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马玉龙:创业之路,将土豆变金豆

马玉龙:创业之路,将土豆变金豆

时间:2024-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马玉龙把土豆变成“金豆”的人■心系父老回报家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黄河支流清水河的中游有个县叫同心。马玉龙已成为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在企业取得显著经营成果的同时,马玉龙个人也获得了国家、自治区、市、县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2000年5月,马玉龙创办了宁夏吴忠天启薯业有限公司,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第一个提出在同心县旱作区实施马铃薯产业开发项目。

马玉龙:创业之路,将土豆变金豆

马玉龙 把土豆变成“金豆”的人

■心系父老 回报家乡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黄河支流清水河的中游有个县叫同心。这里是马玉龙的家乡。在这片热土上,他创建了宁夏吴忠天启薯业有限公司。

马玉龙(左三)向当地农民马铃薯订单种植宣传

天启公司以“订单种植”的形式,在宁夏南部贫困山区率先建成无公害马铃薯和绿色食品马铃薯种植基地46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马铃薯30万亩;在同心县预旺镇南关村、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新淌村建成国内最大的全地下式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保鲜贮藏基地,贮藏规模达20000吨;在宁夏农村建成第一个信息化、自动化、专业化、规模化产地批发市场——宁夏预旺马铃薯批发市场,实现了和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对接,使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步入信息化快车道。市场马铃薯年吞吐量达10万吨,年成交额达5000万元以上;先后引进、示范和推广马铃薯新品种2个,累计为项目区薯农提供优良种薯11000吨,培训农民达21300人(次);在项目区大力推广综合配套实用栽培技术9项,为项目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科技生产服务,为项目区25万农民提供农机化全程服务。

公司先后在福建、上海、广州等南方12个专业销地批发市场上建立了“天启”牌马铃薯营销网络,营销渠道畅通稳定,鲜薯全部销往沿海城市,“天启”马铃薯已成为菲律宾外商独资企业——福建禾乃(石狮)食品有限公司稳定、可靠的专用型原料。

2000~2007年,在天启公司的带动下,同心县和固原市原州区销往全国各地的优质马铃薯达60万吨以上,为薯农变现突破3亿元,带动项目区25万农民年人均增加产业化收益200元以上。

天启公司在经营项目过程中,重点吸收宁夏南部山区农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农村计划生育模范户、贫困农民、下岗职工,特别是带领当地有文化的青年农民从事马铃薯产业化经营活动,带动他们共同创业

项目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农村劳务、运输、餐饮和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贫困地区农民拓宽了增加收入的渠道。项目建设还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盐池县、红寺堡开发区、海原县、甘肃环县、陕北榆林等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以辛勤的汗水对家乡的回报。

马玉龙已成为宁夏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2004、2005、2007年,公司先后被同心县委、县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光荣称号;2006年被同心县委、政府授予“十大农业产业化先进企业”;2004年被自治区团委命名为“宁夏青年创业示范基地”;2006年被吴忠市命名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企业”,2006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自治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2007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服务新农村建设百佳乡镇(民营)企业”称号,2007年,公司经营的“天启”牌马铃薯,被宁夏自治区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特授予“宁夏名牌产品”。

在企业取得显著经营成果的同时,马玉龙个人也获得了国家、自治区、市、县授予的多项荣誉称号。2003年他被团中央和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标兵”称号;2004年被吴忠市授予“首届吴忠青年创业成才奖”;2007年被自治区授予第八届“宁夏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2007年被团中央、水利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和全国青联评为第十二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并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荣誉不知要靠多少的汗水才能够获得,成功与挫折,欢笑与泪水,在创业的旅途中浓缩为一曲铿锵的乐章

马玉龙在开发宁南山区马铃薯产业过程中,依赖的是其创新的经营理念,规范的经营机制,立足长远的发展战略,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诚信经营和打造精品的企业文化,以及团结协作的员工队伍。

■红色同心 播种希望

同心是一个红色圣地。1936年10月,西征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聚同心,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同心县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地区,也是一个贫困地区。马玉龙就出生在同心县预旺镇一个回族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为报答这片土地的养育之恩,他放弃在校任教和三次到行政单位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以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服务家乡人民。

1998年以前,同心县东部山区种植马铃薯还处于自然经济形态,农民自种自吃,剩下的喂牛喂羊,从来没有想到过大量种植马铃薯拿到外地市场去卖钱。

1998年秋天,马玉龙第一个进入同心县东部山区开始收购当地农民生产的马铃薯,到福建、广东组织试销,使家乡的马铃薯首次在南方市场上与消费者见面。在购销马铃薯的同时,他对当地是否具备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的条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邀请专家对当地自然条件,以及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和栽培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专家论证的结论是:该地区土层深厚,土壤偏沙,土质松软,气温冷凉,降雨量集中,素有“二阴地”之称,且土壤中含有天然丰富的钾元素,正是优质马铃薯生产的理想区域。通过调查研究,更加坚定了他在家乡开发马铃薯产业,并以此带动当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决心。

1999年,马玉龙走家串户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动员预旺镇的农民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一方面,他拿出现款批量收购,批量外运销售,从而增加了该地区马铃薯在南方市场的占有量,让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另一方面,经多方筹资,他率先在同心县预旺镇南关村投资25万元建成两座全地下式马铃薯保鲜贮藏库,收购贮藏马铃薯并在南方市场上进行反季节销售,为山区马铃薯跨季节长线销售另辟蹊径,当地农民生产马铃薯的收入有了明显增加,自愿种植马铃薯的农户越来越多。这些经营活动,为公司后来实施马铃薯产业化扶贫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5月,马玉龙创办了宁夏吴忠天启薯业有限公司,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第一个提出在同心县旱作区实施马铃薯产业开发项目。通过引进、繁育、示范和推广马铃薯新品种,举办产前、产中、产后培训,使广大薯农积极选用新品种,及时掌握新的栽培技术,从而提高了项目区薯农种植经营马铃薯的水平,使马铃薯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000年以来,马玉龙先后主持实施了中央财政支持同心县马铃薯产业化项目、国家发改委支持同心县预旺马铃薯批发市场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同心县马铃薯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支持同心县预旺马铃薯批发市场扩建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固原市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等12项重点项目建设。

天启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把诚信经营作为公司发展的根基。自经营马铃薯产业以来,公司收购鲜薯从未给项目区农民打过白条,极大地调动了项目区薯农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随着同心县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2004年开始,马玉龙将项目实施区域逐步从中部干旱带向固原地区延伸,在固原市原州区东部山区实施马铃薯产业开发项目,并得到了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天启公司取得了丰硕的经营成果。(www.xing528.com)

■大胆实践 勇于创新

天启公司在实施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产业化经营项目过程中,创造性实践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四位一体,一步到位,实现三赢”产业开发模式。“四位一体”,即“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科技支撑+薯农联动”;“一步到位”,即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将政府项目、科研成果、农民生产的商品薯一步到位引向市场;“实现三赢”,即项目建设最终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三赢”效果。“四位一体”模式包括9大运行步骤,即:订单种植,价格倒挂,反租倒包,种薯赊销,建设种薯和商品薯保鲜贮藏库,引进良种,推广技术,提供服务,举办培训,创新用工制度,组建农机化服务合作社和马铃薯种植技术协会,以“公司+合作社+薯农”紧密型利益共同体的形式,创建宁夏预旺马铃薯批发市场。

“四位一体”模式运行步骤,将政府公共财政扶持资金落到实处,集中体现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市场经营机制,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项目区薯农服务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求得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是项目运行的机制保证。

马玉龙向调研组领导介绍公司情况

“四位一体”模式受到了自治区有关领导和农业专家的高度关注,被称为“天启模式”,并在全区推广应用。目前,项目建设呈现出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格局,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同心县和固原市原州区加快农村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土豆”变成了“金豆豆”。初步实现了自然优势向规模生产优势的转变,生产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变,“小土豆”向大产业的转变。

在谈到公司今后的发展时,马玉龙满怀信心的说:“天启公司将继续打造集生产、流通、科研、深加工一体化的‘天启航母’。天启人要驾驶着这艘‘航母’,引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更多的老百姓依托马铃薯产业,依靠科技,自主创业,走‘造血型’脱贫致富的路子。”

创业第一关吃苦加坚持。任何人,任何企业,在创业之初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马玉龙也不例外

认识马玉龙的人都知道他有个外号叫“马土豆”,在大家眼中,他就是“天启”牌马铃薯的形象代言人,那一个脑壳很像是一个具有智慧的土豆。

1998年9月,“天启”牌马铃薯首次销往厦门。由于气候炎热,加上没有销售经验,发运到厦门的马铃薯生意做亏了。接着再发运销售,又亏了。马玉龙是回族,厦门同安区没有清真饭馆,他只能吃方便面,一吃就是两三个月。1999年7月,同样是闷热天气,在贺兰县收购的24万斤马铃薯运到厦门后,变成腐烂的了,这次生意,他全赔了。为了减轻他当时的压力,他的伙伴以善意的谎言说赚了。其实是大家从别处借钱电汇给公司的。1999年9月,在甘肃景泰县收购马铃薯时,为了节省钱,马玉龙和他的伙伴5个人住在农户家,每天都吃馒头咸菜,一吃就是60多天。

创业是艰难的,是辛酸的。这是他创业初期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次,在他乘长途汽车从固原返回吴忠的路上,摸到身上仅有的五毛钱时,想到明天连差旅费都没有着落,一时因酸楚难过而失声大哭,车上的人都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

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是马玉龙在创业中一直抱有的坚定信念。有这样的信念支撑,使他昂首踏过眼前的荆棘之路。

正如他所说:“成功是优点的积累,失败是缺点的积累。一点一滴积累,积点滴而成江河,积跬步而致千里。步子虽小,步履艰难,但不言放弃。小积累是小成功,大积累挺过来则是大成功;创业需要耐力,人生最美丽的舞蹈是戴着镣铐走出来的。”

马玉龙董事长(右一)在西部科技经贸合作签约仪式上签订马铃薯销售协议

■与民同富 同忧同喜

回族同胞的正确乜贴(举意的意思)观就是“乜贴举端,乜贴举宽”。这个乜贴观体现在天启公司的经营理念上,是全心全意为项目区薯农服务,以此求得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一次演讲会上,他说,与我们签订单的老百姓不能依托马铃薯产业富起来,我们富起来是没有道理的;与我们签订单的老百姓依托马铃薯产业真正富裕起来了,我们不富裕也是没有道理的。让项目区的老百姓受益,我们也就有了成就感。我们的创业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要与员工公平公正,同忧同喜;要与项目区百姓公平公正,同忧同喜;要与国家公平公正,同忧同喜。只有大爱,才能激发心智,才能有做不完的事,才能迸发出使不完的力和劲。

通过努力,最终要把项目区建设成为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物质条件及精神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和谐项目区,使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这就是马玉龙从事马铃薯产业的世界观价值观

■制定方略 再谋发展

在事业的发展进程中,马玉龙始终把目光看的更高,更远。结合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的山川互动战略,他有着自己的设想。

扩大订单种植面积。2008~2010年,通过“订单种植”的形式,使项目区优质马铃薯种植面积由目前的46万亩扩增到60万亩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种植优质马铃薯40万亩以上,依托科技提高单产,使基地农户依托马铃薯产业年人均增加产业化收益,由现在的200元增加到350元以上。

精心打造“天启”马铃薯品牌效应,建设通畅的马铃薯营销网络体系,争创“天启”马铃薯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使“天启”马铃薯牢固占领国内马铃薯批发市场的制高点。使项目区成为上好佳、百事等全国著名马铃薯食品加工企业可靠的原料基地和菜用型马铃薯出口基地,以此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流通。

市场化运作良种繁育体系,建成国内最大的全地下式种薯和商品薯保鲜贮藏基地,建成大型马铃薯产地批发市场。大力推广机播机收,实现马铃薯种植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挥比较优势,把项目区建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马铃薯生产基地。引进马铃薯通风保鲜技术,引进商品薯清洗、杀菌、上光、抑芽生产线。进一步开拓马铃薯市场,实现与终端市场对接,重点与厦门、广州、上海、武汉、杭州等国内大城市销售市场对接。在原有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鲜薯向马来西亚、菲律宾、阿联酋等国家的出口量。引进外地企业与鲜薯营销大户,共同开拓中部干旱带和固原地区马铃薯产业。加强产品与市场研发体系建设和技术人员培训。对项目区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如抗(耐)旱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生产,节水技术的开发、引进和应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以及建设优质高效的生产技术体系。

有了好的谋划就付诸行动,马玉龙一定会越走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