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5年10月7日,俄罗斯作家果戈理给在乡下的诗人普希金写信求助:“请您费心给我一个情节,不拘什么,可笑的或不可笑的都行,但要一个地道的、俄国的笑话。现在我的手都在颤抖,急于要写一部喜剧。”
事情就是这样凑巧,普希金手头正好有两个素材:一件事是普希金在奥伦堡听到的笑话,有个当地小官吏被误认作是京城派来的大员,闹了很多笑话;另一件事是一个杂志编辑在外地冒充京城大官行骗,许多群众都来告状。普希金把这两件事告诉了果戈理。两个月之后,确切的说是12月6日,果戈理给另一个朋友写信说:“笑吧,现在让我们尽情地笑吧。喜剧万岁!我终于决心把一部喜剧搬上舞台了。”这部戏现在已经举世闻名了,就是果戈理的代表作《钦差大臣》。
故事发生在俄罗斯一个偏远的小城,市长从京城一位亲戚的家书中获悉,有一位钦差大臣将要视察他所治理的小城,很可能是微服私访。这个混迹官场多年的市长,实际上贪污腐败,无恶不作,又要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钦差大臣要到来的消息着实让他慌了手脚,他赶紧召集法官、慈善医院院长、督学、邮政局长等一干官吏,叮嘱他们尽快做好表面文章。因为法院的门卫室成了养鹅场所,法官的办公室成了打猎工具储藏室;医院里病人脏得跟铁匠一样,院长根本就是让病人听天由命的草包;督学则装出知识分子的模样,爱给学生灌输新思想,还有一个爱做鬼脸的教师;邮政局长又是个经常拆开私人信件,并扣押重要信件的龌龊鬼;市长本人则要防止平日受他欺压的商人和百姓告状。
《钦差大臣》剧照
这些工作刚刚布置下去,两个地主就前来报信,他们在一家旅店发现了一个京城来的年轻人,已经住两个礼拜了,像个大官。市长慌忙前去打探。年轻人是彼得堡来的一个小官吏,本是回家探亲,路上赌博输光了资费,没有钱付账,正饿得前胸贴后背。听说市长大人来了,还以为要抓他坐牢。没想到市长对他恭敬有加,不但给他钱,邀请他去自己家住,还请他参观当地的医院和学校,前呼后拥,山珍海味,足足过了潇洒的一天。年轻人几杯酒下肚,吹起牛来,声称和部长称兄道弟,隔三差五就能见到皇上,将军根本不放在眼里,俨然一个国务大臣,吓得这些贪赃枉法的小官吏胆战心惊。
第二天,年轻人醒酒后,明白了自己的奇特遭遇,索性“将计就计”。他一一接见了这些忐忑不安的官员,都跟他们要了钱财;他又听了商人和百姓的告状,答应替他们申冤;他在临脱身前,给京城的穷朋友写信诉说了这次奇特的遭遇;他还找机会和市长的妻子、女儿调情,居然同市长女儿定了婚。正当市长一家沉浸在攀龙附凤的眩晕中,小城的头面人物纷纷前来恭贺之时,邮政局长匆匆赶来。原来他拆阅了“钦差大臣”的信件,知道了他的身份。年轻人在信中把他们挨个痛骂了一顿,这些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官吏个个咬牙切齿,忽然一个宪兵来报信:真的钦差大臣到了。他们个个目瞪口呆。(www.xing528.com)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俄罗斯]列宾
《钦差大臣》是一部俄罗斯的“官场现形记”。小城里上至市长,下至警察,各色人等围绕着一个京城来的小官吏,暴露出丑陋不堪的嘴脸,他们平日里飞扬跋扈、趾高气扬,欺负老百姓和商人不遗余力,贪赃枉法,腐败无能;面对大官时,又个个胆小如鼠,丑态百出,甚至相互压榨,告密成风。这正是当时俄罗斯现实官场状况的写照。果戈理生活的时代,沙皇专制暴虐、官吏腐败愚蠢,整个俄罗斯社会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在寻求俄罗斯民族的出路,轰轰烈烈的“十二月党人”革命已经被扑灭10年了,俄罗斯反而陷入更加黑暗的境地之中。正是在这种痛苦的时代感受中,果戈理写出了这部戏剧。
但是,这样一部戏顺利上演是很难的。经过删改,才于1836年4月,在彼得堡首演。剧作家对演员和剧本都不满意,但是它的喜剧魅力征服了观众,甚至连沙皇都笑得喘不过气来。保守派却对作家和剧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巨大压力下,两个月后,果戈理离开了俄罗斯,并着手创作一部更加伟大的小说《死魂灵》。
此后,果戈理极少回到国内,他的身体状况恶化了,1852年3月4日,剧作家因精神病痛发作而在莫斯科逝世,年仅42岁。18年之后,完整的《钦差大臣》才被获准搬上舞台。从此,它成为俄罗斯戏剧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中俄文学交流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果戈理有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讲述一个地位卑贱的小职员的故事,这个小公务员爱上了上司的女儿,同事都嘲笑他,上司的女儿也说他是只“口袋里的乌龟”。他受到打击,成了一个“抑郁狂”。他在梦呓中时常会发出一声声惨痛的喊叫:“妈妈,救救儿子,请把自己的儿子搂在你温暖的怀抱吧!”鲁迅受到这篇小说的启发,写出了名篇《狂人日记》,在小说的结尾,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