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杨兴义:硬汉子的创业之路

杨兴义:硬汉子的创业之路

时间:2024-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杨兴义汉子杨兴义提起汉子,人们自然联想到《水浒传》里的杨志、赤发鬼刘塘之类劫富济贫、啸聚山林的江湖好汉,他们是一群满腿泥巴、怒目环视、疾恶如仇的无畏壮士。杨兴义,正是这样一条汉子!麦子拔不干净,挨饿的是杨兴义。苦难陪伴着杨兴义、杨兴义伴随着同心县田老庄,终于熬到了新中国成立。因为龙王爷不归杨兴义管,政策不归杨兴义管,一切都是命。而杨兴义是条硬汉子,这口碑一直栽在乡亲们的心坎里。

杨兴义:硬汉子的创业之路

兴义 汉子杨兴义

提起汉子,人们自然联想到《水浒传》里的杨志、赤发鬼刘塘之类劫富济贫、啸聚山林的江湖好汉,他们是一群满腿泥巴、怒目环视、疾恶如仇的无畏壮士。而在人们心里,汉子应当是充满血性和阳刚之气,具有侠肝义胆、助人为乐的英雄,是事业成功、让人羡慕的楷模!

杨兴义,正是这样一条汉子!

■穷汉杨兴义

童年,本该是美丽多彩又富于幻想的黄金年龄,而杨兴义的童年却是在一把眼泪一把糠的困境中度过的。6岁丧母,7岁给地主揽工,饥寒打熬的岁月给他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投下了苦难的阴影,同时也孕育了他力克贫困的坚韧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倔犟性格。

给东家放羊,管吃不管穿,更没有工钱,为了拉活一条命,杨兴义的爹咬着牙忍了。

羊啃了人家的庄稼,挨打的是杨兴义。

麦子拔不干净,挨饿的是杨兴义。

酷暑饥渴时,喝自己尿的也是杨兴义。

苦难陪伴着杨兴义、杨兴义伴随着同心县田老庄,终于熬到了新中国成立。

晴朗的天空给了杨兴义鸟儿般的自由,可寒苦的家境却幽灵般缠绕着他的父亲。一家老小吃了上顿找下顿,3个鸡蛋过个年。共和国的20世纪50年代是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也是喜忧掺半多事之秋的年代。党的光辉普照大地,而伤痕斑斑的国家却难以呵护到她的每一方子民。所以,田老庄依然是干旱的田老庄、贫穷的田老庄,只有靠天老爷的恩赐下两场透雨,方能让百姓填饱肚子,维持生计。

杨兴义从小就从老人们的口中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亘古格言,而14岁的他却因家境贫困而与学堂无缘。看着家境好的孩子每天挎着书包从他家门路过时,他苦苦央求老爹,允许他上半天学,干半天活。他的愿望实现了,终于踏进了离家4公里的小学校,攒上5个鸡蛋换课本,笔是山羊毛捆扎在木棒上,墨是泡软的红土,纸是一块废旧的方砖。刻苦的杨兴义勤奋好学,一学期跳一级赶了上来。然而,好景不长,家里的一场变故硬把他从学校里拽回来,使他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

时值1958年,杨兴义16岁。

硬汉杨兴义

一个少年的肩上要是压上成年人的重荷,那一定是为了生计所迫,毫无选择。

杨兴义挣钱的第一桩活是修公路。穿山越岭的路自然是崎岖坎坷的路,施工异常艰难。杨兴义是苦出身,干活不惜力,豁出命砸石填沟,为了民工兄弟们的生命,他可以扛住撬棍将滚下山坡的巨石稳住并改变了下滑的方向。于是,便有了硬汉子的名声。区委书记念他憨厚实在肯买力,便举荐他到青铜峡化工厂当工人,临行前,还为他置办了一套行装。至今,他念念不忘这位老书记的恩典。

化工厂因中苏关系恶化而下马,杨兴义无可奈何地返回故里。一个偶然的机遇把他推上了大队会计的“宝座”,掌管着1000多口人的“生死簿”。他因廉洁勤勉而深受父老乡亲的抬爱,一年后,升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深山大沟里的农民眼中,书记不亚于吃皇粮俸禄的朝廷命官,而杨兴义却深知这是共产党的恩德,也是命运对他的厚赐,所以,他拼命地为老百姓效力。翻山越岭,马不停蹄,为了传达上级的一个指示,一昼夜要翻2座山、4道沟,跑遍6个生产队。为了接济两位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的断炊之困,他从家里毅然扛走仅有的30斤黄米,再骑上自行车,连夜往返200里,向亲戚家借口粮,因为他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乳儿。

这就是杨兴义。为了全大队的老少爷们能吃个肚儿圆,他几乎想白了头发、跑断了双腿、费尽了心机、奋斗了7年,可全队面貌依然如故,但父老们并不怪他。因为龙王爷不归杨兴义管,政策不归杨兴义管,一切都是命。而杨兴义是条硬汉子,这口碑一直栽在乡亲们的心坎里。

从1972年开始,杨兴义当了10年田老庄公社家具厂厂长,动了10年脑筋,拼了10年老命,硬是将只有一盘碾子、四把钢锯、一台缝纫机的破厂办成了一个拥有厂房大院,木、电工车间,交通工具初具规模的集体企业,在当时的同心县挂了头牌。杨兴义的思维被囚禁在方寸之地,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只有小打小闹、修锅补碗,如此而已。10年小厂的经历使杨兴义开启了智慧,学会了经营。

■铁汉杨兴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中国人讲述了一个春天的故事。杨兴义心领神会,受益匪浅。

他涉入商海,小试牛刀,从亲朋好友处凑钱买了一台大卡车,开始了他的发家之梦。

穷怕了的中国农民对政策怀着病态式的焦灼和渴盼,而一旦财富敲响门扉的时候,他们又显得忐忑不安,手足无措。杨兴义挣够20000元运费的时候,数钱的手便籁籁颤抖、眼睛湿润、喉头发紧。他为自己生平第一回拥有如此巨大的财富而感到心惊肉跳,他只想站在山顶上狠狠地吼一嗓子:杨兴义有钱了!做梦都想不到的20000元啊!但他又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审视自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时,心里又感到惶恐不安,唯恐哪一天有人要清算、要割他的尾巴。

杨兴义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撰写学习体会

思想在动荡、汽车在摇晃,几年下来,他的汽车跟骆驼一样,拴成了链子,由一挂变成了九挂,由个体运输变成了私营公司,不折不扣地发家致富了,成了田老庄乡的首富。田老庄乡太小,已安放不下膨胀的杨兴义,杨兴义的翅膀硬了,需要飞到山外去闯荡,去寻找新的天地。于是杨兴义开着他的大卡车,率领全家子弟兵打入首府银川,设点收购废品,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收购废品是件异常脏累辛苦的活计,既要能撕下脸皮,又不能怕苦怕累。苦出身的杨兴义看准了这一行的潜在利润,便义无反顾地率全家玩命下苦。先后在南门桥头、光华门、西门等地设点收购,销往石嘴山、大武口等地,一年净赚80万,杨兴义乐了!全家人乐了!这么多花花绿绿的票子在农村十八辈子也挣不来啊!破烂王杨兴义率领全家继续奋战,立志在银川要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这位从山里走出来的农民汉子凭着他铁板一样的体魄和灵活机敏的头脑,边干边琢磨,如何能干一场比收购废品更大的事业。

看着趋之若鹜的淘金者涌向陕北,杨兴义的心动了。他一边指派大儿子彦聪到定边采油区探风,一边带着小儿子彦俊到处求高人讨教。几经反复揣摸论证,决定冒险,暂停收购,移师陕北。

杨兴义按程序上缴了井位费,雇聘了钻井队,定位开掘。这是一次命运的转折,是人与自然的拼搏,是衡量气度的天平,也是激流滚滚的险河。杨兴义从决定冒险的那一刻起,便将生死胜败置之度外。他将多年创业的全部积蓄砸入3000米深的油井里,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人一旦不怕死,那死神便会敬而远之;人要是决定历险失败时,那胜利就会扑面而来。

杨兴义是幸运的,命运没有辜负他。掘井期间,他率领全家子弟兵驻守井边,风餐露宿,日夜熬战。身板瘦了、眼圈黑了,但精力依然旺盛之极,不时从周边采区传来井枯的不幸消息没有动摇他的信念,他不能倒下去。冥冥中似有一种外驱力在支撑着他,他深信好运会眷顾他的。当钻头进入2900米时,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睁大双眼紧盯着井口。“井枯。”钻井队队长面无表情地说。当进入3000米时,依然是井枯;3100米,井枯;3200米,井枯。他有点沉不住气了,干渴的喉咙喷吐着火焰。儿子彦聪和彦俊搀扶着他,不断地安慰他说:“大,你要稳住,我们的井会出油的。”果然,当钻头进入3340米处,一股浓黑的液体箭一般射向天际——终于出油啦。

第一口油井以日产21吨原油的喷吐量给杨兴义注射了一支强力兴奋剂。他匡算,按当时国内原油价格每吨850元计,每天毛收入可达17850元,一年就是6426000元,除去税收和所有费用,效益十分可观。

杨兴义成功了,这成功里蕴涵着他和全家人付出的艰辛和汗水,昭示了一个中国古老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从喷井的那一刻起,他心底里便升起了庄严和神圣,涌动着无与伦比的自豪感。本属国家开采的石油资源因政策的惠泽而令私营者受益,这是前所末有的机遇,他似乎认定自己是中国的阿里巴巴,已经触摸到了“芝麻开门”的钥匙,将要打开宝库的大门。于是,他以第一口喷井的事实和良好的信誉,从亲朋好友处筹措了大量的资金,一鼓作气,不断开掘新井。赵公元帅似乎格外垂青于他,他居然开一口喷一口,从末发生过井枯现象。截至2003年年底,他已先后开掘了100多口油井,年产值达数亿元以上。从此,杨兴义便由破烂王一跃而为采油大户,真正变为“日进斗金”的巨富。

■富汉杨兴义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年穿着老羊皮袄,从田老庄大山沟里走出来的庄稼汉杨兴义,如今已是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阔老板。这期间所经历的时代反差和物质反差实在太大,大得令人难以想象。一辆大卡车的4只轮子不停地运转一年所得收入不过20000元,和上百口油井喷吐的年产值数亿元相比,倍数几乎是天文数字,而这巨大财富的拥有者并非比尔·盖茨式的高科技智能型人物,他只是上过几年小学的农民汉子。在创业过程中,杨兴义所付出的智慧和辛苦并不比一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总裁逊色。

人若有了钱,社会地位就会发生变化;人若有了大钱,风水都会跟着顺转。如今的杨兴义,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留着板寸银发,一脸忠厚之相的杨公若老僧坐禅,镇定自若。睿智的双眼、静观事态的变化,20多年的闯荡历练已将他磨砺成一个遇难不悲,遇险不惊的铁汉子。他说,他的发迹,一靠政策,二靠头脑,三靠机遇。所以,他首先感谢共产党、感谢邓小平,没有改革开放,他永远都跳不出田老庄的阴洼区间,因此,当他有了钱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回报国家!而回报国家最有效的手段是依法纳税。杨兴义是诚实汉子,虽在商场闯荡多年,始终没有染上奸商的习气,农民的淳朴厚道和信义为先的优良品质已根深蒂固。他见不得弄虚作假的人,更厌恶背后靠偷税漏税聚敛钱财的人。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7年年底,他已累计向国家交纳税金2.2亿多元。

杨兴义的第二个心愿是:有了钱,不可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和社会上需要救助的人。多年来,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贫困学生,受灾的地区和人民,家乡的父老们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数额已达3000多万元,深受宁夏社会各界的钦佩与赞誉。

1998年5月,宁夏贺兰县金山乡遭遇特大暴雨洪灾,杨兴义闻讯后及时捐助现金和水泥物资计23.5万元。

1998年7~8月,先后两次给考入清华大学固原贫困学生杨小刚捐助学杂费22500元。

1998年,向濒临倒闭的固原造纸厂注入40万元资金、35万元的原料救助,遂使该厂恢复了生产、摆脱了困境,而杨兴义却为此背上了数百万元的贷款。(www.xing528.com)

1999年4月25日,为同心县田老庄乡光彩事业捐款5万元。

1999年4月25日,为同心县捐资60万元成立了“杨兴义救助贫困学生基金会”。

1999年5月,为震惊全国的银川“4·20”特大袭警案牺牲的殉难烈士捐资1万元。

1999年,为家乡修路捐资8万元。

1999年,为“宁夏海外联谊会”捐活动资金10万元。

1999年,为“兴义杯统战理论知识竞赛”捐资3万元。

1995年~1999年,多次为陕北定边县、宁夏同心县的父老乡亲及员工亲属的婚丧嫁娶等活动捐助50万元。

2000年2~4月,先后给吉林北华大学工学院贫困生马鸿,清华等校的杨小刚、卢俊宇、张淼淼等人资助学费6万余元。

2000年“六一”儿童节,给宁夏红寺堡光彩小学捐赠教学用品及学费2万元。

2000年9月2日,杨兴义从《宁夏日报》获悉平罗县火车站职工白福祥的女儿白银花考入大学因家庭特困而求助社会援助,便驱车亲往白福祥家,为白银花捐了4年大学的全部费用2万元。

2000年9月,向宁夏社会主义学院捐赠电脑10台,价值7万元。

2000年10月,为身患绝症的女大学生何瑞云捐助医疗费1.1万元。

同年11年,向同心县受灾群众捐赠50吨面粉,价值10万元。

同年岁末,向银川市、定边县等地的困难群众及公司员工赠慰问金30万元。

2001年元月,给同心县王团乡阿布条小学捐款5万元。

同年1~3月,为宁夏司法厅、宁夏律师协会举办的宁夏首届律师辩论大赛,宁夏日报社举办的优秀记者奖励活动,宁夏党委宣传部、宁夏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兴义杯纪念建党八十周年有奖征文,自治区民进、自治区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兴义杯西部大开发知识竞赛,宁夏民进举办的书画展,同心县王团乡文化站等捐赠16万元。

同年3~7月,为本公司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出国留学,为红寺堡光彩小学兑现助学金,为吴忠市焉正兰俩子女同时考入大学无力缴纳学费,为同心县苏生俊、固原县马萍等上大学困难学生共资助80000万元。

同年10月,在陕北定边县兴建“兴义光彩小学”,投资105万元,校名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所题。

同年9月,为同心县贫困区赠订《人民政协报》《宁夏日报》《新消息报》《宁夏政协报》《吴忠日报》,为自治区政协委员赠订《民营企业内参》等报刊计16万元。

同年10月,为中共同心县县委宣传部赞助贫困地区宣传费8万元。

岁末,为公司员工及家乡受灾群众捐资30万元。

2002年上半年,先后向定边县孤儿学校,同心县石狮镇希望小学,红寺堡光彩小学,同心兴义光彩学校,定边县店房洼、西仁沟、黄湾乡3所小学捐资10万元。

同年7月,为宁夏固原贫困大学生杨小刚读清华硕士研究生资助学费5万元。

同年8月,捐建同心县天台山光彩林150万元。

同年8月,资助贫困大学生马振林、马小林、杨小龙、魏丽萍、王蓉、苏林等人学费5万元。

同年8月,建立红寺堡“兴义光彩教育教学奖励基金”,捐资3万元。

同年9月,先后给定边县“兴义光彩小学”、同心县“兴义光彩学校”、同心县“韦州女子阿语学校”及天台山光彩林捐资70万元。

同年11月,向吴忠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捐赠图书购置费60万元。

同年年底,向全区赠订《人民日报》400份,价值12万元,给人民日报社资助宣传费18万元。

2003年年初,先后给定边县贫困学校、同心县贫困学校及《民营经济内参》杂志社、《同心志》编辑部等捐资15万元。

同年下半年,先后给全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全国光彩成果展、全联光彩大厦、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书画展、全国民营经济内参年会、民营经济论坛、自治区工商联等捐资120万元。

2004年,先后为同心县老区促进会,定边“兴义光彩小学”,红寺堡光彩小学,红寺堡贫困学生马国宝、马金国及冯娟、魏玉刚、杨伟亮等捐资图书费、学费计20余万元。

2005年,先后为东南亚海啸、全国石油协会、长庆石油控股公司、贺兰县常信乡两所小学改建、旅游景点中的文物维修、文化扶贫等项目资助经费88万元。

2006年,先后为同心县扶贫救灾、宁夏电视台春晚、红寺堡学校、天台山光彩林、自治区青联、固原贫困生、《华兴时报》《光彩慈善》专栏、统战部印刷费等捐资81万元。

2007年,先后为扶贫助学、社会公益活动捐助近百万元。

2008年,杨兴义没有终止慈善义举的脚步,当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震灾后,他慷慨解囊,捐资30万元,缴纳特殊党费1万元。“大爱无言”,他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呵护着他身边的弱势群体,关注着社会公益事业。他对社会的贡献远不止这3000多万元的爱心捐赠,在他集团就业的1000多名员工全部是农民工和下岗职工,每年每人工资的平均额为1.6万元,仅工资一项就要支付近2亿元,加上给国家上缴的各种税费5000多万元,做为一个民营企业,能为社会作如此巨大的贡献实在是难能可贵。为此,他得到了党和政府的相应回报。

1998年被自治区评为“救灾捐赠模范个人”,1999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01年荣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同志颁发的“中国光彩事业奖章”,2001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2003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荣获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爱心捐助奖章”,2005年被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工商联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07年被评为宁夏首届“十大慈善人物”。社会各界群众自发赠送企业和杨兴义本人的锦旗、牌匾达73件,中央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发表有关企业的事迹报道达140多篇。同时,他积级参政、议政,关心国家大事,曾先后担任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等社会职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宁夏兴俊实业集团为了实现未来5年“六个翻番”的宏伟目标,杨兴义带领董事会一班人,对家族管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确立了集团“五个统一”的管理目标,即经营计划与经营决策的统一,人事管理与人事制度的统一,财务管理与财务制度的统一,分配原则与分配制度的统一,内部机制与规章制度的统一。同时建立了财务、人事、投资、业务四大管理体制,使企业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董事会一班人决心把企业建成“内功扎实,机制创新,管理科学,决策民主,技术先进,发展强劲”的一流民营企业,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