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江苏建设:美好城乡建设行动!

江苏建设:美好城乡建设行动!

时间:2024-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成立了宿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的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城管局为牵头部门,市直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设立了村庄环境整治办公室,设置专门场所,配备专用车辆,拨付专用经费,抽调20个专职人员集中办公。2011年12月22日,市委、市政府专门举行“美好宿迁建设行动”启动仪式,迅速掀起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高潮。

江苏建设:美好城乡建设行动!

宿迁积极探索村庄环境整治有效途径

田洪

作者简介

田洪,中共宿迁市委常委、秘书长,宿迁市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1 探索与实践

宿迁1996年组建地级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总人口546万、面积8 555 km2,其中,农村人口350万,自然村庄10 464个,是一个农民占多数、农村为主体的农业大市,富民强市、建设全面小康的基础在农村,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全省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的目标要求,宿迁市以“美好宿迁建设行动”为指引,通过实施大网络、大宣传、大投入、大联动、大督查“五大”举措,积极探索符合宿迁实际的村庄环境整治路径。

沭阳县北丁集乡周王村

2 构建“大网络”,切实解决职责不明问题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宿迁首先从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责任明晰的工作体系、构建覆盖全面的整治网络入手,有效保证村庄环境整治有人抓、有人管。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宿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组长的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城管局为牵头部门,市直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设立了村庄环境整治办公室,设置专门场所,配备专用车辆,拨付专用经费,抽调20个专职人员集中办公。同时,从26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28名骨干力量,成立了分别由城管、环保、建设、水务、农委、交通运输、民政等部门牵头的七个派驻县(区)工作组,分区包干,跟踪检查、督查、指导和帮办。各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也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组织机构,并根据各自实际,组建了巡查、督导、宣传、技术等工作组,全市各级村整办人员已达360余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二是细化分解任务。制定下发了《全市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全面明确了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具体任务、整治重点、标准要求和序时进度等,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全市村庄整治任务。把村庄环境整治列入市政府201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和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市、县区、乡镇、村居均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状,部分村居还与农户签订了环境整治保证书,有效逐级落实了工作责任。三是强化领导推动。宿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先后20余次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批示,分管领导亲自经常深入一线督查检查、会办指导,并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已召开6次)听取各地整治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整治任务。

泗洪县梅花村关门杜村

3 实施“大动员”,切实解决氛围不浓问题

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宿迁通过广泛动员,深入发动,积极引导,形成了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一是层层发动。2011年9月13日,全省城乡建设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宿迁市委、市政府及时组织学习传达、研究会办,并专门召开全市大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2011年12月22日,市委、市政府专门举行“美好宿迁建设行动”启动仪式,迅速掀起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高潮。各县(区)、乡镇也都召开了专题动员大会,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泗阳县召开了“平原林海·美好乡村”动员大会,宿豫区举行了“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千人签名仪式。二是深入宣传。专门制定“美好宿迁乡村行”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宣传车、条幅、靠牌、广播等传统宣传载体进行宣传,制作大型宣传牌、宣传靠牌等近2万块,刷写墙字标语5.61万余处,悬挂横幅3.35万条,制作文化墙326.4万km2,印发宣传单55万余份,出动宣传车1.56万次。在宿迁日报、宿迁晚报、宿迁电视台、电台、网络等新闻媒体,设置了“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好宿迁”宣传专栏,设置“典范台”、“曝光台”,每天跟踪宣传报道整治动态和成效,曝光行动迟缓等反面典型。市、县区、乡镇还层层建立了工作简报制度,全市共编发简报近百期,有效营造了浓厚的整治氛围。三是强化引导。为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宿迁采取了“一台戏、一本书、一封信、一堂课、一张盘”等多种形式,并制作了快板书,组建文艺演出队深入庄台巡演,大力宣传村庄环境整治重要意义、相关政策措施,普及环境保护知识,让广大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提高文明素质;大力开展“文明星级户评比”、“美德农家创建”等活动,广泛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村庄环境整治,自觉维护良好环境,努力养成健康文明风尚。

4 强化“大投入”,切实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宿迁坚持“市级引导、县区配套,市场运作、有偿服务,集体投入、城乡互联,社会共建、群众参与”的筹集原则,从8个渠道进行多元化筹集。自2011年11月份启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全市共投入整治资金1.05亿元。一是实行全市财政统筹。“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每年从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中拿出1%(仅2012年就统筹了1.2亿元)的资金(各县区均拿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用于对各县区村庄环境整治的引导资金,按照“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各地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财政补贴。二是全面纳入财政预算。县(区)、乡镇对每年度的整治目标、整治任务进行详细规划,认真测算整治经费,把需要投入的经费纳入每个年度的县(区)、乡镇两级财政预算。三是整合各项涉农资金。由市、县(区)两级财政牵头,对所有涉农项目进行全面整合,把一切“涉农”资金、一切“涉农”资源重点投向村庄环境整治,特别是向三星级“康居乡村”倾斜。四是加大村级集体投入。全面盘活集体闲散资产,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以镇、村为单位,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一些非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盘活资产,解决筹资难的问题。五是城市反哺农村。县区加大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力度,安排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5%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六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大力开展“机关共建”、“企村帮建”、“大户捐建”等活动,鼓励和引导近1 100万元的社会资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七是发动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一事一议”、“投工投劳”、“以工带筹”、“以资代劳”等方式,发动群众投入人力80.55万人次、大型机械1.13万台次,并动员在外经商大户捐款58.8万元,支持家乡环境整治建设。八是争取上级扶持。各级各相关部门切实加大对口争取力度,想方设法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弥补投入不足。

5 狠抓“大联动”,切实解决合力不强问题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加强资源整合,集中人力物力,形成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强大合力。一是实施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村结对共建制。制订下发了《关于实施村庄环境整治结对共建活动的通知》,安排市直20个部门分别与20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的村庄结对,全面开展“城乡联动、结对共建”活动,指导制订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帮助完善基础设施和美化工程。二是实施农村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对京沪高速、宁宿徐高速、徐宿淮盐高速、宿沭一级公路等10条重点道路,明确10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县(区)主要领导的包保责任,不断加大重点道路沿线环境整治的推进力度。三是实施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创建村领导挂钩责任制。对每一个三星级创建村均明确“县、乡、村”三级主要领导为挂钩责任人,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四是全面实施“四百四建”工程。组织开展“百家机关单位共建百村”、“百名机关干部包建百村”、“百个企业帮建百村”、“百个名人大户捐建百村”的“四百四建”工程,从县(区)、乡镇组织100家单位、100名干部,动员100家企业和100个社会名流,结对共建100个村(居)。(www.xing528.com)

6 推行“大督查”,切实解决落实不力问题

全面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坚持既督事又督人,不断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有效保证整治责任的落实。一是健全考核体系。把整治工作全面纳入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建立了“每周一督查一通报、每半月一观摩一评比、每阶段一小结一兑现、年底一总评一奖惩”的考核奖惩机制,全面实施了“行政问责”、“领导交办”、“重点管理”、“一票否决”等制度。沭阳县推行“交办单”、“提醒单”、“约谈单”的“三单”制度,对年度综合考核末位的乡镇,一年内不得推荐、提拔干部,截至目前,该县已约谈3名乡镇主要领导。二是推行保证金制度。市、县(区)、乡镇、村居层层实行保证金制度,每个县区向市缴纳20—50万元不等的保证金,由市村整办根据阶段考核结果,分“全额返还并奖励、全额返还、80%返还、50%返还、全额扣除”五个档次予以奖惩。各乡镇、村居也分别向县区、乡镇缴纳了2—5万元不等的整治保证金,有效促进了整治责任的落实。三是严厉行政问责。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坚持每月组织一次现场考核推进会,现场点评、现场交办、现场评分,并排名通报,综合得分第一次末位的县区予以通报批评;连续二次末位的,县区分管领导电视公开表态;连续三次末位的,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电视公开表态,已先后有4名分管领导在县、区电视台公开表态。

通过实行“五大”措施,宿迁的村庄环境整治的推进机制基本建立,整治合力初步形成,整治成效逐步显现,已启动整治的774个村庄环境综合品质显著提升,创建的20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已基本达到标准。自2011年11月份全面启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全市共清除杂物、草堆等达3.63万余处,清理垃圾4.13万余吨,拆除废弃猪圈、鸡舍、简易旱厕、违章搭建、破旧杆线等2.29万处,疏浚河道385 km,新栽绿化树木39.14万株,美化建筑立面1 226.7万m2;新建或在建垃圾中转站、密闭垃圾房1 526座,新建、改建公厕52座,新添置垃圾桶8 850只,新建秸秆气化工程1座,铺设污水管网(沟)12.23万m,硬化道路31.8 km,新建路灯66 0杆,增添体育健身设施28处,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魅力逐步凸显。

泗阳县众兴镇杨集村

7 几点认识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在21世纪头二十年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是农村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我省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工作之一。作为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宿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状况,对于全省总目标、总定位的实现,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通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创建“康居乡村”,拆除破旧废弃的厂房、猪圈、旱厕等建筑物、构筑物,有效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广植绿化,积极发展林业经济。充分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种植瓜果、蔬菜,发展庭院经济、菜园经济。深度挖掘村庄“自然、人文历史、民族、产业、建筑”等特色,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通过改善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吸引项目,发展工业经济,带动劳动力就地转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长期以来,各地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加快城市建设上,而对改善农村整体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投入不足,推进力度不大,导致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对建设美好家园、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只有毫不动摇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才能让农村环境好起来,生产、生活设施配套起来,进而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农民不进城、不上楼就能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切实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3)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必须一着不让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只有走“共建、共享、共富”的发展路子,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宿迁经过15年的跨越发展,城市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中心城市和县城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但与城市相比,占65%的农村人口在经济收入、生产生活条件、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仍十分明显。“十二五”期间,宿迁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同城待遇”的目标取向,一着不让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通过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带动农业,加快建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村庄延伸覆盖,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4)推进社会文明进程,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长期以来,农民群众受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影响,养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有较大差距。随意倾倒污水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习以为常,在“脏、乱、差”环境中长期生活,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也影响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改变落后的乡村面貌,可以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优美宜人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同时,通过深入持续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改变精神面貌,提高文明素质,形成文明的社会风尚,进而促进社会文明进程。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