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的足疗
一、胃病
慢性胃病一般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神经官能症等。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痛,规律性不明显,有食后上腹部不适、饱胀、嗳气、恶心、嘈杂等。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疼痛多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之间发生;十二指肠溃疡多为夜间痛,吃点东西后就能缓解;溃疡病的其他伴随症状有泛酸、嘈杂及神经官能症状。胃神经官能症是一种胃神经功能性疾病,常见于神经兴奋型的患者,发作与精神情绪有关,以胃痉挛性疼痛突然而剧烈为主症。
中医认为慢性胃病的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气候寒冷、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常是此类疾病的重要诱因。慢性胃病求治于足部按摩疗法者甚多,疗效较好,治愈率可达60%~70%。足部按摩重在调节胃、脾、肝三脏的功能。
【有效穴位】
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太冲等穴位(图4-1)。
【按摩手法】
示指屈曲点按以上各穴位,按揉30~50遍,力度稍重,以局部胀痛为宜。10天为1个疗程,每日2次。
【有效反射区】
肾、输尿管、膀胱、胃、脾、肝、十二指肠、大脑、食管、小肠等反射区(图4-2)。
图4-1 治疗胃病的有效穴位
图4-2 治疗胃病的有效反射区
【按摩手法】
(1)用拇指揉压胃、十二指肠、大脑、肝、脾反射区30~50次。
(2)示指刮压膀胱、输尿管、肺、直肠、小肠、升结肠、盲肠30~50遍,力度适中。
【注意事项】
(1)饮食要有规律,少食多餐,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
(2)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过度疲劳。
(3)不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需要服用,可在饭间或饭后服用。
高血压属中医的“头痛”、“眩晕”等病范畴,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的临床综合征,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高血压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是肾脏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病变等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原发性高血压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肾阴虚阳亢,或受精神刺激、精神紧张所致。可见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阳亢”(或因虚致实)导致人体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引起的。
高血压除了血压升高外,还伴有颈后或头部胀痛、头晕眼花、心慌、胸闷、四肢发麻,或头重脚轻如坐舟中,日久不愈,严重者还可引起动脉硬化或诱发中风等病变。
高血压患者除服用降压药外,如配以足部按摩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有效穴位】
涌泉、太溪、照海、太白等穴位(图4-3)。
图4-3 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穴位
【按摩手法】
(1)用力点揉涌泉穴50~100次,力稍重,以酸痛为宜。
(2)单指按揉太溪、照海、太白各30~50次,力度适中。
【有效反射区】
肾、肝、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肺、大脑、垂体、颈项、腹腔神经丛、心、甲状腺、血压点等(图4-4)。
图4-4 治疗高血压的有效反射区
【按摩手法】
(1)单指屈曲,在肾上腺、肾、膀胱、心、大脑上按揉50~100遍。
(2)单指屈曲,输尿管由下至上,肺由内向外推压50~100遍,力度适中。
(3)血压点、垂体上点按5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4)双指屈曲,在腹腔神经丛处刮压50~100遍。
【注意事项】
如果已被医生诊断为高血压,就应按医嘱吃药,不可随便停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饮食宜清淡,尤其要减少盐的摄入量。
三、低血压
收缩压≤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张压≤8千帕(60毫米汞柱)者都为低血压。典型症状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心悸、消瘦、面色苍白、两眼发黑、站立不稳、全身乏力、食欲缺乏、手足冰凉等。
低血压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伴随昏厥、休克发生;慢性者多因体质消瘦、体位突然变化、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或居住高原地区等因素引起。
急性患者非足部按摩所宜。中医认为慢性患者多为虚证,可由脾胃失健、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等原因造成,均伴有全身症状。低血压的治疗要针对发病原因采取治本之法,本节仅提供一些足部按摩方法以调节、升压,作为低血压治疗的辅助方法。对发病原因的治疗,应去医院救治。
【有效穴位】
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图4-5)。
图4-5 治疗低血压的有效穴位
【按摩手法】
(1)点按太溪、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穴位30~50次,力度以酸胀为宜。
(2)双指屈曲擦涌泉穴,以脚心发热为宜。
【有效反射区】
大脑、甲状腺、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图4-6)。
图4-6 治疗低血压的有效反射区
【按摩手法】
(1)大脑、甲状腺、肺、输尿管各推压50~100遍。
(2)膀胱、肾上腺、肾用示指屈曲各按揉50~100遍。
【注意事项】
(1)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性,加强营养,保持好的情绪。
(2)戒掉烟酒,进行适当的锻炼。
(3)本节足部按摩手法只能作为低血压治疗的辅助方法,对于发病原因不明的低血压应去医院救治。
四、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多见于中、老年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发病。其病因与嗜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长期从事脑力劳动,高血压及内分泌失调有关。临床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等,严重时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
中医认为是由年老体衰,肾气不足;膏粱厚味,损伤脾胃;七情内伤,气滞血瘀;思虑劳倦,伤及脾胃等引起。
【按摩手法】(参照图2-1)
(1)点按肾上腺60次,按揉肾80次。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60遍,约1.5分钟。
(3)按揉膀胱80次。
(4)按揉大脑60次。
(5)由足趾向足跟推按甲状腺60遍。
(6)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60遍。
(7)点按心、肝、腹腔神经丛60次。
(8)按揉胃、脾各80次。
(9)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胸部淋巴结60遍。
(10)连续推按颈椎、胸椎50遍。
(11)重复(2)、(3)、(4)步骤,次数减半,结束治疗。
以上各反射区均取双侧(除心、肝、脾外),先左后右,按摩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每日按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周,然后继续下一个疗程的治疗。
【注意事项】
(1)对隐性冠心病、心肌梗死恢复期的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本法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长期按摩可改善心肌的缺氧、缺血状态,减少或防止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
(2)冠心病常于夜间发作,故睡前按摩较好。冠心病发作时应速送医院诊治,不得延误。
五、肝病
慢性肝炎是指肝炎病毒侵犯肝脏而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传染病。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神疲乏力,食欲缺乏,时有恶心呕吐,面黄肌瘦,失眠低热等,如失治或误治,可发展成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如食欲缺乏,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腹水,下肢水肿,肝脾肿大,皮肤黝黑、粗糙、瘙痒,手掌发红,毛发脱落,上消化道出血,鼻齿出血,皮下出血,阳痿,月经不调等。
中医认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因为寒湿或湿热内结肝胆,或痰瘀交结肝胆所致。
【按摩手法】(参照图2-1)
(1)点按肾上腺、肾各100次。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100遍。
(3)点按膀胱100次。
(4)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50遍。
(5)按揉腹腔神经丛2分钟。
(6)点按肝、胆各100~300次。
(7)点按胃、十二指肠各100次。
(8)在左脚,由内而外,再由足趾向足跟方向、由外而内连续推按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60遍;在右脚,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再由外而内连续推按升结肠、横结肠60遍。
(9)依次点按胸部淋巴结、腹部淋巴结、盆腔淋巴结各100次。
(10)重复(1)、(2)、(3)步骤,次数减半,结束治疗。
以上各反射区均取双侧(除肝、胆外),先左后右,按摩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足部按摩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4~6个疗程按摩,症状改善后,可改为隔日1次,坚持长期治疗必有收获。
【注意事项】
(1)足部按摩对慢性肝炎、肝硬化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可减轻临床症状。
(2)保持合理营养饮食,保持情绪乐观,注意休息,减少体力劳动,避免劳累。
六、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并以代谢紊乱而引起酮症酸中毒、失水、昏迷等为常见。糖尿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病。
足部按摩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发各内分泌腺功能的活性,特别是胰岛分泌功能的活性,使其分泌功能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运用足部按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多数是轻型或中型的,重型的较少。疗效都较为满意,但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有效穴位】
太冲、太溪等穴(图4-7)。
图4-7 治疗糖尿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手法】
单指屈曲,点按太冲、太溪处50~10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男性患者先左后右,女性患者先右后左。
【有效反射区】
胰、肾上腺、腹腔神经丛、甲状腺、输尿管、性腺、胃、脾、十二指肠、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等反射区(图4-8)。
图4-8 治疗糖尿病的有效反射区
【按摩手法】
(1)单指屈曲在胰、胃、垂体、肾、腹腔神经丛、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处点按50~100次,以稍有疼痛为宜。
(2)在肾上腺、肺、甲状腺、输尿管、膀胱、各肠区推压50~100遍,以酸胀为宜。
【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要坚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不得过劳,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低糖水果,控制糖的摄入,忌食肥甘厚味。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各种感染。
七、鼻炎
慢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以青少年为多见。其病因多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造成。此外,慢性扁桃体炎、鼻中隔偏曲、鼻窦炎等邻近组织病灶反复感染的影响,或受外界有害气体、粉尘、干燥、潮湿、高温等长期刺激,以及急性传染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都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慢性鼻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鼻塞、多涕,鼻腔检查有鼻甲肥大。单纯性鼻炎鼻塞呈间歇性,一般白天轻,夜间重;运动后轻,受凉后重。呈交替性,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卧向另一侧时,鼻塞亦改变为另一侧。鼻涕则为黏液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多为持续性,鼻涕量不多,但不易擤出。
中医学认为慢性鼻炎主要与肺的功能有关,因为“鼻为肺之窍”,鼻的各种功能正常,主要依赖肺气的作用。足部按摩能宣肺通窍,清热,增强鼻的抗病能力。
【有效穴位】
内庭、太白等穴位(图4-9)。
【按摩手法】
按揉内庭、太白各50~100次,力度以胀痛为宜。
图4-9 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
【有效反射区】
鼻、额窦、肺、头颈淋巴结、肾、输尿管、膀胱等反射区(图4-10)。
图4-10 治疗鼻炎的有效反射区
【按摩手法】
(1)重点推按肺反射区100~200遍,力度稍重,以酸疼为佳。
(2)点按鼻、额窦、头颈淋巴结、甲状旁腺、肾、膀胱各反射区50~100次。
(3)推压输尿管50~100遍。
【注意事项】
(1)注意营养,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2)每天按揉鼻梁周围50次,有保健预防作用。
八、关节炎
1.肥大性膝关节炎
肥大性膝关节炎,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增生性或退行性膝关节炎,常发生在45岁以上或体重过重者。其病因可有外伤、姿势不正、内分泌紊乱和遗传等。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软骨变性及唇样骨质增生,产生骨赘以压迫膝关节周围组织而产生膝关节持续性钝痛或酸胀,晨起觉得疼痛较甚且关节僵硬,活动片刻则症状减轻,如关节活动过多则症状又加重,出现屈伸不便等一系列症状,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足部按摩疗法对于膝关节各类病痛有较好的疗效。足部按摩可加强膝关节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并且能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按摩手法】(参照图2-1)
(1)依次点按膝关节、肾、肝、肾上腺、膀胱各100次。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50遍。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50遍。
(4)点按甲状旁腺、头颈淋巴结、胸部淋巴结、腹部淋巴结、盆腔淋巴结、肘关节各50次。
(5)重复(1)、(2)、(3)步骤,结束治疗。
以上反射区均取双侧。按摩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如症状明显减轻,可减少按摩,操作次数减至原来的一半,但不要间断。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做下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维持较好的状态。
(2)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肢体关节过度劳累,可做适当的功能锻炼。
2.类风湿性关节炎(www.xing528.com)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20~45岁的青壮年为多,女性为男性的3倍,儿童和老年人少见。早期有游走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出现关节僵硬畸形和功能丧失,并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关节的病变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而且左右基本对称,逐渐发展影响到其他关节。本病的病程大多迁延数年,在病程中可多次缓解和复发交替,有时缓解期可持续很长时间。
本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足部按摩疗法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辅助方法,长期坚持运用,并结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可控制病情的发展。
【按摩手法】(参照图2-1)
(1)依次点按垂体、肾、肝、肾上腺、膀胱、甲状旁腺各100次。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100遍。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50遍。
(4)向足跟方向依序推按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内尾骨、外尾骨30遍,各穴连起来推按1遍。
(5)点按头颈淋巴结、胸部淋巴结、腹部淋巴结、盆腔淋巴结各50次。
(6)重复(1)、(2)步骤,次数减半,结束治疗。
以上反射区均取双侧(肝除外)。先左后右。足部按摩每天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本病是较顽固的慢性疾病。治疗本病要有恒心,要坚持长期运用足部按摩。由于本病是一个全身性疾病,因此在全足按摩的基础上,再重点按摩上述穴位,疗效会更好。
(2)早期治疗和适当锻炼,一般能恢复或基本恢复病变关节的活动功能。到晚期骨性僵直后则预后较差,一般只能基本控制病情发展或减轻局部症状,而病变关节的功能很难恢复。
(3)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极为必要的,但不宜过度疲劳,平时要注意保暖,不宜食寒性食物,患部热敷和按摩很有帮助。
(4)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可参照本病治疗,能缩短药物使用的时间,减少药物的剂量,还能补充药物治本的不足。对具体病变的关节相对应的病理反射区要给予充分的按摩,以消除局部症状。
九、哮喘
哮喘以呼吸急促、喘鸣有声,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要症状。本病好发于冬春之季,哮喘大多在半夜或清晨发作。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湿度改变、花粉烟尘、虾蟹鱼腥、饱食过劳、精神紧张等均可诱发本病。该症可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之中。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外邪(六淫、过敏原)及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本病的基本病因为痰饮内伏。小儿每因反复感受时邪而引起;成人多由久病咳嗽而形成。亦有因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或偏嗜咸味、肥腻,或进食虾蟹鱼腥,或嗅吸异味,以及情志劳倦等,均可引动肺经蕴伏之痰饮,阻塞气道,肺气升降失常而致。临证一般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按摩手法】(参照图2-1)
(1)点按肾上腺、肾各100次。
(2)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80~100遍,约2分钟。
(3)按揉膀胱100次。
(4)由足外侧向足内侧推按肺、支气管100遍。
(5)点按垂体80~100次。
(6)点按头颈淋巴结、腹腔淋巴结各80~100次。
(7)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胸部淋巴结和喉1~2分钟。
(8)点按盆腔淋巴结80~100次。
(9)重复(2)、(3)、(4)步骤,次数减半,结束治疗。
以上各反射区均取双侧,先左后右,按摩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发作期每日按摩2~3次,见效后改为每日1次。缓解期每日按摩1次,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休息1周,哮喘发作明显减少或减轻后,可改为隔日1次。如取效后仍须坚持按摩2~3年,以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哮喘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病症,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故治疗本病时,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在急性发作期如按摩无效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平定哮喘。
(2)足部按摩可作为缓解期的调理脏腑治本方法之一。每日按摩1次,季节交替或气候异常时,应增加按摩次数,预防发作。
(3)应积极锻炼身体,改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受冷及疲劳,要远离过敏原。
十、肾炎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它是与免疫反应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尤以中、青年最为多见。绝大多数系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也有少数患者起病缓慢,而无明显的急性肾炎病史,一发现即为慢性。
慢性肾炎主要症状为眼睑、腿、脚水肿,浑身无力,容易疲劳,有蛋白尿或尿中混血,头痛,头晕,腰痛酸软,高血压等。慢性肾炎如果治疗不善,迁延日久,则可使肾脏组织遭到破坏,最后导致尿毒症。因此,对肾炎应于早期采取防治措施。
本病属中医“水肿”范畴。从中医临床辨证来看,多以脾肾阳虚为主。故足部按摩以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为主,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来增强排泄功能,促进水分、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的排出,并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
【有效穴位】
三阴交、太溪、阴陵泉、足三里、内庭、涌泉等穴位(图4-11)。
图4-11 治疗肾炎的有效穴位
【按摩手法】
(1)点按三阴交、太溪、阴陵泉、足三里、内庭各穴位50~100次,以局部胀痛为宜。
(2)单指屈曲按揉涌泉穴50~100次,有气感为宜。
【有效反射区】
大脑、垂体、甲状腺、肾、肾上腺、脾、输尿管、小肠、膀胱、生殖腺1、腹腔神经丛等反射区(图4-12)。
【按摩手法】
(1)按揉肾、肾上腺、膀胱、脾、生殖腺1、甲状旁腺各反射区50~100次,力度稍重;
(2)输尿管由上向下,肺由内向外各推压50~100遍,力度适中;
(3)小肠、腹腔神经丛、甲状腺各反射区刮压30~50遍;
(4)在足底部敲打50~100次,力度适中。
图4-12 治疗肾炎的有效穴位
【注意事项】
(1)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切忌疲劳。
(2)减少房事,避风寒。
(3)饮食清淡,少食盐,勿过咸,或食用无盐食品。
(4)戒绝烟酒。
十一、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如颈间盘、后纵韧带、黄韧带、脊髓鞘膜等发生病理改变而导致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综合征群。该病好发于40岁以上成年人,无论男女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
颈椎病多因身体虚弱、肾虚精亏、气血不足;或气滞、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积累,致经络瘀滞、风寒湿邪外袭,痹阻于太阳经脉,经隧不通、筋骨不利而发病。其临床症状多为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肢体酸软乏力,甚则大小便失禁、瘫痪。部分患者可有头晕、耳鸣、耳痛和握力减弱及肌肉萎缩等。如能每天坚持足部按摩,多数患者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有效穴位】
申脉、昆仑等穴位(图4-13)。
图4-13 治疗颈椎病的有效穴位
【按摩手法】
在昆仑、申脉处捏揉50~100次,每天2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有效反射区】
三叉神经、大脑、小脑、颈项、斜方肌、内尾骨、骶骨、腰椎、胸椎、颈椎等反射区(图4-14)。
图4-14 治疗颈椎病的有效反射区
【按摩手法】
(1)叩指法在颈椎、颈项、三叉神经、小脑处推压50~100次,力度稍重,以疼痛为佳。
(2)点按大脑反射区30~50次。
(3)在斜方肌、内尾骨、骶骨、腰椎、胸椎处推揉30~50遍,力度稍轻。
【注意事项】
(1)经常做颈项活动,锻炼颈部。
(2)患者不宜低头工作过久,同时避免不正常的体位,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等,避免头顶或手持重物。睡枕不宜过高、过低、过硬,并注意局部保暖。
(3)反复落枕,即为颈椎病的先兆,故落枕的治疗与颈椎病的治疗大同小异。
十二、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容易罹患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尿道口常有白色黏液溢出,下腹部、会阴部或阴囊部疼痛。急性前列腺炎可有脓尿,终末血尿及尿频、尿急、尿热、尿痛或恶寒发热等症状。慢性前列腺炎可继发于急性前列腺炎或慢性尿道炎,过度饮酒,房事过度,前列腺肥大,会阴部损伤等往往成为诱发因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不典型,脓尿较少,但可伴有阳痿、早泄、遗精及血精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肾阴不足、相火旺盛,肾亏于下、封藏失职,肾阴亏耗、阴损及阳,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有关。
足部按摩对慢性前列腺炎有良好的疗效,由于当前对此类疾患尚无特效疗法,运用足部按摩治疗就更有意义。
【有效穴位】
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等穴位(图4-15)。
图4-15 治疗前列腺炎的有效穴位
【按摩手法】
点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各穴位100次,力度以胀痛为宜。
【有效反射区】
肾、胃、脾、肺、肾上腺、膀胱、输尿管、生殖腺1、脑垂体等反射区(图4-16)。
图4-16 治疗前列腺炎的有效反射区
【按摩手法】
(1)按揉肾、肾上腺、胃、脾、生殖腺1、膀胱各反射区100次,力度以酸痛为宜。
(2)推压输尿管100遍,肺部50遍,力度稍重。
(3)点按脑垂体50次,力度以胀痛为宜。
【注意事项】
(1)节制房事,注意卫生。
(2)忌食辛辣食物。
十三、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症,多见于中青年人,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多数患者体质羸弱,失眠,多梦,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倦怠无力,头昏脑涨,记忆减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注意力不能集中,头痛等。男性患者有遗精、阳痿及早泄,女性患者有月经不调、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有关资料表明,与本症发病有关的精神因素,包括工作和学习过度紧张、忙乱,休息和睡眠长期无规律,思想矛盾持久不能解决,以及伴随这些因素的思想负担和不愉快情绪等。躯体有消耗性疾患时也易导致神经衰弱的发生。因此,个性有缺陷,有慢性躯体疾病者,在外界的某些不良因素影响下容易发生神经衰弱。
【有效穴位】
公孙、然谷等穴位(图4-17)。
图4-17 治疗神经衰弱的有效穴位
【按摩手法】
揉搓足小趾,然后揉压然谷、公孙穴50次,如配以按压天柱穴(项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主治头部僵硬)效果更好。
【有效反射区】
大脑、垂体、腹腔神经丛、小脑、颈项、甲状腺、心、肺、肾、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内耳迷路等反射区(图4-18)。
图4-18 治疗神经衰弱的有效反射区
【按摩手法】
(1)大脑、小脑、脑干、三叉神经、腹腔神经丛、颈椎、耳、甲状腺、胃各反射区推压50~100遍,力度稍重。
(2)心、脾、肾、肾上腺、脑垂体按揉50~100次。
(3)上身淋巴、下身淋巴双指捏按30~50次。
(4)内耳迷路单指刮压50遍。
【注意事项】
(1)调整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2)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十四、近视
近视系指远视力不好,是常见的一种眼科病症。现代医学认为,近视的发生多在青少年时期,除部分遗传因素外,大部分与灯光照明欠佳、看书习惯不良等有关,它是由于眼球的前后轴拉长而屈光不正,造成平行光线结成的聚光点落在眼视网膜之前。这样,远视时视物模糊,近视过久则会出现眼胀、头痛、视力疲劳等症状。中医古称近视为“能近怯远症”,认为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胃精血亏虚,不能贯注于目而导致。临床表现为视力减退,视物模糊,久视则头痛、眼胀,有时可伴有失眠健忘,头晕眼痛,迎风流泪等。
【按摩手法】(参照图2-1)
(1)点按脑、垂体100次。
(2)点按颈项、眼各100次。
(3)点按头颈淋巴结80次。
(4)点按肾上腺、肾各100次。
(5)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80遍。
(6)点按膀胱100次。
(7)按揉腹腔神经丛2分钟。
(8)点按肝各100次。
(9)由足趾向足跟依次推按颈椎、胸椎50遍,结束治疗。
以上各反射区均取双侧(除肝外),先左后右,按摩手法以柔和为宜。足部按摩每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注意事项】
(1)按摩治疗小儿近视,每日1次,结束治疗后,可以引导患儿双眼先向一侧沿眼眶转动18周,然后再从相反方向转动18周,闭目养神片刻。平时坚持做眼保健操,继而尽量远眺凝视,收视近处,反复数次。
(2)按摩对小儿的假性近视效果较好,对真性近视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十五、胃下垂
胃下垂多因身体虚弱、生育和各种原因,以致腹部肌肉松弛,不能保持正常腹压,从而导致此病症。本病多见于体型瘦长者,常伴有其他内脏下垂,如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表现为食欲减退,胃部隐隐胀痛,嗳气并有下坠感,饭后或行走时加重;站立时,上腹部平坦,下腹部膨隆,腹部肌肉松弛,肌力降低,稍压可触及腹内动脉搏动,胃肠钡餐造影可见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下降到髂嵴连线以下或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等。
中医认为脏腑之所以能保持在一定的位置而不下垂,有赖于脾胃化生中气的升举。如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则无力升举而发生下垂。
【按摩手法】(参照图2-1)
(1)点按脑、脑垂体100次。
(2)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甲状腺80遍。
(3)点按胃、十二指肠各100次。
(4)按揉腹腔神经丛2分钟。
(5)点按头颈淋巴结100次。
(6)在左脚,由内而外,再由足趾向足跟方向,由外而内连续推按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直肠60遍;在右脚,由足跟向足趾方向,再由外而内连续推按升结肠、横结肠60遍。
(7)点按肾上腺、肾各100次。
(8)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100遍。
(9)点按膀胱100次。
以上各反射区均取双侧,先左后右,按摩力度以局部酸胀为宜。足部按摩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几个疗程按摩,症状明显改善后,可改为隔日1次,坚持长期治疗。
【注意事项】
(1)胃下垂患者宜少食多餐,忌食生冷、辛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戒烟酒。
(2)注意起居规律。饭后可做短时间平卧休息。平时配合适当的腹肌锻炼。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深呼吸,是加强腹肌、改善胃下垂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3)胃下垂严重者,治疗期间可用胃托帮助,以巩固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