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探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探讨

时间:2024-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教材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基于教学目标、学科发展和课程特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就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改革重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探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 刘 颖

根据新形势对外贸人才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急需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本文分析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从教材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外贸总体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交易层次不断提升的趋势。虽然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但危机中同时孕育着机遇。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我国外贸行业逐步回暖,迫切地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经验、操作技能熟练的外贸人才。高校应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摒弃国贸专业课程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转变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从培养研究型、管理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为了达到培养应用型国贸人才的目标,高校须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整合行业、企业、学校、行政等各方资源,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作为国贸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同时具有涉外性、实践性和交叉性的应用课程。基于教学目标、学科发展和课程特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就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改革重点。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教材陈旧滞后,与实践脱节

大部分普通高校使用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理论内容较多,实践特色内容较少。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组织对国际贸易惯例进行了更新,如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但目前所使用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却未能及时更新。同时,在后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复苏时期,我国外贸的出口形势不乐观,而大部分实务教材仍停留在以出口导向为主的结构,对进口贸易业务内容的介绍则一带而过,这一点极其不符合当前中国进口贸易增长形势下对进口贸易人才的培养。

2.教师实践经验有限,教学方法单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教师不但应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专业外语水平。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国贸教师都是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缺少外贸工作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大多直接运用书本上的案例进行讲授,无法切实做到从理论教授发散到实践运用,极大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3.实践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软件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是通过引进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拟软件,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开展仿真国际贸易实务流程操作。虽然该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但在教学软件的改善上依然存有很大的空间。如软件程序要求学生在既定的环境下填写规定的内容,按照软件评分标准的要求完成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学生在软件操作的过程中为了追求高分,机械地按照标准填写。另外,对于在实际外贸业务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和买卖双方及相关机构的博弈,通过软件则无法模拟。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议

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国际贸易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不足,经过长期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编写与时俱进、彰显特色的教材

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应组织相关贸易专家、教师共同编写具有时代特色,能够体现实践运用能力的实务教材。教材内容紧跟时代发展,对更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及实践中出现的新贸易方式进行详细讲述。教材体例结构要新颖,以出口流程和进口流程两条主线贯穿全书,详略得当,不可厚此薄彼。教材中应大量引用最新的案例、数据及外贸单证范例,中英文结合,有助于实践教学和双语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可集合相关专家及实训教师编写一本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材。实训教材不但对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述,而且更强调在外贸业务中的实训操作技能的训练。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引进和培养(www.xing528.com)

为满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高校应通过引进和培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由单位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专职教师脱产到外贸企业锻炼,选派教师参加行业协会、企业及相关权威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加强校企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创造条件聘请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安排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其切身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实践,从而带动专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尝试实行“双导师制”,校内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校外实践环节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以校内专任教师为辅。

3.灵活选择实践教学方法

基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仿真学习情境,选择进行多样化实践教学方法,如现场参观法、工作流程法等。现场参观法,指教师组织学生到进出口外贸企业、国际物流企业或是报关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习,使学生对社会及岗位有初步的认识,便于学生规划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工作流程法,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成立虚拟进出口公司、货代公司、报检公司、报关公司及相关部门,按国际贸易流程设计开课次序,让学生依次在相应的虚拟公司内进行单项实训,任务引领,项目驱动,把岗位群必需的职业技能嵌入到项目中。

4.创造条件以实现校内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真正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必须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层次创造实践条件。

首先,强化校内实践。校内实践主要借助较真实的场景模拟、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感受、锻炼其操作能力。校内实践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建立专业实验室,加强计算机仿真模拟操作。如武汉东湖学院目前采用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世格软件公司开发的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模拟练习系统、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和外贸单证教学系统。每个参与Sim 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模拟贸易环境。通过这样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学生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的日常工作,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

(2)通过建立国际商务综合实训中心(如图1所示),强化场景模拟和角色模拟,让学生在实训中感受到浓厚的国际贸易氛围。在实训中心场地设有商品展示及谈判区,以供学生认识典型商品及业务洽谈使用;设有业务区,其中包含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进出口货代、进出口银行、海关、商检局、国税局、外汇管理局、港口机场、堆场等外贸业务区,并在各部门前设置部门信息以及业务办理柜台,让学生感受到外贸公司真实的商品出口实际操作流程。

图1 国际商务综合实训中心仿真环境示意图

(3)将教学实践与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培训相结合。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组织选拔学生参加相应的外贸类技能大赛,如外贸实务操作技能大赛、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大赛等,以赛练兵。同时,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与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代理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报名考证,专业教师认真进行教学辅导,以考带练,使学生在考试的带动下,更重视教学实践,防止教学实践流于形式。

其次,改善和落实校外实践。校外实践的落实,主要在于加强校地联系、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建设更多的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国际贸易的行业特点,企业不可能大批量接受学生实习,同时,出于保护商业利益的需要,安排学生实习的部门通常也不是关键业务部门。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高校应该主动“走出去”,积极与行业协会、大型进出口集团公司、行业主管部门联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主动寻求合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实现校地双赢、校企双赢。

总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配合,需要学校的体制和财力支撑,也需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只有从现实外贸人才的需求出发,改革实践教学思路,才能达到培养市场所需的应用型外贸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梅.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9).

[2]毛园芳.校外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和操作机制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3]邓敏.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A].卢铁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