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慧的痛苦》:格利鲍耶陀夫的名著

《智慧的痛苦》:格利鲍耶陀夫的名著

时间:2024-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格利鲍耶陀夫纪念像由于沙皇政府的禁令,这部剧最初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格利鲍耶陀夫因不在首都而没有直接参加起义,但也在事后遭到逮捕,4个月后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第二年的1月30日,波斯发生袭击俄罗斯大使馆的武装暴动,格利鲍耶陀夫被当场杀害,年仅34岁。

《智慧的痛苦》:格利鲍耶陀夫的名著

036 格利鲍耶陀夫的名作《智慧的痛苦》

在18世纪和19世纪之交,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宫廷里,也许会有一个名叫彼得洛维奇的贵族爵爷:他有数以百计的仆役;吃饭时从不用银器,只用金器;他的贵族派头十足,不管你给他怎样行礼,他连一根头发丝儿都不动。虽然“他总是神色严正,态度高傲,但是在必须谄媚逢迎的时候,他就拼着性命弯腰”。有一次,他在宫廷宴会时仰面朝天摔了一跤,这狼狈相博得了女皇一个微笑,大臣们也就跟着哄堂大笑。这时,这位爵爷爬起来,拍拍衣服,刚要行礼,忽然又倒了下去——这回却是故意的。哄笑更加剧烈,他再跌了第三跤。做奴才做到这种境界,也算是妙绝。这三个跟头,正是那个时代俄国宫廷和贵族社会的缩影。“过去,愈会低头哈腰,愈是荣幸,不用到什么战场去上阵,只要拼命在地板上磕头,就会成为世界上胜利的人!”俄国的贵族老爷们在这样的空气中一天天腐朽下去,而青年一代却要冲出旧世界,更加自由地呼吸。恰茨基就是这样一个叛逆青年。他出身贵族,却厌恶陈腐污秽的贵族社会,于是毅然离开家乡,出国游历,为的是“到外国去寻求智慧”。三年后,他回到莫斯科,游子归来,“连祖国的烟尘也觉得甜美”。然而,经过了新思想洗礼的他,在祖国感受到的却是“智慧的痛苦”。那个摔了三跤的彼得洛维奇就是法穆索夫的伯父。恰茨基出国游历,却无法忘怀心爱的姑娘,分别三年之后,当他带着热烈、诚挚的爱情飞奔到索非亚身边时,索非亚给他的却是冷淡的态度和“修女般的容颜”。她已经移情别恋,爱上了她父亲秘书,穷小子莫尔恰林。当然,法穆索夫“跟所有的莫斯科人一样,挑女婿一定要根据官位和勋章”,所以女儿正背着父亲秘密恋爱,父亲则盘算着要招上校军官斯卡洛茹布做乘龙快婿。

大使们[德国]霍尔拜因

恰茨基感到了爱情的威胁,但他没有轻易放弃,不断找机会向索非亚表白心意。索非亚被他弄得心情烦乱,尤其是在当晚的家宴上,面对众多莫斯科贵族老爷、太太和小姐,恰茨基用他的“智慧”和新思想把莫斯科的腐朽气息大大地批判和嘲讽了一番,当然也少不了对莫尔恰林的攻击。索非亚完全看不到恰茨基的“智慧”,她看到的是“毁谤、讽刺、嫉妒和狠心”,她觉得恰茨基好像“疯了”。谁知谣言四散,很快,所有人都知道恰茨基“疯了”,甚至他坐过牢,曾经摔坏了脑袋,还做了革命派的信徒想要造反。

恰茨基对这样的谣言感到愤怒和痛苦。宴会结束后他没有走,无意中看到莫尔恰林调戏索非亚的女仆丽莎。原来莫尔恰林是个骗子,他跟索非亚在一起却并不爱她,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谁知索非亚也在暗中目睹了这一幕,她痛苦万分,并与莫尔恰林决裂。吵闹声引来了法穆索夫,他以为女儿跟恰茨基偷情,气愤不已。恰茨基终于亲眼看到索非亚背叛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从法穆索夫口中得知索非亚竟是散布他“疯了”的谣言的始作俑者。恰茨基绝望了,他回到祖国,迎接他的是爱情的背叛和智慧的痛苦,他大喊道:“我要逃出莫斯科!再也不回到这里!我要走遍整个世界!去找一角地方,使这被侮辱的感情得以安歇!”(www.xing528.com)

这痛苦的呐喊,来自“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格利鲍耶陀夫(1795–1829)的著名剧作《智慧的痛苦》(又译《聪明误》)。所谓“智慧的痛苦”,指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来,一批受到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影响的俄罗斯贵族青年,梦想改革本国封建农奴制度,一扫贵族阶级腐朽气息,却无法实现理想的精神苦闷和求索。实际上,剧作家格利鲍耶陀夫本身也是一个苦闷和求索的恰茨基式的青年。

格利鲍耶陀夫1795年出生于一个贵族之家。他是一个天才,11岁就进入大学,6年内获得了文学和法学两个博士学位。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格利鲍耶陀夫毅然投笔从戎。军旅生活使他得到了锻炼,也看清了上流社会的黑暗现实。后来,他被调到外交部任职,又一度被派往波斯。当时,一批贵族青年组建了一个秘密团体“救国协会”。这些青年都是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思想进步的“恰茨基”式的人物,格利鲍耶陀夫就是在与他们密切交往的过程中酝酿和完成了《智慧的痛苦》。

格利鲍耶陀夫纪念像

由于沙皇政府的禁令,这部剧最初只能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但是任何时候,专制都不能禁锢人们追求自由的愿望。《智慧的痛苦》一时成为“救国协会”革命思想的宣传书。直到1825年12月14日,这些革命青年终于发动了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历史却永远记住了他们——“十二月党人”。格利鲍耶陀夫因不在首都而没有直接参加起义,但也在事后遭到逮捕,4个月后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1828年,他被派往波斯当大使——在格利鲍耶陀夫看来,这更像是流放。第二年的1月30日,波斯发生袭击俄罗斯大使馆的武装暴动,格利鲍耶陀夫被当场杀害,年仅34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