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阴谋与爱情》:图说世界戏剧代表作,狂飙突进!

《阴谋与爱情》:图说世界戏剧代表作,狂飙突进!

时间:2024-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028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阴谋与爱情》在完成《阴谋与爱情》之前,席勒已经名声大振了。在这部戏上演的第二年,席勒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这一时期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剧之一——《阴谋与爱情》。这出戏原名《露伊斯·米勒》,为了突出主题,席勒接受朋友的建议,改名为《阴谋与爱情》。戏剧《阴谋与爱情》是席勒在狂飙突进时期的代表作。

《阴谋与爱情》:图说世界戏剧代表作,狂飙突进!

028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作《阴谋与爱情

在完成《阴谋与爱情》之前,席勒已经名声大振了。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注定是不平凡的人,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伟大事物的开端往往也是伟大的。”作为剧作家,席勒的开端是悲剧《强盗》。

主人公卡尔·穆尔是伯爵长子,放荡不羁,他写信请求父亲的宽恕。不料弟弟弗朗茨从中作梗,修改书信。父子生隙,断绝关系。卡尔走投无路,做了绿林好汉,啸聚山林,杀富济贫。弗朗茨把父亲关入高塔,又企图霸占卡尔的未婚妻。卡尔得知真相,救出父亲,弗朗茨畏罪自杀。未婚妻要求卡尔放弃游侠生涯,手下的兄弟都不答应,他被迫杀死未婚妻,决定向官府自首。

席勒是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创作《强盗》的。当时他还是军事院校的学生,不得不偷偷摸摸、断断续续地写,所以前后处理上有些不匀称之感。但无论如何,这部戏火一样的激情和愤怒足以打动人,它所引入的新形象——“强盗”卡尔和歌德笔下那个伤感、阴郁的维特不同,卡尔知道面对可耻的社会,自怨自艾并不是出路,反抗才是希望所在。

电影《阴谋与爱情》剧照

《强盗》不仅代表了“狂飙突进”第二轮高潮的开始,也为席勒在德国文学史的出场奠定了一个位置。在这部戏上演的第二年,席勒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这一时期戏剧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剧之一——《阴谋与爱情》。同莱辛的《爱米丽雅·迦洛蒂》以15世纪的意大利为背景不同,《阴谋与爱情》直接以作家生活的18世纪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对门第悬殊的情侣的遭遇:

电影《阴谋与爱情》剧照

电影《阴谋与爱情》剧照

费尔迪南是宰相瓦尔特的儿子,他爱上了平民乐师米勒的女儿露伊斯。门不当户不对,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反对。乐师反对,是因为门第观念,他怕这场爱情没有结果,女儿反而被毁了。宰相反对,则另有图谋,他急着要儿子娶公爵的情妇为妻。原来公爵要缔结一场政治婚姻,不能再和昔日的情妇生活,忙着为她找个丈夫。宰相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希望通过婚姻,将自己和公爵捆绑在一起。相对于飞黄腾达来说,儿子的爱情和幸福不算什么。不过,宰相为拆散这对恋人的种种威逼利诱都没有成功。(www.xing528.com)

宰相的秘书乌尔姆也曾向露伊斯求爱,遭到拒绝,他对这对恋人正恨之入骨,趁此机会设下毒计:将乐师夫妇投入监狱,逼迫露伊斯给宫廷总管写情书,并让露伊斯守口如瓶。又故意让情书落入费尔迪南之手,引起他的猜疑。费尔迪南看到情书,露伊斯又提出要离他而去。他中计,认为露伊斯以前对他是虚情假意,而露伊斯又立下了誓言,不能道破真情。费尔迪南在绝望中决定殉情,他往果汁中下了毒药,和露伊斯双双喝下。露伊斯临终前说出真相,但为时已晚,一对真心相爱的年轻人成了阴谋的牺牲品。

一场门第悬殊但真心相待的恋爱,把两个阶级的人物纠葛在一起,乐师善良软弱,宰相专横残酷,秘书阴险毒辣,公爵虽然没有出场,但他的淫威无处不在。费尔迪南在爱情、父亲的威权、对露伊斯的怀疑中煎熬。而露伊斯则是那么纯真,席勒以绝妙的语言让她道出爱情的感觉:“那时,我的灵魂里升起了第一道曙光,千万种青春的感情从我心中涌了起来,就像到了春天,地面上百花齐放一样。我再也看不到世界,可是我觉得世界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美丽;我再也不知道有上帝,可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过他。”或许,正是这样美丽爱情的破灭,才让德国人看清了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这出戏原名《露伊斯·米勒》,为了突出主题,席勒接受朋友的建议,改名为《阴谋与爱情》。席勒写这部戏,刻画宰相、秘书、情妇等人物时,他的头脑中反复出现自己出生和成长的符腾堡那些奢华凶残的统治者的身影,他目睹和感受过他们的暴行,了解他们也憎恨他们,他毫不畏惧,将这种专制的暴行搬到舞台。恩格斯说这是“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戏剧《阴谋与爱情》是席勒在狂飙突进时期的代表作。此后又一个阶段,他转而沉溺在哲学家康德的抽象世界里,认识了歌德之后,才又进入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这是世界戏剧史的幸运,因为他的主要创作集中在戏剧方面,并取得了累累硕果。席勒曾在大学讲授德国17世纪的30年战争史。《华伦斯坦》的主人公取材于这一时期的真实历史人物,席勒把他塑造成一个企图篡位的阴谋家,最后因为不愿意实现共和,被部下杀死。《威廉·退尔》是席勒的绝笔,也足以担当殿军的重任。退尔是瑞典民间传说中的人物,一个神箭手,歌德最早对他感兴趣,并收集了材料,他把这个题材贡献给席勒。席勒没有辜负歌德的期望,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民族英雄形象。据说他从未到过瑞士,但瑞士人为了对作家表达谢意和敬意,把退尔传说地的一块巨岩命名为“席勒石”。

贝多芬

电影《阴谋与爱情》剧照

贝多芬和《欢乐颂

“乐圣”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是席勒的崇拜者,他对席勒的著名诗篇《欢乐颂》尤其钟爱。席勒在诗中所表达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正是贝多芬的最高理想。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最后,他用了30年时间,终于谱写了他的第九交响曲的最后乐章《欢乐颂》,气势雄伟,震古烁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