当是我国高等学校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3.高等学校应建成为一个开放型社会

如果说高等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社会,那么,它应当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开放型的社会。从思想层面而言,这个社会提倡思想解放,从不对其成员(学生)预设任何思维定式,相反,它倡导学生尽其所能地去发挥其想象力,去施展其才能。开放型高等学校的管理者,从不把自己的鉴赏能力或自己的好恶强加于学生,他们充分相信学生的鉴别能力。从“地理”层面而论,这个社会开放其所有疆域,因此它具有世界性或国际性,它提倡并积极组织国际的、校际的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学术人才交流,它努力发掘并且积极吸收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它鼓励学生去接触、学习、研究、借鉴各学术领域中,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和人物。它从不给任何学术观点、理论和人物预先贴上政治的或道德的标签。如此这般理想的高等教育环境的营造,是我国高等学校建设所面临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

4.高等学校应建立表彰机制

就学术个性的所有属性而言,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此类属性往往表现为学术研究中的惰性、依赖性甚至封闭性,是学术研究的大忌。因此,高等教育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要强力引导学生学术个性的正面发展。笔者认为,甚为有效的引导方式之一,就是树立和表彰学术个性正面发展的范例。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为此,高等学校应当建立推荐、表彰这类学生的管理机制。久而久之,高等学校将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学术氛围,它是阳光的、向上的、鲜明的。

显然,关于学术个性的探讨和其培育机理的研究是一个大课题。在许多人都在问“为什么中国高等教育没有培养出世界级的顶尖学术人才”时,我们应当先来问问我国的高等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在许许多多被发现的问题中,关于创新型高等学校的建设并没有取得阔步进展,对于学生学术个性属性的理解仍然十分肤浅,关于学生学术个性的培育机制的建立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权当是又一次大声的呼吁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