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心使者陈逢干的快乐创业之路

爱心使者陈逢干的快乐创业之路

时间:2024-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陈逢干爱心传递的快乐使者2007年11月21日,在宁夏师范学院,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给120名家庭困难的专科生每人发放了2000元的助学金。近年来,陈逢干累计捐款3000多万元。而陈逢干说他是年年明白,天天明白。■饮水思源资助学子陈逢干认为,是第二故乡宁夏让他的事业得到了发展,因此一定要对宁夏人民有所回报。在奠基仪式上,陈逢干又为该项目捐助了1500万元。陈逢干的眼睛湿漉漉的,3

爱心使者陈逢干的快乐创业之路

陈逢干 爱心传递的快乐使者

2007年11月21日,在宁夏师范学院,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给120名家庭困难的专科生每人发放了2000元的助学金。此前,该基金会已经为全区当年考上大学的家庭困难的627名学生每人发放了4000元的助学金。基金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助学捐助已达900多万元。为此,石嘴山市政协委员、大学生助学基金会主席陈逢干2006、2007年连续两度荣获“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

近年来,陈逢干累计捐款3000多万元。只要面对急需救助的弱者,他都毫不犹豫。即使自己没钱也要借钱或贷款,帮助急需者度过难关。

“金钱是身外之物”这个道理,许多人到老还不能真正明白。而陈逢干说他是年年明白,天天明白。早在自己7岁流浪要饭时,就从《放春风等夏雨》那个古老的中国民间故事中读懂了做慈善对别人和社会是多么重要!

陈逢干(左一)向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

■凄苦童年 艰难创业

1958年2月,陈逢干出生在浙江天台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丧父,然而祸不单行,恰逢那时自然灾害,小小的陈逢干被迫离开母亲,和继父走上了乞讨之路。在要饭的路上小逢干听到了一个故事,说的是过去有个叫夏雨的财主,派长工春风去收租,春风却把所收的租金以夏雨的名义捐出去修桥铺路,后来夏雨家道败落了出去要饭,只见一路上都刻着“夏雨路”、“夏雨桥”字样。人们听说是夏雨来了,都争着请夏雨到家吃饭……小逢干每次听到这个民间故事都深受感动,想自己长大后一定要挣大钱,挣了钱也一定要拿出来修桥铺路做好事。

渐渐地,年成好转,吃尽苦头的陈逢干终于摆脱了乞讨的饭碗,能够坐在干净明朗的教室里读书了。然而好景不长,贫困的家境仅仅维持了他4年的读书生活,12岁后被迫缀学,在生产队和大人一样干活,靠挣工分糊口养家。就这样苦苦熬到了18岁,他听说外乡有个社办工厂,陈逢干下定决心,带上从乡亲手里好不容易凑到的100元钱奔赴绍兴,从此迈上了他人生中第一次创业之路。

创业当初,他用筹措的钱做袜业、毛巾买卖。他看到一些工厂把做袜子的下角料当成废物,从小生活非常简朴的陈逢干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就利用这些“废物”开始了自己的织袜事业,变废为宝。之后,他又把这种技术带到家乡。如今,左溪二甲村成了著名的袜业加工基地

首次的成功并没有满足陈逢干创业的“野心”,20世纪90年代初,他决定到上海谋求发展。在上海,他发现塑料袋的市场前景广阔,便从日本引进设备研制改装,垄断了当时上海塑料袋的市场。正在生意越做越顺的时候,1994年陈逢干又看准“真丝牛仔裤”,当时这种产品刚进入中国,他认为该产品前景看好,便不惜代价高薪聘请工程师从中研发新产品。但当他用创新的思路研制出属于自己的产品专利时,命运似乎和他开起了玩笑——原料突然疯狂涨价,一下子涨了10多倍!

此时,又恰逢政府宏观调控,一个又一个的变故使得陈逢干不但前期投入全部血本无归,而且还背上了六七百万元的银行贷款。刚刚开始的创业之路变得越发的艰难。可坚强的陈逢干并没有被这些波折所打倒,他转变思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他说:“如果说没有文化是一种遗憾,那么没有创新的思路就是死路一条。”这次他不再墨守成规,决心改进生产和设备,提高质量和效益。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终于使企业起死回生,走出低谷,并用创新的思路收购了当地倒闭的振兴丝织厂,重新组建了天台华日袜业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陈逢干抓住机遇投资西部。2002年,他又大胆出手,用1000万元竞买下宁夏石嘴山市大榆树沟一家煤矿。目前他除袜业公司和这家煤矿外,还创办了甘肃武威林峰矿业公司和甘肃肃北柏盛矿业公司等企业,并涉足房地产、制药等其他领域

■事业有成 泽被桑梓

不知不觉中陈逢干已在商海中摸爬滚打近30个春秋,30年的商海生涯换回了现今2亿多元的个人资产。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虽然在商海中沉沉浮浮,可陈逢干从来没有忘记家乡当初的贫穷,没有忘记家乡人民曾过着怎样的苦日子。当他觉得自己有一定能力的时候,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慈善事业。在最开始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商家的商业行为,陈逢干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依然做着自己真心想做的慈善事业。他的初衷很简单,不愿别人走自己走过的路。

有人问他:“你如果没钱捐了怎么办?以后老了怎么办?下代子孙怎么办?”

陈逢干说:“我才48岁,还能挣大钱,因为在同等条件下,我的信誉口碑都比别人好,得人心才是最好的生意,以后如果真的没钱捐了,相信大家也会理解。至于下代子孙,首先应该让他们学会自己去挣钱,万一落难了就去要饭好了,走在我捐助过的道路桥梁上,走进我捐助过的学校里,大家会不施舍一口饭么?”

正是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陈逢干一有钱,便到处行善。只要家乡修建桥梁道路时,在捐助人的名单里必然少不了他的名字。他也终于实现自己孩提时的愿望。陈逢干说:“中国有句老话叫‘知恩图报’,以前我吃百家饭长大,全靠乡亲们施舍,现在先富起来了,理当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特别是修桥铺路和教育事业。”

家乡左溪岙地处山区,土地稀少,道路不畅,信息封闭,农民要致富必定要修路。在这期间,即使企业处于困难的情况下,他也不忘资助家乡修桥铺路。据不完全统计,陈逢干自1990以来,赞助家乡各村近100万元,2005年还向天台县慈善总会一次性捐赠善款100万元……

饮水思源 资助学子

陈逢干认为,是第二故乡宁夏让他的事业得到了发展,因此一定要对宁夏人民有所回报。(www.xing528.com)

2007年11月7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老年人社会敬老院奠基,总投资达2160万元,建成后可有效解决辖区孤寡老人免费供养的问题。在奠基仪式上,陈逢干又为该项目捐助了1500万元。

在资助当地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陈逢干还看到有很多贫困学生因穷困而上不起学。他觉得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先发展教育。只有教育跟上去了,才能真正摆脱贫困。

2005年年初,陈逢干决定每年捐资300万元成立“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用于资助宁夏当年考上高等院校的贫困学子,解决了860位宁夏贫困大学生的入学难题。

2005年6月,宁夏的天空格外爽朗,在这片贺兰山下的土地上流淌着阵阵雨润的气息。陈逢干的眼睛湿漉漉的,30年商海生涯磨砺出来的精练干达仿佛不堪眼前场景一击:400多名愁肠百结的贫寒学子喜出望外地领取助学金,上千人为拥有继续上学的机会喜极而泣……默默地注视着这些幸福的孩子和家长,他自己也感动不已。

2006年,陈逢干履行承诺再次捐资300万元,首批资助472名本科生每人4000元奖励,2名文理科状元每人1万元,第二批再次资助200名专科生每人2000元。

2007年高考,当被长安大学录取的受助学生霍玉婷和家长还在为学费发愁时,这笔资助对这个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等于雪中送炭。霍玉婷感慨地说:“我们不仅得到了一笔关键的资助,而且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回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应该成为我们终身不变的信念。”

2007年11月21日,在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金发放大会上,陈逢干表示,作为企业家,既要抓住机遇,靠党的好政策去创造社会财富,也要扶贫帮困,以爱心构建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陈逢干语重心长地对这些新生说:“其实,我和你们一样,自幼生长在贫寒家庭,经历了许多生活磨难。我自己体会,磨难也是一笔财富,它能教会我们怎样对待人生,怎样树立志向。我相信,你们都能从中悟出道理,走出精彩的人生道路,最终报答国家和社会。”

放飞梦想,已经不仅仅是陈逢干自己可以在商海中实现的举动。如今这些孩子因为自己的援手可以顺利张开翅膀,是何等幸事。对于陈逢干自己而言,一生最大的心愿——成立一个助学基金会,如今已经顺利设立了。

谈起做慈善,陈逢干仿佛有说不完的话。慈善排行榜的舞台对于他已经不是陌生之地,对于这个排行榜,他认为并不是那么重要。他说:“排行榜对我自身而言不是很重要,因为上不上榜我都要做慈善。真正做慈善的人不会在乎这个榜单,能排上,是荣誉,排不上,也照样做慈善。但是排行榜又是很重要的,它会使中国慈善更为规范,对于企业家做慈善会有一个促进作用。让大家有竞争,大家都会努力,就好像学生考试都想得第一名是一个道理。”

成立“宁夏陈逢干大学生助学基金会”后,陈逢干觉得“挺对”,所以,他表示要继续做好自己的慈善事业。他说,“很多企业家不是贫苦出身,可能没有深刻体会过社会帮助的重要性,所以表现得比较自私。他们可能想,我困难的时候没有人帮我,现在我有钱了我也不管别人。其实不是这样的,要把别人的不好忘记,记着别人的好。那你就会去做好事,想明白的人都会去做好事,不做是傻瓜。你有几个亿,十几个亿,你不为社会作贡献,人家都不知道你。你在慈善事业上做得多,人家自然就知道你了。”

■用心慈善 世代传承

有人曾经问陈逢干,他设立的这个助学基金会打算办多久?陈逢干表达了自己的心愿:“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我要一直办下去。将来,我还要我的孩子继续办下去,直到宁夏考生不再贫困为止。”

自从成立了助学基金会,陈逢干开始谋划利用基金会组织开设新闻发布会,作专家讲座。将当地的企业家集中起来,宣讲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社会主义慈善事业的重要性,使更多的企业家能够走进社会公益事业。“讲明白为什么有钱人这么多,却很少有人去做慈善?把这个谜解开以后,大家都会去做。在西北地区已经有十几个像我一样专门去做慈善事情的企业家了。”

30多年来,陈逢干做慈善持之以恒,并且越做越大。从家乡浙江天台,到第二故乡宁夏,人们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最具爱心的名字。2006~2007年,陈逢干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然而他却仍然保持着最初的平和与低调,坚持做个实打实的慈善企业家:“只要我有能力,就要帮助别人。和谐社会需要社会团体相互帮助,相互沟通,这样社会才能发展起来。”

陈逢干决意要一辈子将慈善做下去,并且努力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地带动身边的人,带动整个社会都来加入到发展慈善、促进社会和谐的队伍中来。

他寄望于自己的子女将来也能够继承自己的慈善事业,因此陈逢干十分注重对他们慈善精神的熏陶。他甚至把自己的孩子带到捐赠现场,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种美德和幸福。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说:“贫困的孩子和你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他们不幸出生在了贫困的家庭。但是,他们一样可以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摆脱贫困。”

陈逢干说:“他要用自己多年来的行动告诉人们,慈善不仅是用钱在做,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慈心善举不分大小,点点滴滴便可汇聚成爱的海洋。”

一位感情质朴的民营企业家,一位知恩图报的慈善家,一位心系和谐社会、以传递爱心为已任的快乐使者。如今,陈逢干已实现了自己助人的梦想,并一如既往的在慈善的康庄大道上播洒着爱的种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