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贸易封杀加剧
当世界走进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前后,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东方的农夫。
▶链接
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在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中美轮胎特保案是奥巴马时代美国首起对华特保案,也是针对中国的最大特保案,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抵制中国产品。
一个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2010年2月22日《环球时报》文章称:中国进入虎年不久,就分别遭遇来自欧盟和美国的两记贸易“大棒”:欧盟2月18日宣布对中国纸类产品反倾销调查;美国则在2月19日裁定中国的油井管存在倾销。至此,贸易封杀大幕开启,西方更多的贸易壁垒压向中国,而美国则是全球对华贸易封杀合唱团的领唱,美国对中国贸易封杀加剧,加剧中的美国对华贸易封杀升温,升温中的美国对华贸易封杀持续影响着其他国家的对华贸易政策。
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的无私努力的中国,被受惠人无情地劈头一击。
健忘的山姆大叔刚刚清醒,为什么迫不及待的充当起对华贸易封杀的旗舰和先锋?
利益,一切都为着利益:
第一,旨在维护美国国内实体经济市场。
被某些媒体称之为“保护主义总统”的奥巴马,上任伊始,其经济政策就显露出浓厚的保护主义色彩。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购买美国货”条款,即要求该计划所支持项目使用的钢铁和制成品应为美国生产。随后,又加大工业和农业补贴,并以人权、劳工保护和环境为借口,强化所谓“公平贸易”原则。(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对华开始实施多年来极为罕见的多领域、全方位、强制性贸易封杀。2009年9月,奥巴马打破前总统乔治·W.布什8年任期内全部否决特保案的惯例,签署通过了针对中国进口轮胎的特保案。紧接着,10月7日,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10月27日,美宣布对中国钢格栅板产品实施7.44%惩罚性关税;11月3日,美初步裁定对中国金属丝网托盘实施2.02%至437.73%惩罚性关税;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惩罚性关税,此前的6月10日,美国商务部已对中国油井管做出10.9%至30.6%的反补贴惩罚性关税;11月6日,美宣布对中国铜版纸等征双反关税;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10.36%至15.78%的反补贴税,这是迄今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最大案值的贸易制裁案;2010年1月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金属丝网托盘征收最高达289%的反倾销关税,涉及金额3.17亿美元;2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表示,称必须处理汇率问题,以确保美国产品不会面对“庞大的竞争不利因素”,奥巴马还强调会对中国采取较强硬措施,确保对方遵守贸易法则;2月6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中国大陆产的礼物盒以及包装丝带,征收最高超过231%的反倾销税。美对华贸易封杀,范围宽、案值大、方式多、波及面广。其范围由传统的制造业,扩大到新兴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及知识产权等领域;方式由常规的关税壁垒措施,扩展到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涉案金额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仅输美轮胎特别案涉案值即达22亿美元。尤其是该案涉及面极其广泛,涉及的中国大陆就业岗位达数百万个。
这种全面的超重量级的贸易封杀,远远超出了一般贸易摩擦范围,远远超出了保护国内产业运行与发展范围,远远超出了以选举为主轴的政治考量,而是在更值得人们深思的领域,开展的一场“制度之争”、“主义之争”、“示范权之争”,和将世界引向何方的“政治之争”。在持续保持经济增长的中国面前,特别是在中国自1997年起,几次迅速、果敢、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包括西方经济界一些有识之士,都在赞誉中国的同时,对“制度”、“主义”提出了新的见解,对谁是新世纪的示范者提出了新的看法。所有的这些议论,都刺激了美国的那根极其敏感的神经,因此,刺激国内实体经济复苏,重新夺回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示范权,就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政策的首选。而实现这一战略意图,最直接、最有效的战略,莫过于对华贸易封杀。
第二,事实上形成遏制中国的国际经济联盟,合力阻止中国对国际经济首先是国际市场的尝试介入。
更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是,在全面封杀中国对美贸易的同时,美国遏制中国贸易的“国际结盟倾向”。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0多起贸易调查,其中反倾销67起,反补贴13起,保障措施16起,特保7起,涉案总金额约120亿美元。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百起大关。中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除了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最高外,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等我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出摩擦的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
形成这一态势,美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一方面,美国带头向中国发难,另一方面,则带头鼓励贸易伙伴对华提出共同诉讼。2009年11月4日,美国联合加拿大和墨西哥,要求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专家组,审理和裁决所谓中国限制原材料出口的问题,宣称中国限制铝土矿、焦炭、氟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等原材料出口,推高了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并使得中国相关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了“不公平优势”,损害了这些国家的利益。
美国发起的这场对华贸易国际结盟动作,首先得到其传统政治伙伴欧盟的响应:2009年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决定,对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欧盟委员会建议,把针对中国皮鞋及童鞋的反倾销措施至少延长15个月,继续征收税率为16.5%的反倾销税。欧盟还对来自中国的钢盘条、无缝钢管、葡萄糖酸钠、钢索、铝合金轮毂等发起反倾销调查。相关预警信息表明,欧盟业界近期正在酝酿对进口来自中国的户外服装、三聚氰胺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等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据欧盟委员会官员透露,欧盟地区“几乎所有行业”都提交了要求对中国商品加征保护性关税的申请。
在美、欧带动下,2009年9月份以来,阿根廷、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氯甲烷、离心泵、螺杆压缩机、皮下注射器等多种商品。9月17日,阿根廷生产部宣布,将对从中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的自行车橡胶轮胎实施反倾销措施;10月15日,澳大利亚对我国碳钢焊管反倾销复审案发布公告,决定维持现行4%的反倾销税或相关企业做出的价格承诺;10月9日,乌克兰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2毫升、5毫升、10毫升注射器分别征收24.36%、54.15%和347.14%的反倾销税,为期5年。
对华贸易封杀“国际联盟倾向”值得我们从非经济角度严肃考量。只要稍微具有一点国际政治常识的人,都可以十分容易地透过中外贸易摩擦纱幕,看到那个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魅影”。掀起这场来势凶猛贸易风险的策源地在太平洋东岸,是美国在以世界经济“盟主”、“教皇”、“警察”身份,鼓励乃至联合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体,全力阻止中国对国际经济首先是国际市场再正常不过的进入,遏制中国之心昭然若揭。
第三,竭力维护美国国际市场份额,减少中国国际市场份额。
历史一再表明,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过程,就是包括市场在内的经济调整过程;每一次巨大危机过后,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新一轮世界经济版图的洗牌。危机后时代,势必形成国际市场新格局。1929—1933年的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机。危机过后,英、德、日等国国际市场份额提高;美、法两国国际市场份额下降。其中美国的市场份额损失更甚,1938年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929年的48.5%下降到32.2%,低于1913年时36%的比重。国外投资存量仅115亿美元,比1929年减少三分之一。1929年至1938年,美国的进口份额由12.2%降至8.1%,出口由15.6%降至13.4%。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才重新夺回失去的国际市场份额,再度称雄世界。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与历次经济危机一样,势必改变原有的国际经济版图,形成国际市场新格局。特别是这次危机改变了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发端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传导,反映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缺陷,已无法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同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开始实质性崛起,在国际领域开始发挥作用,成为改变国际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在过去的两年里,为了使经济摆脱严重的衰退,美国推出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尽管刺激计划效果初现,但由于美国的高额预算通过发行新的国债等方式筹集,产生了严重的财政赤字,外界对美元的信心不足,同时,居高不下的债务将给实际利率造成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压力。高失业率以及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失衡很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并诱发新的社会危机,这就迫使美国更加注重国际市场的争夺,以此转移国内风险,缓解国内矛盾,维护其核心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讲,竭力维护本国国际市场份额,减少新兴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国际市场份额,必然成为美国国际经济利益的第一选择。美国毫不掩饰地构筑国内贸易壁垒,其立足点是美国及以美国为首的排华利益集团在危机后的国际市场新版图中的市场份额。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透过上述三个不同角度的分析,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发生于2009年以来的中美贸易之争,不是一次简单的国与国、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贸易往来的常规争论,而是一场带有对未来主导世界发展趋势的“前卫”性质的前哨之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贸易争端背后的政治学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