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2月,几个文艺青年流亡到苏黎世的伏尔泰酒店,对战争的厌恶、对艺术的叛逆,加上还没有消退的青春期冲动,这些愤青们准备搞点儿名堂出来,他们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团,取个什么名字呢?重任落在了歌唱家罗瓦夫人身上,她随手翻开一本法文字典,看到一个词:“达达。”这个偶然得到的词语,却为20世纪一场重要的艺术运动拉开了序幕。
什么是“达达”?这拨人后来发表了一个宣言:“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惧,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我们所视为神圣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这伙人迅速走红,引来了另一伙法国人的妒忌,他们以小说家布列东为首,对达达派展开了猛烈抨击,可怜的达达派不久就土崩瓦解。其实,造反者流的正是达达的血液,这场被称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运动,所要求的,乃是打破一切美学和道德规范,完全释放自我。在法国的这场运动中,出现了一位奇才让·科克托(1889–1963)。
科克托被称为“巴黎才子”,他是诗人、戏剧家、小说家、批评家、雕刻家、画家、设计师、音乐策划人、电影制片人、导演、演员等等。不过,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他的戏剧创作——他是超现实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他写过30多部剧本,写于1925年的《奥尔菲》是其代表作。
科克托与皮尔·卡丹
现在,皮尔·卡丹这个名字远远比科克托响亮。不过,这位服装业的大亨,在1945年12月到巴黎闯荡的时候,还默默无闻。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能为科克托的先锋派电影《美女与野兽》设计剧装,由此一举成名,征服了巴黎。
奥尔菲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是诗人和音乐家。他唱歌的时候,野兽会着迷,树木和石头都能跟着走,鱼跃出水面,鸟停在半空。仙女欧里蒂丝爱上了他。他们结婚后,有个牧人爱上欧里蒂丝,她在逃离时被毒蛇咬死。奥尔菲到阴曹地府去寻找爱妻。他的歌声感动了阴间的统治者,他们答应放他的妻子回去。但是有一个条件,在回阳间的路上,奥尔菲不能回头看妻子。就在快要到达阳间的时候,奥尔菲由于爱妻心切,再也不能等待,回头看了一眼,欧里蒂丝因此不见了。奥尔菲痛苦不堪,性情大变,咒骂女性,还禁止妇女参加酒神狂欢节活动,被酒神的女伴们碎尸万段。缪斯女神将他的尸体埋在地下,他的头颅和七弦琴却随波漂走。(www.xing528.com)
拿着奥尔菲头颅的色雷斯姑娘[法国]莫罗
这是古希腊故事中奥尔菲的遭遇。在科克托的戏剧中,奥尔菲的遭遇虽然没有改变,却已不是作家的重点所在。他引入了一些神奇的表现方式,给这部戏注入了超现实的色彩。例如,在第一场戏中,主要演奥尔菲同一匹马交谈,反而冷落了妻子。他不再写诗,而是向马提问,从马的嘶鸣中猜测意思,还认为这些嘶鸣远远比他的诗歌优秀。他拿马告诉他的语句去参加诗歌比赛。欧里蒂丝在妒忌下,将马杀死,因此她自己也不幸死去。这才有了奥尔菲下地狱救妻的故事。
科克托对古希腊神话满怀兴趣,除了这部《奥尔菲》外,还写过歌剧《俄狄浦斯王》、改编过《安提戈涅》。这位巴黎才子虽然是超现实主义戏剧的翘楚,不过他的人缘似乎不好,最后被超现实主义阵营扫地出门。
实际上,科克托和很多艺术大师都有过密切交往。早在少年时期,他认识著名作家普鲁斯特,在那个长年门窗紧闭的房间里,听躺在床上的作家念刚刚写好的《在斯万那边》。26岁时,科克托结识了绘画大师毕加索,并同他合作,创作了芭蕾舞剧《游行》,这部戏让当时的观众大吃一惊,舞蹈、杂耍、魔术,各种各样的音乐可谓应有尽有。
科克托身上有一股世纪末颓废公子的派头,吸食鸦片、搞双性恋、追求时尚、敏感到变态的程度。毕加索曾经开玩笑说,他无论出席什么场合,长裤上的熨痕永远都是笔直的。确实,1955年,科克托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竟然提出要求,认为那把充满象征符号的法兰西学院佩剑上,应当镶嵌卡地亚珠宝,这才配得上他。就连他的死亡,也充满了优雅和伤感:1963年10月11日,74岁的科克托正在巴黎郊外一家小教堂画壁画,突然得到一位女歌手的死讯,他非常难过,心脏病发作。他说“今天是我在世上的最后一日”,说完就晕了过去,再没醒来。
奥尔菲带领欧里蒂丝离开地狱[法国]卡米耶·柯罗
让·科克托[意大利]莫迪里阿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