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通过研究解决劳动保护法律问题

通过研究解决劳动保护法律问题

时间:2024-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就是旨在调整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并予以保护。

通过研究解决劳动保护法律问题

劳动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武汉东湖学院政法学院 丁恒越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社会难以实现。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就是旨在调整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并予以保护。本文从劳动保护法的概述、劳动保护法的内容、劳动保护工作的方法以及劳动保护法的重要意义四个方面,来对劳动保护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我国劳动保护问题的解决尽上一点绵薄之力。

一、劳动保护法的概述

劳动保护法,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与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家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实行劳逸结合、加强女工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法律规范,统称为劳动保护法。制定劳动保护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法律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立、维护和发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劳动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劳动保护法包括了调整劳动保护关系以及与劳动保护关系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我国劳动保护法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保护的立法和监察

劳动保护的立法和监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生产行政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加班加点审批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劳保用品发放制度及特殊保护制度;另一方面是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如设备维修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2.劳动保护的管理与宣传

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对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职工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在监督检查中,应注意发现职业危害及生产安全方面等危害职工健康和生命的隐患。一旦发现隐患,在向用人单位及时指出的同时,还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卫生行政和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各用人单位必须重视职工劳动保护权益,要遵守国家工时制度,依法组织生产,不得违反《劳动法》规定强迫职工加班和超时加班,并按规定在组织职工延长工作时间时听取工会意见和征求职工意愿;要遵守《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劳动范围内的劳动;要遵守《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不得侵害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要按规定做好未成年工的体检工作;要遵守《劳动合同法》,将劳动保护列入签订劳动合同的内容,明确用人单位和职工在劳动保护方面的权利与义务,让职工充分享有其对岗位和工作的知情权。此外,工会组织要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人员的基本台帐,详细记载具体情况,建立好个人从事特殊岗位的记录。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按以上要求进行日常巡查。

3.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各种伤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事故,为职工提供安全、良好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为了消除生产中引起伤亡事故的潜在因素,保证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生产单位要在技术上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和消除突然事故对于劳动者安全的威胁问题。安全技术的任务有:分析造成各种事故的原因;研究防止各种事故的办法;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研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安全措施。各种安全技术措施,都要根据变危险作业为安全作业、变笨重劳动为轻便劳动、变手工操作为机械操作的原则,通过改进安全设备、作业环境或操作方法,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工业卫生

工业卫生是为了改善劳动条件,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危害职工健康,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在生产中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的总和。它主要解决威胁职工健康的问题,以实现文明生产。

5.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

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关怀和尊重,反应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休息权同样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人权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休假的要求逐渐提高,休假的现实条件逐渐成熟,带薪休假的可行性也越来越大。带薪休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对劳动者休息休闲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是社会福利提高、社会进步的标志。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劳动长度或强度过大不仅损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整体劳动效率的提高,甚至带来负面效应。适当的休息有利于劳动者调节工作压力。劳动者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得到尊重,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关怀后,也会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有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培养与单位的和谐关系,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创造力。

6.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进行特殊的保护,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社会公平、人的权利充分得以实现为重要标志。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法律制度,正是基于这一社会目标而建立并为这一目标发挥作用的。无论是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还是对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都有利于提高人口的质量。而人口的质量和劳动者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又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条件。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首先取决于该民族人口的兴旺发达。女职工担负着孕育下一代的特殊社会使命,未成年工是劳动力的后备力量,对他们给予健康、安全以及生活等方面的特殊保护,必然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兴旺发达、民族优秀体质的延续。但是这里不包括劳动权利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内容。

三、劳动保护工作的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在劳动保护工作中普遍推行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这三个对策被公认为是防止事故的三大支柱。通过这三大支柱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我国现在劳动保护工作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完善劳动保护工作的体制(www.xing528.com)

首先是坚决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任务落实到生产中去。其次是在劳动行政部门建立健全的保护监察制度,加强劳动保护监察机构的力量,充分发挥国家劳动保护监察的作用。最后是加强群众监督,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工会要提出批评和建议,督促有关方面及时改进。

2.健全劳动保护法制,完善劳动保护法律体系

劳动保护法制,是指国家用立法形式,将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各种措施加以规范化、条文化,用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全社会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有了法规,一方面可使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明确自己在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上应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可使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与健康有法律保障,更有利于为实行劳动保护监察提供法律依据

3.不断采用新技术,改善劳动条件

随着生产工艺的改革和技术进步,对原有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进行改造,以提高劳动安全卫生装置与设施的可靠性,减少以至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

4.广泛开展劳动保护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劳动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一方面,要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刻认识造成事故和职业病所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另一方面,宣传教育的形式要多样、生动活泼,以提高实际效果。

5.积极开展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保护科学研究工作也必须走在其他各项工作的前面。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必然会不断产生新的劳动保护科学技术课题。因此,必须把劳动保护科学研究作为永恒的任务,不断予以加强。要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为解决劳动安全卫生问题制定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和开展技术监察提供科学的数据。

四、劳动保护法的意义

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就是旨在调整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并予以保护。换句话说,劳动保护法律制度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合理解决劳动争议,促进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劳动保护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载入我国宪法的神圣规定。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劳动保护工作。早在1956年,国务院发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时就指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规定了要“加强劳动保护,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劳动安全监察,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努力降低企业职工伤亡呈矿率和职业病发作率。加强安全技术政策,劳动保护科学的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努力过错善检验手段”。目前,国家正在不断通过健全劳动保护立法、强化劳动保护监察和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技术与有关工程等措施,以保证宪法所要求的这一基本政策的实现。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更是社会主义国家各类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加强劳动保护,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不少企业中工伤事故频发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不良局面。不然,势必严重损害千百万职工的切身利益,伤害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社会安全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所有这些都有悖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根本宗旨,将会损害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因此必须努力防止。

2.劳动保护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劳动保护不仅包含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还有着深刻的经济意义。在生产过程中,人是最宝贵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探索和认识生产中的自然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可以减少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创造舒适的劳动环境,可以激发劳动者的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同时,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还可减少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工作日损失和救治伤病人员的各项开支;减少由于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和停产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这些都与提高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的经历表明,搞好劳动保护是发展经济的一条客观规律。人们很好地认识它和利用它,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反之,就会受到处罚。如美国在印度的博帕尔化学公司的甲基异氰酸盐贮罐泄漏,导致大量毒气外泄事故;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严重污染大气事故;我国哈尔滨亚麻厂粉尘爆炸事故;我国山西三交河煤矿特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等等。这些事故都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还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扰乱了社会生产的正常秩序。

3.劳动保护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措施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让人民能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生产过程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手段。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得不到保障,将直接影响这一目的的实现。这不仅会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给劳动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不幸。这就直接违反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当前,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和实行优生少生政策的情况下,人们对职业的选择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有利于人们安居乐业,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安定团结,从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关怀.劳动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